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838发布日期:2019-11-15 21:4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焦化技术的发展,目前焦化厂都配套建设了大容积焦炉,其焦炉的机焦侧虽然分别设置了除尘管道用于将装煤和出焦的烟尘引出,达到对装煤和出焦除尘的目的,但由于除尘对接点外置(即炉外对接),管道与除尘装置的对接口因尺寸误差、施工精度或焦炉生产影响等原因,烟尘极易外逸。

另外,焦炉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炉墙和上升管壁出现结石墨现象,炉墙的石墨增多,会使正常推焦过程中的阻力增加,导致推焦电流过大;炉墙的石墨增多后,炉墙热阻也会变大,增加了炼焦的耗热量;炉墙的石墨增多,还会造成荒煤气导出困难,加剧炉门冒烟冒火状况。所以,根据生产的需要每次推焦时都要引入空气将附着的石墨烧掉,通常燃烧石墨时产生的废气会从上升管或装煤孔等处直接排放,从而恶化了炉顶操作环境,对大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可以将焦炉装煤、出焦产生的烟尘和烧石墨产生的废气从焦炉内部导出集中处理,有效减少焦化厂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焦化企业的绿色经济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包括焦侧集气系统及机侧集尘系统;所述焦侧集气系统由上升管及集气管组成,集气管通过多个上升管与各炭化室的焦侧一端连通,集气管另外通过外送管连接外部的化产回收工段;所述机侧集尘系统为单路集尘系统或双路集尘系统,所述单路集尘系统由集尘管、导气管、废气管、除尘装置及烟囱组成,集尘管通过多个导气管与各炭化室的机侧一端连通,集尘管另外通过废气管连接烟囱,废气管另外通过除尘管连接除尘装置;所述双路集尘系统由第一集尘管、第一导气管、第二集尘管、第二导气管、第一废气管、第二废气管、除尘装置及烟囱组成;第一集尘管通过多个第一导气管、第二集尘管通过多个第二导气管分别与各炭化室的机侧一端连通,第一集尘管另外通过第一废气管连接烟囱,第二集尘管另外通过第二废气管连接除尘装置。

所述集气管沿焦炉长向设于焦炉的焦侧。

所述第一集尘管、第二集尘管均沿焦炉长向设于焦炉的机侧,其中第二集尘管设于机侧的炉顶。

所述上升管与集气管连接处设阀门一,连接处下游的上升管上设阀门九,导气管或第一导气管上设阀门二,第二导气管上设阀门三,废气管上设阀门四,除尘管上设阀门五,第一废气管上设阀门六,第二废气管上设阀门七,外送管上设阀门八。

所述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除尘装置上游的对应管道上设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将焦炉装煤、出焦产生的烟尘和烧石墨产生的废气从焦炉内部导出集中处理,有效减少焦化厂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焦化企业的绿色经济运行;

2)捣固焦炉应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取消炉顶车辆,有利于炉顶操作实现全自动化,减少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的主视剖面图一(单路集尘系统)。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的主视剖面图二(双路集尘系统)。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中:1.上升管2.集气管3.外送管4.化产回收工段5.集尘管6.导气管7.废气管8.除尘装置9.烟囱10.第一集尘管11.第一导气管12.第二集尘管13.第二导气管14.第一废气管15.第二废气管16.风机17.阀门一18.阀门二19.阀门三20.阀门四21.阀门五22.阀门六23.阀门七24.阀门八25.炉顶26.炭化室27.除尘管28.阀门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包括焦侧集气系统及机侧集尘系统;所述焦侧集气系统由上升管1及集气管2组成,集气管2通过多个上升管1与各炭化室26的焦侧一端连通,集气管2另外通过外送管3连接外部的化产回收工段4;所述机侧集尘系统为单路集尘系统或双路集尘系统,如图1、图2所示,所述单路集尘系统由集尘管5、导气管6、废气管7、除尘装置8及烟囱9组成,集尘管5通过多个导气管6与各炭化室26的机侧一端连通,集尘管5另外通过废气管7连接烟囱9,废气管7另外通过除尘管27连接除尘装置8;如图3、图4所示,所述双路集尘系统由第一集尘管10、第一导气管11、第二集尘管12、第二导气管13、第一废气管14、第二废气管15、除尘装置8及烟囱9组成;第一集尘管10通过多个第一导气管11、第二集尘管12通过多个第二导气管13分别与各炭化室26的机侧一端连通,第一集尘管10另外通过第一废气管14连接烟囱9,第二集尘管12另外通过第二废气管15连接除尘装置8。

所述集气管2沿焦炉长向设于焦炉的焦侧。

所述第一集尘管10、第二集尘管12均沿焦炉长向设于焦炉的机侧,其中第二集尘管12设于机侧的炉顶25。

所述上升管1与集气管连接处设阀门一17,连接处下游的上升管上设阀门九28,导气管6或第一导气管11上设阀门二18,第二导气管13上设阀门三19,废气管7上设阀门四20,除尘管27上设阀门五21,第一废气管14上设阀门六22,第二废气管15上设阀门七23,外送管3上设阀门八24。

所述除尘装置8为布袋除尘器,除尘装置8上游的对应管道上设风机16。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见图3,本实施例所述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中,集气管2设于焦炉的焦侧,集尘管5设于焦炉的机侧,分别通过多个上升管1或多个导气管6与焦炉炭化室26连通,并分别通过阀门一17和阀门二18进行控制。

见图4,废气管7从集尘管5的一端引出,装煤出焦时的烟尘在集尘管5汇集后,通过废气管7和除尘管27由风机16引入到除尘装置8中进行除尘处理。在结焦末期时,烧石墨废气通过阀门四20控制,引入烟囱9。

结合一次装煤出焦全过程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焦炉正常生产时,阀门八24的初始状态为开启,其它阀门的初始状态为关闭。当某一炉孔进行装煤操作时,装煤前开启对应该炉孔的阀门二18、阀门一17以及除尘管27上的阀门五21,装煤后焦炉内会产生大量的荒煤气及烟尘,荒煤气烟尘会通过上升管1进入到集气管2,通过阀门八24控制进入到集气管2的部分荒煤气进入外部的化产回收工段4。装煤时产生的烟尘同时通过导气管6从焦炉内部引出,在集尘管5汇集后进入到废气管7中,通过风机16自除尘管27引入到除尘装置8进行除尘处理。

结焦期,关闭对应炉孔的阀门二18及阀门五21,开启对应炉孔的阀门一17,结焦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等通过上升管1进入到集气管2中,进入化产回收工段4。

结焦末期,需要引入空气将结焦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烧掉。此时,关闭对应炉孔的阀门一17,开启对应炉孔的阀门二18、阀门九28及阀门四20。空气由上升管1导入,在焦炉内部燃烧将结焦形成的石墨烧掉,烧石墨产生的废气通过导气管6从焦炉内部引出汇集到集尘管5,再引出到废气管7,利用烟囱9吸力引入到烟囱9。废气处理结束后关闭阀门二18、阀门九28及阀门四20。

出焦与装煤的情况类似,出焦时焦炉内也会产生荒煤气及烟尘,开启阀门二18、阀门一17、阀门五21,荒煤气烟尘会通过上升管1进入到集气管2,进入到集气管2的部分荒煤气会进入化产回收工段4。出焦时产生的烟尘通过导气管6从焦炉内部引出,在集尘管5汇集后进入到废气管7中,通过风机16自除尘管27引入到除尘装置8进行除尘处理。

通过对上述所有阀门进行自动化联锁控制,即可实现对炉顶操作的全自动化。

【实施例2】

见图3,本实施例所述一种装煤出焦尘气及烧石墨废气组合收集系统中,集气管2设于焦炉的焦侧,第一集尘管10和第二集尘管12设于焦炉的机侧,集气管2通过上升管1与焦炉的炭化室26连通,第一集尘管10、第二集尘管12分别通过第一导气管11、第二导气管13与焦炉的炭化室26连通。见图2,装煤出焦时烟尘通过第二集尘管12由风机16引入到除尘装置8中进行除尘处理。第一废气管14从第一集尘管10的一端引出,在结焦末期时,烧石墨废气通过阀门六22控制引入烟囱9。

结合一次装煤出焦全过程来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焦炉正常生产时,阀门八24的初始状态为开启,其它阀门初始状态为关闭。当某一炉孔进行装煤操作时,装煤前开启对应炉孔的阀门一17、第二废气管15上的阀门七23、对应炉孔的阀门三19,装煤后焦炉内会产生大量的荒煤气及烟尘,荒煤气烟尘通过上升管1进入到集气管2,通过阀门八24控制进入到集气管2的部分荒煤气进入化产回收工段4。装煤时产生的烟尘通过第二导气管13从焦炉内部引出,在第二集尘管12汇集后通过风机16引入到除尘装置8进行除尘处理。

结焦期,关闭阀门七23、对应炉孔的阀门三19,开启对应炉孔的阀门一17。结焦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等通过上升管1进入到集气管2中,进入化产回收工段4。

结焦末期,需要引入空气将结焦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烧掉。此时,关闭对应炉孔的阀门一17,开启对应炉孔的阀门二18、阀门九28及阀门六22。空气由上升管1导入,在焦炉内部燃烧将结焦形成的石墨烧掉,烧石墨产生的废气通过第一导气管11从焦炉内部引出汇集到第一集尘管10,再引出到第一废气管14,利用烟囱9吸力引入到烟囱9。废气处理结束后关闭阀门二18、阀门九28及阀门六22。

出焦与装煤情况类似,出焦时焦炉内会产生大量的荒煤气及烟尘,开启对应炉孔的阀门一17、阀门三19及阀门七23,荒煤气烟尘通过上升管1进入到集气管2,进入到集气管2的部分荒煤气进入化产回收工段4。装煤时产生的烟尘通过第二导气管13从焦炉内部引出,在第二集尘管12汇集后通过风机16自第二废气管15引入到除尘装置8进行除尘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