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椰壳方块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9937发布日期:2020-10-23 12:2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椰壳方块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椰壳方块炭。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方块炭为正方体的结构,由于这种方块炭的内部结构比较密实,所以在点燃时最容易被点燃的只有几个角,若是不持续用火源引燃它,很容易边角烧了一点就熄灭了,所以为了点燃它需要花上比较长的时间,持续用火源灼烧它一段时间,方能引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椰壳方块炭,该方块炭点燃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椰壳方块炭,方块炭的底面开设有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的中下部开设有穿透左右的通孔;方块炭的下表面等间距向上开设有燃烧槽,与所述通孔联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燃烧槽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块炭的结构上下对称。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块炭放置在方块炭承放箱内,所述方块炭承放箱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方块炭承放箱内的底部也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承放箱的箱体侧壁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提拉把手;所述方块炭承放箱箱体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方块炭承放箱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插接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椰壳方块炭,通过将方块炭的底面和顶面加工成锯齿状的结构,在方块炭内加工有通孔,并加工有与通孔联通的燃烧槽,增加了接触的面积,从而加快了点燃的速度;并且通孔和燃烧槽有效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有害气体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椰壳方块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椰壳方块炭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一种椰壳方块炭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椰壳方块炭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椰壳方块炭装进承放箱内的示意图。

图6是一种椰壳方块炭承放箱堆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椰壳方块炭,方块炭1的底面开设有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1的中下部开设有穿透左右的通孔11;方块炭1的下表面等间距向上开设有燃烧槽12,与所述通孔11联通,所述通孔11与所述燃烧槽12相互垂直,增加方块炭的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燃烧的效率。

请参阅图3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块炭1的结构上下对称。

请参阅图5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块炭1放置在方块炭承放箱2内,所述方块炭承放箱2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方块炭2承放箱内的底部也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承放箱2的箱体侧壁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提拉把手23,方便搬运;所述方块炭承放箱2箱体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插接孔22,所述方块炭承放箱2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插接腿21,方便方块炭的包装运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工作原理:

通过将方块炭的底面和顶面加工成锯齿状的结构,在方块炭内加工有通孔,并加工有与通孔联通的燃烧槽,增加了接触的面积,从而加快了点燃的速度;方块炭承放箱内的底面也加工成锯齿状,方便包装的过程中堆叠,不会在承放箱内发生滑移;箱底的插接孔以及箱顶的插接孔,上一个承放箱的插接退插入下一个承放箱的插接孔中,便于承放箱的堆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

本技术:
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椰壳方块炭,其特征在于:方块炭的底面开设有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的中下部开设有穿透左右的通孔;方块炭的下表面等间距向上开设有燃烧槽,与所述通孔联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燃烧槽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椰壳方块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块炭的结构上下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椰壳方块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块炭放置在方块炭承放箱内,所述方块炭承放箱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方块炭承放箱内的底部也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承放箱的箱体侧壁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提拉把手;所述方块炭承放箱箱体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方块炭承放箱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插接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椰壳方块炭,方块炭的底面开设有截面形状为锯齿状,所述方块炭的中下部开设有穿透左右的通孔;方块炭的下表面等间距向上开设有燃烧槽,与所述通孔联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燃烧槽相互垂直。通过将方块炭的底面和顶面加工成锯齿状的结构,在方块炭内加工有通孔,并加工有与通孔联通的燃烧槽,增加了接触的面积,从而加快了点燃的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怡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7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