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15829发布日期:2022-09-03 14:2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干熄焦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干熄焦装入装置主要由装入料斗、驱动装置、料斗台车、集尘装置等组成,其中装入料斗由上部料斗和下部料斗组成,料斗内设有装入料钟,下部料斗的作用主要是将红焦装入干熄炉,同时与水封罩共同使用防止焦粉外溢。当下部料斗出现损坏,导致干熄焦无法装入干熄炉时,就必须对下部料斗进行更换或维修。
3.目前,更换下部料斗的方法是停产降温更换法,在准备更换下部料斗时,需要停止干熄焦生产,将干熄炉内的焦炭完全熄灭后,进而使干熄炉炉口温度降低至适合检修人员检修时,再对下部料斗进行更换。
4.然而,这种方法需要经历干熄炉降温及恢复干熄焦生产的时间,时间长达5-6天,严重影响干熄焦的正常生产及高炉供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干熄炉不会经过停产、降温、升温和试产的全过程,更换速度快,效率高。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用于对干熄焦设备系统中的装入装置的下部料斗进行更换,所述干熄焦设备系统包括干熄炉、装入装置和提升机,所述干熄炉的顶部开设有炉口;所述装入装置包括轨道、炉盖单元、布料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干熄炉的顶部;所述炉盖单元包括驱动台车和炉盖,所述炉盖设置在所述驱动台车上,所述驱动台车可行走地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布料单元包括料斗台车、料斗支架、下部料斗、上部料斗、滑动罩和料钟,所述料斗支架设置在所述料斗台车上,所述下部料斗设置在所述料斗支架上,所述上部料斗固连在所述下部料斗的上端,所述滑动罩设置在所述下部料斗的下端,所述料钟设置在所述上部料斗和所述下部料斗中,所述料斗台车可行走地设置在所述轨道上,且与所述驱动台车相连;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驱动单元间隔于所述轨道设置,所述炉盖单元位于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料斗台车之间,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炉盖单元相连,以驱使所述炉盖打开或关闭所述炉口,所述炉盖打开所述炉口时,所述下部料斗对接于所述炉口,所述炉盖关闭所述炉口时,所述下部料斗位于检修位;所述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保持所述炉盖封闭所述炉口,所述料斗台车与所述驱动台车断开连接;
9.s2、拆除所述料钟和所述滑动罩;
10.s3、制作并设置代替支撑座在所述料斗台车上,以支撑所述上部料斗,断开所述料斗支架与所述料斗台车的连接;
11.s4、断开所述上部料斗与所述下部料斗的连接,并下放所述下部料斗至所述上部
料斗的下方的支撑位上;
12.s5、移动所述料斗台车至所述下部料斗的一侧,在所述支撑位更换所述下部料斗为备用下部料斗;
13.s6、移动所述料斗台车至所述备用下部料斗的上方,固连所述备用下部料斗至上部料斗上;
14.s7、固定所述备用下部料斗的料斗支架至所述料斗台车上;
15.s8、回装所述料钟至所述备用下部料斗和所述上部料斗中,回装所述滑动罩至所述备用下部料斗的下端;
16.s9、连接所述驱动台车和所述料斗台车。
17.可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18.s10、在步骤s5之前断开所述驱动台车与所述炉盖的连接;
19.s11、在步骤s6之后连接所述炉盖与所述驱动台车;
20.在步骤s5中移动所述料斗台车至所述下部料斗的一侧包括:移动所述料斗台车和所述驱动台车至所述轨道靠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
21.可选地,
22.在步骤s10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台车和所述料斗台车;
23.在步骤s5和步骤s6之间还包括:所述驱动台车与所述料斗台车断开连接。
24.可选地,
25.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包括:s12、移动所述料斗台车至所述轨道上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
26.在步骤s6和步骤s9之间包括:s13、移动所述料斗台车至所述检修位。
27.可选地,步骤s13在步骤s6和步骤s7之间执行。
28.可选地,所述干熄焦设备系统还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用于输送原料至所述上部料斗,在步骤s12执行的同时移动所述提升机至所述轨道靠近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的上方。
29.可选地,所述料斗台车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两个横梁,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并排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各所述横梁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各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车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车架上,所述下部料斗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所述第二车架和两个所述横梁之间,所述下部料斗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车架、所述第二车架和两个所述横梁,
30.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s14、设置门型避让架,使所述门型避让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车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车架,所述门型避让架位于任一所述横梁远离所述下部料斗的一侧;
31.在步骤s2中还包括:在两个所述横梁中,拆除邻近于所述门型避让架的一个所述横梁;
32.在步骤s8中还包括:回装被拆除的所述横梁。
33.可选地,在步骤s14中,所述门型避让架设置在所述料斗台车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侧。
34.可选地,所述装入装置包括多个立柱,各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料斗支架上,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4.实施例一
55.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熄焦设备系统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熄焦设备系统的侧视图。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干熄焦设备系统包括干熄炉、装入装置和提升机600,干熄炉的顶部开设有炉口500;装入装置包括轨道400、炉盖单元200、布料单元100和驱动单元300,轨道400设置在干熄炉的顶部;炉盖单元200包括驱动台车201和炉盖202,炉盖202设置在驱动台车201上,驱动台车201可行走地设置在轨道400上;布料单元100包括料斗台车101、料斗支架102、下部料斗103、上部料斗104、滑动罩105和料钟106,料斗支架102设置在料斗台车101上,下部料斗103设置在料斗支架102上,上部料斗104固连在下部料斗103的上端,滑动罩105设置在下部料斗103的下端,料钟106设置在上部料斗104和下部料斗103中,料斗台车101可行走地设置在轨道400上,且与驱动台车201相连;沿轨道400的延伸方向,驱动单元300间隔于轨道400设置,炉盖单元200位于驱动单元300和料斗台车101之间,驱动单元300的输出端与炉盖单元200相连,以驱使炉盖202打开或关闭炉口500,炉盖202打开炉口500时,下部料斗103对接于炉口500,炉盖202关闭炉口500时,下部料斗103位于检修位。
56.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用于对上述的干熄焦设备系统中的装入装置的下部料斗103进行更换。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7.s1、保持炉盖202封闭炉口500,料斗台车101与驱动台车201断开连接。炉盖202封闭炉口500,保证了干熄炉内的正常作业环境,使干熄炉保持高温运行,同时,也避免炉口500的高温和火焰对工作人员产生的人身威胁。断开料斗台车101和驱动台车201的连接,在更换下部料斗103的过程中,对料斗台车101的动作不会影响到驱动台车201,避免通过驱动台车201打开炉盖202。在本实施例中,料斗台车101与驱动台车201之间通过连接销700连接,插拔连接销700即可连接或断开上述两台车。为使炉盖202可靠地封堵在炉口500处,可选地,在步骤s1之前,调节干熄炉内的预存室的压力,以使炉口500保持负压。
58.s2、拆除料钟106和滑动罩105。既能减轻料斗台车101所承载的载荷,又能够减少对下部料斗103的位置干涉,便于进一步的作业。在本实施例中,料钟106的拆除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吊装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罩105通过密封帘107连接在下部料斗103的下端,拆除滑动罩105的同时,拆除密封帘107。
59.s3、制作并设置代替支撑座110在料斗台车101上,以支撑上部料斗104,断开料斗支架102与料斗台车101的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代替支撑座110,将上部料斗104和下部
料斗103整体作用于料斗支架102的载荷,转移至代替支撑座110上,以在料斗支架102不受载的状态下,将其与料斗台车101的连接断开,从而实现了下部料斗103与料斗台车101的分离。
60.在本实施例中,料斗支架102包括相对焊接在下部料斗103上的两条支撑梁1021,各支撑梁1021的两端均固定在料斗台车101上,以将下部料斗103的载荷作用于料斗台车101。在断开各支撑梁1021与料斗台车101的连接前,先将上部料斗104顶起,从而使连接于上部料斗104的下部料斗103抬高,从而卸载掉下部料斗103作用在各支撑梁1021上的载荷,以方便工作人员从料斗台车101上分离各支撑梁1021。为将千斤顶撑起的上部料斗104和下部料斗103可靠地固定在料斗台车101上,代替支撑座110焊接在料斗台车101上,上部料斗104固定在代替支撑座110上。
61.可选地,装入装置包括多个立柱108,各立柱108的下端设置在料斗支架102上,上端设置在上部料斗104上,步骤s3中制作并设置代替支撑座110在料斗台车101上,以支撑上部料斗104具体包括:在料斗台车101上设置代替支撑座110,用千斤顶撑起各立柱108,将各立柱108固连在代替支撑座110上,移走千斤顶。本实施例中,立柱108设有四根,分布于下部料斗103的四周。通过多个百吨级的千斤顶将各立柱108顶起,从而将上部料斗104顶起,使下部料斗103作用在料斗支架102的载荷卸掉,便于工作人员从料斗台车101上对料斗支架102进行拆离。本实施例中,被顶起的立柱108均焊接在代替支撑座110上。
62.s4、断开上部料斗104与下部料斗103的连接,并下放下部料斗103至上部料斗104的下方的支撑位上。断开上部料斗104与下部料斗103的连接,实现了下部料斗103与上部料斗104的分离,此时,下部料斗103和装入装置的其他组件均无连接,将其顺势下放在支撑位上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上部料斗104和下部料斗103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将连接螺栓拆除后,上部料斗104从装入装置上完全脱离。
63.s5、移动料斗台车101至下部料斗103的一侧,在支撑位更换下部料斗103为备用下部料斗。从下部料斗103的上方移开料斗台车101,以使料斗台车101不会阻挡下部料斗103的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将料斗台车101从下部料斗103的上方移开后,利用起吊装置吊离下部料斗103,再将备用下部料斗吊放在原来的支撑位。
64.完成了将下部料斗103更换为备用下部料斗后,即可按照上述过程的反过程重新回装上述过程涉及到的各个组件。具体如下:
65.s6、移动料斗台车101至备用下部料斗的上方,固连备用下部料斗至上部料斗104上。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连接螺栓对上部料斗104和下部料斗103进行紧固,使两者相连为整体。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部料斗104与下部料斗103之间的连接和拆除,应根据上部料斗104和下部料斗103之间的连接方式适应性变化,不应只局限于螺栓连接的拆除与装配。
66.s7、固定备用下部料斗的料斗支架102至料斗台车101上,使备用下部料斗和上部料斗104整体通过料斗支架102稳定地设置在料斗台车101上。具体地,将连接于备用下部料斗的料斗支架102定位并焊接在料斗台车101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完成备用下部料斗的料斗支架102的定位和固定后,拆除代替支撑座110,以减小料斗台车101的载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完成备用下部料斗的料斗支架102的定位和固定后,代替支撑座110保留,以与料斗支架102共同支撑备用下部料斗和上部料斗104,且便于再次更换下部料斗103时重复利用。
67.s8、回装料钟106至备用下部料斗和上部料斗104中,回装滑动罩105至备用下部料斗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料钟106的安装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吊装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68.s9、连接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也就是说,将连接销700重新安装在驱动台车201与料斗台车101之间,使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形成固定连接,实现驱动台车201对料斗台车101的驱动传动。此时,便可对装入装置进行试车,进行试生产。
69.本实施例提供的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在更换下部料斗103的过程中,炉盖202封闭在炉口500上,使干熄焦在干熄炉内继续保持生产;料斗台车101与驱动台车201之间无连接,更换下部料斗103的过程中,驱动台车201不会被带动走行,进而影响炉盖202对炉口500的封闭,保持了干熄焦的稳定生产,同时避免了炉口500高温向外的辐射,使更换下部料斗103的作业过程安全性好。在更换下部料斗103的过程中,干熄炉不会经过降温、停产、升温、试产的过程,下部料斗103的更换时间显著缩短,有利于快速恢复干熄焦的生产,节约了更换时间,提高了更换效率。
70.现有的干熄焦设备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结构紧凑,各组件之间的空余空间小,为使得料斗台车101能够完全避让放置在支撑位上的下部料斗103,可选地,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71.s10、在步骤s5之前断开驱动台车201与炉盖202的连接;
72.s11、在步骤s6之后连接炉盖202与驱动台车201;
73.在步骤s5中移动料斗台车101至下部料斗103的一侧包括:移动料斗台车101和驱动台车201至轨道400靠近驱动单元300的一端。
74.也就是说,将驱动台车201与炉盖202解除连接,使驱动台车201与料斗台车101均移动至轨道400的一端,以为下部料斗103腾出足够的吊离空间。在更换备用下部料斗后,可将驱动台车201与炉盖202重新连接。
75.参见图1和图3,驱动单元300的输出端通过连杆机构205连接于炉盖202上的连接梁204,驱动单元300通过连杆机构205带动连接梁204活动,进而打开炉口500或关闭炉口500。上述的连接梁204通过导向杆203连接于驱动台车201,驱动单元300通过连杆机构205、连接梁204及导向杆203带动驱动台车201走行,以带动炉盖202打开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断开炉盖202和驱动台车201,之间的连接通过断开导向杆203和连接梁204之间的连接实现。
76.可选地,在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中,在步骤s10和步骤s5之间还包括:连接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销700快速连接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操作方便。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相连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两者整体移动至轨道400的一端。进一步地,在步骤s5和步骤s6之间还包括:驱动台车201与料斗台车101断开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拔出连接销700,能够快速使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分离。通过提前分离驱动台车201和料斗台车101,便于将料斗台车101单独移动至备用下部料斗的上方,避免在安装备用下部料斗时,连接于料斗台车101上的驱动台车201影响作业空间。
77.可选地,在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中,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包括:s12、移动料斗台车101至轨道400上远离驱动单元300的一端;在步骤s6和步骤s9之间包括:s13、移动料斗台车101至检修位。
78.也就是说,将下部料斗103的更换作业的过程安排在轨道400上远离驱动单元300
的一端进行,使支撑位位于轨道400旁远离驱动单元300的一端。轨道400远离驱动单元300的一端距离炉口500、炉盖202及驱动台车201均较远,在该处进行更换作业,增大了作业空间,避免了干熄炉设备系统的其他组件对作业过程涉及到的结构件产生限位干涉,而影响拆装操作;支撑位距离炉口500远,进一步减小了高温的辐射,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性。
79.可选地,步骤s13在步骤s6和步骤s7之间执行。也就是说,在固定备用下部料的料斗支架102前需将料斗台车101移回至检修位,以参照检修位对下部料斗103上的料斗支架102进行准确定位,使其准确地固定在料斗台车101上,保证料斗台车101与驱动台车201能够协同作业,将备用下部料斗对准在炉口500上,避免安装误差而引起作业事故。
80.可选地,干熄焦设备系统还包括提升机600,提升机600用于输送原料至上部料斗104,在步骤s12执行的同时移动提升机600至轨道400靠近驱动单元300的一端的上方,以避免提升机600影响更换下部料斗103的作业空间。
81.可选地,料斗台车101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两个横梁1011,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并排设置在轨道400上,各横梁1011在轨道40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各横梁10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车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车架上,下部料斗103位于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两个横梁1011之间,下部料斗103的下端低于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两个横梁1011,
82.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s14、设置门型避让架109,使门型避让架109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车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车架,门型避让架109位于任一横梁1011远离下部料斗103的一侧;
83.在步骤s2中还包括:在两个横梁1011中,拆除邻近于门型避让架109的一个横梁1011;
84.在步骤s8中还包括:回装被拆除的横梁1011。
85.通过提前设置门型避让架109连接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实现了对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加固,使移除一个横梁1011后的料斗台车101的结构依然可靠,尤其避免了移除横梁1011后的料斗台车101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变形,甚至脱轨;而且,门型避让架109跨设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上,形成避让空间,不会干涉下部料斗103的更换过程;在完成下部料斗103更换后,可将拆除的横梁1011重新安装在料斗台车101上,实现其对料斗台车101的加固。在本实施例中,待横梁1011安装后,门型避让架109拆除。
86.可选地,在步骤s14中,门型避让架109设置在料斗台车101远离驱动单元300的一侧,能够避免门型避让架109与炉盖单元200的各结构件发生位置干涉。
87.实施例二
88.本实施例提供的更换装入装置下部料斗的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被拆除的横梁1011,在步骤s8中不再回装,同时,门型避让架109保留。也就是说,横梁1011对料斗台车101的加固由门型避让架109永久代替。当再次更换下部料斗103时,无拆除及安装门型避让架109的步骤,节约了操作步骤,提升了更换效率。
8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
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