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7633发布日期:2022-11-05 09:4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物热解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


背景技术:

2.热解垃圾处理场将主要负责废旧轮胎、塑料、油漆涂料等特殊垃圾的处理,其处理过程是将这些垃圾放置在一个完全密封的炉膛内,并将炉内温度加热至450到750℃,在高温及缺氧情况下,这些垃圾中的有机物将分解成固体垃圾和热气两部分,固体垃圾主要是灰粉、矿物质及碳化物,经过冷却清洗,固体垃圾中的各种金属将被分离出来,由此产生的焦炭也可被重复利用,至于热气,其中可凝结部分将被转化为油脂,而剩余热气则将被用于对炉壁进行加热,全国共有百多家大型垃圾处理场,其中绝大多数使用的是高温焚化炉,使用焚化炉处理垃圾通常要将炉内温度加热至850℃,比热解炉需要的温度高,而且在焚化过程中容易产生许多有害物质,特别是剧毒致癌污染物二恶英;
3.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11732959a提出的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包括工作底板,所述工作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稳定板,所述竖直稳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连接板,所述水平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箱,所述搅拌电机箱内壁的顶部通过电机座固定连接有搅拌电动机;
4.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固体废物热解炉,虽然很好的实现了对固体废物的热解作用,但是现有的热解炉缺乏对进料口处的废气处理的作用,加料过程中热解炉内部产生的气体可能从进料口处泄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在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卡槽实现对吸风机的卡紧作用,通过吸风机实现将进料口排出的废气的吸收作用,吸收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一排入到外部储存结构内部,从而实现对进料口外侧的废气处理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包括底板和收集单元;
7.底板:上侧前后两端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的上侧之间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炉体,所述炉体的上侧前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炉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外部储存结构之间配合连接的出料管,所述底板的上侧中部设置有与炉体下侧之间配合连接的加热结构,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单元;
8.收集单元:包含有支撑架、卡槽、吸风机和排气管一,所述底板的上侧前端沿左右方向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卡接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下侧位于进料口的外侧上端,所述吸风机的上侧设置有与外部处理结构之间配合连接的排气管一。
9.在两个支撑座的作用下实现对炉体的支撑作用,通过进料口将固体废物加入到炉
体的内侧,通过加热结构使炉体实现对固体废物的热解作用,通过搅拌单元实现将热解的固体废物向后传送的作用,且在搅拌过程中使固体废物充分的实现热解的作用,传送的固体废物经过出料管排出炉体的内部,在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卡槽实现对吸风机的卡紧作用,通过吸风机实现将进料口排出的废气的吸收作用,吸收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一排入到外部储存结构内部,从而实现对进料口外侧的废气处理的作用。
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单元包含有转动轴、螺旋叶片和动力组件,所述炉体的内侧后端设置有支撑圆环,所述转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炉体的内部前端和支撑圆环的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炉体的前端设置有与转动轴的前端之间配合连接的动力组件。
11.通过动力组件带动转动轴的转动,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的转动,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实现将热解的固体废物向后传送的作用,且在搅拌过程中使固体废物充分的实现热解的作用。
1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含有弧形固定块和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弧形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炉体的前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电连接。
13.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带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
14.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料斗,所述炉体的上侧前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侧下端与进料口的内侧之间连通,通过进料斗使固体废物更好的经过进料口进入到炉体的内部。
15.进一步的,还包括滑槽、电动伸缩杆和防护板,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后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后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防护板通过电动伸缩杆与滑槽的内侧之间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的下侧与进料口的内侧之间配合连接。
16.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防护板在滑槽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防护板的滑动实现对进料口处的断开与密封的作用。
17.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气管二和支撑杆,所述炉体的上侧左端延伸出有排气管二,所述底板的上侧左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排气管二的上端通过支撑杆与外部处理结构之间配合连接。
18.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排气管二将炉体内产生的废气排出到外部处理结构内。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固体废物热解炉,具有以下好处:
20.1、本固体废物热解炉设置有滑槽、电动伸缩杆和防护板,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防护板在滑槽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防护板的滑动实现对进料口处的断开与密封的作用;
21.2、本固体废物热解炉设置有搅拌单元,通过动力组件带动转动轴的转动,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的转动,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实现将热解的固体废物向后传送的作用,且在搅拌过程中使固体废物充分实现热解的作用;
22.3、在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卡槽实现对吸风机的卡紧作用,通过吸风机实现将进料口排出的废气的吸收作用,吸收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一排入到外部储存结构内部,
从而实现对进料口外侧的废气处理的作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板、2支撑座、3炉体、4进料口、5出料管、6加热结构、7搅拌单元、71转动轴、72螺旋叶片、73弧形固定块、74电机、8收集单元、81支撑架、82卡槽、83吸风机、84排气管一、9进料斗、10滑槽、11电动伸缩杆、12防护板、13排气管二、1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包括底板1和收集单元8;
28.底板1:上侧前后两端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两个支撑座2的上侧之间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炉体3,炉体3的上侧前端开设有进料口4,炉体3的后端设置有与外部储存结构之间配合连接的出料管5,底板1的上侧中部设置有与炉体3下侧之间配合连接的加热结构6,炉体3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单元7;
29.搅拌单元7包含有转动轴71、螺旋叶片72和动力组件,炉体3的内侧后端设置有支撑圆环,转动轴7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炉体3的内部前端和支撑圆环的中部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71的外侧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螺旋叶片72,炉体3的前端设置有与转动轴71的前端之间配合连接的动力组件。
30.通过动力组件带动转动轴71的转动,通过转动轴71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72的转动,通过螺旋叶片72的转动实现将热解的固体废物向后传送的作用,且在搅拌过程中使固体废物充分的实现热解的作用。
31.动力组件包含有弧形固定块73和电机74,电机74通过弧形固定块73固定连接在炉体3的前端,电机74的输出轴与转动轴71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电机74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电连接。
32.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带动电机74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电机74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71的转动。
33.收集单元8:包含有支撑架81、卡槽82、吸风机83和排气管一84,底板1的上侧前端沿左右方向设置有支撑架81,支撑架81的上侧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卡槽82,卡槽82的内侧卡接有吸风机83,吸风机83的下侧位于进料口4的外侧上端,吸风机83的上侧设置有与外部处理结构之间配合连接的排气管一84。
34.在两个支撑座2的作用下实现对炉体3的支撑作用,通过进料口4将固体废物加入到炉体3的内侧,通过加热结构6使炉体3实现对固体废物的热解作用,通过搅拌单元7实现将热解的固体废物向后传送的作用,且在搅拌过程中使固体废物充分的实现热解的作用,
传送的固体废物经过出料管5排出炉体3的内部,在支撑架8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卡槽82实现对吸风机83的卡紧作用,通过吸风机83实现将进料口4排出的废气的吸收作用,吸收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一84排入到外部储存结构内部,从而实现对进料口4外侧的废气处理的作用。
35.还包括进料斗9,炉体3的上侧前端设置有进料斗9,进料斗9的内侧下端与进料口4的内侧之间连通,通过进料斗9使固体废物更好的经过进料口4进入到炉体3的内部。
36.还包括滑槽10、电动伸缩杆11和防护板12,进料口4的内部后侧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部后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1,防护板12通过电动伸缩杆11与滑槽10的内侧之间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防护板12的下侧与进料口4的内侧之间配合连接。
37.在电动伸缩杆11的作用下带动防护板12在滑槽10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防护板12的滑动实现对进料口4处的断开与密封的作用。
38.还包括排气管二13和支撑杆14,炉体3的上侧左端延伸出有排气管二13,底板1的上侧左端设置有支撑杆14,排气管二13的上端通过支撑杆14与外部处理结构之间配合连接。
39.在支撑杆14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排气管二13将炉体3内产生的废气排出到外部处理结构内。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体废物热解炉的工作原理如下:
41.在两个支撑座2的作用下实现对炉体3的支撑作用,通过进料口4将固体废物加入到炉体3的内侧,通过进料斗9使固体废物更好的经过进料口4进入到炉体3的内部,通过加热结构6使炉体3实现对固体废物的热解作用,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带动电机74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电机74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71的转动,通过转动轴71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72的转动,通过螺旋叶片72的转动实现将热解的固体废物向后传送的作用,且在搅拌过程中使固体废物充分的实现热解的作用,传送的固体废物经过出料管5排出炉体3的内部,在支撑架8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卡槽82实现对吸风机83的卡紧作用,通过吸风机83实现将进料口4排出的废气的吸收作用,吸收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一84排入到外部储存结构内部,从而实现对进料口4外侧的废气处理的作用,在电动伸缩杆11的作用下带动防护板12在滑槽10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防护板12的滑动实现对进料口4处的断开与密封的作用,在支撑杆14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排气管二13将炉体3内产生的废气排出到外部处理结构内。
42.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机74选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吸风机83选用fm-3509th/y型吸风机,控制开关组控制电机74和吸风机8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