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02726发布日期:2023-11-21 20:4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润滑,尤其涉及一种超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润滑油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机械设备载荷、速度、温度等工作参数的日益提高,要求润滑油具备更高的减摩和抗磨性能。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车用量剧增,随之带来了很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动机、变速器、最终传动减速机、压缩机、油压动力装置等迫切需要节能。研究发现,只有21.5%左右的发动机燃油燃烧后用于驱动车辆正常行驶,而33%的发动机燃烧能量被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的摩擦等消耗。合适的添加剂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力,改善机械设备润滑效果,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服役寿命,减少能源的消耗。面临新形势下更加严苛的环保要求,研制一种兼具节能减排和减摩抗磨功能的新型发动机用超滑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滑油,包含下列质量份数的组分:

4、基础油70~90份、油溶性纳米铜0.15~0.25份、纳米氮化钛0.1~0.22份、纳米稀土氧化物0.15~0.25份、椰油酰基丙氨酸钠1~5份、清净剂0.12~5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2~3.5份、降凝剂0.03~5份、抗氧剂0.1~2份、表面活性剂0.05~2份。

5、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油包含环氧大豆油、氢化菜籽油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6、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稀土氧化物包含纳米氧化镧和纳米氧化铈,所述纳米氧化镧和纳米氧化铈的质量比为0.8~1.2:0.8~1.2。

7、作为优选,所述油溶性纳米铜的粒径为30~50nm,纳米氮化钛的粒径为20~40nm,纳米氧化镧的粒径为7~15nm,纳米氧化铈的粒径为7~15nm。

8、作为优选,所述清净剂为水杨酸钙或硫化烷基酚钙;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异丁烯。

9、作为优选,所述降凝剂为eva材料或苯乙烯-马来酸酐-十八胺三元共聚物;所述抗氧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烷基化二苯胺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中的一种或几种。

10、作为优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吐温20、吐温60、司盘20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超滑油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2、将各组分混合,得到所述的超滑油。

13、作为优选,所述混合的温度为45~65℃,所述混合的时间为0.5~3h。

14、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超滑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滑油,包含基础油、油溶性纳米铜、纳米氮化钛、纳米稀土氧化物、椰油酰基丙氨酸钠、清净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抗氧剂和表面活性剂。其中,油溶性纳米铜和纳米氮化钛可以起到“微滚珠”的承载作用,纳米稀土氧化物可以起到填充修复的作用;通过对它们的比例和粒径进行合理的调配,在充分发挥它们自身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协同效应,使得超滑油具备更加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基础油多为植物油,具备良好的润滑性和生物降解性;椰油酰基丙氨酸钠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并且可降解性能良好从而帮助其它组分进行降解;清净剂的加入能够提高发动机内部的清净性,降低因油品氧化产生的积碳或漆膜附着在内部导致的摩擦损耗;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升体系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本发明通过选用特定种类、粒径和比例的原料,所得超滑油在室温条件下静置两天均一透明,无析出,溶解性良好;同时,本发明所得超滑油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可以极大降低摩擦损耗,330n负荷下磨斑直径低至0.28mm,加入超滑油后每百公里节油率达到8.86%。本发明超滑油节能减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超滑油,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质量份数的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包含环氧大豆油、氢化菜籽油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稀土氧化物包含纳米氧化镧和纳米氧化铈,所述纳米氧化镧和纳米氧化铈的质量比为0.8~1.2:0.8~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纳米铜的粒径为30~50nm,纳米氮化钛的粒径为20~40nm,纳米氧化镧的粒径为7~15nm,纳米氧化铈的粒径为7~15nm。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超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净剂为水杨酸钙或硫化烷基酚钙;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异丁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凝剂为eva材料或苯乙烯-马来酸酐-十八胺三元共聚物;所述抗氧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烷基化二苯胺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中的一种或几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吐温20、吐温60、司盘20中的一种或几种。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超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温度为45~65℃,所述混合的时间为0.5~3h。

10.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超滑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机械润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产品包含下列质量份数的组分:基础油70~90份、油溶性纳米铜0.15~0.25份、纳米氮化钛0.1~0.22份、纳米稀土氧化物0.15~0.25份、椰油酰基丙氨酸钠1~5份、清净剂0.12~5份、粘度指数改进剂0.2~3.5份、降凝剂0.03~5份、抗氧剂0.1~2份、表面活性剂0.05~2份。本发明所得超滑油在室温静置两天均一透明,无析出;同时,超滑油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可以极大降低摩擦损耗,330N负荷下磨斑直径低至0.28mm,加入超滑油后每百公里节油率达到8.86%。本发明超滑油节能减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冬丰,高丁纯,齐效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益飞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