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5838发布日期:2023-04-20 06:2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载体除酸,具体为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1、热载体是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有机热载体包括被称为热传导液、导热油、有机传热介质、热媒等用于间接传热目的的所有有机介质。

2、有机热载体即导热油经过长期使用,油中的酸值含量很高,即h+活性中心大量存在。这个酸值代表着油品变质的程度,当酸值超过1.5mgkoh/g时,可判定为酸值超标。

3、酸值越大,对油品的损害也越大,其作用相当于油品变质的引发剂,使得油品的粘度越来越高,进而产生胶质、沥青质、碳化质等杂质,使传热效果变差,甚至堵塞设备、管线等,严重时可导致炉管烧穿断裂,引发火灾,对生产及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伤害。基于解决此类安全隐患,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提出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有机热载体即导热油经过长期使用,油中的酸值含量超高,引发油品变质,可能堵塞设备、管线,甚至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包括:

3、中和器,中和器上安装有进油管,中和器的侧边安装有过滤器,中和器与过滤器之间连接有输油管一;

4、闪蒸罐,安装在过滤器的侧边,闪蒸罐与过滤器之间连接有输油管二;及

5、真空器,安装在闪蒸罐的侧边,真空器上安装有排油管,真空器与闪蒸罐之间连接有输油管三、冷却器和输油管四。

6、优选的,所述中和器、过滤器、闪蒸罐及真空器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中和器内装有氢氧化镁颗粒。

7、优选的,所述进油管、输油管一、输油管二、输油管三、输油管四及排油管上均安装有截止阀,所述输油管一、输油管二、输油管三、输油管四通过上料泵输油。

8、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一两端分别与中和器的底端及过滤器的顶部侧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油管二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器的底端及闪蒸罐的顶部侧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三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闪蒸罐的底端与冷却器的右端,所述输油管四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冷却器的左端与真空器的侧端。

10、优选的,所述进油管与排油管平行放置,开口方向相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设计了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可去除系统内导热油中过多的氢离子,从而减少热载体中的酸含量,降低油品粘度,防止油品变质堵塞设备、管线,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器(1)、过滤器(6)、闪蒸罐(8)及真空器(12)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支腿(3),所述中和器(1)内装有氢氧化镁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2)、输油管一(5)、输油管二(7)、输油管三(9)、输油管四(11)及排油管(13)上均安装有截止阀(4),所述输油管一(5)、输油管二(7)、输油管三(9)、输油管四(11)通过上料泵输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一(5)两端分别与中和器(1)的底端及过滤器(6)的顶部侧端固定连接,所述输油管二(7)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器(6)的底端及闪蒸罐(8)的顶部侧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三(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闪蒸罐(8)的底端与冷却器(10)的右端,所述输油管四(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冷却器(10)的左端与真空器(12)的侧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2)与排油管(13)平行放置,开口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热载体除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包括:中和器,中和器上安装有进油管,中和器的侧边安装有过滤器,中和器与过滤器之间连接有输油管一;闪蒸罐,安装在过滤器的侧边,闪蒸罐与过滤器之间连接有输油管二;及真空器,安装在闪蒸罐的侧边,真空器上安装有排油管,真空器与闪蒸罐之间连接有输油管三、冷却器和输油管四;通过设计了一种可消除在用热载体中酸含量的装置,可去除系统内导热油中过多的氢离子,从而减少热载体中的酸含量,降低油品粘度,防止油品变质堵塞设备、管线,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春,王骄凌,刘妍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英可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