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7501发布日期:2024-03-13 20:3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煤气干法脱硫,尤其涉及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煤气干法精脱硫装置一般采用常规立式塔或者径向塔。常规立式轴向塔脱硫效果好,同时也存在装填高度较高,床层压降大,脱硫剂使用一段时间后粉化结块,装卸困难,气流分布不均,脱硫剂利用率低的问题。

2、因此,现在研发了一种能够使罐体床层压力变小,降低作业高度,便于对脱硫剂进行装卸,并能够使多台罐体堆叠使用,减少占地面积的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常规立式塔或者径向塔存在装填高度较高,床层压降大,脱硫剂使用一段时间后粉化结块,装卸困难,气流分布不均,脱硫剂利用率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罐体床层压力变小,降低作业高度,便于对脱硫剂进行装卸,并能够使多台罐体堆叠使用,减少占地面积的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包括有罐体、进口管、出口管、装料管、卸料管、排污管、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罐体共有两个呈上下对称设置,罐体下部均连接有多个进口管,罐体顶部均连接有多个出口管,罐体上部前侧均连接有多个装料管,罐体下部前侧均连接有多个卸料管,罐体底部均连接有多个排污管,下部的罐体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架,上部的罐体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均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架顶部接触。

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支撑架上部均开有第一吊装孔。

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支撑架上部均开有第二吊装孔。

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罐体均为卧式结构。

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罐体内部均设有支撑件。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罐体下部内侧设有气体分布器。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卧式罐体结构对煤气进行脱硫操作,能够使罐体床层压力变小,降低作业高度,便于对脱硫剂进行装卸,并能够使多台罐体堆叠使用,减少占地面积。

9、2、本实用新型罐体采用多段式结构,单段切出系统检修或更换脱硫剂时,不影响整体使用,当单段罐体异常时,可直接关闭该异常部分。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罐体(1)、进口管(2)、出口管(3)、装料管(4)、卸料管(5)、排污管(6)、第一固定环(7)、第二固定环(71)、第一支撑架(8)和第二支撑架(10),罐体(1)共有两个呈上下对称设置,罐体(1)下部均连接有多个进口管(2),罐体(1)顶部均连接有多个出口管(3),罐体(1)上部前侧均连接有多个装料管(4),罐体(1)下部前侧均连接有多个卸料管(5),罐体(1)底部均连接有多个排污管(6),下部的罐体(1)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第一固定环(7),第一固定环(7)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架(8),上部的罐体(1)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固定环(71),第二固定环(71)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0),第二支撑架(10)均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架(8)顶部接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8)上部均开有第一吊装孔(9)。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架(10)上部均开有第二吊装孔(1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均为卧式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部均设有支撑件。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罐体(1)下部内侧设有气体分布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煤气干法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罐体床层压力变小,降低作业高度,便于对脱硫剂进行装卸,并能够使多台罐体堆叠使用,减少占地面积的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一种卧倒式煤气干法脱硫装置,包括有罐体、进口管和出口管等,罐体共有两个呈上下对称设置,罐体下部均连接有多个进口管。本技术采用卧式罐体结构对煤气进行脱硫操作,能够使罐体床层压力变小,降低作业高度,便于对脱硫剂进行装卸,并能够使多台罐体堆叠使用,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贺玉成,夏钧发,佘亮,黄刚,张浩,张传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华特尔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