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浮力重力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793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浮力重力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机械,也属于产生电能的机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浮力机、重力机、浮力重力两用机采用1、通过自身的调整处于不平衡来做功,包括靠自身整体移动处于不平衡和部分移动处于不平衡来做功的方式;2、以相等带动相等、以多带动少、以大带动小、吐故纳新、集少组成多、以小收获大的运动循环方式;上述包括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依次使浮力装置行列外的若干浮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依次使浮力装置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依次使重力装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装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依次使重力浮力两用装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浮力两用装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如此周而复始,达到运动循环,这包括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装置所产生的能量来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浮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装置所产生的能量来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所产生的能量来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装置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浮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装置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上述若干的和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装置、重力装置和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等于、大于、多于受其作用的或被其带动的浮力装置、重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小功率浮力装置组合形成大功率浮力装置;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小功率重力装置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装置,将小功率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浮力两用装置;上述大小功率为相对而言,小功率和大功率浮力装置、重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浮力装置的短时间做功转变成长时间做功、短距离做功转变成长距离做功;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重力装置的短时间做功转变成长时间做功、短距离做功转变成长距离做功;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的短时间做功转变成长时间做功、短距离做功转变成长距离做功;3、采用电脑控制方式、人工控制方式、人工和电脑结合控制的方式来调控浮力机、重力机和重力浮力两用机的工作及其开始运转时的发动,这包括浮力装置、重力装置和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的运动速度、间距、先后顺序、幅度、高度、低度等,均由电脑调控。公知,当今的电脑控制已达到相当精确、成熟、可靠的程度,而且已广泛应用于非常高新、复杂的技术领域。因此,采用电脑控制的本发明也必然能够运行工作得精确、正常、可靠。
4、采用内燃机工作原理、方式,利用外力发动(也叫启动),带有外力发动装置;本发明将能量分为两大类主动能量,如风、流水、光、电等,利用其的机器无需靠外力发动;被动能量,如汽油、煤、浮力势能、重力势能等,利用其的机器必须靠外力发动。因此,“汽油机开始运转时,要靠外力(人力或电动机的驱动力)先使装有飞轮的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完成吸气、压缩冲程后,才能自行工作。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主要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带动曲轴完成的。”由此可见,现有的汽油机,第一必须主动的借助于外力来发动,否则,即便采用最高纯度的汽油和最先进的汽油机也无法运转;第二必须依靠飞轮的惯性、动能来完成其余三个冲程,这也就是说,运转中的汽油机的一次燃气做功冲程,既能向汽油机之外提供动力,又同时能将一部分动能储蓄在飞轮上,然后再依次向其余三个冲程放出能量,否则,如果没有飞轮,则汽油机的效率将低至无法应用的地步,因为其现有的效率也仅为20%-30%。那么,既然汽油机可以利用飞轮来储储蓄和放出能量,用一次做正功来带动其外的三次做负功,还可以靠外力来发动,那么其他动力机也同样应该能够利用这个有益的原理和方式。基于此,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有第一带有飞轮和利用其惯性,而且用浮力轮、重力轮、重力浮力两用轮兼做飞轮,其惯性更大;第二用做正功的部分即重力装置、浮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来带动做负功的部分即重力装置、浮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用做正功的部分来带动做正功的部分,将做负功的部分或做正功的部分转换为做正功的部分;第三开始运转时靠外力(包括人力、电动机、内燃机等的驱动力)来发动,即本发明为微型和小型时,仅靠人力来发动,而当本发明的体积达到靠人力发动有困难或者靠人力外通过式;在浮力臂上、浮力装置上及其内外设置式;在浮力轮中部设置式,液体分隔装置内设置式,包括引出式、引入式;所述浮力机的接电器为在轴上设置式,部分在轴上设置式,在重力轮、浮力轮上设置式,部分在重力轮、浮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设置在轴端、轴内、轴外和轴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设置在重力轮、浮力轮内、外、轮周、轮毂、轮辐和设置在重力轮、浮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及同轴旋转式,部分同轴旋转式,同重力轮、浮力轮旋转式,部分同重力轮、浮力轮旋转式;所述浮力机的液体分隔装置为包括机舱、机箱、筒、桶及液体分隔在内的所有用于设置、盛放发电机、变速器、电脑控制装置、电机、液体泵、气体泵、传动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电源、电路、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孔及上述一部分的器具、装置;如果是采用轴、齿轮、轮链、轮带等将动力传递到水上的方式则既可采用也可不采用上述器具、装置;所述浮力机的支架在人力无法提高的浮力机的支架上或者在该浮力机上部带有升降、起重装置;所述重力装置采用动力驱动的方式,包括利用重力、重力势能、电力、电磁力和电机、电磁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螺旋机构、直线电机、齿轮机构、齿轮齿轴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轮链机构、轮带机构来驱动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两路转换器和两路以上转换器的方式,一个电机、动力机带动两个和两个以上重力装置的方式;上述液压机构、气压机构包括采用同轴旋转式液压接通器、气压接通器的方式;带有由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驱动的各种调整物,包括用电机、重力机及其部分来做调整物,带有导向装置、承重装置的调整物,往复运动式调整物,转动式调整物,及可弯式调整物在内;采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采用带有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的各种重力轮,包括有轮辐式、网架式、无轮辐式、规则轮式、不规则轮式等在内的各种重力轮式,其中包括重力装置分层的轮式,即规则和不规则设置单层重力装置的轮式,还有规则和不规则设置两层和多层重力装置的轮式,每一层至少有一个重力装置;上述设置或者不设置轮辐;重力装置不分层的轮式,即重力装置不分层设置的轮式,或者将两个以上的重力装置斜向绕轴设置或不规则绕轴设置的轮式;上述可以设置或不设置轮辐;采用重力臂式,包括杆、条、管、板、支架,网架、单臂、双臂、多臂、对称、非对称等在内的各种重力臂式,及其采用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的方式;上述包括同类组合式和不同类组合式;所述重力机的传动采用重力轮传动;重力臂传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重力装置传动;连杆曲轴传动;齿轮传动;轮轴传动;轮链传动;轮带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传动飞轮传动,包括单向传动飞轮,双向传动飞轮,可控传动飞轮——即转动与停止均可控制的飞轮,包括采用电控离合装置、销子的方式;轴传动;联轴传动,即将两个、两个以上上述传动设置在一根轴上;同轴旋转式液压、气压接通器;及重力轮、重力臂、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重力装置、连杆曲轴、齿轮、轮轴、轮链、轮带、齿轮齿条、传动飞轮、轴、联轴上物体传动及其之间物体传动,所述物体包括机构、装置在内所述重力机的电路或者其部分电路,为在重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在重力轮内、外、中部、轮周、轮毂、轮辐和在重力轮上的各种物上设置式;在轴上设置式,包括从轴内通过式,从轴外通过式;在重力臂上包括其内、外设置式;所述重力机的接电器为在轴上设置式,部分在轴上设置式,在重力轮上设置式,部分在重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设置在轴端、轴内、轴外和轴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设置在重力轮内、外、轮周、轮毂、轮辐和设置在重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及同轴旋转式,部分同轴旋转式,同重力轮旋转式,部分同重力轮旋转式。在重力轮、浮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设置在轴端、轴内、轴外和轴上的各种物体上设置的方式,设置在重力轮、浮力轮内、外、轮周、轮毂、轮辐和设置在重力轮、浮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及同轴旋转式,部分同轴旋转式,同重力轮、浮力轮旋转式,部分同重力轮、浮力轮旋转式;6、液体分隔装置包括机舱、机箱、筒、桶及液体分隔等在内的所有用于设置、盛放发电机、变速器、电脑控制装置、电机、液体泵、气体泵、传动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电源、电路、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孔及上述一部分的器具、装置;如果是采用轴、齿轮、轮链、轮带等将动力传递到水上的方式则既可采用也可不采用上述器具、装置;7、支架在人力无法提高的浮力机的支架上或者在该浮力机的上部带有升降或起重装置;8、导向装置,包括轮轨——即轮子、导轨,轮子也叫导轮在内;三、重力机1、重力装置采用动力驱动的方式,包括利用重力、重力势能、电力、电磁力和电机、电磁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螺旋机构、直线电机、齿轮机构、齿轮齿轴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轮链机构、轮带机构来驱动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两路转换器和两路以上转换器的方式,一个电机、动力机带动两个和两个以上重力装置的方式;上述液压机构、气压机构包括采用同轴旋转式液压接通器、气压接通器的方式在内;带有由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驱动的各种调整物,包括用电机、浮力机及其部分来做调整物,带有导向装置、承重装置的调整物,往复运动式调整物,转动式调整物,及可弯式调整物在内;采用带有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的重力轮,包括有轮辐式、网架式、无轮辐式、规则轮式、不规则轮式等在内的各种重力轮式,其中包括重力装置分层的轮式,即规则和不规则设置单层重力装置的轮式,还有规则和不规则设置两层和多层重力装置的轮式,每一层至少有一个重力装置;上述可以设置或不设置轮辐;重力装置不分层的轮式,即重力装置不分层设置的轮式,或者将两个以上的重力装置斜向绕轴设置或不规则绕轴设置的轮式;上述可以设置或不设置轮辐;采用重力臂式,包括杆、条、管、板、支架、网架、单臂、双臂、多臂、对称、非对称等在内的各种重力臂式,及其采用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的方式;采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上述包括同类组合式和不同类组合式;2、传动采用重力轮传动;重力臂传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重力装置传动;连杆曲轴传动;齿轮传动;轮轴传动;轮链传动;轮带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传动飞轮传动,包括单向传动飞轮,双向传动飞轮,可控传动飞轮——即转动与停止均可控制的飞轮,包括采用电控离合装置、销子的方式;联轴传动,即将两个、两个以上上述传动设置在一根轴上;同轴旋转式液压、气压接通器;及重力轮、重力臂、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重力装置、连杆曲轴、齿轮、轮轴、轮链、轮带、齿轮齿条、传动飞轮、轴、联轴上物体传动及其之间物体传动,所述物体包括机构、装置在内;3、通风管道采用环形相通式,一组重力装置相通式,非一组重力装置相通式,多个重力装置自由相通式,与气体相通式;轴式,其有三种方式一轴内空心,形成通风管道,及从轴内通过气体管道;二在轴外设置管道类物体,形成通风管道;三轴外部带有凹槽、凹沟,将气体管道直接设置在凹槽、凹沟里;或者轴外部带有凹槽、凹沟,其上设置遮蔽物,形成通风管道;4、电路或者其部分电路,为在重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在重力轮内、外、中部、轮周、轮毂、轮辐和在重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设置式;在轴上设置式,包括从轴内通过式,从轴外通过式;在重力臂上包括其内、外设置式;5、接电器为在轴上设置式,部分在轴上设置式,在重力轮上设置式,部分在重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设置在轴端、轴内、轴外和轴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设置在重力轮内、外、轮周、轮毂、轮辐和设置在重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及同轴旋转式,部分同轴旋转式,同重力轮旋转式,部分同重力轮旋转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只利用液体和重力。浮力机还能利用静态液体工作,因此节约用水;重力机只用重力则更节约能源;重力浮力两用机即可利用浮力,也可利用重力所以,比现有的发电机(机组)和动力机(机组)经济、环保、效率高。还由于采用了轮式、臂杆式等重力、浮力、浮力重力两用装置,用省力的轮轴、杠杆与传动飞轮、变速器等装置传动,用电力、液压机构等驱动重力、浮力、浮力重力两用装置,用外力发动,用电脑控制重力轮工作,以及通过自身的调整处于不平衡来做功,以相等带动相等、以多带动少、以大带动小、集少组成多等等多种技术方案;所以,比现有的技术方案有实用性。


图1是重力机、浮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实施例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1a是图1的侧面构造和重力轮、浮力轮、重力浮力两用轮(1)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1b是图1、图1a的重力装置(3)、浮力装置(3.1)、重力浮力两用装置(3)(3.1)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1c是图1、图1a的重力装置(3)的又一种形式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浮力机、重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实施例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2a是图2的侧面构造示意图。
图2b是图2、图2a的浮力臂(2)与浮力装置(1)的局部剖视构造示意图。
图3是重力机、浮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实施例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3a是图3的侧面构造和重力轮、浮力轮、重力浮力两用轮(1)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3b是图3的轮辐(2)与重力装置(3)、浮力装置(3.1)、重力浮力两用装置(3)(3.1)的局部剖视构造示意图。
图3c是图3b的轮辐(2)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4是浮力机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重力机、浮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实施例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5a是图5的侧面构造和重力轮、浮力轮、重力浮力两用轮(1)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6是浮力机实施例的正面构造示意图。
图6a是图6的侧面构造示意图。
图6b是图6、图6a的浮力装置(3.1)的又一种形式的局部剖视构造示意图。
图中1.重力轮,浮力轮,2.重力臂,浮力臂,轮辐,3.重力装置,包括重力轮式、重力臂式重力装置,3a.调整物,3.1.浮力装置,包括浮力轮式、浮力臂式、连杆曲轴浮力活塞式、齿轮齿条式浮力装置,3.1a.浮筒,浮球,3.1b.活塞,3.1c.风箱式浮筒,风箱式浮球,也叫折叠式浮筒、折叠式浮球,4.稳定轮,5.齿轮齿条,6.液压机构,7.轴、空心轴,连杆曲轴,7.1.传动飞轮,8.变速器,也叫齿轮箱,9.支架,包括机架、机座,导向装置,承重装置,9.1.液体分隔装置,9.1a.通风管道,10.发电机,10.1a.电路,包括导线,10.1b.接电器,11.外力发动装置。
本实施例还有一个技术方案即把图1、图1a的重力机用作浮力机,因为其轮毂、轮辐(2)、重力装置(3)均为密封防水的,所以其内的金属调整物(3a)也可以用作浮力轮(1)在水中的非平衡力即非平衡浮力;在利用浮力时需设置液体分隔装置(9.1)本实施例为机舱(9.1),其内设置调速器、变速器(8)、发电机(10)、外力发动装置(11)、电路(10.1a)和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等,设置机舱(9.1)的优点较多,如防水、不漏电,便于通气、接通电路(10.1a)、监控、维修保养等。调速器由电脑自动控制,用于为发电机(10)提供所需的转速;机舱(9.1)内可设置带有渗水感应装置的水泵;轴(7)与机舱(9.1)接触处的密封防水方式可采用船舶、潜艇等的技术,如有渗水则由水泵自动排出。所以,本实施例是重力机、浮力机,也是重力机兼浮力机——也叫重力机、浮力机、浮力机兼重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式)、重力机浮力机两用式(机)等;同样,本发明的重力轮兼浮力轮(1)也叫重力轮(1)、浮力轮(1)、浮力轮兼重力轮(1)、重力浮力两用轮(1)等;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也叫重力装置(3)、浮力装置(3.1)、浮力装置(3.1)兼重力装置(3)、重力浮力两用装置(3)(3.1)等。重力轮(1)可采用三种结构方式一、重力装置(3)分层的轮式,包括规则和不规则设置单层重力装置(3)的轮式,规则和不规则设置两层和多层重力装置(3)的轮式。每一层至少有一个重力装置(3);上述可以带有、不带有轮辐(2);二、重力装置(3)不分层的轮式,包括将两个以上的重力装置(3)斜向绕轴(7)设置、斜向绕轮毂设置、不规则绕轴(7)设置、不规则绕轮毂设置的轮式;上述可以带有、不带有轮辐(2);三、不区分、不带有轮辐的轮式;将上述综合的轮式。——上述三种结构也适用于浮力轮(1)和重力轮兼浮力轮(1)——将上述三种结构中的重力装置(3)改为浮力装置(3.1)或者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即可。
电路(10.1a)设置方式用于浮力机时,液体分隔装置(9.1)内的电路(10.1a)包括发电机(10)、人工和电脑控制系统等导线经过空心的轴(7)内或者经过轴(7)外部凹槽与轮毂内的液压机构(6)部分接通。此时在轴(7)端处设置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该接电器(10.1b)分为设在轴(7)上的同轴(7)旋转部分和与其接触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转部分。注本发明所述支架(9)包括机架、机座。用于重力机时不接触液体,所以,电路(10.1a)既可采用上述方式,又可采用在重力轮(1)上设置环形同心同步旋转式接电器(10.1b),或者在重力轮(1)旁边的轴(7)上设置环形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这两种旋转式接电器(10.1b)也分为设在重力轮(1)上和设在轴(7)上的旋转部分和与其接触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转部分。
本实施例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来自动调控,包括重力轮(1)、浮力轮(1)、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转速和其8个组和其9个组及其金属调整物(3a)的工作顺序、速度、距离等等均由电脑来调控。因此,本实施例运转得精确、稳定、可靠。本实施例的所有部件、零件,除金属调整物(3a)等必要外,均采用重量轻又结实的材料来制造,尤其是重力轮(1)、浮力轮(1)、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转速不快,则重点采用重量轻又结实的材料来制造,所以,其形体虽大但重量轻、摩擦力小、轮轴效果好、滚动轴承效果好,只要有少量的非平衡力其就可灵活地转动。
本实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种类型,所以其主要参数也有多种,现举一种来说明重力轮兼浮力轮(1)直径10.8M,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的内径0.5M、内深2.6M,间距约1.61M,其内带轮或带轮轨的调整物(3a)长1M、往复可调运动距离1.6M,通常约用1M距离,液压活塞杆伸缩长度1.5M,轴(7)直径0.18M,用于浮力机时0.29M。设该调整物(3a)重75公斤,液压活塞杆伸缩速度也是调整物(3a)的运动速度为0.5-1.8M/秒(现有液压机构已能达到4M/秒),每个重力装置(3)转速约为2M/秒。上述转速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调速方法有多种例如减少或增加重力装置(3)和浮力装置(3.1)的数量,加大或减小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直径,调整轮辐(2)的长度、重量,调整调整物(3a)的重量、速度及其与轮中心的距离,采用调速液压电机及利用调速器等。
本实施例是这样循环运转和发动的利用重力轮(1)右半轮的八个重力装置(3)如A、B、C、D、E、F、G、H的重力势能也是非平衡力,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来带动重力轮(1)、轴(7)、变速器(8)转动,再带动发电机(10)转动发电,用该电能的一部分电能将一组如O与G或者两组如O与G和P与H的调整物(3a)依次提高1M,接着用同样的方式连续不断地依次将运动到与轮中心的大致为垂直部位的一组或者两组调整物(3a)提高1M,这样就使右半轮八个轮辐(2)的力臂即调整物(3a)至轴(7)中心的距离均比左半轮的八个轮辐(2)的同种力臂长出1M——形成较强的非平衡力,所以右半轮则一直有八个重力装置(3)在做有用功,由此可见,仅仅只需一直将一组或两组重力装置(3)的调整物(3a)提高1M,就能转换成右半轮八个重力装置(3)的一直快速做有用功,如此周而复始,则一直保持着右半轮比左半轮多有600公斤的重力即非平衡力和重力势能。利用浮力时的浮力机和重力机兼浮力机的原理与上述相同,但浮力与做功方向均变为向上,所以只需采用本实施例利用浮力的技术方案即可。因此,本实施例有足够的能量或动力来运动循环不止。上述均由电脑控制系统来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整部机械恒速循环运转。当然,上述也可以采用将发电机(10)发出的电能输入市电网,而用市电来带动液压机构(6)将一组又一组金属调整物(3a)依次、循环提高1M的方式。本实施例运转时采用市电和带有变速器的电动机(11)发动,即靠该电动机(11)的驱动力先使轴(7)转动起来,由轴(7)带动重力轮(1)、浮力轮(1)或重力轮兼浮力轮(1)、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用该电能驱动旋转着的重力轮(1)、浮力轮(1)或重力轮兼浮力轮(1)上的液压机构(6)将每组金属调整物(3a)提高1M后,才能自行工作。
——公知,能量守恒定律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轮轴原理为“由于轮子的半径大于轴的半径,转动轮子的力量可以在轴上产生更大的力量,轮子的半径和轴的半径的比越大越省力”。还有“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大小,力矩越大,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越大”,“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功率单位“1马力等于735W,等于每秒钟把75公斤重的物体提高1米所做的功”。那么,根据上述能量守恒定律等可知,每秒钟让75公斤重的物体下降1米所做的功也同样等于1马力,等于735W,再有本实施例的直径10.8M的重力轮兼浮力轮(1)本身就是一个惯性很大的旋转灵活的飞轮,其轮半径与仅有0.09M的轴(7)的半径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轮轴。因此,本实施例重力轮(1)、浮力轮(1)、重力轮兼浮力轮(1)右半轮上一直都有的重力势能,和左半轮上一直都有的浮力势能都必然借助省力的轮轴等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和电能,而这个电能足以带动1组和2组工作,及克服本实施例运转中的所有阻力——根据上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来计算,一组75公斤重的调整物(3a)提高1M/秒的功率为2马力即1.5KW,而右半轮8个总重600公斤的重力装置(3)、浮力装置(3.1)或者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的功率则为8马力即5.88KW,再加上轮轴省力约56倍,其功率则约为448马力即329KW(注此时,只需省力即可,因为右半轮上一直都有8个总重600公斤的重力装置(3)在做有用功,所以不必省功。左半轮的道理也相同)。——所以,本实施例则有足够的能量或动力来保证循环运动,但现有的技术方案、永动机方案却做不到。从图2、图2a可见,浮力机的16个浮力臂(2)同轴(7)并排设置,其利用浮力来带动轴(7)和带有电脑调速器的变速器(8),再带动发电机(10)发电。浮力装置(3.1)为折叠橡胶制风箱式浮筒(3.1c),其共有16个均设置在每个浮力臂(2)的前端,但也可采用其他实施例的活塞浮筒(3.1a)、风箱式浮球(3.1c),以及体积可变的双组合活塞浮筒等。浮力臂(2)由重量轻、牢固耐腐蚀的金属制成,上述浮力装置(3.1)用通风管道(9.1a)与机舱(9.1)内的空气相通,用于进气上浮和排气下沉。16个风箱式浮筒(3.1c)共用一套或者两套液压机构(6)(也可共用三套),一套包括一个液压电机、液压泵、电磁多路液压转向器(也叫转换器、换向器)也可以采用现有液压机构的两路和多路液压转向器等,但液压缸及其活塞杆、液压管等则一个风箱式浮筒(3.1c)一套,以此降低能耗、成本和减轻本实施例的重量。本实施例工作时,液压电机与液压泵一直都在运转,此时靠电脑控制的多路液压转向器将动力循环传递给各液压缸来驱动各浮力装置(3.1)。浮力臀(2)的丫形根部及支架(9)上带有滚动轴承,所以轴(7)和浮力臂(2)均可转动,但该丫形根部之间设置电磁离合装置或销子,其作用是,当浮力臀(2)上浮时则合上离合装置或者伸出销子来顶住轴(7)上的齿轮,带动轴(7)转动,其下沉时则打开离合装置或缩回销子,其不再转动,而轴(7)依然转动,当然也可在该丫形根部之间设置带有弹簧的销子来一直顶着轴(7)上的倒齿齿轮,所以,丫形浮力臂(2)不仅具有稳定的特点,而且还构成了与自行车飞轮作用相同的传动飞轮(7.1),及既与自行车飞轮作用相同但又可控制的传动飞轮(7.1)。浮力臂(2)还可采用双支承、多支承、网架、支架及T形等多种方式。现有浮力臂(2)的数量既可再多,也可再少。通常为了防水,液压机构(6)包括液压电机、液压泵、多路液压转向器等都设置在机舱(9.1)内——其为本实施例的液体分隔装置(9.1),液压缸及其活塞杆则设置在浮力臂(2)内,上述两部分用液压管连接相通(附图未标出液压管)。调速器、变速器(8)和发电机(10)电路(10.1a)都设置在机舱(9.1)内,当然也可将其设置在水上,用传动齿轮、轴、带或链等传动。设置机舱或液体分隔(9.1)可防水、防潮、不漏电,便于监控和维修保养等;调速器由电脑自动控制用于为发电机(10)提供所需的转速,机舱或液体分隔(9.1)内可设置带有渗水感应装置的排水泵;轴(7)与机舱或液体分隔(9.1)接触处的密封防水可采用船舶、潜艇等的技术。支架(9)带有升降装置,其可将本实施例升至水上,便于维修保养。
本实施例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来自动调控,包括所有浮力臂(2)的转速、顺序、速度、距离等——自然,这又包括其上浮筒(1.1)的液压活塞(1.3)排水进气和进水排气往复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都由电脑来调控;因此,本实施例运转得精确、稳定、可靠。电脑控制系统带有彩色显示器,操作控制台等。本实施例轴(7)均带有惯性飞轮。
本实施例还有一个对称双臂(2)方式的技术方案(注此方式没有附图),该方式即可利用浮力,也可利用重力,即可以为对称双臂(2),也可以是对称多臂(2),所以其用于浮力机、重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对称双臂(2)也叫重力浮力两用臂(2),重力臂(2)、浮力臂(2)、浮力臂兼重力臂(2)等。其特点还有采用图3的方式将18个对称双臂(2)同轴(7)设置,每个对称双臂(2)的中间为轴(7),两边均设置重力装置(3)或浮力装置(3.1),所以,每个对称双臂(2)的两边均可上下往复运动。上述装置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自带空气的密封和内置金属调整物(3a)的方式、外置金属调整物(3a)方式、自带空气的既是浮力装置(3.1)又是调整物(3a)的流线形密封圆浮筒式——因其既有重量又有空气。上述采用在动力的驱动下或整体或部分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式来调整对称双臂(2)在利用重力、浮力时处于不平衡。其驱动方式可有多种1、直线电机驱动,即在对称双臂(2)上设置直线电机初级(定子)与轨道,在调整物(3a)的下面设置直线电机次级(转子)与轮子;2、液压机构(6)驱动,即在支架(9)上或者机舱(9.1)内设置液压电机、液压泵、液压转向器,在对称双臂(2)中部设置两端均带活塞杆的液压缸,用液压管将上述两部分接通;液压管两端的活塞杆各连接一个浮力装置(3.1)或重力装置(3);3、气压机构驱动,即在机舱内(9.1)或支架(9)上设置气泵、气罐,用输气管将气泵、气罐和设在对称双臂(2)中部的两端均带活塞杆的气压缸接通,气压缸两端的活塞杆均连接浮力装置(3.1)或重力装置(3);4、电机与齿轮齿条机构驱动,5、电机与轮链或轮带机构驱动6、电机与螺旋机构驱动,上述均在对称双臀(2)的中部设置电机与齿轮、轮或螺杆,用齿条、链、带或螺母连接两边的两个流线形圆浮筒(3.1 )或金属调整物(3a)。对称双臂(2)式浮力机、重力机和浮力机兼重力机的传动方式为1、连杆曲轴(7)与飞轮传动,即将活动式连杆的下端与对称双臂(2)的一端作可转动相连;2、双向传动飞轮(7.1)传动,即在对称双臀(2)中部设置一正一反方向的均带有电控离合装置或销子的两个传动飞轮(7.1),其中反向传动飞轮(7.1)传动的动力经传动轮改变为正向旋转后,再传动给轴(7)。
本实施例可以有大中小等多种类型,所以其主要参数也有多种,现举一种来说明浮力臂(2)长5M,其端部上下转动范围约9M,风箱式浮筒(3.1c)的内径0.5M、内深1.1M,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长度1M,轴(7)直径0.10M;设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速度也是浮筒活塞的运动速度约0.5-1.8M/秒,每个重力装置(1)也是浮力臂(2)的上浮速度约为1-3M/秒。上述上浮速度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调速方法有多种,例如调整轮辐(2)的长度、直径、外形、重量,采用可调速液压电机,调整液压活塞杆的运动速度、距离,以及利用调速器等。上述调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电脑或人工来进行。
本实施例是这样循环运转和发动的利用A、B、C、D、E、F、G、H8个充满气的风箱式浮筒(3.1c)同时上浮做功来带动轴(7)、变速器(8)转动,再带动发电机(10)发电,这时P、O、N、M、L、K、J、I8个做完功的风箱式浮筒(3.1c)同时下沉,用发电机(10)所发电能的一部分电能来依次循环带动一组或两组风箱式浮筒(3.1c)上浮与下沉,例如依次循环带动I、J、K……等下沉后的风箱式浮筒(3.1c)充气上浮做功,及同时依次循环带动上浮后的A、B、C……等上浮做完功的风箱式浮筒(3.1c)下沉回到原先位置,如此周而复始,一直保持着有8个充满气的风箱式浮筒(3.1c)同时上浮做功,使本实施例运动循环不止。当然,这些均由电脑控制系统来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整部机器恒速循环运转。上述也可以采用,将发电机(10)发出的电能输入市电网,然后再用市电来带动一组又一组风箱式浮筒(3.1c)工作的方式。本实施例运转时采用市电和带有变速器的电动装置或内燃机来发动,即靠该电动装置或内燃机的驱动力先使轴(7)转动起来,由轴(7)带动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用该电能驱动每个风箱式浮筒(3.1c)充气上浮、排气下沉后,或者驱动每个调整物(3a)、流线形圆浮筒工作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能量守恒定律等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体每秒钟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马力,等于735W。再有,本实施例5M长的浮力臂(2)与半径仅0.05M的轴(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轮轴。因此,本实施例一直上浮的八个又八个浮力装置(3.1)的浮力势能则必然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而此电能足以带动一组或者两组浮力装置(3.1)工作,及克服本实施例运转中的所有阻力——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来计算,一组浮力装置(3.1)的功率约为39马力即30KW,而八个上浮的浮力装置(3.1)的总功率约为21马力即15KW,再加上轮轴省力约90倍,其功率约为1890马力即1300KW。本实施例对称浮力臂(2)式也同样有着良好的效果。
从图3、图3a可见,浮力机兼重力机上的3个浮力轮兼重力轮(1)同轴(7)组合设置,其在重力或者浮力的作用下旋转,共同带动轴(7)与变速器(8)转动,再带动发电机(10)发电。每个重力轮兼浮力轮(1)上共有18个轮辐(2),每个轮辐(2)的前端均设置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的活塞(3.1b)式浮筒(3.1a),上述均由重量轻、牢固和耐腐蚀的金属或塑钢制成,轮辐(2)之间、活塞(3.1b)式浮筒(3.1)之间均可设置起稳固作用的支承物——其可用空心、相通的方式来形成环形通风管道(9.1a),其还可通过轮辐(2)内与轮毂内相通,以及还可以再和空心的轴(7)内相通;当然也能采用图3b的通风管道(5)与轮毂内相通、与所有轮辐(2)内相通,还可再与空心的轴(7)内相通的方式;所以,则有利于活塞(3.1b)快速运动时的气体流通。在通过轴(7)心的直线上相对的或者非直线上的两个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包括活塞(3.1b)式浮筒(3.1a)称为1组,如H与Q、I与R等,因此每个重力轮兼浮力轮(1)上都有9个组。这9个组既可共用1套液压机构(6),也可共用3套液压机构(6)——即每3个组共用1套液压机构(6),这样能更紧密地交替驱动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每1套液压机构(6)采用一个液压电机可以是调速电机、液压泵、直线往复运动式电动9路液压转换器(也叫转向器、换向器)等,但液压缸及其活塞杆、液压管等则每一组2套,这样能大大降低能耗、成本和减轻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重量。本实施例工作时,液压电机与液压泵一直都在运转,此时靠电脑控制的电动9路液压转向器将动力循环传递给各液压缸来驱动各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做功。
通常,液压电机、液压泵、电动9路液压转向器等设置在轮毂内,液压缸及其活塞杆设置在轮辐(2)内,液压管则既在轮毂内也在轮辐(2)内,当然上述也可采用外置式。重力轮兼浮力轮(1)固定在轴(7)上,轴(7)通过设在支架(9)上的转动灵活的滚动轴承来转动,轴(7)用于浮力机时是空心的或外部带槽,用于重力机时则即可如上述,也可为实心的。轮辐(2)现为流线形管式,其也可采用双支承、多支承、网架、支架及丫形、T形等多种方式;浮力装置(3.1)也可改用折叠橡胶制风箱式浮筒(3.1a)、风箱式浮球(3.1a)、体积可变的浮筒(3.1a),及上述的各种组合式等。图3c的流线形轮辐(2)能减少阻力,其内设置液压缸,液压缸外的上下空间为通风管道(9.1a),轮辐(2)有一部分可以开启,用于方便地设置、维护液压缸等。活塞(3.1b)式浮筒(3.1a)与通风管道(9.1a)相通,用于其排水进气上浮做功和进水排气下沉做功时的气体流通,通风管道(9.1a)有三种方式一每个活塞(3.1b)式浮筒(3.1a)的通风管道(9.1a)经过各自的轮辐(2)内和轴(7)内与机舱(9.1)内的空气相通;二每个活塞(3.1b)式浮筒(3.1a)的通风管道(9.1a)均与轮辐(2)内相通;三1组或者多组活塞(3.1b)式浮筒(3.1a)的通风管道(9.1a)经过或不经过轮辐(2)内相通。液体分隔装置(9.1)为机舱(9.1),其用于设置调速器、变速器(8)、发电机(10)、外力发动装置(11)、电路(10.1a)、接电器(10.1b)等。调速器由电脑自动控制,用于为发电机(10)提供所需的转速;机舱(9.1)可设置带有渗水感应装置的水泵轴(7)与机舱(9.1)接触处的密封防水方式可采用船舶、潜艇等的技术,如有渗水则由水泵自动排出。本实施例的支架(9)带有升降装置(9a),可将本实施例升至水面以上,便于维修保养等。
浮力轮兼重力轮(1)可采用三种结构一规则轮式,如图3、图3a所示二不规则轮式,其特征在于,将两个以上的浮力装置(3.1)兼重力装置(3)倾斜或不规则的绕轴(7)或绕轮毂设置,而且可以为带有和不带有轮辐(2)的方式;三不区分出轮辐(2)、不带轮辐(2)的轮式,将上述综合的轮式。上述也适用于浮力轮(1)、重力轮(1),这只需将上述浮力装置(3.1)兼重力装置(3)改为浮力装置(3.1)或者重力装置(3)即可。
本实施例之所以称为浮力机兼重力机、浮力轮兼重力轮(1)、浮力装置(3.1)兼重力装置(3),是因为所采用的活塞(3.1b)式浮筒(3.1a)即可做浮力装置(3.1)又可做重力装置(3),其做重力装置(3)时,只需为活塞(3.1b)增加轮轨和重量即可。所以,本实施例也是浮力机、重力机,所以,上述也是本实施例的又一个技术方案。
电路(10.1a)设置方式用于浮力机时,电路(10.1a)包括发电机(10)的电能、市电,及人工和电脑控制系统等的导线均经过空心的轴(7)内或者经过轴(7)外部凹槽与轮毂内的液压机构(6)部分接通。此时,机舱(9.1)内的轴(7)端处应设置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该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分为设在轴(7)上的同轴(7)旋转部分和与其接触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转部分。用于重力机时,因其不接触液体,所以,电路(10.1a)既可采用上述方式,又可采用在重力轮(1)上设置环形同心同步旋转式接电器(10.1b)的方式,或者在重力轮(1)旁边的轴(7)上设置环形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的方式。这两种旋转式接电器(10.1b)也分为设在重力轮(1)上和设在轴(7)上的旋转部分和与其接触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转部分。
本实施例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来自动调控,包括浮力轮兼重力轮(1)的转速和9个组的工作顺序、速度、距离等均由电脑调控,因此,每1组工作的时间、速度及其活塞(3.1b)往复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都由电脑来调控,因此,本实施例运转得精确、稳定、可靠。电脑控制系统带有彩色显示器,操作控制台等。本实施例的所有部件、零件,除必要的外,均采用重量轻而又结实的材料来制造,尤其是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转速不算快,则重点采用重量轻而又结实的材料来制造,所以,其形体虽大但重量轻、摩擦力小、轮轴效果好、滚动轴承效果好,只要给予其少量的非平衡力其就可灵活地转动。
本实施例有大中小等多种类型,所以其主要参效也有多种,现举一种来说明浮力轮兼重力轮(1)直径10.8M,活塞(3.1b)式浮筒(3.1a)内径0.5M、内深1.1M,该各浮筒间距约1.1M,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长度1M,轴(7)的直径0.28M,用于重力机时轴(7)的直径0.18M;设本实施例用于重力机时活塞(3.1b)式浮筒(3.1a)内的活塞(3.1b)加大重量至75公斤,此时其还应采用承重和导向的轮轨,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速度也是活塞(3.1b)兼调整物的运动速度约为0.6-1.8M/秒,每个重力装置(3)的转速约为1.9M/秒。上述转速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调速方法有多种例如减少或增加重力装置(3)的数量,加大或减小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直径,调整轮辐(2)的长度、直径、外形、重量,采用可调速液压电机,调整调整物(3a)的重量、运动速度和与轮中心的距离,以及利用调速器等等。上述调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电脑或人工来进行。
本实施例是这样循环运转和发动的当用于浮力机时,利用浮力轮(1)左半轮的A、B、C、D、E、F、G、H约8个活塞(3.1b)式浮筒(3.1a)同时上浮的非平衡力顺时针方向带动重力轮兼浮力轮(1)、轴(7)、变速器(8)转动,再带动发电机(10)发电,用该电能的一部分电能来依次循环驱动转动到与轮中心基本垂直部位的一组或者两组活塞(3.1b)式浮筒(3.1a)排水进气上浮做动和进水排气下沉,如此周而复始,一直保持着左半轮比右半轮多具有约1500公斤的浮力——即非平衡力和浮力势能,使本实施例运动循环不止。当用于重力机时,其工作原理相同,八个一直以重力势能做功的重力装置(3)在右半轮,所以右半轮则比左半轮多具有600公斤的重力势能。上述由电脑控制系统来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整部机械恒速循环运转。上述也可采用,将发电机(10)发出的电能输入市电网,然后再用市电来带动一组又一组重力装置(3)或者浮力装置(3.1)做功的方式。本实施例运转时采用市电和带有变速器的电动装置(11)发动,即靠该电动装置的驱动力先使轴(7)转动起来,由轴(7)带动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用该电能驱动每个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做功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能量守恒定律定理等原理、功率单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体每秒钟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马力,等于735W。再有,本实施例直径为10M的重力轮兼浮力轮(1)本身就是一个惯性很大的旋转灵活的飞轮,其与半径仅为0.09M的轴(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轮轴。因此,本实施例重力轮兼浮力轮(1)右半轮一直出现的八个又八个重力装置(3)的重力势能和左半轮一直出现的八个又八个浮力装置(3.1)的浮力势能都必然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而这个电能足以带动一组或者两组重力装置(3)或浮力装置(3.1)做功,及克服本实施例运转中的所有阻力——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来计算,一组浮力装置(3.1)的功率约为39马力即30KW,而左半轮八个上浮的浮力装置(3.1)的总功率约为21马力即15KW,再加上轮轴省力约30倍,其功率约为600马力即448KW。当用于重力机时的轮轴省力为50倍,效率则更高。
图4中,浮力装置(3.1)为体积可变式浮筒(3.1a),其在5根导向装置(9)即导轨(9)之间上浮做功带动齿轮齿条(5)、轴(7)、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轴(7)带有飞轮。图4为本实施例的侧面,其正面为同轴(7)排列的16个与图4构造相同的装置,排列方式与图6相同。16个体积可变式浮筒(3.1a)的特征是,浮筒部分在外、受动力作用可运动,其分为8个组,每组有两个运动位置相反的体积可变式浮筒(3.1a),8个组共用1套液压机构(6)驱动,每1套液压机构(6)采用一个液压电机可以是调速电机、液压泵、电磁多路液压转向器等,但液压缸及其活塞杆、液压管等则每一组2套。本实施例工作时,液压电机与液压泵一直都在运转,此时靠电脑控制的电磁多路液压转向器将动力依次、循环传递给各液压缸来驱动各体积可变式浮筒(3.1a)充气上浮、排气下降。液压电机、液压泵、电磁多路液压转向器设置在机箱(9.1)内用液压管与两侧的各体积可变式浮筒(3.1a)接通,液压机构的电源来自市电,但本实施例向市电网输出的电能不小于液压电机所用的市电。16个齿轮(5)的中部均设置自行车式飞轮即传动飞轮(7.1),齿轮轮周和轮辐采用轻质金属或工程塑料,仅齿部和轮毂为坚韧的金属,所以齿轮(5)体积虽大,却重量轻摩擦力小。16个齿条(5)均与通风管道(9.1a)组合在一起,齿条(5)一侧与齿轮(5)相对处带有稳定齿条(5)的稳定轮(4),因此齿条(5)上下住复驱动齿轮(5)时既稳定又不会偏离方向。支架与导轨(9)等形成整体,其上带有升降装置,所以可将本实施例升至水面,便于维修保养等。
本实施例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来自动调控,包括所有积可变式浮筒(3.1a)充气上浮、排气下降的速度、顺序、距离等——自然,这又包括液压活塞杆驱动外部浮筒进气和排气的速度、距离等也都由电脑来调控;电脑控制系统带有彩色显示器,操作控制台。
本实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种类型,所以其主要参数也有多种,现举一种来说明浮筒(1.1)上和下的运动高度均为9M,其内径0.5M、内深1.1M,齿轮(5)直径3.8M,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长度1M,轴(7)的直径0.10M;设液压活塞杆伸缩速度——即积可变式浮筒(3.1a)的运动速度为0.5-1.6M/秒,积可变式浮筒(3.1a)上下运动速度约为1-2M/秒。上述速度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调速方法有多种调整积可变式浮筒(3.1a)的大小、重量,采用可调速液压电机,调整调整液压活塞杆的运动速度、距离,以及利用调速器等。上述调速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电脑或人工来进行。
本实施例是这样循环运转和发动的利用8个充了气的积可变式浮筒(3.1a)在不同高度同时上浮做功来共同带动轴(7)、变速器(8)转动,再带动发电机(10)发电,这时还有8个积可变式浮筒(3.1a)在不同高度同时排气下沉,用发电机(10)所发电能的一部分电能来依次、循环带动下沉后的积可变式浮筒(3.1a)再次充气上浮做功,同时,也依次、循环带动上浮后的积可变式浮筒(3.1a))下沉回到原先位置再次充气上浮做功,如此周而复始,一直保持着有8个浮筒(1.1)在不同高度同时上浮做功,使本实施例运动循环。当然,这些均由电脑控制系统来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整部机械恒速循环运转。因为本实施例运转时采用市电,所以可直接由电脑调控开动、运行。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体每秒钟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马力,等于735W。再有本实施例齿轮(5)半径1.9M与半径仅0.05M的轴(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轮轴。因此,本实施例一直上浮着的八个又八个浮力装置(3.1)的浮力势能则必然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而这个电能足以带动2组浮筒(1.1)工作,及克服本实施例运转中的所有阻力——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来计算,一组浮力装置(3.1)的功率约为39马力即30KW,而八个上浮的浮力装置(3.1)的总功率约为21马力即15KW,再加上轮轴省力约38倍,其功率约为798马力即586KW。
图5中,重力轮(1)右半轮九个重力装置(3)的A、B、C、D、E、F、J、H、I九个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正以重力势能做功,带动重力轮(1)、轴(7)、变速器和发电机(10)旋转来发电。重力轮(1)为网架式,也可以由18个相连的网架式轮辐(2)构或,其上共有18个重力装置(3),每个重力装置(3)的前端均设有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通过轴(7)中心的直线相对的或非直线相对的两个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称为1组,所以共有9个组;这9个组共有一套液压机构(6),也可共用两套液压机构(6),共用两套能更紧密地交错驱动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所以适宜重力轮(1)的快速旋转。每一套液压机构(6)采用一个液压电机、液压泵、电动多路液压转向器等,但液压缸及其活塞杆、液压管等则1个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1套。当9个组共有一套液压机构(6)时,电动9路液压转向器用9套液压管接通9个组的液压缸,这9套液压管分为9个输出管、9个输入管,所以,电动液压转向器需将其分为两部分设置,9个输出管为环形设置,9个输入管也为环形设置,所以就形成了两个环形,每一环形的中心都设置一个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一个紧贴着9个输出管管口的圆板形阀,另一个转动轴上也设置一个紧贴着9个输入管管口的圆板形阀,这两个圆板形阀上均开有一个孔,这两个孔的转动路线正与9个输出管、9个输入管设置的环形相吻合,所以,当可调速的减速电机带动该转动轴与圆板形阀转动时,液压油就同时通过两个圆板形阀上的两个孔依次循环流向一组又一组液压缸和从一组又一组液压缸回流——这就是电动9路液压转换。本实施例的液压电机、液压泵、电动9路液压转向器等设置在轮毂内,液压缸和液压管则为外置式,其根部设置在轮毂上但可竖向转动,这是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弯转与伸展运动时的需要。本实施例工作时,液压电机与液压泵一直都在运转,此时靠电脑控制的电动9路液压转向器将动力依次循环传递给各液压缸来驱动各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做功。
再一个驱动方式采用电磁力,即在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的弯转部分,设置由电磁铁和机械构成的电磁机械装置,该装置用重力机自产电能或市电来产生磁斥力或磁吸力驱动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还有一个驱动方式将重力轮(1)旋转的动能转换为驱动液压机构(6)的动能,即在空心轴(7)的支架上设置带有变速器的液压泵,该液压泵变速器上设置齿轮,该齿轮与重力轮(1)一侧中部的同心齿轮相接,液压泵的一组液压管接通在该空心轴(7)端设置的液压接通器,该同轴(7)旋转式液压接通器再用一组液压管通过该轴内与重力轮(1)轮毂处的电磁9路液压转换器接通,该转换器用18组液压管接通18个液压缸;该转换器采用电力和电脑控制,所以在重力轮(1)那一侧的轴(7)端设置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用于接通电脑控制系统的导线(10.1a)、发电机(10)或市电;上述同轴(7)旋转式液压接通器和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均分为设在轴(7)上的旋转部分和与其接触的固定的非旋转部分;重力轮(1)另一侧中部也设置同心齿轮用于驱动变速器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所以,当重力轮(1)转动时这一侧的齿轮就带动液压泵转动、依次循环带动各组重力装置(3)运动和重力轮(1)转动做功。注这两个驱动方式没有附图。本实施例还有一个技术方案即把重力装置(3)的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改为可弯式浮球(3.1a)和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其既有可作调整物的重量又空心有浮力,所以,重力轮(1)又成为浮力轮(1)和重力轮兼浮力轮(1),所以,本实施例也是浮力机和重力机兼浮力机。当本实施例利用浮力时需设置液体分隔装置(9.1),如机舱或机箱等,其内设置调速器、变速器(8)、发电机(10)、电路(10.1a)和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等。
重力轮(1)可采用三种结构一重力装置(3)分层的轮式,包括规则或不规则设置单层重力装置(3)的轮式,如图1、图3所示,还有规则或不规则设置两层和多层重力装置(3)的轮式。每一层至少有一个重力装置(3);上述可以带有或不带有轮辐(2);二重力装置(3)不分层的轮式,包括重力装置(3)不分层设置的轮式,或者将两个以上的重力装置(3)斜向绕轴(7)设置或不规则绕轴(7)设置的轮式;上述可以带有或不带有轮辐(2);三不区分出轮辐的轮式;将上述综合的轮式。上述三种结构也适用于浮力轮(1)和重力轮兼浮力轮(1),将上述三种结构中的重力装置(3)改为浮力装置(3.1)或者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即可。
电路(10.1a)设置方式为用于浮力机时,电路(10.1a)——包括发电机(10)、电能、人工和电脑控制系统等导线,均经过空心的轴(7)内或者经过轴(7)外部凹槽与轮毂内的液压机构(6)部分接通,此时液体分隔装置(9.1)内的轴(7)端处应设置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将上述电路(10.1a)接通。用于重力机时因其不接触液体,所以电路(10.1a)既可采用上述方式;又可采用在重力轮(1)上设置圆形同心同步旋转式接电器(10.1b),或者在其旁边的轴(7)上设置同轴(7)旋转式接电器(10.1b)。
本实施例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自动调控,包括重力轮(1)、浮力轮(1)、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转速和其9个组及其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可弯式浮球(3.1a)、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的工作顺序、速度、距离等均由来电脑调控。本实施例所有部件、零件,除调整物(3a)等等必要外,均尽量采用重量轻而又结实的材料来制造。尤其是重力轮、浮力轮、重力轮兼浮力轮(1)的转速不算快,则重点采用重量轻而又结实的材料来制造,所以其形体虽大但重量轻、摩擦力小、轮轴效果好,用少量的非平衡力其就可灵活地运转。
本实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种类型,所以其主要参数也可以有多种,现举一种来说明重力轮(1)直径19M,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直径0.6M、重150公斤、可弯转部分长1M,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长度1.8M,轴(7)直径0.3M;设液压活塞杆伸缩速度0.5--1.9M/秒,每个重力装置(3)的转速约3.3M/秒。上述转速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调速方法有多种,例如减少或增加重力装置(1)的数量,加大或减小重力轮(1)的直径,调整轮辐(2)的长度、直径、外形、重量,采用可调速液压电机,调整调整物(3a)的重量、运动速度和与轮中心的距离,以及利用调速器等等。上述调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电脑或人工来进行。
本实施例是这样循环运转和发动的利用重力时,重力轮(1)右半轮和重力轮兼浮力轮(1)右半轮均有9个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和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在非平衡力即重力势能作用下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做功,例如A、B、C、D、E、F、G、H、I一齐转动做功,来带动重力轮(1)、重力轮兼浮力轮(1)、轴(7)、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来发电,用该电能的一部分电能将一组如O与G调整物(3a)或者两组如O与G、A与I调整物(3a)依次同时弯转和伸展,接着用同样的方式连续不断地依次同时将运动到与轴(7)基本垂直部位的一组或者两组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或者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弯转和伸展,如此周而复始,一直让右半轮保持有9个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和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转动做功,使本实施例运动循环不止。利用浮力时的浮力机、浮力机兼重力机的原理与上述相同,但浮力与做功方向均改为向上了,所以只需采用本实施例利用浮力的技术方案即可。以上均由电脑控制系统来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整部机械恒速循环运转。上述也可以采用,将发电机(10)发出的电能输入市电网,然后再用市电来带动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和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工作的方式。本实施例运转时采用市电和带有变速器的电动机(11)发动,即靠该电动机的驱动力先使轴(7)转动起来,由轴(7)带动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用该电能驱动重力轮(1)、浮力轮(1)、重力轮兼浮力轮(1)上的液压机构(6)带动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可弯式浮球(3.1a)或可弯式球形调整物(3a)兼可弯式浮球(3.1a)弯转、伸展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体每秒钟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马力,等于735W。再有,直径为19M的本实施例重力轮兼浮力轮(1)本身就是一个惯性很大的旋转灵活的飞轮,其半径与半径仅有0.15M的轴(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轮轴。因此,本实施例重力轮、浮力轮和重力轮兼浮力轮(1)一直出现的八个又八个重力装置(3)、浮力装置(3.1)或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的重力势能和浮力势能则必然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而这个电能足以带动一组或者两组重力装置(3)、浮力装置(3.1)和重力装置(3)兼浮力装置(3.1)工作,及克服本实施例运转中的所有阻力——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来计算,一组重力装置(3)的功率为4马力即3000KW,右半轮总重约1000公斤的9个重力装置(3)的功率约16马力约10KW,再加上轮轴省力约63倍,其功率约为1000马力即700KW。
从图6、图6 a可见,浮力机的连杆曲轴浮力活塞式浮力装置(3.1)的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也叫连杆曲轴活塞式浮筒(3.1a),沿导向装置(9)上下运动做功,带动曲轴(7)、变速器(8)、发电机(10)转动来发电。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共有16个,其外带有导轮沿导向装置即导轨(9b)上下运动,每个曲柄的根部均设置带有电控离合装置的传动飞轮(7.1),以备运转调控时停下和开动之用。连杆曲轴(7)上带有惯性飞轮。本实施例采用2套液压机构(6)各带动8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这2套液压机构(6)的液压电机、液压泵、电磁多路液压转向器均设在机箱(9.1)内,用液压管与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上的液压缸相通,液压机构(6)的电源来自发电机(10)。由于液压机构(6)与气压机构有相同之处,所以本实施例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采用气压机构,这时只需将气泵、储气罐、电磁多路气压转向器设置在机舱(9.1)里,用输气管将电磁多路气压转换器和16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的气压缸接通即可。通风管道(9.1a)有两种形式一将一根硬质管子固定在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上,将通风管道(9.1a)孔设在水上再一种从机箱(9.1)上引出软管与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相通,机箱(9.1)与水上空气相通。图6b是本实施例又一种浮力装置(3.1)部分的形式,即风箱式浮球(3.1c),当然还可采用活塞(3.1b)浮筒(3.1a)、风箱式浮筒(3.1c)等形式。
本实施例通常采用电脑控制系统来自动调控,包括所有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上下运动的速度、顺序、距离等——自然,这又包括液压杆驱动活塞(3.1b)的速度、距离等也都由电脑来调控。本实施例维修保养等时,由其上方的起重装置将其提至水面以上。
本实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种类型,所以其主要参数也有多种,现举一种来说明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的浮筒内径0.5M、内深1M,导轨高6M,曲柄的旋转直径为3M,液压活塞杆的伸缩长度1M,轴(7)的直径0.1M;设液压活塞杆伸缩速度0.5-1M/秒,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上下运动的平均速度约1.6M/秒,其上浮和下降的运动距离均为3M,一个上浮下降循环为6M约3.8秒时间。上述速度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调速方法有多种调整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的大小、重量、数量,采用可调速液压电机,调整调整液压活塞杆的运动速度、距离,以及利用调速器等。上述调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电脑或人工来进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与汽油机的相同,如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飞轮等。因此,本实施例的循环运转与发动方式也和汽油机的很相似即利用8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同时充气上浮做功来带动连杆曲轴(7)、变速器(8)转动,再带动发电机(10)发电,用该电能的一部分电能来依次、循环带动一组又一组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充气上浮做功,例如利用A、B、C、D和O、N、M、N来带动P排气下沉和E充气上浮,接着再用下一组8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带动下一组两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下沉和上浮做功,如此周而复始,则一直保持着用“八个带动一个”的优越状态来保证浮力机运动循环不止。当然,这些均由电脑控制系统来科学合理的调控,以确保整部机械恒速循环运转。本实施例运转时采用市电和带有变速器的电动机或内燃机(11)来发动,即靠该电动机或内燃机(11)的驱动力先使曲轴(7)转动起来,由曲轴(7)带动变速器(8)和发电机(10)转动发电,用该电能驱动每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完成充气上浮、排气下沉的过程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体每秒钟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马力,等于735W。本实施例的曲轴(7)带有飞轮惯性大曲柄1.5M的旋转半径与曲轴(7)的0.05M的半径又形成很省力的轮轴。因此,本实施例一直上浮着的8个又8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的浮力势能则必然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而这个电能足以带动1组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及克服本实施例运转中的所有阻力——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单位等来计算,一组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的功率约为39马力即30KW,而8个连杆曲轴浮筒式活塞(3.1a)的总功率约为21马力即15KW,再加上轮轴省力约38倍,其功率约为798马力即586KW。
综上所述,可见上述实施例的循环运转均以“入大于出”做保证,所以,这完全不同于、也大大优越于现有的技术方案和永动机方案的“入不敷出”不能循环运转。所以,本发明能够实现。
权利要求
一种浮力机、重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浮力机包括浮力装置、传动、通风管道、电路、接电器、发电机、液体分隔装置、支架,重力机包括重力装置、传动、电路、接电器、发电机、支架,其特征是通过自身的调整处于不平衡来做功,包括靠自身整体移动处于不平衡和部分移动处于不平衡来做功的方式;以相等带动相等、以多带动少、以大带动小、吐故纳新、集少组成多、以小收获大的运动循环方式;上述包括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依次使浮力装置行列外的若干浮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依次使浮力装置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依次便重力装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装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依次使重力浮力两用装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浮力两用装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如此周而复始,达到运动循环,这包括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装置所产生的能量来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浮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装置所产生的能量来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所产生的能量来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装置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浮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装置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行列外的或与其运动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加入、属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退出、不属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变运动方向;上述若干的和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装置、重力装置和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等于、大于、多于受其作用的或被其带动的浮力装置、重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小功率浮力装置组合形成大功率浮力装置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小功率重力装置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装置,将小功率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浮力两用装置;上述大小功率为相对而言,小功率和大功率浮力装置、重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浮力装置的短时间做功转变成长时间做功、短距离做功转变成长距离做功;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重力装置的短时间做功转变成长时间做功、短距离做功转变成长距离做功;用自产的能量或外力,将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的短时间做功转变成长时间做功、短距离做功转变成长距离做功;采用电脑控制方式、人工控制方式、人工和电脑结合控制的方式来调控浮力机、重力机和重力浮力两用机的工作及其开始运转时的发动,这包括浮力装置、重力装置和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的运动速度、间距、先后顺序、幅度、高度、低度等,均由电脑调控采用内燃机工作原理、方式,利用外力发动第一带有飞轮和利用其惯性,而且用浮力轮、重力轮、重力浮力两用轮兼做飞轮,其惯性更大;第二用做正功的部分即重力装置、浮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来带动做负功的部分即重力装置、浮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用做正功的部分来带动做正功的部分,将做负功的部分或做正功的部分转换为做正功的部分;第三开始运转时靠外力来发动,即本发明为微型和小型时,仅靠人力来发动,而当本发明的体积达到靠人力发动有困难或者靠人力已无法再发动时,则靠外力来发动也叫启动,设置外力发动机包括发动装置;利用省力的轮轴、杠杆原理即利用轮轴的轮子半径与轴半径的比和臂长度与轴半径的比——这包括利用重力轮、浮力轮、重力浮力两用轮、重力臂、浮力臂、重力浮力两用臂、传动部分的轮、杆、曲轴的曲柄与轴和曲轴半径的比,来省力;上述浮力装置、重力装置、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包括采用联合方式、组合方式、混合方式、两用方式来形成;重力浮力两用机带有既能利用浮力、也能利用重力的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包括重力浮力两用轮——其不管有无轮辐和轮辐的多少及规则与不规则设置、重力浮力两用臂在内;此外,还采用浮力机、重力机的包括浮力装置、重力装置、传动、通风管道、电路、接电器、变速器、发电机、液体分隔装置、支架在内的方式、特征;所述浮力装置采用浮力轮式、浮力臂式、连杆曲轴浮力活塞式、齿轮齿条式,上述浮力轮式包括有轮辐式、网架式、无轮辐式、规则轮式、不规则轮式等在内的各种浮力轮式,其中包括浮力装置分层的轮式,即规则和不规则设置单层浮力装置的轮式,还有规则和不规则设置两层和多层浮力装置的轮式,每一层至少有一个浮力装置;上述设置或者不设置轮辐;浮力装置不分层的轮式,即浮力装置不分层设置的轮式,或者将两个以上的浮力装置斜向绕轴设置或不规则绕轴设置的轮式;上述可以设置或设置轮辐;上述浮力臀包括杆、条、管、板、支架、网架、单臂、双臀、多臂、对称、非对称等在内的各种浮力臂式;采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采用浮力、浮力势能、电力、电磁力和电机、电磁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螺旋机构、直线电机、齿轮机构、齿轮齿轴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轮链机构、轮带机构驱动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两路转换器和两路以上转换器的方式,一个电机、动力机带动两个和两个以上浮力装置的方式;上述液压机构、气压机构包括采用同轴旋转式液压接通器、气压接通器的方式;采用由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来带动的包括浮筒、浮桶、浮箱、浮管、浮球、风箱式浮筒、浮球也叫折叠式浮筒、浮球在内的各种浮力装置,其包括带有导向装置、承重装置的方式;采用轮轨——即轮子、导轨;上述包括同类组合式和不同类组合式;所述浮力机的传动采用浮力轮传动;浮力臂传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浮力装置传动;连杆曲轴传动;齿轮传动;轮轴传动;轮链传动;轮带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传动飞轮传动,包括单向传动飞轮,双向传动飞轮,可控传动飞轮——即转动与停止均可控制的飞轮,包括采用电控离合装置、销子的方式;轴传动;联轴传动,即将两个、两个以上上述传动设置在一根轴上;及浮力轮、浮力臂、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浮力装置、连杆曲轴、齿轮、轮轴、轮链、轮带、齿轮齿条、传动飞轮、轴、联轴上物体传动及其之间物体传动,所述物体包括机构、装置在内;所述浮力机的通风管道为环形相通式,一组浮力装置相通式,非一组浮力装置相通式,多个浮力装置自由相通式,与气体、液体分隔装置相通式为轴式,其有三种方式一轴内空心,形成通风管道,及从轴内通过气体管道;二在轴外设置管道类物体,形成通风管道;三轴外部带有凹槽、凹沟,将气体管道直接设置在凹槽、凹沟里;或者轴外部带有凹槽、凹沟,其上设置遮蔽物,形成通风管道;所述浮力机的电路或者其部分电路,采用在轴上设置式,包括从轴内通过式,从轴外通过式;在浮力臂上、浮力装置上及其内外设置式;在浮力轮中部设置式,液体分隔装置内设置式,包括引出式、引入式;所述浮力机的接电器为在轴上设置式,部分在轴上设置式,在重力轮、浮力轮上设置式,部分在重力轮、浮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设置在轴端、轴内、轴外和轴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设置在重力轮、浮力轮内、外、轮周、轮毂、轮辐和设置在重力轮、浮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及同轴旋转式,部分同轴旋转式,同重力轮、浮力轮旋转式,部分同重力轮、浮力轮旋转式;所述浮力机的液体分隔装置为包括机舱、机箱、筒、桶及液体分隔在内的所有用于设置、盛放发电机、变速器、电脑控制装置、电机、液体泵、气体泵、传动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电源、电路、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孔及上述一部分的器具、装置;如果是采用轴、齿轮、轮链、轮带等将动力传递到水上的方式则既可采用也可不采用上述器具、装置;所述浮力机的支架;在人力无法提高的浮力机的支架上或者在该浮力机上部带有升降、起重装置;所述重力装置采用动力驱动的方式,包括利用重力、重力势能、电力、电磁力和电机、电磁机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螺旋机构、直线电机、齿轮机构、齿轮齿轴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轮链机构、轮带机构来驱动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两路转换器和两路以上转换器的方式,一个电机、动力机带动两个和两个以上重力装置的方式;上述液压机构、气压机构包括采用同轴旋转式液压接通器、气压接通器的方式;带有由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驱动的各种调整物,包括用电机、重力机及其部分来做调整物,带有导向装置、承重装置的调整物,往复运动式调整物,转动式调整物,及可弯式调整物在内;采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采用带有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的各种重力轮,包括有轮辐式、网架式、无轮辐式、规则轮式、不规则轮式等在内的各种重力轮式,其中包括重力装置分层的轮式,即规则和不规则设置单层重力装置的轮式,还有规则和不规则设置两层和多层重力装置的轮式,每一层至少有一个重力装置;上述设置或者不设置轮辐;重力装置不分层的轮式,即重力装置不分层设置的轮式,或者将两个以上的重力装置斜向绕轴设置或不规则绕轴设置的轮式上述可以设置或不设置轮辐;采用重力臀式,包括杆、条、管、板、支架、网架、单臂、双臂、多臂、对称、非对称等在内的各种重力臂式,及其采用上述驱动方式或部分驱动方式的方式;上述包括同类组合式和不同类组合式;所述重力机的传动采用重力轮传动;重力臂传动;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重力装置传动;连杆曲轴传动;齿轮传动;轮轴传动;轮链传动;轮带传动;齿轮齿条传动;传动飞轮传动,包括单向传动飞轮,双向传动飞轮,可控传动飞轮——即转动与停止均可控制的飞轮,包括采用电控离合装置、销子的方式;轴传动;联轴传动,即将两个、两个以上上述传动设置在一根轴上;同轴旋转式液压、气压接通器;及重力轮、重力臂、对称、相当、相等设置式重力装置、连杆曲轴、齿轮、轮轴、轮链、轮带、齿轮齿条、传动飞轮、轴、联轴上物体传动及其之间物体传动,所述物体包括机构、装置在内;所述重力机的电路或者其部分电路,为在重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在重力轮内、外、中部、轮周、轮毂、轮辐和在重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设置式;在轴上设置式,包括从轴内通过式,从轴外通过式;在重力臂上包括其内、外设置式;所述重力机的接电器为在轴上设置式,部分在轴上设置式,在重力轮上设置式,部分在重力轮上设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设置在轴端、轴内、轴外和轴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设置在重力轮内、外、轮周、轮毂、轮辐和设置在重力轮上的各种物体上的方式,及同轴旋转式,部分同轴旋转式,同重力轮旋转式,部分同重力轮旋转式。
全文摘要
一种浮力机、重力机、重力浮力两用机。其采用通过自身的调整处于不平衡来做功,以相等带动相等、以多带动少、以大带动小、集少组成多,省力的轮轴、杠杆等重力、浮力、重力浮力两用装置和传动装置,电力、动能、液压机构、气压机构驱动,电脑控制等等有益方式,将重力、重力势能和浮力、浮力势能简便的高效率的转换为动能、电能来用于其循环运转和向外提供电能。所以,本发明经济、节能、环保、用途广阔。
文档编号F03B17/02GK1409004SQ0214089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日
发明者姚实现 申请人:姚实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