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流阻层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024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流阻层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低流阻层板结构技术领域在航空发动机中,高温部件的冷却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机性能和可靠性。本 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层板冷却结构。该结构可用于涡轮叶片或者燃 烧室的冷却,适用于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与高温部件冷却性能的要求。本结构 中包括进气板、进气孔、扰流柱、出气板和出气孔五种特征结构,其扰流柱可分为主 扰流柱和副扰流柱。扰流柱为圆柱形。
背景技术
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涡轮叶片紧挨着燃烧室,其所处环境温度局部高达 2000K。为了改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热效率, 一般采用提高涡轮前温度,随之带来 的是涡轮部件热负荷的增加。另外,涡轮叶片(工作叶片)在高转速下工作(转速可 达15000rpm以上),处于非常高的离心力场当中。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要保 证叶片正常、可靠、长期的工作,就必须对涡轮叶片进行有效的冷却,保持最佳的热 应力状态。为了实现高效燃气涡轮机的性能随着涡轮前温度的进一步提高,高温部件 的冷却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机性能和可靠性。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的热端部件的冷 却问题,是制约整机推重比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涡轮叶片和 燃烧室的冷却结构设计。冷却的原则是使用最少的冷气量来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保 护零部件处于较低的温度范围,并且具有较小的温度梯度。层板结构中集成了 "冲击 冷却"、"强化对流冷却"、"气膜冷却"三种冷却形式,又因为其丰富的内腔和孔结构, 在换热效果上逼近多孔介质发汗式冷却,能够适应目前燃气涡轮发动机对于热端部件 的冷却要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层板冷却结构,其内腔的扰流柱设计,是区 别不同层板类型的主要特征,也是影响其流动和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本发明将提出 一种全新的高性能的扰流柱结构。该结构可以避免层板内部气流之间的相互冲击,从 而减小流动的阻力,同时还可增强层板换热能力。
发 明 内 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通用的层板结 构,该结构中包括位于进气板中的进气孔(2)、位于出气板中的出气孔(5)、主扰 流柱(3)和副扰流柱(4),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进气孔(2)之间安装有一个 圆柱形的副扰流柱(4),在以相邻的4个进气孔(2)的轴线所划分的层板单元体中, 一个出气孔(5)布置在该单元体中间,且扰流柱的总量为6个,在相邻进气孔(2) 和出气孔(5)之间有4个完整的主扰流柱(3),在相邻两进气孔之间有4个1/2 副扰流柱(4),主扰流柱和副扰流柱(3)和(4)均为圆柱形,其直径范围为相邻 两进气孔(2)间距丄的10% 40%,相邻两进气孔(2)的间距L的取值范围为 3mm 6mm。本发明的层板冷却结构的优点在于(1)副扰流柱可以削弱相邻两股进气气流的相互冲击,减小二者相汇时的碰撞角度,从而降低流动阻力;(2)副扰流柱可以 减小内腔流道的体积,减小气流在层板中的扩长程度,从而减小流阻;(3)副扰流 柱可以使其下游通道内的旋涡流动得到抑制,减少其从主流中吸收的能量,使得整体 流动阻力变小;(4)副扰流柱的增加使得内腔换热面积增大,从而增强内腔换热;(5) 冷却气流对副扰流柱形成冲击,使之具有较强的换热效果。


图1本发明的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层板结构俯视图。 图3图2的A—A剖视。 图4图2的B —B剖视。图中 l.出气板 2.进气孔3.主扰流柱 4.副扰流柱5.出气孔 6.单元体分界面 7.进气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叶片冷却 的通用层板结构。其中扰流柱3、 4的结构是区别于其它层板结构的主要特征。以相 邻的4个进气孔2的轴线所划分的区域为层板最小单元体,其界面为6。最小单元体 内包括有4个完整的主扰流柱3,和4个1/2副扰流柱4。主扰流柱3位于相邻的 进气孔2和出气孔5之间,而副扰流柱4位于相邻的两个进气孔2之间。整个层板 可以认为是由多个这样的单元体按照周期性和对称性复制扩展而成。请参见图1和2所示,冷却气体由开在进气板7上的进气孔2进入到层板内腔 中,在出气板1的内侧形成冲击流动,具有很强的换热能力。冲击过后,冷气贴着 内腔上壁面向四周流动,在主扰流柱3和副扰流柱4的前缘再次形成冲击流动,换 热效果较好。冷气穿过主扰流柱3和副扰流柱4之间所形成的通道,最终由出气孔5 流出层板,并且受层板外侧流动的影响形成气膜覆盖,从而减少燃气对层板的直接加 热。层板的受热面主要来自于出气板l的外侧, 一般为高温燃气。请参见图l、 2和3所示, 一般情况下,层板中进气孔2、出气孔5、主扰流柱 3和副扰流柱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等的,但根 据相似原理,仍认为是本发明所示的结构;根据气膜冷却的需要,出气孔5可以设 计成倾斜的;本发明图示中,主扰流柱3和副扰流柱4为圆柱形且直径相等,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直径不等。本发明经过了三维数值模拟和实验的验证,其流动阻力比无副扰流柱的普通层板 结构降低了约20%,其换热性能提高了约10%。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层板冷却结构,包括位于进气板中的进气孔(2)、位于出气板中的出气孔(5)、主扰流柱(3)和副扰流柱(4),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进气孔(2)之间安装有一个圆柱形的副扰流柱(4),在以相邻的4个进气孔(2)的轴线所划分的层板单元体中,一个出气孔(5)布置在该单元体中间,且扰流柱的总量为6个,在相邻进气孔(2)和出气孔(5)之间有4个完整的主扰流柱(3),在相邻两进气孔之间有4个1/2副扰流柱(4),主扰流柱和副扰流柱(3)和(4)均为圆柱形,其直径范围为相邻两进气孔(2)间距L的10%~40%,相邻两进气孔(2)的间距L的取值范围为3mm~6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通用层板结构,其内部的扰流柱由位于相邻进气孔和出气孔之间的主扰流柱,还有位于相邻两进气孔之间的副扰流柱组成。每个层板单元体中,包括4个完整的主扰流柱,和4个1/2副扰流柱。相对于普通结构的层板,副扰流柱的增加,削弱了相邻两股冷却气体的相互撞击,提供了额外的换热面积,并且更加充分的利用了进气冲击气流,所以其流动阻力减少了约20%,换热能力增强了约10%。
文档编号F02C7/16GK101126351SQ20071011877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丁水汀, 东 吕, 品 吕, 徐国强, 邓宏武, 智 陶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