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波浪作用产生能量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800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过波浪作用产生能量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产生电力的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平台上通过波浪作用产生电力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用大片水体中的水的定位运动的流水剪切力来产生电力的方法很多。例如,将潮流、风或重力导致的水的移动用作液力来移动某些固定在陆地上的涡轮、门或其它大型装置的部件。这种方法花费很高,不是很有效,而且易于损坏,原因在于将装置固定到陆地上有难度,而且海水为腐蚀性,海水中的小砂粒会导致过度的磨损。风和水这两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功率密度很低。风力必须超过100MPH,才会将站立的人吹倒,如果人在很大的海浪中漂浮时,浪力将紧随你流动,因为水是低密度液体。人会感觉到波浪的能量,但相对站立于路面被与风或水同速的车辆碰撞而言,此力是最小的。 力等于物体的密度乘以移动速度,因此,很低密度的物质,如风和水,不会产生较佳的能源, 因为计划用于风和水的能量标度必须很大且很昂贵,并且还会对我们的地球造成大范围的环境冲击,诸如大型的液力发电计划。为我们的地球创造充足可再生的无碳生产的廉价能源的解决方案,是找出一种途径以便利用低密度的风和/或水(我们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来产生高功率密度的能量, 如烧煤电厂或核电厂那样的能量。不幸的是,用波浪产生电力的很多在先的尝试都不能意识到各种不同的相关自由度,因此效率很低。此外,某些系统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结构发散的不稳定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通过波浪作用以及相对于地平面调整数个块体来产生电力的系统和方法。浮动平台、壳体及其它部件形成相对于地平面可移动的第一块体。外力(波浪的摆动)会引起第一块体相对于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壳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移动。此可移动的第二块体因相对于壳体改变位置而产生动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一机构将相对于壳体移动的第二块体的动能转换为电力。此系统通过各种不同的部件相对于壳体调整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能量。在一实施方案中,一系统通过相对于地平面调整数个块体以及使用外力来产生能量。此系统具有相对于地平面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所述外力导致第一块体相对于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第一块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移动。此可移动的第二块体因相对于第一块体的位置变动而会产生动能。一机构将相对于第一块体移动的第二块体的动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此系统相对于第一块体调整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能量。
在一实施方案中,此系统相对于外力调整第一块体来增加产生能量。
所述外力为水体中的波浪的液力。在一实施方案中,第一块体包括具有浮在水体上的前沿和后沿的浮动平台,波浪中的水在此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在一实施方案中,第一块体相对于波浪可以移动,并可枢转地连接到固定于地平面的基体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相对于第一块体调整第二块体的机构包括围绕一支点相对于第一块体转动的第二块体,并相对于所述支点调节第二块体的位置。在一实施方案中,系统具有制动机构,用于相对于可移动的第一块体调节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从而调整系统并增加产生能量。在一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一块体调整第二块体的机构包括具有壳体的第一块体和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的位置相对于壳体可调节。在一实施方案中,系统通过相对于地平面调整数个块体并使用水体中的波浪的液力来产生能量。此系统具有相对于水体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波浪的液力导致第一块体相对于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可移动。此可移动的第二块体因相对于第一块体改变位置而产生动能。此系统具有将第二块体相对于第一块体移动产生的动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机构。此系统具有相对于第一块体调整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能量的机构,此机构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相对于可移动的第一块体调节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从而调整此系统并增加产生能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块体包括具有浮在水体上的前沿和后沿的浮动平台,波浪中的水在所述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一块体调整第二块体的机构包括具有壳体的第一块体和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的位置相对于壳体可调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一块体调整第二块体的机构包括相对于可移动的第一块体调节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路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相对于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的路径的调节包括调节一轨道,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相对于可移动的第一块体在此轨道上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相对于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的路径的调节包括围绕一支点相对于第一块体转动的第二块体,并相对于所述支点调节第二块体的位置。在一实施方案中,第一块体相对于波浪可移动,并可枢转地连接到固定于地平面的基体上。在一实施方案中,第一块体包括具有壳体的浮动平台,所述壳体具有浮在水体上的前沿和后沿,波浪中的水在所述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其中调整包括移动壳体上的系泊缆的位置。在此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转换第一块体的动能的机构为飞轮。在此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移动的第二块体和可移动的第一块体具有重量,且阿基米得原理允许通过增加排水量来增加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重量,其中增加功率密度和产生的能量。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并非排它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文的描述, 附上的权利要求及附图后,将会很容易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方面及优点。


在阅读下文参照附图对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特征将易于明白,其中图1为浮动平台的示意图;图2A和2B为由波浪产生的换向斜平面的示意图;图3为船只并入图2所示的由波浪产生的其中一个斜平面的示意图;图4A和4B为在图3所示船只的斜平面上的移动块体的示意图;图5为在图3所示船只的斜平面上的滚动圆柱体的示意图;图6A为由大致上呈圆柱体的两个块体组成的块体的示意图;图6B-6D为具有数个块体的单元的不同角度的视图;图7为在图3所示船只的斜平面上的带转动轮的车辆的示意图;图8为在图3所示船只的斜平面上的移动液体的示意图;图9为在图3所示船只的斜平面上的电磁悬浮块体的示意图;图10为浮动平台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IlA和IlB为图10所示的浮动平台在波浪上的示意图;图12为具有不同调整元件的图10所示的浮动平台的示意图;图13为系统的不同元件的自然频率以及系统的一个实验运转的功率输出的曲线图;图14为轨道以及具有滚动块体的单元的等距视图;图15为另一个浮动平台的透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浮动平台的前剖视图;图17为图15所示的浮动平台的侧剖视图;图18A和18B分别为显示调谐块的浮动平台的侧视图和前视图;图19A为显示用于调谐块的制动的浮动平台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9B-19D为显示用于调谐块的制动的浮动平台的几个示意性侧视图;图20为另一个浮动平台的前剖视图;以及图21为图20所示的浮动平台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地球三分之二的表面被水覆盖。而地球上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靠近海洋或其它大片水域附近的范围内。所有这些人都需要电力。在海洋或其它大片水域(下文将统称为“海洋”)的表面上刮的风有效地由风能转换为波浪能。本发明是一种将海洋的波浪能转换为低成本、有效、可靠及干净的能量的系统。本发明涉及产生能量的系统和方法,通过调整两组块体的摆动运动,将来自低密度物质诸如水的能量转变为动能。驱动可调系统的能量来自波浪的摆动运动。参见图1,图中示出系统20具有在无浪的水体18上的浮动平台22,轨道M以及块体26 (滚动能量产生块体)。浮动平台22具有壳体观,所述壳体包括顶面30,底面32,前沿34以及后沿36。此壳体具有浮力舱38和能量产生部分40。轨道M和块体立于能量产生部分40中,下文将作详细说明。通过波浪中水的液力可以将波浪能转换为有用的机械能,波浪导致浮动平台22 充当一系列的斜平面。参见图2A和2B,图中示出浮动平台22处于相对波浪46的波峰44 的两个位置上。为了简化,图中所示的浮动平台22整个位于水18上。应该认识到,因为水的浮力和排量,平台22有部分是在水下的,如下文中参照图10的说明。仍参见图2A,图中示出浮动平台22的顶面30,底面32,前沿34以及后沿36。当波浪46的波峰44到达平台22的前沿34时,水的液力使前沿34相对于后沿36升高,形成一斜平面。当波浪46的波峰44在平台22的下面通过时,水的液力不再升高前沿34,而前沿34相对于后沿36现正落到波浪46的到波谷48中。参见图2B,平台22的前沿34相对于后沿36已经落入波谷48中。现在水的液力相对于前沿34升高后沿36,形成另一个斜平面。为此描述目的,首先是前沿高于后沿以及接着后沿高于前沿的斜平面将被描述为相互换向。因此,波浪移动的作用形成一系列的斜平面,任何特定的斜平面都是先行的斜平面和后随的斜平面两者的换向。应该注意到,浮动平台22的底部32在波浪的运动方向上以及波浪的反向运动方向上都是平的,而非圆形或ν形,它是很有效的斜平面。还应该注意到,由浮动平台形成的斜平面由前沿(船头)至后沿(船尾)的长度可以增加。一种方法是相对于具有带角壳体的平台22的底面32提升能量产生部分40 (图中示出它为平台22的顶面30),通常为船只 22的甲板相对于其壳体观的情形,如图3所示。通过块体向一系列换向斜平面下行的运动,将一系列波浪移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所述一系列换向斜平面是由波浪的液力在船只的壳体上形成的。如下文的论述,所述块体可以是固定或液体,而且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大量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参见图 4A,当波浪的波峰44相对于船只M的船尾56 (后沿36)升高船头52时,将会形成轨道M 的斜平面58。接着,重力会导致块体沈顺着斜平面58从船头52向下移动至船尾56。当波浪46的波峰44在船只M下面通过时,船只M的船头52相对于船尾56下沉到波浪46 的波谷48中,形成如图4B所示的换向斜平面。现在,重力会导致块体沈顺着轨道M的斜平面58从船尾56向下移动至船头52。应该注意到,可以将体现这些原理的船只定位成横切波浪运动的方向,导致块体顺着换向斜平面从船只的一侧向下移动到另一侧。顺着斜平面向下移动的块体沈越大,产生的机械能就越大。应该注意到,此能量来源是可再生的,因为波浪46连续地形成换向斜平面,导致块体沈从船头至船尾以及再从船尾至船头的运动连续地重复进行。使用发电机以公知的手段将块体沿一系列的换向斜平面向下运动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每秒lft. Ib.的力等于1. 356watts的电力;那么,在1秒内移动1. Olb到1. Oft. 的距离所需的力量等于1. 356watts的电力。如一个实施例,块体沿斜平面向下移动产生的每秒100,000ft. Ib.的力等于135,600watts的电力。将运动波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手段的优选实施例介绍如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他公知的技术手段也是可用的。参见图5,合适的圆柱体60 (较佳为结实的固体物质或填充有合适的较佳为重液的中空圆柱体)为图示的块体。此圆柱体60沿着在船只M的甲板64上由钢轨62形成的轨道M向下滚动。轨道M的钢轨62形成从船只M的船头至船尾的斜平面58。通过减少表面积(而非圆柱体60在形成斜平面58的甲板的较大表面上滚动)使轨道M的钢轨62 的摩擦减少至最小,其中导致圆柱体60滚动较快,从而产生更多的机械能。链轮和链条或类似的装置(图中未示)可以用来防止圆柱体60非滚动地滑下轨道M。仍参见图5,皮带传动件68被紧固成围绕圆柱体60的周边并被附着到发电机72 的轴70上。由于圆柱体60沿轨道M向下滚动,而使发电机72的轴70转动,从而产生电力。可通过改变圆柱体60的直径和发电机72的轴70,或通过使用齿轮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技术手段来控制圆柱体60每分钟的旋转。也如图5所示,当圆柱体60到达斜平面M的端部时,如果它仍然在滚动,则任何残留的机械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被暂时储存,即,使圆柱体60沿轨道M的半径76向上滚动直到它停止。当斜平面M换向时,块体26最初沿半径76向下行,在滚下换向斜平面之前释放储存的机械能。作为选择,如果块体26仍在斜平面M的端部处滚动,通过使用一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制动装置(图中未示)可以产生电力,所述制动装置共同产生电力,因为它使块体26停止。参见图6A,块体沈是由具有大致上呈圆柱形并用框架86连接的两个块体82和 84的单元80形成的。皮带传动件88与其中一个圆柱形块体82的延伸部分上的链轮90以及发电机96的轴94上的链轮92连接。当圆柱形块体82和84沿换向轨道24 (诸如图5) 向下滚动时,块体82转动发电机96的轴94而产生电力。如图6A所示,本发明的原型包括定制的不锈钢结构的圆柱形块体82和84以及框架86。皮带传动件88和定时齿轮(图中未示)均购自纽约新海德公园的联合驱动器产品公司,发电机是一种低转速永磁直流发电机,购自佛蒙特州North Ferrisburgh的 Windstream电力公司。参见图6B-6D,图中示出圆柱形块体82和84的单元80。用本发明产生的电力可储存(例如电池中)在船只上,或可以连同其产品通过海底电缆同时传输到电网。图7示出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此实施方案中,轮式车辆100沿轨道104上的斜平面102向下滚动。通过用附着在轮式车辆的车轴或车轮上的皮带(图中未示)来传动发电机的轴100,将移动车辆的机械能转换为电力。另外,通过一个螺旋传动器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方法,虽然效率不高,但可将轮式车辆100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来驱动发电机。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发电机固定在平台22上,而不是像图5和6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将发电机固定在移动块体26上那样。应当明确的是,在实践中,一个或多个移动块体可以驱动一台发电机,或者一个移动块体可以驱动一台或多台发电机。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8所示,适量的液体110(诸如水)可用于沿斜平面58 向下流动。流动水Iio是通过输送管、管道、或其它通道14分流到涡轮机116。流动水驱动涡轮机116,转而驱动发电机118。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手段,如独立的通道,可用于确保涡轮机在同一方向通过流动水来转动,而不考虑水的流动方向,因为水是沿一系列的换向斜平面向下流动。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电磁力将块体沈悬浮在斜平面58上面。这将消除块体沈和斜平面58之间的摩擦。当块体沈沿斜平面下移时,可以使用上述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手段将运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电力。参见图10,图中示出在无浪情况下处于水体18中的系统20的另一种浮动平台 128。此浮动平台1 具有轨道M和块体沈(它是顺着轨道M的滚动能量产生块体)。浮动平台1 具有壳体观,包括顶面30,底面32,前沿34以及后沿36。壳体观具有浮力舱 38和能量产生部分40。此外,该系统20有一个系泊锚130。它被系泊缆132连接到浮动平台1 的后沿36。另外,该系统20具有沿着浮动平台1 下方的可调杆136的一对调谐块 134。可调杆136用缆索138挂在漂浮平台1 的底面32下面。沿着可调杆136的长度可以改变这些调谐块134,从而改变调谐块134与浮动平台1 相关的转动惯量。此外,两调谐块Π4相对于壳体的底面3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调谐块134可以是龙骨系统140的部分。与帆船上的龙骨形成对比,块体在左右舷的方向上(即沿着船舷)移到舷外,调谐块134沿波浪的方向(即,浮动平台的长度) 延伸。仍参见图10,除调谐块134外,系统20是可调的,其中轨道M具有可变半径。可以调节轨道的半径,以调整所述轨道,并因此调整系统20适应于波浪46,如图IlA所示。该系统20具有一个控制器14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它可以监测各种参数,包括波高和频率。所述控制器具有一台计算机或微处理器以及各种输入设备,诸如加速度计、功率计、及全球协调监控器。然后,控制器142能够在系统20中调节数个项目,如调谐块134的位置或轨道M的半径,从而调节系统20。参见图11A,图中示出在波浪46上的图10所示的浮动平台128,其前沿34靠近波浪46的波峰44。取决于以波峰44和波谷48之间的高度作定义的波浪规模,即是将要使用的浮动平台128,可以调节轨道M的半径。图12示出一个不同半径的轨道。图IlB示出在波浪46上的浮动平台128,其后沿36靠近波浪46的波峰44,而前沿34则靠近波谷48。靠近浮动平台1 的前沿34和后沿36的轨道M的相对高度不断变化,由于波浪的液力是能量的来源,此能量来源可以用来使块体26(即,滚动能量产生块体)沿着轨道M滚动并发电。机构或系统20的设计,使得可以优化调整动力系统的每个主成分的自然频率、块体26/轨道M以及壳体观的几何形状,就像一个乐器,能与海洋波46的自然频率协作,以最大限度地产生能量(功率)。参见图12,图中示出图10的浮动平台1 对波浪46调整的各种元件。轨道M的半径已作了调节,其中改变了块体26/轨道M的自然频率。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线性部分146,藉由调节轨道M或移动弧形部分144的半径来改变轨道M 的半径。此外,调谐块134已被向内移动,且固定在壳体观上的系泊缆132的位置已被移动,以调节壳体观的自然频率。利用计算机模型,已经完成一系列的测试工作。所述模型是基于以前在水箱中所作的模型和其它真正的测试数据制作的。下面是测试的实施例,其中的数个值已被测量为现实世界中的数字。壳体观的设计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并采用了“预压”的特点。在这些测试中,块体 26 (S卩,滚动能量产生块体)的重量为1,000,000磅。壳体观必须要稳定,足以支持在壳体 28的船头和船尾位置以及前沿后沿34和36处的块体26。将壳体观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吃水深度以转移一定量的水来创建稳定性,所述一定量的水等于或远大于块体26的重量加上壳体观的总重量。当由壳体观转移的水量与块体沈的重量之比增加时,壳体观的稳定性(稳心高度(GM))会增加。例如如果块体26的重量为1,000,000磅,以及壳体28被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吃水深度以转移2,000,000磅的水时,调谐块134结合了 2,000,000磅的重量,并将用2,000,000磅的力“预压”系统。通过垂直和水平地调节数个调谐块134相对于壳体的底部或水线的位置,可以调整壳体观几何形状的自然频率。壳体观被设计成具有储备浮力特征或平舷。当壳体从船头至船尾颠簸时,用储备浮力对壳体增加额外的浮力,增加至“预压”力。通过调节块体沈轨道的半径、块体沈的直径以及块体沈的长度,可以调整块体 26的自然频率。壳体的几何形状是专为低转动惯量设计的。这意味着,壳体的长度要远小于壳体的船舷。想象一个伸出胳膊自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当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胳膊向内移动时, 该运动员的转动惯量逐渐减小,且对于任何赋予的能量而言,该运动员旋转得更快。由于壳体的转动惯量逐渐减小,更多存储的“预压”能量可供系统使用,且可以产生更多的功率。应该意识到,海洋(即,水18)是不能调整的。因此,监测波浪46的属性,包括波浪的周期和波浪的高度。还监测水的高度。虽然一些项目可以如上所述进行调整,但在一个比例模型的实施方案中,运行表格1的属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相对于地平面和外力调整数个块体来产生能量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移动,其中,所述外力导致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移动;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改变造成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产生动能;将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移动的所述第二块体的动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机构;以及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外力调整所述第一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为水体中的波浪的液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具有前沿和后沿的浮动平台,所述浮动平台的前沿和后沿漂浮在所述水体上,所述第一块体上的波浪中的水在所述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可相对于波浪移动,并可枢转地连接到固定于所述地平面的基体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的所述机构包括围绕支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转动以及相对于所述支点调节所述第二块体的位置的所述第二块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调节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以便调整所述系统和增加产生的能量的制动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转换来自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一些动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的所述机构包括所述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壳体和平衡块,且所述平衡块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壳体来调节。
10.一种使用水体中波浪的液力相对于地平面调整数个块体来产生能量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水体移动,其中,所述波浪的液力导致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移动;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改变造成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产生动能;将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移动的所述第二块体的动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液力调整所述第一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以及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其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调节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所述位置以便调整所述系统并增加产生的能量的制动机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具有前沿和后沿的浮动平台,所述浮动平台的前沿和后沿漂浮在所述水体上,所述第一块体上的波浪中的水在所述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的所述机构包括所述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壳体和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壳体来调节。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的所述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调节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路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路径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的所述调节包括调节轨道,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在所述轨道上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路径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的所述调节包括使所述第二块体围绕支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转动,以及相对于所述支点调节所述第二块体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波浪移动,并可枢转地连接到固定于所述地平面的基体上。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具有壳体的浮动平台, 所述壳体具有前沿和后沿,所述前沿和后沿漂浮在所述水体上,所述第一块体上的波浪中的水在所述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其中调整包括在所述壳体上移动系泊缆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转换所述第二块体的动能的机构是飞轮。
19.一种使用水体中波浪的液力相对于地平面调整数个块体来产生能量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具有壳体的浮动平台,所述壳体具有前沿和后沿,所述前沿和后沿相对于水体移动,其中,所述波浪的液力导致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移动;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改变造成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产生动能;将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移动的所述第二块体的动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液力调整所述第一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以及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的所述机构包括所述第二块体,所述第二块体围绕支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转动,以及相对于所述支点调节所述第二块体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的所述机构包括所述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壳体和平衡块,且所述平衡块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来调节。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转换所述第二块体的动能的机构是飞轮。
23.一种使用水体中波浪的液力相对于地平面调整数个块体来产生能量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块体,所述第一块体包括具有前沿和后沿的浮动平台,所述浮动平台的前沿和后沿漂浮在水体上,所述第一块体上的波浪中的水在所述浮动平台上施加液力,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移动,其中,所述波浪的液力导致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由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承载并可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移动;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改变造成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产生动能,其中,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和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具有重量,且阿基米得原理允许通过增加其中的排水量来增加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重量,从而增加功率密度和能量;将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移动的所述第二块体的动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机构;用于相对于所述液力调整所述第一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以及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调整所述第二块体以增加产生的能量的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相对于地平面和外力调整数个块体来产生能量的系统和方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力是波浪的作用。所述系统具有相对于所述地平面可移动的第一块体,其中,所述外力导致所述第一块体相对于所述地平面的摆动。可移动的第二块体,其由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承载并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的第一块体移动。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改变会造成所述可移动的第二块体产生动能。所述系统调节或调整与波浪的自然频率相关的各种部件。所述第二块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相对于所述第一块体移动。由相对运动产生的能量可被转换为不同形式的能量,其中包括电能。
文档编号F03B13/10GK102317617SQ200980156881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G·比恩 申请人:格威夫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