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521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脉冲爆震发动机是一种利用脉冲式爆震波产生推力的非稳态的新概念发动机。爆 震波以每秒2000米左右的速度在可燃气中传播,能产生极高的增压比(15-55倍)和燃气 温度(大于^OOK)。当高温、高压、高速燃气从脉冲爆震发动机排出时就会产生推力。由于 爆震波传播速度极快,其后的燃烧过程接近等容燃烧过程。热循环效率比传统的火箭发动 机高18% -20% ;不需要复杂的涡轮泵,结构简单,重量轻;单位燃料消耗率低;推力调节比 大,响应快,调节过程简单可靠;工作范围宽。根据氧化剂的来源,可以将脉冲爆震发动机分 为火箭式和吸气式两种,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由于自带氧化剂,工作环境易于控制,一般 认为它的实际应用会先于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考虑到容积的限制,脉冲爆震火箭发动 机在实际应用中都采用液态燃料。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是间歇式工作,主/次推进剂以及隔离气体的填充都是由阀 来控制,在实际运用中,一般采用电磁阀和旋转阀,由于旋转阀需要提供动力驱动,体积和 重量都较大,且气密性很差,极大的限制了实际应用;而电磁阀体积小巧,工作频率较高,控 制简单,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工作频率对其性能有着 重要的影响,其工作频率受电磁阀的工作频率的制约电磁阀有其频率上限,即超过某一频 率,电磁阀就来不及响应,因此,传统控制方法下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工作频率必然不大 于电磁阀的极限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打破电磁阀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限制,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工作 频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技术方案—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包括爆震管、点火器,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有换热器、推进剂分/合装置、主推进剂电磁阀、次推进剂电磁阀、第一隔离气电磁阀 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换热器为封闭套筒结构,套接在爆震管爆震波形成段的外表面;推 进剂分/合装置包括有预混腔、液态主推进剂通道和两个进口、两个出口,预混腔也有两个 进口和两个出口,其中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推进剂分/合装置的一个进口和一个出 口直接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的另一个进口通过三通阀与预混腔的另一进口及液态主推 进剂通道进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的另一个出口通过三通阀与预混腔的另一出口及液 态主推进剂通道出口相连;换热器进口通过主推进剂质量流量计与外部主推进剂通道相 连,换热器出口与推进剂分/合装置中接有三通阀的进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中没有三通阀的进口通过次推进剂质量流量计与外部次推进剂通道相连,没有三通阀的出口通过次 推进剂电磁阀与爆震管上的次推进剂进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中接有三通阀的出口通 过主推进剂电磁阀与爆震管上的主推进剂进口相连,且在连接管道上还接有热电偶;第一 隔离气电磁阀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并联后一端与爆震管上的隔离气进口相连,另一端通过 隔离气质量流量计与外部隔离气通道相连。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装置的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燃料进 口在换热器靠近爆震管的外喷口的一端,换热器燃料出口在换热器远离爆震管的外喷口的一端。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装置的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预混腔两个进 口的轴线夹角为60度。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装置的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主推进剂电磁 阀与爆震管上主推进剂进口相连的管道中装有防回火网;次推进剂电磁阀与爆震管上次推 进剂进口相连的管道中装有防回火网。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装置的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爆震管的封闭 端内固定有喷注器,喷注器为圆柱形结构,与爆震管内壁紧配合,喷注器中心有轴向通孔, 通孔外端与爆震管的主推进剂进口相连,喷注器侧面有两个盲孔,分别于爆震管的次推进 剂进口和隔离气进口相连,喷注器内端面上还有一圈轴向环形凹槽,凹槽与喷注器侧面的 两个盲孔相通。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态燃料和气态氧化剂启动脉冲爆震发动机,利用发动机工作产 生的余热给液态燃料加温,使液态燃料蒸发为气态,通过推进剂分/合装置使气态燃料和 气态氧化剂提前预混,而后通过两套电磁阀组交替工作,使得脉冲爆震发动机在不更换电 磁阀的情况下,实现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提高。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 推进剂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工作状态1);图3 推进剂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工作状态2);图4:喷注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爆震管;2、换热器;3-1、主推进剂质量流量计;3-2、次推进剂质量流量 计;3-3、隔离气质量流量计;4、外部主推进剂通道;5、外部次推进剂通道;6、热电偶;7、 推进剂分/合装置;8、点火器;9、喷注器;10-1、次推进剂电磁阀;10-2、主推进剂电磁阀; 10-3、第一隔离气电磁阀;10-4、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1、防回火网;12、外部隔离气通道; 13、外壳;14、预混腔;15、推进剂分/合装置第一进口 ;16、预混腔进口 ;17、推进剂分/合装 置第二进口;18、L型三通阀;19、液态主推进剂通道;20、T型三通阀;21、推进剂分/合装置 第二出口 ;22、推进剂分/合装置第一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0020]实施例1 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包括有爆震管 1、换热器2和推进剂分/合装置7。采用航空煤油作为主推进剂,氧气作为次推进剂,氮气 作为隔离气体。爆震管1内径为30mm,外径为36mm,全长为800mm,爆震管1的封闭端内固定有喷 注器9,喷注器9为圆柱形结构,与爆震管1内壁紧配合,喷注器9中心有轴向通孔,通孔外 端与爆震管1的主推进剂进口相连,喷注器侧面有两个盲孔,分别于爆震管的次推进剂进 口和隔离气进口相连,喷注器内端面上还有一圈轴向环形凹槽,凹槽与喷注器侧面的两个 盲孔相通。通过喷注器9,可以使主推进剂、次推进剂和隔离气在喷注器9后方掺混。点火 器8安装在距离喷注器9后端20mm的爆震管管壁上。换热器2为封闭套筒结构,全长为750mm,套接在爆震管爆震波形成段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 —端与爆震管1的外喷口对齐;换热器2的换热腔内径为36mm,外 径为46mm,外壁厚度为3mm ;换热器燃料进口在换热器靠近爆震管的外喷口的一端,通过连 接管道与主推进剂质量流量计3-1和外部主推进剂通道4依次焊接串连,换热器燃料出口 在换热器远离爆震管的外喷口的一端,主推进剂在换热器2的换热腔内流动方向与爆震波 传播方向相反,主推进剂在换热腔中吸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余热,使其自身温度提高,快速 达到蒸发温度,变成气态,同时使发动机得到冷却。推进剂分/合装置7包括有外壳13、预混腔14、液态主推进剂通道19和两个进口、 两个出口。预混腔14为封闭的矩形空腔结构,焊接固定在外壳13底部,预混腔14也有两 个进口和两个出口,且两个进口的轴线夹角为60度,使得从两个进口进入的气态主推进剂 和气态次推进剂在预混腔14中以碰撞方式预混。预混腔14的其中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一进口 15 和第一出口 22直接焊接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二进口 17通过L型三通阀18与预 混腔14的另一进口 16以及液态主推进剂通道19的进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二 出口 21通过T型三通阀20与预混腔14的另一出口以及液态主推进剂通道19出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二进口 17通过连接管道与换热器2的燃料出口相连; 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一进口 15通过连接管道与次推进剂质量流量计3-2和外部次推 进剂通道5依次串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二出口 21通过连接管道与主推进剂电磁 阀10-2和爆震管1上的主推进剂进口依次串连,且在第二出口 21与主推进剂电磁阀10-2 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接有J型热电偶6,用于测量主推进剂的温度,J型热电偶6的测温范 围从-200到600度;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一出口 22通过连接管道与次推进剂电磁阀 10-1和爆震管1上的次推进剂进口依次串连;在主推进剂电磁阀10-2与爆震管上主推进 剂进口的连接管道中装有防回火网11 ;次推进剂电磁阀10-1与爆震管上次推进剂进口的 连接管道中装有防回火网11,防止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回火,而使主推进剂电磁阀10-2、次 推进剂电磁阀10-1及其他重要装置烧坏。第一隔离气电磁阀10-3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0-4并联,并联后一端与爆震管1 上的隔离气进口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隔离气质量流量计3-3和外部隔离气通道12 依次串接。本装置开始工作时,参照附图2,推进剂分/合装置7内的L型三通阀18和T型三通阀20接通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二进口 17、液态主推进剂通道19和推进剂分/合 装置7的第二出口 21,使从外部主推进剂通道4流入的液态主推进剂经过换热器2在推进 剂分/合装置7内不与气态次推进剂混合,而是直接通过主推进剂电磁阀10-2进入喷注器 9 ;气态次推进剂也直接通过推进剂分/合装置7和次推进剂电磁阀10-1进入喷注器9 ;本 实施例中,这一阶段,在一个工作周期中,主推进剂、次推进剂和点火的占空比为0. 35,0. 35 和0. 01,相位为0、0和126°,填充、点火且爆震波传出爆震管1完成后,只需第一隔离气电 磁阀10-3工作,将隔离气通入爆震管1,本实施例中隔离气的占空比为0. 35,相位为234°, 隔离气吹除高温残余物后,继续下一个工作周期。在本装置工作过程中,J型热电偶6 —直在检测主推进剂的温度,随着发动机的运 行,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通过换热器2对主推进剂进行加温,当主推进剂温度达到其 蒸发温度时,参照附图3,改变推进剂分/合装置7内的L型三通阀18和T型三通阀20的 接通状态,将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第二进口 17、预混腔进口 16和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 第二出口 21接通,使得经过换热器2的气态主推进剂与气态次推进剂在预混腔14中提前 掺混,此时从推进剂分/合装置第二出口 21以及推进剂分/合装置第一出口 22中流出的 预混推进剂状态相同。此时,由于从外部主推进剂通道4流入的液态主推进剂通过换热器2 加温变为气态后,流量降低,所以需要通过检测主推进剂质量流量计3-1,提高主推进剂供 给压力,保持主推进剂的固定流量。同时,改变主推进剂电磁阀10-2、次推进剂电磁阀10-1、第一隔离气电磁阀10-3 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0-4的工作状态,将主推进剂电磁阀10-2与第一隔离气电磁阀10-3 分为一组,次推进剂电磁阀10-1与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0-4分为另一组,两组电磁阀分别交 替控制爆震管1的工作。例如,本实施例中,此工作状态下,预混推进剂、点火和隔离气的占 空比为0. 17,0. 01和0. 17,主推进剂电磁阀10-2,前半周期点火和第一隔离气电磁阀10-3 的相位为0、63°和117°,次推进剂电磁阀10-1、后半周期点火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0-4 的相位为180° ,243° ,297°,如此循环进行。这样由于采用了两套电磁阀组交替工作,使得脉冲爆震发动机在不更换电磁阀的 情况下,实现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提高,理论上可以实现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 为电磁阀频率的两倍。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包括爆震管(1)、点火器(8),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有换热器O)、推进剂分/合装置(7)、主推进剂电磁阀(10-2)、次推进剂电磁阀 (10-1)、第一隔离气电磁阀(10-3)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0-4);换热器⑵为封闭套筒结 构,套接在爆震管爆震波形成段的外表面;推进剂分/合装置(7)包括有预混腔(14)、液态 主推进剂通道(19)和两个进口、两个出口,预混腔(14)也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其中一 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与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直接相连,推进剂 分/合装置(7)的另一个进口通过三通阀与预混腔(14)的另一进口及液态主推进剂通道 (19)进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的另一个出口通过三通阀与预混腔的另一出口及液 态主推进剂通道(19)出口相连;换热器( 进口通过主推进剂质量流量计(3-1)与外部 主推进剂通道(4)相连,换热器O)出口与推进剂分/合装置(7)中接有三通阀的进口相 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中没有三通阀的进口通过次推进剂质量流量计(3- 与外部次 推进剂通道( 相连,没有三通阀的出口通过次推进剂电磁阀(10-1)与爆震管(1)上的次 推进剂进口相连,推进剂分/合装置(7)中接有三通阀的出口通过主推进剂电磁阀(10-2) 与爆震管(1)上的主推进剂进口相连,且在连接管道上还接有热电偶(6);第一隔离气电磁 阀(10-3)和第二隔离气电磁阀(10-4)并联后一端与爆震管(1)上的隔离气进口相连,另 一端通过隔离气质量流量计(3-3)与外部隔离气通道(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换 热器燃料进口在换热器靠近爆震管的外喷口的一端,换热器燃料出口在换热器远离爆震管 的外喷口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 混腔两个进口的轴线夹角为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 推进剂电磁阀(10- 与爆震管上主推进剂进口相连的管道中装有防回火网;次推进剂电 磁阀(10-1)与爆震管上次推进剂进口相连的管道中装有防回火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爆 震管(1)的封闭端内固定有喷注器(9),喷注器(9)为圆柱形结构,与爆震管(1)内壁紧配 合,喷注器(9)中心有轴向通孔,通孔外端与爆震管(1)的主推进剂进口相连,喷注器侧面 有两个盲孔,分别于爆震管的次推进剂进口和隔离气进口相连,喷注器内端面上还有一圈 轴向环形凹槽,凹槽与喷注器侧面的两个盲孔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提高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装置。装置包括爆震管、换热器和推进剂分/合装置,首先推进剂分/合装置分别输送液态燃料和气态氧化剂使发动机工作,而后换热器将用发动机工作余热加热液态燃料,当其变为气态后,与气态氧化剂在推进剂分/合装置内混合输入到爆震管,通过两套电磁阀交替控制工作,实现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频率的提高。
文档编号F02K9/52GK201843702SQ20102060799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1日
发明者朱旭东, 穆扬, 范玮, 袁成 申请人:西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