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313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属于能源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利用引力获取压力后,再将压力转换为动能从而获取能量的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离不开能源,能源现在主要需求是电力能源,目前电力能源取得主要靠如化石产品发电、核能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潮汐发电,以上电力能源的取得有的是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今后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有的是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有的是受外界条件影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电力能源的需求;有的是电的建设投资庞大,难以实现电力能源生产。利用引力能不仅将存在于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无处不在、用之不竭的引力能转换为人类所需能量,利用引力能既不消耗其他物质、受外界条件影响;更不存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安全问题;还能解决建设投资庞大、难以实现能源生产、取得等问题。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能源取得和能源缺乏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提 供了一种新的能源、能量获取方式,其理论依据是将杠杆原理与帕斯卡定律等有机、合理结合,核心是将引力能与压力的摄取、舍去、提取、转换,达到不消耗、不使用其它能量、能源而是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目的,本发明有别于现有能源、能量的取得,是一种全新获取能源、能量的系统。
技术方案
本发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由轴承固定轮轴,轮轴设有两个大轮和一个小轮,小轮置于轮轴中央,一根钢丝绳缠绕小轮后两端分别连接重力容器,两根钢丝绳分别缠绕大轮后另一端分别连接集压罐,两根缠绕大轮钢丝绳的方向相反,重力容器上部为开口式,重力容器底部为圆锥状,配重物置于集压罐罐体,集压罐底部为开口式,集压罐和压力罐在罐体顶部都设有气口,集压罐和压力罐进出气口有柔韧性气管连接,压力罐底部设有入口和出口,压力罐入口安置止回阀,压力罐出口通过管道与分配池连接,管道中安置止回阀,分配池一个出口是作为能量出口,分配池另两个出口分别对准两个重力容器。
分配池的水经出口向重力容器注水后,轮轴转动,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受引力作用向下运动时,集压罐从水中下沉使集压罐罐内气体获取压力,重力容器向下运动的同时另一个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受力向上运动,压力罐内的气体回流到集压罐。
集压罐从水中下沉使集压罐的压力气体由气管传递到压力罐内,压力罐内的压力气体再将压力传递给压力罐内的水,使压力罐内的水获取动能,获得动能的水进入分配池水就是本系统获得的能量。
分配池的水由两个出口分别进入重力容器或由能量出口排出实现发电等功能后, 水将回归本系统继续循环。
止回阀受水的压力和压力罐内部压力影响,止回阀可开启或闭合,随着止回阀的 开启或闭合,水或进入或排出压力罐。
配重物是集压罐下沉速度和到达底部的一种压重附属物。
大轮和小轮直径关系是轮轴旋转后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同时到达各自底部,另一个 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同时到达各自顶部。
气管具有柔韧性。
重力容器上部为开口式,重力容器底部为圆锥状;重力容器运行到底部倾斜后重 力容器里的水排出;重力容器运行到顶部触动开关打开分配池出口,水进入重力容器,水注 满重力容器后,触动开关关闭分配池出口。
集压罐容积大于压力罐容积,进入压力罐的水大于进入重力容器的水。
分配池里的水进入重力容器的量,能使重力容器运行到底部的时间和集压罐下沉 到底部的时间保持一致。
集压罐向下运动时的起点是集压罐罐内水面到自然水面距离小于压力罐罐内水 面到自然水面的距离。
集压罐向下运动的行程大于分配池水面到自然水面的距离。
在集压罐没有连接气管、重力容器没有注水、轮轴没有受到除引力外其它力量的 情况下,两个重力容器保持在同一高度而不会不失平衡,两个集压罐保持在同一高度而不 会不失平衡。
本系统在工业生产或实验时,可使用本系统获取的能量生产的电力带动轮轴转 动,取代重力容器和小轮的作用。


附图是示意图。
附图中1、轮轴2、大轮3、小轮4、重力容器5、集压灌6、气管7、集压灌、压力灌出 口 8、压力灌9、压力灌入口及止回阀10、压力灌出口、止回阀、管道11、分配池12、对准重力 容器的出口 13、能量出口。
权利要求
1.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是,(I)向重力容器注水后,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向下运动,同时另一个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向上运动;(2)集压罐从水中下沉使集压罐内的气体压力增大;(3)集压罐压力气体传递到压力罐使压力罐内的水获得动能;(4)获得动能的水进入分配池经出口实现功能或发挥作用,回归本系统继续循环;(5)本系统由轴承固定轮轴,轮轴设有两个大轮和一个小轮,小轮置于轮轴中央,一根钢丝绳缠绕小轮后两端分别连接重力容器,两根钢丝绳分别缠绕大轮后另一端分别连接集压罐,两根缠绕大轮钢丝绳的方向相反,重力容器上部为开口式,重力容器底部为圆锥状,配重物置于集压罐罐体,集压罐底部为开口式,集压罐和压力罐上部气口有柔韧性气管连接,压力罐下部入口安置止回阀,压力罐下部出口通过管道与分配池连接,管道中安置止回阀,分配池一个出口是作为能量出口,分配池另两个出口分别对准两个重力容器;轮轴是起到杠杆作用,轮轴可用杠杆替换,止回阀受水的压力和压力罐内部压力影响可开启或闭合,随着止回阀的开启或闭合,水或进入或排出压力罐,配重物是提高集压罐下沉速度和到达底部的一种压重附属物,大轮和小轮直径关系是轮轴旋转后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同时到达各自底部,另一个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同时到达各自顶部,进入重力容器的水量,能使重力容器运行到底部的时间和集压罐下沉到水中底部的时间保持一致,集压罐到达顶部时压力罐内的气体能完全进入集压罐,集压罐向下运动的行程大于分配池水面到自然水面的距离,在集压罐没有连接气管、重力容器没有注水、轮轴没有受到除引力外其它力量的情况下,两个重力容器保持在同一高度而不会不失平衡,两个集压罐保持在同一高度而不会不失平衡。
2.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是,系统系统运行、获取能量是利用引力能,获取的能量可用于发电、提高管道内压力,也可直接用于浇灌、提高水位而节约能源,本系统不消耗、不使用其它外部能量或能源。
3.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是,向重力容器注水,受引力作用轮轴转动,这是本系统运行、获取能量的源动力,在工业生产或实验时,可使用本系统获取的能量产生的电力带动轮轴转动,取代重力容器利小轮的作用。
4.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是,集压罐从水中下沉使集压罐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压力气体传递到压力罐使压力罐的水获得动能。
5.根据权利I所述(I),其特征是,重力容器运行到顶部,分配池对准重力容器的出口打开,分配池的水向重力容器注水,轮轴转动,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受引力能作用向下运动,重力容器向下运动到底部时,重力容器倾斜重力容器内的水排出,重力容器向下运动的同时另一个重力容器和集压罐受力向上运动,压力罐内的气体回流到集压罐。
6.根据权利I所述(2),其特征是,集压罐在水中上部时,内部充满气体(空气),集压罐受引力作用向下运动,集压罐从水中下沉使集压罐内的气体压力增大。
7.根据权利I所述(3),其特征是,集压罐压力增大的气体,通过连接集压罐和压力罐气口的气管,将集压罐内的压力气体传递到压力罐使压力罐内的水获得动能,压力罐内获得动能的水,经压力罐出口进行发电、增加管道压力等,可作为本系统获取能量进行利用的方式之一。
8.根据权利I所述(4),其特征是,压力罐获得足够动能的水进入分配池,分别流向分配池能量出口和分配池对准重力容器的出口 ;本系统在工业生产或实验时,可使用本系统获取的能量产生的电力带动轮轴转动,分配池的水不再流向对准重力容器的出口 ;分配池的水经 对准重力容器出口进入重力容器后,回归本系统继续循环;经分配池能量出口流出的水就是本系统获得的能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利用引力能获取能量的系统,属于能源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有轮轴、重力容器、集压罐、压力罐、止回阀、分配池、水等组成,其方案是分配池的水进入重力容器,系统平衡打破,重力容器、集压罐受引力作用向下运动,集压罐从水中下沉使集压罐内气体压力增大,集压罐内压力气体通过传递使压力罐内的水受力获得动能,压力罐内的水进入高位分配池转换为获取的能量;重力容器运行到底部时,分配池的水进入另一个重力容器使本系统连续运行。本发明不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不受外界条件限制,不产生安全或污染隐患,其用途主要是提供一种新的能量和能源获取方法,适用于提水发电,也可适用于提水、管道加压等。
文档编号F03G3/00GK102996371SQ2011102721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邱婷婷, 邱玉, 邱紫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