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351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后取力方式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
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后取力是发动机的一项重要功能,自卸车、消防车、水泥搅拌车、制冷等需要额外动力的专用车辆,是通过后取力装置获取的。后取力装置是可以安装在变速箱外侧的附加装置(水泥搅拌车的取力器是在离合器外壳上),它从变速箱的某个齿轮获取动力,更多的是在发动机上实现。由取力器带动高压油泵供自卸车;带动水泵供消防车;带动压缩机供制冷车;带动液压马达旋转搅拌罐。由于不具有后取力功能的发动机的曲轴的长度不满足直接在曲轴上增加后取力系统,所以将不具有后取力功能的发动机升级为具备后取力功能的实现方法是在原有发动机基础上修改发动机机体、曲轴和飞轮壳的结构来实现。通过重新设计曲轴齿轮,延长曲轴,然后在新设计的曲轴齿轮上安装飞轮,该过程基本等同于重新开发一款新发动机。而且,在生产机体、曲轴和飞轮壳等部件时,需要全新设计模具、工装等,这导致增加了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因此,如何在不需要修改曲轴的情况下延长曲轴的长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以解决在不需要修改曲轴的情况下延长曲轴的长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包括后取力曲轴齿轮和飞轮连接头,其中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用于传递曲轴动力,其一端与曲轴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定位连接;所述飞轮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定位连接,其另一端与飞轮通过第三连接装置定位连接。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均为螺钉,其中齿轮第一结合面开有第一螺纹通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将后取力曲轴齿轮与曲轴齿轮连接;齿轮第二结合面开有第二螺纹通孔,连接头第一结合面开有第三螺纹通孔,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将后取力曲轴齿轮与飞轮连接头连接;连接头第二结合面开有第四螺纹孔,通过第三连接件将飞轮连接头与飞轮连接。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还包括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其中所述齿轮第一结合面设有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孔,所述齿轮第二结合面开有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孔,所述连接头第一结合面开有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三定位销孔,所述连接头第二结合面开有与第三定位销相配合的第四定位销孔。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靠近所述飞轮连接头的齿轮所述第二结合面设有第一阶梯凸台,所述飞轮连接头靠近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的所述连接头第一结合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阶梯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接触安装。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位于所述第一阶梯凸台边缘处的凸台面与所述第二凸台面的形状和尺寸为相同的凸台面。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所述飞轮连接头为中空的接头,其靠近后取力曲轴齿轮的一端开有与位于所述第一阶梯凸台中心位置处的凸台面相配合的安装孔。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的所述齿轮第一结合面开有第一环形凹槽,后取力曲轴齿轮的所述齿轮第二结合面开有第二环形凹槽。优选地,上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包括可与后取力系统分离啮合的后取力曲轴齿轮和飞轮连接头。其中后取力曲轴齿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其一端与曲轴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定位连接;飞轮连接头的一端与后取力曲轴齿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定位连接,飞轮连接头的另一端与飞轮通过第三连接装置定位连接。本发明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增加了后取力曲轴齿轮,其与后取力系统啮合而将机械能传递出去,实现了后取力;增加飞轮连接头达到了延长曲轴长度的目的,而不再需要改变发动机机体、曲轴、飞轮壳等关键零部件,就可以延长曲轴长度将曲轴与飞轮连接, 因此,降低了后取力装置的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取力曲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取力曲轴齿轮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轮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轮连接头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取力曲轴齿轮2、飞轮连接头3、齿轮第一结合面4、齿轮第二结合面5、第一螺纹通孔6、第一定位销孔7、第二螺纹通孔8、第二定位销孔9、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连接头第二结合面11、第三螺纹通孔12、第三定位销孔13、第四螺纹孔14、第四定位销孔15。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以解决在不需要修改曲轴的情况下延长曲轴的长度。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取力曲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取力曲轴齿轮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轮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轮连接头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包括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飞轮连接头3,其中后取力曲轴齿轮2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用于传递曲轴动力,其一端与曲轴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定位连接;飞轮连接头3的一端与后取力曲轴齿轮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定位连接, 其另一端与飞轮通过第三连接装置定位连接。本发明是为了在现有的发动机上直接安装后取力系统,因此在发动机的曲轴齿轮后面安装后取力曲轴齿轮2,后取力曲轴齿轮2可用于与后取力系统啮合从而将机械能传递到后取力系统。但是现有的发动机的曲轴的长度不够直接与飞轮连接,为了保证曲轴能够带动飞轮转动,本发明实施例在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飞轮之间增加飞轮连接头3,以延长曲轴的长度。其中,后取力曲轴齿轮2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曲轴齿轮(安装在曲轴上的齿轮,通常用来带动凸轮轴齿轮、高压油泵齿轮等)相连,以接收曲轴的动力,并通过后取力曲轴齿轮2将动力传递给后取力系统。增加飞轮连接头3,以填充曲轴与飞轮之间的距离, 由于飞轮连接头3不能安装在曲轴上,因此将飞轮连接头3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后取力曲轴齿轮2连接在一起,并将飞轮连接头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装置与飞轮连接在一起,延长了曲轴的长度同时实现曲轴与飞轮的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第三连接装置均为螺钉, 其中齿轮第一结合面4开有第一螺纹通孔6,通过第一连接件将后取力曲轴齿轮2与曲轴齿轮连接;齿轮第二结合面5开有第二螺纹通孔7,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开有第三螺纹通孔 12,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将后取力曲轴齿轮2与飞轮连接头3连接;连接头第二结合面11开有第四螺纹孔14,通过第三连接件将飞轮连接头3与飞轮连接。为了在现有的装置上安装后取力系统,本发明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在曲轴上的曲轴齿轮后面安装后取力曲轴齿轮2,在后取力曲轴齿轮2与飞轮之间安装飞轮连接头3。 为了能够实现连接,在齿轮第一结合面4开有第一螺纹通孔6,该第一螺纹通孔6的位置和尺寸与曲轴齿轮上的螺纹通孔相配合,以满足通过螺钉将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曲轴齿轮连接在一起;在齿轮第二结合面5开有第二螺纹通孔7,该第二螺纹通孔7与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开有的第三螺纹通孔12的位置和尺寸相配合,以满足通过螺钉将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飞轮连接头3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头第二结合面11开有第四螺纹孔14,该第四螺纹孔14 的位置和尺寸与飞轮上的螺纹通孔相配合,以满足通过螺钉将飞轮连接头3和飞轮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可直接在现有的曲轴上安装后取力系统,不用再重新设计曲轴和发动机,节省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为了使安装时方便快捷,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用螺钉与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飞轮连接时,需要使螺纹孔对准,但是飞轮连接头3不是安装在曲轴上的,因此增加了直接安装的难度,鉴于此, 本发明还设有定位销。其中,齿轮第一结合面4设有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孔 7,在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曲轴齿轮连接时,首先对后取力曲轴齿轮2进行定位,使第一螺纹通孔6与曲轴齿轮上的螺纹孔相对;在齿轮第二结合面5开有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孔8,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开有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三定位销孔13,在取力曲轴齿轮2和飞轮连接头3连接时,首先对飞轮连接头3进行定位,使第二螺纹通孔7和第三螺纹通孔12相对;在连接头第二结合面11开有与第三定位销相配合的第四定位销孔15, 在飞轮连接头3和飞轮连接时,首先对飞轮进行定位,使第四螺纹孔14与飞轮上设置的螺纹孔相对。增加定位销提高了安装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将曲轴齿轮、后取力曲轴齿轮2和飞轮连接头3直接做成一体,或者是这三者中的两两组合做成一体,本发明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为了节省材料将后取力曲轴齿轮2靠近飞轮连接头3的齿轮第二结合面5设为第一阶梯凸台结构,为了使定位准确,在飞轮连接头3靠近后取力曲轴齿轮2的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设为第二凸台,第一阶梯凸台与第二凸台接触安装,通过面的接触安装保证了飞轮连接头3旋转的平稳性。为了美观和加工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阶梯凸台边缘处的凸台面与第二凸台面的形状和尺寸作为相同的凸台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轮连接头3为中空的接头,而且将靠近后取力曲轴齿轮 2的一端开有与位于第一阶梯凸台中心位置处的凸台面相配合的安装,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后取力曲轴齿轮2与飞轮连接头3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对飞轮连接头3进行定位。安装时, 将第一阶梯凸台中心位置处的凸台安装在飞轮连接头3的安装孔中。将飞轮连接头3设为中空的结构,不但节省了材料,而且也减小了对第二连接装置和第三连接装置的强度要求。为了节省材料和装配后系统的美观,后取力曲轴齿轮2的后取力曲轴齿轮第一结合面4的端面开有第一环形凹槽,后取力曲轴齿轮第二结合面5的端面开有第二环形凹槽。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第二环形凹槽内,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内。当后取力曲轴齿轮2与飞轮连接头3通过螺钉连接时,螺钉的一端可以隐藏在第一环形凹槽内,不仅保护了螺钉也实现了装配后的美观;当后取力曲轴齿轮2与曲轴齿轮通过螺钉连接时,螺钉的一端隐藏在第二环形凹槽内,给螺钉的紧固提供了空间。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取力曲轴齿轮( 和飞轮连接头(3),其中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 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用于传递曲轴动力,其一端与曲轴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定位连接;所述飞轮连接头C3)的一端与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 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定位连接,其另一端与飞轮通过第三连接装置定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均为螺钉,其中齿轮第一结合面(4)开有第一螺纹通孔(6),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将后取力曲轴齿轮( 与曲轴齿轮连接;齿轮第二结合面(5)开有第二螺纹通孔(7),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开有第三螺纹通孔(12),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将后取力曲轴齿轮( 与飞轮连接头C3)连接;连接头第二结合面(11)开有第四螺纹孔(14),通过第三连接件将飞轮连接头C3)与飞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其中所述齿轮第一结合面(4)设有与第一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孔(7),所述齿轮第二结合面(5)开有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孔(8),所述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开有与第二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三定位销孔(13),所述连接头第二结合面(11)开有与第三定位销相配合的第四定位销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 靠近所述飞轮连接头(3)的齿轮所述第二结合面( 设有第一阶梯凸台,所述飞轮连接头C3)靠近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O)的所述连接头第一结合面(10)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阶梯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接触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阶梯凸台边缘处的凸台面与所述第二凸台面的形状和尺寸为相同的凸台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连接头(3)为中空的接头,其靠近后取力曲轴齿轮O)的一端开有与位于所述第一阶梯凸台中心位置处的凸台面相配合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O)的所述齿轮第一结合面(4)开有第一环形凹槽,后取力曲轴齿轮O)的所述齿轮第二结合面(5)开有第二环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后取力系统的连接装置,包括后取力曲轴齿轮和飞轮连接头,其中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用于传动曲轴动力,其一端与曲轴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定位连接;所述飞轮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后取力曲轴齿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定位连接,其另一端与飞轮通过第三连接装置定位连接。本发明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增加了后取力曲轴齿轮,其与后取力系统啮合而将机械能传递出去,实现了后取力;增加飞轮连接头达到了延长曲轴长度的目的,而不再需要改变发动机机体、曲轴、飞轮壳等关键零部件,就可以延长曲轴长度将曲轴与飞轮连接,因此,降低了后取力装置的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
文档编号F02B61/06GK102322340SQ20111029324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刘林, 曲金玉, 杨栋, 赵秀敏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