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4070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包括钻井和测试设备,热电转换引出电极,水泵,输水管,热电转换电缆,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深井壁,保护装置连接钢套,热电转换管,保护装置钢套头,如果我们使地壳岩浆积聚的热能不断地少量释放,将不断释放的地热能转换成电能,使地壳岩浆的热能积聚达不到地震、火山爆发的程度,我们就可使地震、火山爆发不发生,该装置同时给地壳一个弹性的支撑和降温层,加固地壳的强度,降低了地壳的温度,该装置让人类得到没有污染的电能,从根本上防止了地层的沉降和陷入性地震,保护了我们的建筑物百年大计,经济、安全、环保,零污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专利说明】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
1.【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地震的防治和利用地热发电的装置,属于地球物理学【技术领域】。
2.【背景技术】
[0002]由于打深井水用使地层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引发房屋裂缝和倾斜,由于日本的核污水排放海里,使海水污染,使鱼类受到污染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使死海区面积增加,海洋是地球上70%氧气的来源,如果把海洋污染了,对地球人类有影响。
3.
【发明内容】

[0003]为了防治地震,设计了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该装置的原理阐述如下:地球由物质所构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央,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沿一定轨道不停的旋转,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旋转着,为什么不越旋越接近原子核,旋转的圈子越旋越小,最后被原子核吸合?这说明电子也在自转,电子的自转力和原子核的引力形成合力,电子在合力方向旋转,形成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轨迹,电子的自转力为什么产生?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还受到来自附近其它分子的原子核的引力,确切地说,电子受到来自各方原子核的引力,离它最近的原子核对它影响最大,电子在向离它最近的原子核靠近时,又受到其他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这就使电子产生所谓的“自转”,电子在所谓的“自转”运动和离它最近的原子核的运动合力,形成电子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即电子围绕着离它最近的原子核旋转,和所谓的“自转”。当电子受到的各方原子核的引力,达到接近时,电子会在旋转方向越出,成所谓自由电子。物质内部总是存在着自由电子和离子,但由于结构不同,各种物质内的自由电子和离子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各种物质所带电荷多少也不相同,当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的带电体互相靠近,他们互相之间就会有作用力,即同性带电体互相排斥,异性带电体互相吸引,这种力是通过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来传递的,这种存在于电荷周围空间对电荷有作用力的特殊物质即电磁场,电荷和它周围的电磁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就像电子在原子核外沿一定轨道不停地旋转,地球的自转,克服太阳的引力吸引,使不越来越靠近太阳,而被太阳所吸入。地球围绕着太阳沿一定轨道不停地旋转,就像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沿一定轨道不停地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运动和所谓“自转”运动,地壳内受到两个方向的力,一个太阳的吸引力F1,一个地球的所谓“自转”力F2,F1和F2形成合力F,地球沿着合力F的方向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形成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轨迹。太阳的自转运动方向是太阳周围的各大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宇宙的银河系星球对太阳引力的多个合力,所以太阳沿着该合力方向旋转,使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迹为椭圆形,地壳内的电子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移动的电子流,以下简称地壳内电流,地壳内电流的运动方向,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地壳内电子流在合力F的方向最集中,在地壳内电流运转的垂直方向形成地球的地磁场N.S极,即北极,南极,由于F的轨迹在变,地磁场N.S极也在发生一定的偏移,地磁场表现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特征。地壳内电流的旋转流动,就像变压器铁芯的硅钢片内的“涡流”旋转流动一样,将发热,地壳的岩石层即是硅物质,地壳内电流的旋转运动必将形成像变压器硅钢片内的“涡流”,此现象简称地壳内的“涡流效应“。地球不停地旋转,由于地壳内的“涡流效应”,使地壳中心的温度越来越高,这种现象,相当于高频电磁炉中的“涡流”作用,产生高温,使金属融化。地壳内的“涡流”不停地运转,产生越来越高的温度,使地壳中心的岩石熔化成岩衆,岩衆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也在旋转,地球表面又在不断吸收太阳的光热,长期积聚,积聚的热能使地壳内的岩浆温度越来越高而膨胀,热膨胀力把地壳的岩石层顶起来,隆起的岩石层相对其它地壳较薄,如果岩浆的热膨胀力继续增大,把地壳的岩石层顶起来,到一定程度,岩石层发生裂开,岩浆喷出,即“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遇大气中的低温就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熔岩石,如果熔岩石还留有一点小裂缝,岩浆继续小量喷出,即所谓“活火山”,喷出岩浆后,凝固的岩石层留下裂痕,由于地壳内的“涡流效应”,地磁场的作用,地壳内的岩衆随着地球的旋转,长期积聚的热能又会使地壳内的岩衆温度升高而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原有裂痕的地方,岩浆易喷出,火山又爆发,亿万年来,经常火山爆发的地方形成一条条斑痕,在数条斑痕间形成的区域,即所谓“板块”,“板块”间的裂痕即地震多发地带,所谓“地震带”,由于地壳的“涡流效应”,随着时间的增加,热能又会积聚的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火山又会爆发,火山爆发呈“周期性”,现世界上还没有防止地震火山爆发的办法。
[0004]地壳内的“涡流效应”使地壳内的热能不断积聚,测试地壳内的“涡流”,即岩浆电流、频率、场强、地磁场的变化,地壳的微震,地球与太阳的引力变化等,需要自制地表测温仪、深井测温仪、场强仪、地磁场变化测试仪、频率测试仪、振动仪等,这些测试指标在平时都保持接近状态,一旦发生异常变化,就意味着地震将发生,地磁场的变化,可以使海里的“暖流”流动方向偏移,可以使声波发生变化,使鱼群迷失方向,误导入浅海区,等退潮时,大量搁浅而集体死亡,地磁场的变化,使鸟类发生错觉,迷失方向,地壳的地热变化和频率的噪音,引起地下敏感的小动物烦躁不安,爬向地面和成群结队的迁移,及地上的鸡犬反常的鸣叫;老百姓的水井,水质变化,水量突然的增多或减少,发生这些现象,预示地壳内在剧烈的运动,到一定程度,就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0005]如果我们使地壳岩浆的热能积聚达不到地震、火山爆发的程度,即地震、火山爆发的临界点,我们就可使地震、火山爆发不发生。“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是将岩浆积聚的热能,即地热能,不断地释放,将不断释放的地热能转换成电能,使地壳内的热能积聚达不到引发火山爆发的程度,该装置同时给地壳一个弹性的支撑和降温层,加固地壳的强度,降低了地壳的温度。该装置让人类得到没有污染的电能,一次投资永远受益,经济、安全、环保。
[0006]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发明包括I钻井和测试设备,2、3热电转换引出电极,4深井测温仪,5水泵,6测试点,7热电转换电缆引出电极串联接线,8测试引出接线,9输水管,10地层,11热电转换电缆,12地平面,13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深井壁,14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5地壳岩层,16注入水渗透层,17热电转换管,18保护装置钢套头,19球状焊点,20、21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2石英玻璃套管,23引出电势接点,24密封硅胶,25不同材质的金属线串联引出的电势电极,26引出测温电极,27热电转换管接触水的石英玻璃圆面,28红外线发热涂层。
[0008]其中:将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0、21两端点电焊在一起,成球状焊点19,外涂红外线发热涂层28,该涂层在31°C时自身也能发热,可增加球状焊点19的集热量,球状焊点19称热端,两金属线套绝缘套管互相绝缘,引出端称冷端,将很多球状焊点19装入石英玻璃套管22,该冷端互相串联,引出的电势电极25和引出测温电极26留在石英玻璃套管22外,用密封硅胶24将石英玻璃套管真空封装,即成热电转换管17。如图1所示,将热电转换管17的25、26引出线和热电转换电缆11的对应导线相连接成密封,用保护装量钢套头18,装在热电转换管17的头部,以免电缆线下深井时受到碰坏,该保护装置钢套头18前部呈圆头状,中部有孔,水可进入,能和热电转换管17的头部充分接触,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4将热电转换管17和保护装量钢套头18,电缆线11紧紧固定在一起,使水不能浸入,用钻井和测试设备1钻深井,灌浇钢筋混凝土的深井壁13,用水泵5向深井壁13内注水,利用水的重压力使水渗透接近地壳岩石层的深层地下,形成注入水渗透层16,将电缆11上所装的带保护装置钢套头18、热电转换管17慢慢放入深井,到达井底水层,热电转换管17吸收井下水层的地热,在井上接成串联的热电转换引出电极,2、3输出热电转换电流,热电转换管17引出测温电极26和深井测温仪4相接,通过测温仪4的直流电桥测试深井下温度。
[0009]该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主要是开一个深井的成本较贵,带热电转换头的电缆和测温仪表成本很低,钻井机和测试设备可以通用,挖好一 口井后,钻井机可移到别处再打井,在地震的易发地区多打一些井,注入水,形成地下深层水层,给地壳一个弹性水囊,利用地热发电,其发电量十分可观,地热能的引出使地壳内不断释放热能,只要地壳内的岩浆温度不能积聚到火山爆发的程度,就可防止地震,挖地球深层井可以注入生活污水和核污染水,因为水中的重金属是沉淀在水下的,不会污染地球浅层的水和地表水,这样可以使废水不排放到海里,保护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海,排放在深井下的生活污水和核污染水,20年以后,该水由于污染的沉淀,也会变成有用的水,祖国的中医有一个传统的方子,将小孩的粪便装入陶瓷罐中,上面用砖头压紧密封,20年以后陶瓷罐中的粪便都变成了清凉的透明的水,用于治疗肺大吐血,可以马上止血,效果很好,所以,深井内的生活污水和核污染水,在20年以后,也会变为可用的水,可能有人要问会不会细菌污染,现代医学有对细菌污染的测试手段和消灭细菌的方法,不管怎么说,总比将污水和核污染水排放在海里,破坏整个生态环境要好,目前水利部门禁止挖深井水,以防地层的下沉,这是十分英明的决策,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深井里注入生活污水,这样可以补充原来地层里被抽取的地下水,也从根本上防止了地层的沉降,保护了我们的建筑物百年大计,也防止了地球的陷入性地震。该装置一次投入,永远受益,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电能,该装置使用寿命长,环保,零污染,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中:1钻井和测试设备,2、3热电转换引出电极,4深井测温仪,5水泵,6测试点,7热电转换电缆引出电极串联接线,8测试引出接线,9输水管,10地层,11热电转换电缆,12地平面,13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深井壁,14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5地壳岩层,16注入水渗透层,17热电转换管,18保护装置钢套头。
[0012]图2是热电转换管的解剖图
[0013]图中:19球状焊点,20、21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2石英玻璃套管,23引出电势接点,24密封硅胶,25不同材质的金属线串联引出的电势电极,26弓丨出测温电极,27热电转换管接触水的石英玻璃圆面,28红外线发热涂层。
5.【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如图1、图2所示,
[0016]本发明包括I钻井和测试设备,2、3热电转换引出电极,4深井测温仪,5水泵,6测试点,7热电转换电缆引出电极串联接线,8测试引出接线,9输水管,10地层,11热电转换电缆,12地平面,13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深井壁,14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5地壳岩层,16注入水渗透层,17热电转换管,18保护装置钢套头,19球状焊点,20、21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2石英玻璃套管,23引出电势接点,24密封硅胶,25不同材质的金属线串联引出的电势电极,26引出测温电极,27热电转换管接触水的石英玻璃圆面,28红外线发热涂层。
[0017]其中:将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0、21两端点电焊在一起,成球状焊点19,外涂红外线发热涂层28,该涂层在31°C时自身也能发热,可增加球状焊点19的集热量,球状焊点19称热端,两金属线套绝缘套管互相绝缘,引出端称冷端,将很多球状焊点19装入石英玻璃套管22,该冷端互相串联,引出的电势电极25和引出测温电极26留在石英玻璃套管22外,用密封硅胶24将石英玻璃套管真空封装,即成热电转换管17,如图1所示,将热电转换管17的25、26引出线和热电转换电缆11的对应导线相连接成密封,用保护装置钢套头18,装在热电转换管17的头部,以免电缆线下深井时受到碰坏,该保护装置钢套头18前部呈圆头状,中部有孔,水可进入,能和热电转换管17的头部充分接触,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4将热电转换管17和保护装置钢套头18,电缆线11紧紧固定在一起,使水不能浸入,用钻井和测试设备I钻深井,灌浇钢筋混凝土的深井壁13,用水泵5向深井壁13内注水,利用水的重压力使水渗透接近地壳岩石层的深层地下,形成注入水渗透层16,将电缆11上所装的带保护装置钢套头18、热电转换管17慢慢放入深井,到达井底水层,热电转换管17吸收井下水层的地热,在井上接成串联的热电转换引出电极,2、3输出热电转换电流,热电转换管17引出测温电极26和深井测温仪4相接,通过测温仪4的直流电桥测试深井下温度。
【权利要求】
1.地震防治地热发电装置包括钻井和测试设备1,热电转换引出电极2、3,深井测温仪4,水泵5,测试点6,热电转换电缆引出电极串联接线7,测试引出接线8,输水管9,热电转换电缆11,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深井壁13,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4,注入水渗透层16,热电转换管17,保护装置钢套头18,球状焊点19,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0、21,石英玻璃套管22,弓丨出电势接点23,密封硅胶24,不同材质的金属线串联引出的电势电极25,引出测温电极26,红外线发热涂层28,其特征在于:钻井和测试设备I钻挖深井,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深井壁13构成空芯的钢筋混凝土圆柱,水泵5经输水管9,向深井内注入水,形成注入水渗透层16,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0、21,端点电焊成球状焊点19,外涂红外线发热涂层28,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线20、21,套绝缘套管互相绝缘引出电势接点23将很多球状焊点19装入石英玻璃套管22,引出线互相串联,成电极25和引出测温电极26,留在石英玻璃套管22外,用密封硅胶24将石英玻璃套管真空封装成热电转换管17,热电转换管17前装保护装置钢套头18,用保护装置连接钢套14和热电转换电缆11密封连接,该保护装置钢套头18前部呈圆头状,中部有孔,水可进入,热电转换管17吸收井下水层的地热,经热电转换电缆引出电极串联接线7,热电转换引出电极2、3,输出热电转换电流引出测试点6,接测试引出接线8,和深井测温仪4相接,测试深井下温度。
2.地壳内的“涡流效应”其特征在于:地壳内电流的旋转流动,使地壳中心的温度越来越高,产生高温,使地壳中心的岩石熔化成岩浆,地壳内电流运转的垂直方向形成地球的地磁场N.S极,S卩北极,南极。
【文档编号】F03G4/00GK103670964SQ20121037851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2日
【发明者】凌春林 申请人:凌春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