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5333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尤其涉及一种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舷外机化油器是舷外机(船用发动机、船用马达、船外机)重要组成部件,舷外机的性能主要决定于舷外机化油器,舷外机具有高速轻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机动灵活等优 点,是公安巡逻和通讯联络的现代的国防必备装备,舷外机在民用方面也有广泛用途,是交通航运,水产养殖,渔业捕捞,抗洪抢险,水上运动和旅游观光等方面。我国舷外机的工业非常薄弱,工业总水平还停留在70年代,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厂家生产舷外机,且规模小,品种少,产品性能差,国内市场95%以上靠进口。国内生产的舷外机及零部件也没有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而国外舷外机在设计观念上着重考虑操作方便,高速下刺激感,至于污染物排放、油耗、工艺难度、结构设计成本高低、性能可靠性,稳定性都欠缺考虑。如国外(JP30Z型)舷外机化油器也都存在上述问题,其原有的怠速供油系统结构是与主油路系统组合在一个油路通道中的,它是由一根细而且长的铜管,插在主油路系统的泡沫管当中构成油路一部分,铜管的中心孔细而且长,下端是怠速量孔,铜管的上端与在怠速油路的气道又构成小于90°的锐角,燃油到达怠速量孔组件的中心与侧边来自怠速空气孔的空气混合,然后经化油器本体上怠速油路的通道到达过渡孔室和混合比螺钉的下方,经混合比螺钉调节后到怠速喷口,这样结构的怠速油路会增加油路和气路的阻力,舷外机的起动和加速时不能随着油门的开启而迅速的响应,造成敏感度低怠速不稳,转速波动大想,过渡不圆滑,低速运转时污染物排放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舷外机的起动和加速时随着油门的开启而迅速的响应、敏感度高、怠速稳,转速波动小、过渡圆滑,低速运转时污染物排放更少的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包括怠速油器通道、怠速量孔、怠速空气孔、以及位于怠速油路通道上方的过渡孔室和混合比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油路通道为一独立的油路通道,其下端为怠速进油孔,直接与化油器的浮子室相连接,上方的侧壁设有横孔并与怠速空气孔相连接,怠速油路通道的上端口设有怠速量孑L。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与原有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现有技术中怠速油路系统是与主油路系统组合在一个油路通道中的,它一般是由一根细而且长的铜管,插在泡沫管当中构成油路一部分,燃油到达怠速量孔组件的中心与侧边来自怠速空气孔的空气混合然后经体上怠速油路的通道到达过渡孔室和混合比螺钉的下方,经混合比螺钉调节后到怠速喷口,这样的怠速油路由于细而且长,与在怠速油路的气道的转角又小于90°,会增加油路和气路的阻力,因此会造成舷外机的起动和加速时不能随着油门的开启而迅速的响应,造成敏感度低怠速不稳,转速波动大想,过渡不圆滑,低速运转时污染物排放多。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更改后的怠速供油系统,当浮子室里的燃油从怠速进油孔进入化油器本体上的怠速油路通道,到了怠速量孔中心并和来自侧边的怠速空气孔的空气混合,继续经本体上的怠速油路通道,到达过渡孔室和混合比螺钉的下方,经混合比的螺钉调节后然后到怠速喷口,经过以上的改进和创新,原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和解决。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原有的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I所示,是原有的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化油器主体1,所述主体I上的原有主油路系统与怠速供油系统是组合在一个油路通道中的,其主要由主量孔2,主空气孔,泡沫管4及油路通道5等组成,并且在泡沫管4当中装有一根铜管6,铜管6下端是怠速量孔61组成怠速油器通道,在原有的怠速油器系统结构中,浮子室8里的燃油,通过联接螺栓7的侧孔和装在联接螺栓上的主量孔2到泡沫管4和怠速量孔61的下方后,经怠速量孔61,铜管6中心孔到了怠速量孔组件中心并和来自侧边的怠速空气孔9的空气混合,然后经怠速油路通道到达过渡孔室11和混合比螺钉12的下方,经混合比螺12钉的调节然后到怠速喷口。上述结构中,铜管6的中心孔细而且长,铜管6的上端与在怠速油路的气道所构成夹角a为小于90°的锐角,因此会增加油路和气路的阻力,舷外机的起动和加速时不能随着油门的开启而迅速的响应,造成敏感度低怠速不稳,转速波动大想,过渡不圆滑,低速运转时污染物排放多等问题。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怠速油路通道60、怠速量孔610、怠速空气孔90、位于怠速油路通道60上方的过渡孔室110和混合比螺钉120,所述怠速油路通道60为一独立的油路通道,其下端为怠速进油孔620,直接与浮子室80相连接,怠速油路通道60上方的侧壁设有横孔并与怠速空气孔90相连接,怠速油路通道60的上端口设有怠速量孔610。本实用新型把怠速油路通道60改为独立的油路通道,当浮子室80里的燃油从怠速进油孔620进入本体10上的燃油通道60,到了怠速油路通道60中心并和来自侧边的怠速空气孔90的空气混合,然后继续经本体10上的怠速油路通道60,到达过渡孔室110和混合比螺钉120的下方,经混合比的螺钉120调节后然后到怠速喷口。其中怠速油路通道的上端与在怠速油路上的气道所构成夹角b形成了大于90°的钝角,因此会减少油路和气路的阻力,在舷外机的起动和加速时随着油门的开启而迅速的响应,敏感度高且怠速稳,转速波动较小,过渡圆滑,低速运转时污染物排放减少,使原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和解决。
权利要求1 一种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包括怠速油路通道、怠速量孔、怠速空气孔、以及位于怠速油路通道上方的过渡孔室和混合比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油路通道为一独立的油路通道,其下端为怠速进油孔,直接与化油器的浮子室相连接,上方的侧壁设有横孔并与怠速空气孔相连接,怠速油路通道的上端口设有怠速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舷外机化油器的怠速供油系统,包括怠速油路通道、怠速量孔、怠速空气孔、以及位于怠速油路通道上方的过渡孔室和混合比螺钉,所述怠速油路通道为一独立的油路通道,其下端为怠速进油孔,直接与浮子室相连接,上方的侧壁设有横孔并与怠速空气孔相连接,怠速油路通道的上端口设有怠速量孔。采用本专利可以减少油路和气路的阻力,在舷外机的起动和加速时随着油门的开启而迅速的响应,敏感度高且怠速稳,转速波动较小,过渡圆滑,低速运转时污染物排放减少,使原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和解决。
文档编号F02M3/12GK202707279SQ20122015948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施昌子, 黄宗炳, 卓佐育, 卓座见, 陈孝潘, 王念静, 郑小钢 申请人:福鼎市佳磐通用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