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850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管片式冷却芯,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0~78根铜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管片式冷却芯中,通过增加铜管数量(同时根据具体需要增加散热片单片散热面积),从而加大了管片式冷却芯的散热面积。在对机油进行冷却的工作过程中,机油在机油冷却器的铜管外流动,冷却液在铜管内流动,通过对流和热交换的方式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由于上述管片式冷却芯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可以对机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设备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
【专利说明】一种机油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安装机油冷却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机油温度升高导致润滑作用减弱。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机油冷却器可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风冷式机油冷却器利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对机油进行冷却;水冷式机油冷却器通常安装在汽车水箱的水室内或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液在机油冷却器内部的铜管内流动,机油在铜管外流动,通过和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最终达到对高温机油进行冷却的目的。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能力依然不足,导致机油温度太高,从而增加了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例如,在一款500HP的柴油机上,机油盘机油温度超过极限温度 135。。。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冷却能力较高的机油冷却器,可以对机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具有较高的冷却能力,可以对机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降低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机油冷却器,包括管片式冷却芯,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0?78根铜管。
[0008]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4根铜管。
[0009]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326片散热片和3块折流板。
[0010]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一端的盖板,所述壳体和所述盖板均采用铸铝材料。
[0011 ] 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所述管片式冷却芯包括芯子本体和端盖,所述芯子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端盖与所述芯子本体之间采用保护焊固连。
[0012]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包括旁通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滤清器的滤清器座,所述旁通阀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滤清器座的位置。
[0013]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滤清器前后压差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
[0014]优选地,在上述机油冷却器中,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装有节温器。
[0015]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管片式冷却芯中,通过增加铜管数量(同时根据具体需要增加散热片单片散热面积),从而加大了管片式冷却芯的散热面积。在对机油进行冷却的工作过程中,机油在机油冷却器的铜管外流动,冷却液在铜管内流动,通过对流和热交换的方式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由于管片式冷却芯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可以对机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设备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I为芯子本体,2为端盖,3为机座,4为节温器,5为壳体,51为通孔,6为滤清器座,7为报警装置,8为旁通阀,9为盖板,10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具有较高的冷却能力,可以对机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降低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包括管片式冷却芯,该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0?78根铜管。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4根铜管,并且,设置有326片散热片和3块折流板。在机油冷却器对机油进行冷却的工作过程中,机油在机油冷却器的铜管外流动,冷却液在铜管内流动,从而通过对流和热交换的方式对机油进行冷却。
[0023]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管片式冷却芯中,通过增加铜管数量(同时根据具体需要增加散热片单片散热面积),从而加大了管片式冷却芯的散热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可以对机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了设备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
[0024]在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管片式冷却芯中的铜管数量,因此,机油冷却器的壳体5也需要做相应的结构改进,例如,增大壳体5上的通孔51的孔径。并且,机油冷却器中,与壳体5固连的盖板9和支架10等为了满足装配要求,都进行了相应改进。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改进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0025]在具体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中的壳体5和盖板9均采用铸铝材料,可减轻整体重量,从而降低因振动引起的漏油或漏水故障。此外,管片式冷却芯包括芯子本体I和端盖2,铜管均设置于芯子本体I上,芯子本体I位于机油冷却器的壳体5内部,端盖2与壳体5可拆卸连接,并且,端盖2与芯子本体I之间采用保护焊固连,可保证管片式冷却芯的可靠性,降低漏水故障率。[0026]在具体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中设置有旁通阀8,壳体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滤清器的滤清器座6,旁通阀8靠近滤清器座6安装。其中,如图1中所示,旁通阀8由旁通阀活塞、旁通阀柱塞、第一压缩弹簧、压力感应活塞和第二压缩弹簧组装而成。当滤清器前后压差过大时(例如,滤清器过脏或堵塞时会导致压差过大),一部分机油不过滤直接进入主油道,避免整机因缺机油而发生抱瓦等重大故障。进一步地,壳体5的一端设置有能够感应滤清器前后压差的报警装置7 (该报警装置为传感器),报警装置7和旁通阀8 一起实现报警功能,当滤清器过脏导致前后压差过大时,或者当油压过低时,报警装置7发出报警信号。此外,机油冷却器中的机座3上装有节温器4,当机油温度较低时,机油不通过管片式冷却芯冷却而直接到缸体主油道,从而避免机油温度过低而引起润滑不良。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用在450HP和500HP柴油机上,发动机机油盘机油温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00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管片式冷却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5)和位于所述壳体(5)—端的盖板(9),所述壳体(5)和所述盖板(9)均采用铸铝材料,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0?78根铜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74根铜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式冷却芯设置有326片散热片和3块折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式冷却芯包括芯子本体(I)和端盖(2 ),所述芯子本体(I)位于所述壳体(5 )内部,所述端盖(2 )与所述壳体(5 )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端盖(2)与所述芯子本体(I)之间采用保护焊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旁通阀(8),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滤清器的滤清器座(6 ),所述旁通阀(8 )设置于所述壳体(5 )上靠近所述滤清器座(6)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端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滤清器前后压差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7 )。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3),所述机座(3)上装有节温器(4)。
【文档编号】F01M5/00GK203655380SQ20132058118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隆秀琴, 黄永新, 罗志宏 申请人: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