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504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上侧顶板组件构成管体的顶部,下侧底板组件构成管体的底部,两侧面板组件构成管体的左右两侧。整流板的四周与接头固定,整流板由多根钢撑板组成,多根钢撑板相互交叉设置使整流板成网形;骨架由多根型钢组成,多根型钢相互交叉设置使骨架成网形,一个网格固定一个整流过滤网;保温材料固定设置在骨架的网格中,保温材料盖板与型钢固定,一个网格固定一个保温材料和一个保温材料盖板;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个两侧面板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保温结构。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牢固度好。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燃气轮机是一种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质、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一种先进而复杂的成套动力机械装备,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品。作为高科技的载体,燃气轮机代表了多理论学科和多工程领域发展的综合水平。发展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的燃气轮机产业,是国家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
[0003]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燃气轮机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诸多领域动力落后的状态,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其技术仅被世界上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控制。
[0004]燃气轮机的引进一般都集中在主体设备,然而就辅助设备而言,也是燃气轮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众多辅助设备中,进排气系统是燃气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些设备的制造国内只能根据国外跨国公司提供的设计图进行来图加工,缺乏应有的核心技术。因此,根据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在引进燃气轮机主体设备的同时,迫切需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辅助设备与系统。
[0005]大型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进气风管包括过滤段、加热段、消声段、整流段和测流段等管道。如申请号为200810232130.2、名称为一种用于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双工质冷却实验系统的中国专利。
[0006]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系统的体积都很大,其进气风管的整流段体积和重量也都很大,安装时极为不方便,而且安装好后如何保证牢固度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有技术的整流段,包括如上的中国专利对于以上问题均未很好地解决。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牢固度好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
[0008]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包括燃气轮机进气系统进气风管的整流段,所述的整流段包括管体、保温结构和整流结构;管体中通;整流结构包括整流过滤网,整流过滤网与管体的走向垂直;保温结构包括保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为矩形,其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侧面板组件;
上侧顶板组件构成管体的顶部,包括顶板、顶部工字钢、顶部槽钢、顶部角钢;顶部工字钢固定在顶板的外表面,与管体的走向垂直,顶部工字钢为多根,平行设置;顶部角钢一边与顶板焊接固定,另一边与顶部槽钢固定,顶部角钢和顶部槽钢均与管体的走向垂直;顶部槽钢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两根顶部槽钢的槽口相对;
下侧底板组件构成管体的底部,包括底板、底部工字钢一、底部工字钢二、底部槽钢、底部角钢;底部工字钢一和底部工字钢二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外表面,底部工字钢一与管体的走向垂直,底部工字钢二与管体I的走向平行;底部工字钢一为多根,平行设置;底部工字钢二为多根,平行设置;底部工字钢一和底部工字钢二交叉成网形;底部角钢一边与底板焊接固定,另一边与底部槽钢焊接固定,底部角钢和底部槽钢均与管体的走向垂直;底部槽钢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两根底部槽钢的槽口相对;
两侧面板组件为两个,分别构成管体的左右两侧;两侧面板组件包括侧板、侧部工字钢、侧部槽钢、侧部角钢;侧部工字钢固定在侧板的外表面,与管体的走向垂直;侧部工字钢为多根,平行设置;侧部角钢一边与侧板焊接固定,另一边与侧部槽钢焊接固定,侧部角钢和侧部槽钢均与管体的走向垂直;侧部槽钢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两根侧部槽钢的槽口相对;
顶板、底板、两个侧板相互固定组成矩形的管体的本体,一根顶部工字钢、一根底部工字钢一、两根侧部工字 钢相互固定组成方环形钢结构,该方环形钢结构包围在管体的本体外;
在顶部槽钢、底部槽钢、侧部槽钢上均设有连接孔;
整流结构还包括整流板和接头;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个两侧面板组件上均固定有所述的接头;整流板的四周与接头固定,整流板由多根钢撑板组成,多根钢撑板相互交叉设置使整流板成网形;整流过滤网固定设置在整流板的网格中,一个网格固定一个整流过滤网;
保温结构还包括保温材料盖板、骨架;骨架由多根型钢组成,多根型钢相互交叉设置使骨架成网形;保温材料固定设置在骨架的网格中,保温材料盖板与型钢固定,一个网格固定一个保温材料和一个保温材料盖板;
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个两侧面板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的保温结构;固定设置于上侧顶板组件的保温结构中,骨架和保温材料盖板位于管体内,保温材料盖板和顶板相对设置,保温材料位于保温材料盖板和顶板之间;
固定设置于两侧面板组件的保温结构中,骨架和保温材料盖板位于管体内,保温材料盖板和侧板相对设置,保温材料位于保温材料盖板和侧板之间;
固定设置于下侧底板组件的保温结构中,骨架和保温材料盖板位于管体外,保温材料盖板和顶板相对设置,保温材料位于保温材料盖板和底板之间。
[0009]本发明所述的整流结构还包括筋板,筋板与钢撑板固定,多根筋板相互交叉设置。
[0010]本发明在所述的顶部槽钢、底部槽钢、侧部槽钢上均设有定位块。
[0011]本发明在所述的其中一个两侧面板组件中设有密闭检修门。
[0012]本发明所述的方环形钢结构为多个,平行设置,并均匀布置。
[0013]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孔为腰形孔。
[0014]本发明所述的骨架的其中两根型钢背靠背固定在接头上。
[0015]本发明所述的整流过滤网与整流段出口的距离为1200~1500mm。
[0016]本发明所述的保温结构的网格长宽尺寸≤1200mm。
[0017]本发明所述的顶部工字钢之间的间距≤1000mm,所述的底部工字钢一之间的间距≤1000mm,所述的底部工字钢二之间的间距≤1000mm,所述的侧部工字钢之间的间距≤ 1000mm。
[00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装置尺寸庞大,同时具有保温、整流功能,具有整体结构稳定、对接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2、本发明的管体,在安装时,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侧面板组件组合拼装,安装方便,牢固度高。3、本发明的保温结构,安装时,一个网格里固定一个保温材料和一个保温材料盖板,这样完成整个保温结构的安装,安装方便。4、本发明的整流结构,安装时,一个网格里固定一个整流过滤网,这样完成整个整流结构的安装,安装方便。5、本发明直接采用工字钢、槽钢、角钢、型钢作为支撑件,优点是不需重新设计结构和制造,采购方便,成本低,强度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1的C-C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的J-J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图6的K-K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图6的L-L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1的B-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10的G-G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图10的H-H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图10的G’ -G’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是图10的1-1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是侧部槽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5]参见图1~图15,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进气风管的整流段,其包括管体1、保温结构2和整流结构3。
[0036]管体I中通,并为矩形,内部流道截面积达到5790mmX5790mm,满足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要求。管体I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侧顶板组件4、下侧底板组件5、两侧面板组件6。管体I的走向,即东西向为整流段的气流方向。
[0037]上侧顶板组件4构成管体I的顶部,包括顶板7、顶部工字钢8、顶部槽钢9、顶部角钢26。顶部工字钢8焊接固定在顶板7的外表面,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顶部工字钢8为多根,平行设置。顶部角钢26 —边与顶板7焊接固定,另一边与顶部槽钢9焊接固定,顶部角钢26和顶部槽钢9均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顶部槽钢9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I的两端,两根顶部槽钢9的槽口相对。
[0038]下侧底板组件5构成管体I的底部,包括底板10、底部工字钢一 11、底部工字钢二12、底部槽钢13、底部角钢。底部工字钢一 11和底部工字钢二 12焊接固定在底板10的外表面,底部工字钢一 11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底部工字钢二 12与管体I的走向平行;底部工字钢一 11为多根,平行设置;底部工字钢二 12为多根,平行设置;底部工字钢一 11和底部工字钢二 12交叉成网形,加强了支撑效果。底部角钢一边与底板10焊接固定,另一边与底部槽钢13焊接固定,底部角钢和底部槽钢13均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底部槽钢13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I的两端,两根底部槽钢13的槽口相对。
[0039]两侧面板组件6为两个,分别构成管体I的左右两侧。两侧面板组件6包括侧板14、侧部工字钢15、侧部槽钢16、侧部角钢。侧部工字钢15焊接固定在侧板14的外表面,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侧部工字钢15为多根,平行设置。侧部角钢一边与侧板14焊接固定,另一边与侧部槽钢16焊接固定,侧部角钢和 侧部槽钢16均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侧部槽钢16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I的两端,两根侧部槽钢16的槽口相对。
[0040]在顶部槽钢9、底部槽钢13、侧部槽钢16上均设有连接孔30和定位块31。本发明的连接孔30与设置于本发明前后的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进气风管的其他管道上的连接孔对齐后装入螺栓螺帽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1为腰形孔,便于前后大管的连接调整,能够快速地靠紧定位,安装效率高,并且便于调整螺栓等紧固件的连接位置,适用范围大。定位块31用于上述前后大管连接时安装在顶部槽钢9、底部槽钢13、侧部槽钢16上的密封件的定位。
[0041]顶板7、底板10、两个侧板14相互固定组成矩形的管体I的本体。顶部工字钢8、底部工字钢一 11、底部工字钢二 12、侧部工字钢15均起到对管体I的本体的支撑作用,一根顶部工字钢8、一根底部工字钢一 11、两根侧部工字钢15相互固定组成方环形钢结构33,该方环形钢结构33包围在管体I的本体外,支撑效果好,这样的方环形钢结构33为多个,平行设置,并均匀布置,加强了支撑效果。
[0042]顶部工字钢8之间的间距< 1000mm,底部工字钢一 11之间的间距< 1000mm,底部工字钢二 12之间的间距≤1000mm,侧部工字钢15之间的间距≤1000mm,这是为了保证支
撑强度。
[0043]在其中一个两侧面板组件6中设有密闭检修门28,方便进出检修。
[0044]在顶部工字钢8上焊接固定有4个吊耳29,方便吊装。
[0045]整流结构3包括整流板17、接头18、整流过滤网19、筋板22。
[0046]上侧顶板组件4的顶板7、下侧底板组件5的底板10、两个两侧面板组件6的侧板14上均焊接固定有接头18。接头18与整流段出口的距离为1200~1500mm,这样安装好后整流过滤网19与整流段出口的距离为1200~1500mm,整流效果好。接头18通过扁钢32焊接固定在上侧顶板组件4的顶板7、下侧底板组件5的底板10、两个两侧面板组件6的侧板14上,扁钢32使焊接更牢固。
[0047]整流板17的四周与接头1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整流板17由多根钢撑板20组成,多根钢撑板20相互交叉设置使整流板17成网形。整流过滤网19固定设置在整流板17的网格中,一个网格固定一个整流过滤网19,边缘由螺栓固定于钢撑板20和固定钢板21之间,螺栓紧固后需点焊,以防脱落,固定钢板21使得整流过滤网19更牢固地固定在钢撑板20上。整流过滤网19由钢板网、方孔网筛、钢板网三层叠合而成。整流过滤网19与管体I的走向垂直。
[0048]筋板22与钢撑板20焊接固定,多根筋板22相互交叉设置,增加整个整流结构3的刚性和稳定性,使得在整流过程中不易受进气影响而出现晃动、变形等情况。
[0049]保温结构2包括保温材料盖板23、保温材料24、骨架25。骨架25由多根型钢27组成,多根型钢27相互交叉设置使骨架25成网形。保温材料24固定设置在骨架25的网格中,保温材料盖板23与网格的型钢27固定,一个网格固定一个保温材料24和一个保温材料盖板23。网格长宽尺寸< 1200mm,这是为了保证支撑强度。
[0050]上侧顶板组件4、下侧底板组件5、两个两侧面板组件6上均固定设置有保温结构2。
[0051]固定设置于上侧顶板组件4的保温结构2中,骨架25和保温材料盖板23位于管体I内;保温材料盖板23和顶板7相对设置,保温材料24位于保温材料盖板23和顶板7之间。骨架25固定在顶板7上。骨架25的其中两根型钢27背靠背固定在接头18上。
[0052]固定设置于两侧面板组件6的保温结构2中,骨架25和保温材料盖板23位于管体I内;保温材料盖板23和侧板14相对设置,保温材料24位于保温材料盖板23和侧板14之间。骨架25固定在侧板14上。骨架25的其中两根型钢27背靠背固定在接头18。
[0053]固定设置于下侧底板组件5的保温结构2中,骨架25和保温材料盖板23位于管体I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底板10的承重作用。保温材料盖板23和顶板7相对设置,保温材料24位于保温材料盖板23和底板10之间。骨架25固定在底板10上。骨架25的其中两根型钢27背靠背固定在接头18,这样结构紧凑,不会占用太多的安装位置,不会采用太多的安装结构。
[005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包括燃气轮机进气系统进气风管的整流段,所述的整流段包括管体、保温结构和整流结构;管体中通;整流结构包括整流过滤网,整流过滤网与管体的走向垂直;保温结构包括保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为矩形,其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侧面板组件; 上侧顶板组件构成管体的顶部,包括顶板、顶部工字钢、顶部槽钢、顶部角钢;顶部工字钢固定在顶板的外表面,与管体的走向垂直,顶部工字钢为多根,平行设置;顶部角钢一边与顶板焊接固定,另一边与顶部槽钢固定,顶部角钢和顶部槽钢均与管体的走向垂直;顶部槽钢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两根顶部槽钢的槽口相对; 下侧底板组件构成管体的底部,包括底板、底部工字钢一、底部工字钢二、底部槽钢、底部角钢;底部工字钢一和底部工字钢二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外表面,底部工字钢一与管体的走向垂直,底部工字钢二与管体I的走向平行;底部工字钢一为多根,平行设置;底部工字钢二为多根,平行设置;底部工字钢一和底部工字钢二交叉成网形;底部角钢一边与底板焊接固定,另一边与底部槽钢焊接固定,底部角钢和底部槽钢均与管体的走向垂直;底部槽钢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两根底部槽钢的槽口相对; 两侧面板组件为两个,分别构成管体的左右两侧;两侧面板组件包括侧板、侧部工字钢、侧部槽钢、侧部角钢;侧部工字钢固定在侧板的外表面,与管体的走向垂直;侧部工字钢为多根,平行设置;侧部角钢一边与侧板焊接固定,另一边与侧部槽钢焊接固定,侧部角钢和侧部槽钢均与管体的走向垂直;侧部槽钢为两根,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管体的两端,两根侧部槽钢的槽口相对; 顶板、底板、两个侧板相互固定组成矩形的管体的本体,一根顶部工字钢、一根底部工字钢一、两根侧部工字钢相互固定组成方环形钢结构,该方环形钢结构包围在管体的本体外; 在顶部槽钢、底部槽钢、侧部槽钢上均设有连接孔; 整流结构还包括整流板和接头;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个两侧面板组件上均固定有所述的接头;整流板的四周与接头固定,整流板由多根钢撑板组成,多根钢撑板相互交叉设置使整流板成网形;整流过滤网固定设置在整流板的网格中,一个网格固定一个整流过滤网; 保温结构还包括保温材料盖板、骨架;骨架由多根型钢组成,多根型钢相互交叉设置使骨架成网形;保温材料固定设置在骨架的网格中,保温材料盖板与型钢固定,一个网格固定一个保温材料和一个保温材料盖板; 上侧顶板组件、下侧底板组件、两个两侧面板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的保温结构;固定设置于上侧顶板组件的保温结构中,骨架和保温材料盖板位于管体内,保温材料盖板和顶板相对设置,保温材料位于保温材料盖板和顶板之间; 固定设置于两侧面板组件的保温结构中,骨架和保温材料盖板位于管体内,保温材料盖板和侧板相对设置,保温材料位于保温材料盖板和侧板之间; 固定设置于下侧底板组件的保温结构中,骨架和保温材料盖板位于管体外,保温材料盖板和顶板相对设置,保温材料位于保温材料盖板和底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结构还包括筋板,筋板与钢撑板固定,多根筋板相互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部槽钢、底部槽钢、侧部槽钢上均设有定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其中一个两侧面板组件中设有密闭检修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环形钢结构为多个,平行设置,并均匀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孔为腰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的其中两根型钢背靠背固定在接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过滤网与整流段出口的距离为1200~1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结构的网格长宽尺寸≤1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燃气轮机的进气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工字钢之间的间距< 1000mm,所述的底部工字钢一之间的间距< 1000mm,所述的底部工字钢二之间的间距< 1000mm ,所述的侧部工字钢之间的间距< 1000mm。
【文档编号】F02C7/04GK103967620SQ201410192277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张明锋, 陈波, 吴浩亮, 方正 申请人: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