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127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包括导杆及前端的喷针、导杆中前部的导杆支撑架,导杆支撑架后端固定有一筒状缓冲套或圆柱状缓冲头,导杆中部固定一圆柱状缓冲头或筒状缓冲套,缓冲头外径与缓冲套内径相匹配,缓冲头可进入缓冲套内形成一密闭容腔。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任何意外造成喷针快速关闭喷嘴的情况下,在喷嘴关闭至还剩下15~20%的开度时,缓冲头与缓冲套形成密闭容腔产生水流阻力缓慢关闭喷嘴,从而有效防止水锤的产生,保护水管等设施不遭受破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专利说明】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冲击式水力发电机组的进水管道如图3所示,进水管道内的导杆3中前部有一支撑架4,导杆3前端安装喷针2,喷针2位于喷嘴I内,调速器位于导杆3的尾部控制导杆运动。在全关闭状态时,喷嘴I没有水流流出。在调速器的控制下,喷针2后退,喷嘴I开度从0%到100%时,喷嘴水流流出从零流量到满流量,在调速器正常的情况下,调速器根据要求自动调节喷针的位置,从而调整喷嘴的开度,保证水轮机按要求正常运转,正常发电。一旦调速器出现控制故障,喷嘴外的折向器快速动作,让冲击水流离开水轮机的叶轮保护水轮机和发电设备。但是没有防止喷针2快速关闭而产生水锤造成输水管道等设施的损害,一旦设备运行中出现意外,轻则管道等设施的螺钉拉断,设施基础松动、开裂,形成安全隐患;重则管道直接破裂,造成水冲发电机房的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当调速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使喷针快速关闭的后期转为缓慢关闭,防止进水管道内产生水锤,保护水管等设施不遭受破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包括导杆及前端的喷针、导杆中前部的导杆支撑架,导杆支撑架后端固定有一筒状缓冲套或圆柱状缓冲头,导杆中部固定一圆柱状缓冲头或筒状缓冲套,缓冲头外径与缓冲套内径相匹配,缓冲头可进入缓冲套内形成一密闭容腔。在喷针快速关闭喷嘴的后期,缓冲头进入缓冲套后形成一密闭容腔。通过密闭容腔产生水流阻力来迅速降低喷针的关闭速度,通过密闭容腔的缓慢减小来保证喷针持续缓慢关闭。
[0005]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缓冲头或缓冲套,当调速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造成喷针快速关闭喷嘴的情况下,在关闭至还剩下15%?20%的开度时,缓冲头与缓冲套接触进入缓冲套内,形成近似于密闭的容腔,产生液流阻力,快速降低并保证喷针较低的移动速度,保证后续15%?20%的开度缓慢关闭,直到喷嘴完全关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水锤的产生,保护水管等设施不遭受破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喷嘴,2-喷针,3-导杆,4-导杆支撑架,5-缓冲头,6-密闭容腔,7-缓冲套。【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11]图1和图2所示,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包括导杆3及前端的喷针2、导杆中前部的导杆支撑架4,喷针2在导杆3前端与喷嘴I相配合,调速器位于导杆3尾部。图1中导杆支撑架4后端设有一筒状缓冲套7,缓冲套7开口朝后,导杆3中部装有圆柱状缓冲头5,缓冲头5进入缓冲套7形成一密闭容腔6。图2中圆柱状缓冲头5固定在导杆支撑架4后端,筒状缓冲套7开口朝前固定在导杆3上,缓冲头5进入缓冲套7形成一密闭容腔6。
[0012]工作过程:以事故状态下的喷针关闭过程为例作下述说明。
[0013]当水轮机正常运转发电时,喷针2在调速器的控制下基本稳定在某一开度;当调速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喷针2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快速关闭喷嘴I的开口,当喷嘴关闭到还剩下15?20%的开度时,缓冲头5与缓冲套7进入近似于接触的状态,形成近似于密闭的容腔6,密闭容腔6内的水体在水流冲击和喷针的的惯性冲击下快速产生压力,形成水流阻力,快速降低喷针2的前行速度,并通过密闭容腔6内的水体缓慢减少而保持喷针2以较低的速度移动,从而保证后续15?20%开度时喷针2缓慢移动,直到喷嘴I完全关闭。在喷针2缓慢关闭过程中,管道内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锤压力可以通过喷嘴I的小开口处排泄掉,从而使管道内的水体压力不至于过高而成功消除水锤影响,保护设备安全。
[0014]上述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结构所作的均等变化,均被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权利要求】
1.水轮机进水管道的安全装置,包括导杆(3)及前端的喷针(2)、导杆中前部的导杆支撑架(4),其特征在于:导杆支撑架(4)后端固定有一筒状缓冲套(7)或圆柱状缓冲头(5),导杆(3)中部固定一圆柱状缓冲头(5)或筒状缓冲套(7),缓冲头(5)外径与缓冲套(7)内径相匹配,缓冲头(5)可进入缓冲套(7)内形成一密闭容腔(6)。
【文档编号】F03B1/04GK203783798SQ20142019233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李铁牛 申请人:李铁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