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锥形管波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1796发布日期:2018-11-20 18:0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波浪能转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锥形管波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波浪能蕴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然而由于波浪能密度低、海洋环境的恶劣、漂浮装置不可自然接近、海水的腐蚀、海生物附着等因素,开发利用海洋波浪能成本昂贵。这些成本主要表现在装置的材料成本、建造成本、转换机构成本、投放、运输和回收成本、锚泊成本、维护成本、环境成本等。

目前波浪能利用技术种类繁多,然而因漂浮式波浪能利用技术适应面广而成为世界研究的主流,绝大部分漂浮式技术可分为3类:漂浮振荡水柱技术、漂浮振荡浮子技术和漂浮越浪技术。漂浮振荡浮子技术是利用波浪能量推动一个浮体相对另一个浮体(支撑平台)平动或转动转换能量,基于该技术发展的装置必须是双(多)浮体而且必须潜入或半潜入海水中,这一特点意味着材料利用率低(双或多浮体)、浮体间相撞问题不可避免、海生物附着影响大、投放时间长(浮态调节需要时间和设备),其性价比的提高受到技术限制。漂浮越浪技术是利用波浪的爬升作用,把波浪能转换为海水的势能,基于该技术发展的装置特点是单浮体(承载平台),装置要承担转换载体(海水)的重量,因此其结构规模强劲和庞大,在风、波和流共同作用的海况下,系泊系统设计复杂,投资大,水轮机同海水接触,受海生物附着影响大,发展缓慢。漂浮振荡水柱技术是利用一个腔体把波浪能转换为腔体的气动能量,然后再通过空气透平和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其特点是单浮体,材料利用率高、不存在相撞问题,透平和发电机位于水面上不受海生物影响,维修方便,但目前俘获宽度比(装置获得的气动能量与装置宽度内波浪能量的比值,cwr)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维护性强、海生物附着影响小、可靠性高、转换效率优秀的一种高效锥形管波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效锥形管波力发电装置,包括浮力舱、配重、中心管、空气透平、发电机;所述的浮力舱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在浮力舱的外周依次是圆柱部、锥形部,所述的圆柱部的外径为d,中心孔的内径为0.27~0.3d;所述的中心管轴向依次为第一圆柱管部、锥形管部、第二圆柱管部,所述的第一圆柱管部与锥形管部的小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圆柱管部与锥形管部的大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柱管部的直径与浮力舱的中心孔内径配合,第一圆柱管部的轴向长度为1.3~1.4d,所述的锥形管部的小端直径与第一圆柱管部的直径配合,锥形管部的大端直径为0.7~0.74d,锥形管部的轴向长度为1.05~1.15d,所述的第二圆柱管部的直径与锥形管部的大端直径配合;所述的空气透平、发电机安装在第一圆柱管部背离锥形管部一端的端口处,所述的配重设置在第二圆柱管部的外周;所述的中心管的第一圆柱管部从浮力舱的锥形部一端穿入中心孔,所述的中心管与浮力舱安装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浮力舱的圆柱部轴向长度为0.75~0.85d,所述的锥形部的轴向长度为0.3~0.4d,锥形部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45°。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中心管的壁厚为5~1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配重为环状件套设在第二圆柱管部的外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造价低、安全性高、可维护性强、转换效率不受来浪方向和潮流方向影响、波浪能俘获宽度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浮力舱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装置在规则波下的俘获宽度比图。

图5为本发明的波力发电装置在随机波下的俘获宽度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浮力舱1、配重2、中心管3、空气透平4、发电机5、中心孔6、圆柱部7、锥形部8、第一圆柱管部9、锥形管部10、第二圆柱管部1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锥形管波力发电装置,包括浮力舱1、配重2、中心管3、空气透平4、发电机5;所述的浮力舱1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6,在浮力舱1的外周依次是圆柱部7、锥形部8,所述的圆柱部7的外径为1800mm,中心孔6的内径为525mm;所述的中心管3轴向依次为第一圆柱管部9、锥形管部10、第二圆柱管部11,所述的第一圆柱管部9与锥形管部10的小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圆柱管部11与锥形管部10的大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柱管部9的直径与浮力舱1的中心孔6内径配合,第一圆柱管部9的轴向长度为2430mm,所述的锥形管部10的小端直径与第一圆柱管部9的直径配合,锥形管部10的大端直径为1290mm,锥形管部10的轴向长度为1987.5mm,所述的第二圆柱管部11的直径与锥形管部10的大端直径配合,所述的浮力舱1的圆柱部7轴向长度为1440mm,所述的锥形部8的轴向长度为630mm,锥形部8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45°;所述的空气透平4、发电机5安装在第一圆柱管部9背离锥形管部10一端的端口处,所述的配重2为环状件套设在第二圆柱管部11的外周。所述的中心管3的第一圆柱管部9从浮力舱1的锥形部8一端穿入中心孔6,所述的中心管3与浮力舱1安装在一起,所述的中心管3的壁厚为5~10mm。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圆柱部7的外径为1800mm,中心孔6的内径为540mm;第一圆柱管部9的轴向长度为2520mm,锥形管部10的大端直径为1332mm,锥形管部10的轴向长度为2070mm,所述的浮力舱1的圆柱部7轴向长度为1530mm,所述的锥形部8的轴向长度为720mm。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的圆柱部7的外径为1800mm,中心孔6的内径为486mm;第一圆柱管部9的轴向长度为2340mm,锥形管部10的大端直径为1260mm,锥形管部10的轴向长度为1890mm,所述的浮力舱1的圆柱部7轴向长度为1350mm,所述的锥形部8的轴向长度为540mm。如图4、图5所示,在造波水槽中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在规则波条件下,俘获宽度比最高可达到65.09%,并且有一个较宽的通频带;在随机波条件下,俘获宽度比最高可达50.16%。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高效锥形管波力发电装置,包括浮力舱、配重、中心管、空气透平、发电机;所述的浮力舱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孔,在浮力舱的外周依次是圆柱部、锥形部,所述的圆柱部的外径为D,中心孔的内径为0.27~0.3D;所述的中心管轴向依次为第一圆柱管部、锥形管部、第二圆柱管部,所述的第一圆柱管部与锥形管部的小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圆柱管部与锥形管部的大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圆柱管部的直径与浮力舱的中心孔内径配合。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安全性高、可维护性强、转换效率不受来浪方向和潮流方向影响、波浪能俘获宽度比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必军;龙正翔;李猛;张运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6.05
技术公布日:2018.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