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5171发布日期:2018-12-19 06:28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动机scr后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部宣布,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轻型汽车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未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轻型汽车将无法进入工信部新车公告。最新国家标准,全国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北京市于2016年1月1日起提前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柴油发动机scr后处理技术是满足国四、国五等国家排放法规的所采用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从2019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国六标准,现阶段的scr后处理系统不仅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很难满足国六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扰流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不能使柴油汽车尾气排放达到国六标准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包括混合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混合管左右两端的孔板和导流板,挡板设置在孔板和导流板之间,挡板的三条边分别与孔板、混合管和导流板固接且固接处密封,所述混合管为一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后部设置水平的条形开口,条形开口的位置设置在混合管的中轴线上方,所述孔板为一圆环形结构,其内径不大于混合管的外径,孔板的下部设置扰流孔,所述导流板为圆形结构,其上部设置缺口,所述缺口为弓形,缺口的后侧与挡板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固接在混合管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孔板、混合管和导流板均为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孔的数量为15个且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所对的圆心角为55o~65o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开口所对的圆心角为60o~80o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通过缺口、挡板和扰流孔实现气流的均匀混合,提高发动机尾气与氨气的混合程度,进而增加nox的转化效率,避免氨气的泄漏和尿素的结晶,使尾气排放达到国六标准。实验数据表明,当scr入口温度为340oc时,nox的转化效率能够达到峰值99.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混合器外筒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前视图;

图6为本发明后视图;

图7为scr入口温度和nox转化效率函数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和7所示,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包括混合管3以及分别设置在混合管3左右两端的孔板1和导流板4,挡板2设置在孔板1和导流板4之间,挡板2的三条边分别与孔板1、混合管3和导流板4固接且固接处密封,所述混合管3为一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后部设置水平的条形开口31,条形开口31的位置设置在混合管3的中轴线上方,所述孔板1为一圆环形结构,其内径不大于混合管3的外径,孔板1的下部设置扰流孔11,所述导流板4为圆形结构,其上部设置缺口41,所述缺口41为弓形,缺口41的后侧与挡板2平齐。所述挡板2固接在混合管3正上方。所述挡板2与孔板1、混合管3和导流板4均为焊接连接。所述扰流孔11的数量为15个且等间距设置。所述缺口41所对的圆心角为55o~65o。所述条形开口31所对的圆心角为60o~80o

使用本发明时,先将混合扰流装置与相匹配的混合器外筒5焊接在一起并设置在尾气管后的喷嘴与scr催化剂之间,含有汽车尾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与导流板4接触后,由于缺口41设置在导流板4的上部,混合气体只能从缺口41出流入到孔板1和导流板4之间,由于挡板2的阻挡,混合气体只能向前流动,当混合气体流入到混合管3下方时,小部分混合气体从扰流孔11流出,大部分混合气体流入到混合管3后方并通过条形开口31进入到混合管3内部,从混合管3的左侧流出,由于设置了15个扰流孔11,所以少部分混合气体通过扰流孔11后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且各不相同,大部分混合气体绕混合管3旋转后形成气旋,并且气旋与从扰流孔11流出的少部分混合气体发生对冲和碰撞,降低混合气体的流速并将气体混合得更加均匀,进而增加nox的转化效率,避免氨气的泄漏和尿素的结晶,使尾气排放达到国六标准。实验数据表明,当scr入口温度为340oc时,nox的转化效率能够达到峰值99.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涉及柴油发动机SCR后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混合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混合管左右两端的孔板和导流板,挡板设置在孔板和导流板之间,挡板的三条边分别与孔板、混合管和导流板固接且固接处密封,所述混合管为一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后部设置水平的条形开口,条形开口的位置设置在混合管的中轴线上方,所述孔板为一圆环形结构,其内径不大于混合管的外径,孔板的下部设置扰流孔,导流板上部设置缺口,所述缺口为弓形,缺口的后侧与挡板平齐。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缝制模板的盖板和底板结合时易发生错位甚至脱落导致缝制无法完成和缝制模板只能对单个衣袖进行缝制缝制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屹;朱庆;朱弢;徐启力;储丽;王再兴;李世龙;杜明;宋志良;章文轩;王春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7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