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3376发布日期:2020-04-07 20:4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



背景技术:

发动机加机油口用于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一般由管口和盖子组成,具有密封性。盖子可以快速打开。打开盖子后可以通过管口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但发动机工作时,部分可燃混合气体和废气经活塞环开口间隙窜到曲轴箱,涡轮增压器部分混合气体经通过增压器回油管窜到曲轴箱,并在曲轴箱形成一定的压力。一般情况下是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部分特殊用途的发动机必须长时间连续运行的情况下,需要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添加机油。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发动机加机油口在打开盖子的时候,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体与油雾就会往外窜出,造成发动机仓空气污浊,以及可燃混合气体的外泄带有安全隐患。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该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使得曲轴箱内的气体不能通过加机油口往外泄漏,使得发动机能够在运行的情况下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包括:蓄油腔,其包括:腔体以及布设在该腔体内部的隔板,所述腔体具有内腔,所述隔板的上端与腔体的顶端内壁连接,隔板的下端与腔体的底端内壁形成开口,进而在腔体的内腔形成u形空腔;接口法兰,其与所述蓄油腔的一端连接,蓄油腔通过接口法兰与发动机连接;管口,其一端与所述蓄油腔的另一端连接,该管口的另一端向蓄油腔的上方延伸;以及接头组件,其布设在管口的另一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腔体为长方体。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腔体为倒角长方体,接口法兰和管口分别开设在倒角长方体的左右两侧。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头组件包括:接头、密封圈和盖子,所述接头的一端与管口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盖子盖设在接头上,所述密封圈布设在接头和盖子之间。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管口的另一端向蓄油腔的斜上方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功能可靠,制造成本低,通过在加机油口上增加蓄油腔形成u形管结构,利用液面差平衡发动机曲轴箱压力,使得曲轴箱内的气体不能通过加机油口往外泄漏,使得可以在发动机运行的情况下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的具体结构包括:接口法兰1、蓄油腔2、管口3、接头4、密封圈5和盖子6。其中,蓄油腔2具有u形空腔,其一端通过接口法兰1与发动机连接,管口3设置在蓄油腔2的另一端,利用液面差平衡发动机曲轴箱压力,使得曲轴箱内的气体不能通过加机油口往外泄漏,使得可以在发动机运行的情况下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具体来讲,蓄油腔2包括:腔体以及布设在该腔体内部的隔板,其中,腔体具有内腔,用于容纳机油。腔体的两端侧壁上部相对开设有法兰口和管口接口,分别用于与接口法兰1和管口3连接。隔板的上端与腔体的顶端内壁连接,隔板的下端与腔体的底端内壁形成开口,进而在腔体的内腔形成u形空腔。

优选的,腔体为长方体。

优选的,腔体为倒角长方体,法兰口和管口接口分别开设在倒角长方体的左右两侧。

接口法兰1与蓄油腔2的法兰口连接,蓄油腔2通过接口法兰1与发动机连接。

管口3的一端与蓄油腔2的管口接口连接,另一端向蓄油腔2的上方延伸,使得管口高出蓄油腔一段距离,能够在管中形成液面差,利用液面差平衡发动机曲轴箱压力,使得曲轴箱内的气体不能通过加机油口往外泄漏。

优选的,管口3的另一端向蓄油腔2的斜上方延伸。

接头4的一端与管口3的另一端连接,盖子6盖设在接头4上,密封圈5布设在接头4和盖子6之间,使得可以在发动机运行的情况下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综上,该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功能可靠,制造成本低,通过在加机油口上增加蓄油腔形成u形管结构,利用液面差平衡发动机曲轴箱压力,使得曲轴箱内的气体不能通过加机油口往外泄漏,使得可以在发动机运行的情况下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油腔,其包括:腔体以及布设在该腔体内部的隔板,所述腔体具有内腔,所述隔板的上端与腔体的顶端内壁连接,隔板的下端与腔体的底端内壁形成开口,进而在腔体的内腔形成u形空腔;

接口法兰,其与所述蓄油腔的一端连接,蓄油腔通过接口法兰与发动机连接;

管口,其一端与所述蓄油腔的另一端连接,该管口的另一端向蓄油腔的上方延伸;以及

接头组件,其布设在管口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长方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倒角长方体,接口法兰和管口分别开设在倒角长方体的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包括:接头、密封圈和盖子,所述接头的一端与管口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盖子盖设在接头上,所述密封圈布设在接头和盖子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的另一端向蓄油腔的斜上方延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该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包括:蓄油腔,其包括:腔体以及布设在该腔体内部的隔板,所述腔体具有内腔,所述隔板的上端与腔体的顶端内壁连接,隔板的下端与腔体的底端内壁形成开口,进而在腔体的内腔形成U形空腔;接口法兰,其与所述蓄油腔的一端连接,蓄油腔通过接口法兰与发动机连接;管口,其一端与所述蓄油腔的另一端连接,该管口的另一端向蓄油腔的上方延伸;以及接头组件,其布设在管口的另一端。该发动机防窜气加机油口使得曲轴箱内的气体不能通过加机油口往外泄漏,使得发动机能够在运行的情况下往发动机内部添加机油。

技术研发人员:卢雁;王利乐;陈承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