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9212发布日期:2020-09-08 14:0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机油泵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至关重要,为了使得发动机获得更良好的平衡效果,降低发动机震动,通常会增加平衡轴,而平衡轴与机油泵是两个不同零件,通常安装于发动机内不同位置,在日益追求发动机结构设计简约紧凑的今天,两者在空间上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减小发动机整体体积,而且还形成整体模块化,提高发动机nvh性能。专利一种发动机平衡轴与机油泵的一体化结构(申请号201820719863.8)提到了其机油泵与平衡轴通过花键连接,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平衡轴和机油泵需要分别安装而导致占用空间比较大的问题,但是其集成化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通过机油泵套设在平衡轴上,且两者壳体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减小了发动机的整体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机油泵与平衡轴,所述平衡轴安装于一壳体内,所述机油泵包括泵壳与安装于泵壳内的转子机构,所述泵壳通过定位套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油泵转子机构套设于平衡轴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反馈油道,即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经过平衡轴轴承,所述第二油道与机油泵连通且用于调节机油泵油压,即平衡轴壳体与机油泵壳体为可拆卸连接,极大降低了平衡轴与机油泵生产组装及验证,简化生产。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为板体结构,其侧面分别与壳体、泵壳侧面贴合,所述定位套位于壳体与泵壳之间并贴合,对机油泵泵壳减震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侧面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孔,用于安装螺钉,通过螺钉与安装孔连接固定使得壳体与泵壳相连接,方便装卸。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入口位于壳体同一侧,方便入油口设置,优化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道经过平衡轴轴承后汇聚于第二油道,最大程度减少润滑油的浪费。

优选地,所述机油泵还包括一转动轴,所述转子机构套设于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还设有主动齿轮,所述平衡轴上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材质为塑脂,塑脂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的外力范围内,具有抗变形的能力,但是变形一旦发生,又不容易恢复原状,这种特性非常适合对于时刻处于转动状态的发动机齿轮,当齿轮变形后不恢复原状,其啮合及转动仍旧继续,且不会与壳体及相互妨碍而摩擦,且塑脂材质可以减少碰撞或摩擦所产生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提供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将机油泵套设在平衡轴上,机油泵与平衡轴的壳体通过定位套可拆卸连接,不仅最大程度减小发动机整体空间,而且优化了平衡轴噪音问题;另外,平衡轴上的驱动齿轮采用塑脂齿轮,同时优化了机油泵与平衡轴之间的润滑油路,提高了发动机nvh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机油泵与平衡轴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油泵结构示意图(泵壳略)。

其中,1、机油泵,11、转子机构,12、转动轴,13、主动齿轮,2、平衡轴,3、壳体,4、泵壳,5、第一油道,6、第二油道,7、定位套,8、安装孔,9、从动齿轮,10、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机油泵1与平衡轴2集成化结构,如图2、3所示,它包括机油泵1与平衡轴2,平衡轴2安装于一壳体3内,机油泵1包括泵壳4与安装于泵壳4内的转子机构11,泵壳4通过定位套7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机油泵1转子机构11套设于平衡轴2上,平衡轴2壳体3与机油泵1泵壳4通过定位套7可拆卸连接,定位套7为板体结构,其侧面分别与壳体3、泵壳4侧面贴合并通过安装孔8与螺钉固定。本实施例中,至少设有三个安装孔8,三个安装孔8分别位于定位套7外圈且呈三角形分布(四个以上时以定位套7面中心点为基点环形阵列分布),使得泵壳4能稳定地固定于壳体3上,用于安装螺钉,通过螺钉与安装孔8连接固定使得泵壳4与壳体3相连接,使得泵壳4与壳体3不直接接触,震动时具备一定缓冲。机油泵1还包括一转动轴12,转动轴12一端固定于机油泵1上,另一端固定于壳体3内,转子机构11套设于转动轴12上,转动轴12上还设有主动齿轮13,平衡轴2上套设有从动齿轮9,主动齿轮13与从动齿轮9啮合,带动从动齿轮9转动。

如图1所示,在机油泵1泵壳4与平衡轴2壳体3可以完全分离的前提下,根据此情况,本实用新型重新规划了润滑油路,即提供两个反馈油道,两个反馈油道均位于壳体3上,即第一油道5与第二油道6,将第一油道5与第二油道6入口10开10于壳体3同一侧,第一油道5先后经过平衡轴2壳体3与从动齿轮9轴及轴承内,用来润滑平衡轴2轴承及相关组件,第一油道5最后汇聚于第二油道6,第二油道6经过转动轴12及主动齿轮13轴及轴承内,与机油泵1连通且用于调节机油泵1油压,这种润滑方式不仅提高了机油泵1油压反馈准确性,而且还提升了平衡轴2模块nvh表现。nvh是指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来源又可分为发动机nvh、车身nvh和底盘nvh三大部分,而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发动机nvh,发动机所有部件都会产生噪声振动,而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是机油泵1噪声。另外,机油泵1的油压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油泵与平衡轴,所述平衡轴安装于一壳体内,所述机油泵包括泵壳与安装于泵壳内的转子机构,所述泵壳通过定位套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油泵转子机构套设于平衡轴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反馈油道,即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经过平衡轴轴承,所述第二油道与机油泵连通且用于调节机油泵油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为板体结构,其侧面分别与壳体、泵壳侧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侧面设有至少三个安装孔,用于安装螺钉,通过螺钉与安装孔连接固定使得壳体与泵壳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入口位于壳体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经过平衡轴轴承后汇聚于第二油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还包括一转动轴,所述转子机构套设于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还设有主动齿轮,所述平衡轴上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材质为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油泵与平衡轴集成化结构,它包括机油泵与平衡轴,所述平衡轴安装于一壳体内,所述机油泵包括泵壳与安装于泵壳内的转子机构,所述泵壳通过定位套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油泵转子机构套设于平衡轴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反馈油道,即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经过平衡轴轴承,所述第二油道与机油泵连通且用于调节机油泵油压。本实用新型平衡轴壳体与机油泵壳体为可拆卸连接,极大降低了平衡轴与机油泵生产组装及验证,简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石骐鸣;李鑫;刘华;周培良;罗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