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7059发布日期:2021-05-11 14:3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



背景技术:

为减小发动机中相对运动机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零件的磨损,机油被不断输送到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进行润滑。机油中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胶质、杂质、水分和添加剂。同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的带入、空气中杂物的进入、机油氧化物的产生,使得机油中的杂物逐渐增多。若机油不经过滤清,直接进入润滑油路,就会将机油中含有的杂物带入到运动副的摩擦表面,加速零件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机油集滤器的作用是滤除机油中的杂物、胶质和水分,并向各润滑部位输送清洁的机油。本发明需要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滤油效率。

与原有机油集滤器相比,增程式电动汽车不仅需要满足机油过滤的要求,还需要考虑进出油口5的流量比,过滤效率,并在轻量化的前下提高强度。设计结构的同时,需要考虑模具可行性、安装强度、进出油口5的流量比。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604004u,名称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集滤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集滤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机油集滤器上壳体1和下壳体2密封性差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机油集滤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滤网3,下壳体2上具有进油口4,上壳体1上具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上具有与进油口4相连通的出油口5,本汽车发动机机油集滤器为聚酰胺材料制成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焊接而成,滤网3的边沿嵌设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焊接处,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焊接处还具有沉入式连接结构。本汽车发动机机油集滤器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处具有沉入式连接结构,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处紧密贴合,焊接之后的密封性好。它具有稳定性较差,难以适应增程式汽车空间布局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在的吸油管具有稳定性较差,难以适应增程式汽车空间布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适应增程式汽车的空间布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滤网,所述下壳体上具有进油口,上壳体上具有出油口,所述上壳体呈漏斗状,上壳体在进油口位置到上壳体的另一端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大,下壳体呈四边形,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有出油口,下壳体远离出油口的一端设有连接臂。

上壳体采用漏斗、火山口状,从其顶部到底部分别有两个横截面积突变段,从其端部到第一突变段,横截面面积变化较小,第一突变段到第二突变段,其横截面积逐渐变大,前文中所述的“漏斗”状主要是指这一段,第二突变段到远离进油口的底部横截面积变化较小,并形成了形状对应下壳体的四边形的结构,该段的横截面面积与滤网形状对应。由上壳体的结构可知,其中的液压从进油口到其底部,空间变大,油压变小,在过滤时可以适应对超细颗粒的过滤。下壳体中的出油口连接臂分别设置在四边形的下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优选,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长度方向的交点设于下壳体中。第一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与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第二连接臂的长度方向指向对角的交点。二者交点汇聚在下壳体靠近芯部位置。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连接臂远离下壳体的一端上设有紧固孔。紧固孔中预埋有衬套,紧固件通过衬套固定连接连接臂,将吸油管固定连接在车身上。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在重量大致不便的前提下增大了装置的强度。

作为优选,下壳体的出油口上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上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减小了出油口漏油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上壳体远离进油口的一端为第一连接口,下壳体上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间夹装固定有滤网。下壳体的底面为水平的。滤网与所述底面倾斜布置。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卡接或嵌装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由若干经线和纬线等间距分隔形成。滤网上的滤孔的大小为零点八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合理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位置设置,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2)衬套采用预埋件,连接强度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中:上壳体1、下壳体2、滤网3、进油口4、出油口5、第一连接臂6、第二连接臂7、紧固孔8、衬套81、加强筋9、环形限位槽10、密封圈11、第一连接口12、第二连接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

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如图1至3所述,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滤网3,所述下壳体2上具有进油口4,上壳体1上具有出油口5,所述上壳体1呈漏斗状,上壳体1采用漏斗、火山口状,从其顶部到底部分别有两个横截面积突变段,从其端部到第一突变段,横截面面积变化较小,第一突变段到第二突变段,其横截面积逐渐变大,前文中所述的“漏斗”状主要是指这一段,第二突变段到远离进油口4的底部横截面积变化较小,并形成了形状对应下壳体2的四边形的结构,该段的横截面面积与滤网3形状对应。由上壳体1的结构可知,其中的液压从进油口4到其底部,空间变大,油压变小,在过滤时可以适应对超细颗粒的过滤。下壳体2的出油口5上设有环形限位槽10,所述环形限位槽10上安装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减小了出油口5漏油的可能性。

上壳体1远离进油口4的一端为第一连接口12,下壳体2上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口13,所述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之间夹装固定有滤网3。下壳体2的底面为水平的。滤网3与所述底面倾斜布置。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卡接或嵌装在一起。

所述滤网3由若干经线和纬线等间距分隔形成。滤网3上的滤孔的大小为零点八毫米。

上壳体1在进油口4位置到上壳体1的另一端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大,下壳体2呈四边形,所述下壳体2的一端设有出油口5,下壳体2远离出油口5的一端设有连接臂。下壳体2中的出油口5连接臂分别设置在四边形的下壳体2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长度方向的交点设于下壳体2中。第一连接臂6的长度方向与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第二连接臂7的长度方向指向对角的交点。二者交点汇聚在下壳体2靠近芯部位置。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连接臂远离下壳体2的一端上设有紧固孔8。紧固孔8中预埋有衬套81,紧固件通过衬套81固定连接连接臂,将吸油管固定连接在车身上。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上设有加强筋9。加强筋9在重量大致不便的前提下增大了装置的强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滤网(3),所述下壳体(2)上具有进油口(4),上壳体(1)上具有出油口(5),所述上壳体(1)呈漏斗状,上壳体(1)在进油口(4)位置到上壳体(1)的另一端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大,下壳体(2)呈四边形,所述下壳体(2)的一端设有出油口(5),下壳体(2)远离出油口(5)的一端设有连接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长度方向的交点设于下壳体(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连接臂远离下壳体(2)的一端上设有紧固孔(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上设有加强筋(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下壳体(2)的出油口(5)上设有环形限位槽(10),所述环形限位槽(10)上安装有密封圈(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上壳体(1)远离进油口(4)的一端为第一连接口(12),下壳体(2)上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口(13),所述第一连接口(12)和第二连接口(13)之间夹装固定有滤网(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其特征是,所述滤网(3)由若干经线和纬线等间距分隔形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电动汽车吸油管,旨在解决现在的吸油管具有稳定性较差,难以适应增程式汽车空间布局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滤网,所述下壳体上具有进油口,上壳体上具有出油口,所述上壳体呈漏斗状,上壳体在进油口位置到上壳体的另一端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大,下壳体呈四边形,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有出油口,下壳体远离出油口的一端设有连接臂。通过合理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位置设置,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徐亚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