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油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2591发布日期:2021-09-04 09:4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压油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压油轨。


背景技术:

2.油轨是将燃油分配至喷油器的装置。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油轨内压力随着喷油动作而持续不断变化,作为喷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轨在实现分配燃油的同时,也具有均衡各喷油嘴喷射压力的作用。油轨通过进油接头与油泵连接实现进油,通过喷油器座与喷油器连接实现出油。
3.现有的高压油轨通过部件装配结合钎焊的方式生产制造,油轨内腔由无缝管构成,无缓冲结构,油轨内部的压力脉动完全由外部的压力调节阀控制,控制精度取决于控制系统的反馈响应灵敏度,油轨内腔无降低油压脉动的结构,无法实现内部脉动压力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压油轨,其有效降低了高压油轨内部油压因喷射而产生的压力脉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压油轨,包括进油接头、主油管、喷油器座和端盖,所述主油管内部沿中心轴线处设有多个供油通道,相邻的两个所述供油通道之间设有节流块,所述主油管一端设有与位于端部的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接头,所述主油管另一端设有端盖,所述主油管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喷油器座,每个所述供油通道至少与一个所述喷油器座相连通。
7.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节流块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接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沿轴向方向直径逐渐收缩,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大口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供油通道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小口端通过节流孔相连通。使用时,通过节流块内部的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有效降低供油通道内因喷射而产生的油压波动,通过节流孔,具有连通供油通道和进一步降低油压波动的作用。
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供油通道设置有三个,位于端部的所述供油通道上连通设置有一个所述喷油器座,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供油通道上连通设置有两个所述喷油器座。喷油器座的数量与发动机气缸的数量相匹配,通过设置,该高压油轨适用于具有四个气缸的发动机。
9.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主油管上设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喷油器座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一一对应。通过固定件可将高压油轨固定连接于发动机气缸盖上。
10.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主油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接头,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头上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供油通道内压力波动,以便稳定控制液压油,确保
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进油接头与油泵相连接,实现了向主油管内的各供油通道进油,在喷油器座内安装喷油器,开合控制实现出油,并发动机气缸供油,将主油管内腔分为多个供油通道,各供油通道之间通过节流块相连接,通过节流块可有效降低供油通道内因喷射而产生的油压波动。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高压油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高压油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进油接头1,主油管2,供油通道3,节流块4,第一缓冲腔5,第二缓冲腔6,节流孔7,喷油器座8,端盖9,固定件10,压力传感器接头11。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压油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进油接头1、主油管2、喷油器座8和端盖9,主油管2内部沿中心轴线处设有多个供油通道3,本实施例中供油通道3设置有三个,相邻的两个供油通道3之间设有节流块4,通过节流块4可有效降低供油通道3内因喷射而产生的油压波动,主油管2一端设有与位于端部的供油通道3相连通的进油接头1,进油接头1与油泵相连接,实现了向主油管2内的各供油通道3进油,主油管2另一端设有端盖9,主油管2上安装有多个喷油器座8,每个供油通道3至少与一个喷油器座8相连通,喷油器座8内安装喷油器,开合控制实现出油,并发动机气缸供油,本实施例中喷油器座8设置有四个,由于喷油器座8的数量与发动机气缸的数量相匹配,通过设置,该高压油轨适用于具有四个气缸的发动机,位于端部的供油通道3上连通设置有一个喷油器座8,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供油通道3上连通设置有两个喷油器座8。
21.其中,如图3所示,节流块4与供油通道3相连接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腔5和第二缓冲腔6,第一缓冲腔5和第二缓冲腔6沿轴向方向直径逐渐收缩,第一缓冲腔5和第二缓冲腔6的大口端分别与对应的供油通道3端部相连通,第一缓冲腔5和第二缓冲腔6的小口端通过节流孔7相连通。使用时,通过节流块4内部的第一缓冲腔5和第二缓冲腔6有效降低供
油通道3内因喷射而产生的油压波动,通过节流孔7,具有连通供油通道3和进一步降低油压波动的作用。
22.其中,主油管2上设有多个固定件10,固定件10的数量和位置与喷油器座8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0设置有四个,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10选用固定柱,并在固定柱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固定件10上的安装孔可将高压油轨固定连接于发动机气缸盖上。
23.其中,主油管2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接头11,压力传感器接头11上装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供油通道3内压力波动,以便稳定控制液压油,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24.工作原理:
25.使用时,高压油轨通过固定件10上的安装孔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将喷油器安装在喷油器座8内,将进油接头1与油泵相连接,实现了向主油管2内的各供油通道3进油,开合控制喷油器,供油通道3内的液压油由各喷油器进入至发动机气缸内,通过节流块4将各主油管2内腔分为多个供油通道3,有效降低了供油通道3内油压波动,通过压力传感器接头11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供油通道3内压力波动,以便稳定控制液压油,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26.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压油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接头、主油管、喷油器座和端盖,所述主油管内部沿中心轴线处设有多个供油通道,相邻的两个所述供油通道之间设有节流块,所述主油管一端设有与位于端部的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接头,所述主油管另一端设有端盖,所述主油管上安装有多个所述喷油器座,每个所述供油通道至少与一个所述喷油器座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压油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块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接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沿轴向方向直径逐渐收缩,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大口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供油通道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和所述第二缓冲腔的小口端通过节流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压油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设置有三个,位于端部的所述供油通道上连通设置有一个所述喷油器座,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供油通道上连通设置有两个所述喷油器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压油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上设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喷油器座的数量和位置分别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压油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接头,所述压力传感器接头上装有压力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压油轨,包括进油接头、主油管、喷油器座和端盖,主油管内部沿中心轴线处设有多个供油通道,相邻的两个供油通道之间设有节流块,主油管一端设有与位于端部的供油通道相连通的进油接头,主油管另一端设有端盖,主油管上安装有多个喷油器座,每个供油通道至少与一个喷油器座相连通。其有效降低了高压油轨内部油压因喷射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脉动。脉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 陆征 张高朋 王炳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睿汽车电子科技(邳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