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2384发布日期:2021-11-10 09: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作为一种越来越成熟的无污染发电技术,在现实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力发电机转子叶片旋转,再通过调整叶片的旋转速度的提升来促进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在运转时产生热量,电机产生的热量应该被及时疏散。如果热量在电机内部积累,会造成电机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电机线圈绝缘部分被破坏。而且,目前的发电机和散热器之间的散热管道只是起到输送热空气的作用,即用于将从发电机内部抽出的热空气输送到散热器。也就是说,现有的散热管道仅具有热空气输送功能,对电机散热未有其它辅助作用。
3.因此,研制一种够加提高换热系数和效率的新型散热降温装置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机舱、设置于机舱内的轮轴、发电机,在机舱的尾端设置有散热排气口,所述机舱的前端圆周均设有进风口,且各进风口处于整流罩外侧,机舱内壁对应进风口设置有气过滤室,所述气过滤室后端连接设置导散热风管、负压管,所述导散热风管依次排列设置有数根,各所述导散热风管的后段设置呈弧形结构,其出风口指向机舱的轴心线,所述负压管连接散热排气口,且在负压管的后段设置有数个微型吸气孔。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1.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散热结构中的散热管道不会过多地占用机舱内的有效空间,并且不会随着机头的转动而晃动;风力发电机散热装置不依赖于电机驱动,可靠性好,故障率低;并且当发电机转速较高,发热量较大时,本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也相应提高;当发电机停止运行时,本散热装置也能继续运行,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控制;
8.2.本实用新型无需增设电机及电机控制装置用以驱动空气循环运动,成本和能耗低,也不会造成风力发电机组的重量大幅增加;其散热范围不仅限于机舱及其周围,能有效的对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其他设备如变流器、主控开关柜等的散热,从而提升风力发电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图1中a

a的截面示意图;
11.图中标号:1~机舱,2~散热排气口,3~整流罩,4~发电机,5~进风口,6~气过
滤室,7~空气过滤器,8~散热风管,9~微型出风孔,10~负压管,11~散热翅片,12~防护滤网,13~散热吸气管,14~微型吸气孔,15~吸湿滤网,16~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13.如图1~2所示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包括机舱1、设置于机舱1内的轮轴、发电机4,在机舱1的尾端设置有散热排气口2,所述机舱1的前端圆周均设有进风口5,且各进风口5处于整流罩3外侧,机舱1内壁对应进风口5设置有气过滤室6,所述气过滤室6后端连接设置导散热风管8、负压管10,所述导散热风管8依次排列设置有数根,各所述导散热风管8的后段设置呈弧形结构,其出风口指向机舱1的轴心线,所述负压管10连接散热排气口2,且在负压管10的后段设置有数个微型吸气孔14。
14.所述的进风口5自下而上分设至少两层通道,各个通道接通气过滤室6。
15.所述的导散热风管8的长度自机舱1前段向后段逐渐增长,且长度最小的导散热风管8设置于机舱1前段,相邻两导散热风管8之间的长度比为1:2~4。
16.所述的导散热风管8的管径不一致,且处于机舱1前段的导散热风管8的管径小于机舱1后段的导散热风管8的管径,管径最小的导散热风管8设置于机舱1前段,相邻两导散热风管8之间的管径比为1:1~2。
17.所述的导散热风管8的横截面呈矩形结构,且处于机舱1前段的导散热风管8的横截面小于机舱1后段的导散热风管8的横截面,横截面最小的导散热风管8设置于机舱1前段。
18.所述的进风口5设置有至少四个。
19.所述的发电机4的外壁上还配设有散热翅片11。
20.所述的气过滤室6内设置有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7。
21.所述的进风口5上设置有至少有两层防护滤网12,外层防护滤网12的网孔为内层防护滤网12网孔的1~1.5倍,所述防护滤网12为金属网。
22.所述的机舱1的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吸气管13,所述散热吸气管13的出气端连接负压管10的末端,在所述散热吸气管13上均设有微型吸气孔14。
23.所述的进风口5内侧、气过滤室6的前端还分别设置有吸湿滤网15。
24.各所述导散热风管8的后段上设置有微型出风孔9。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风力发电机的旋叶在旋转时,会使空气产生流动气流,气流通过机舱1前端的进风口5进入到各个通道中,并由防护滤网12、吸湿滤网15初步过滤除杂质和水汽,再经空气过滤器7二次过滤后分配到负压管10以及各个长度不一的散热风管8中,由散热风管8输、微型出风孔9送排放到机舱1的各个区域,对各区域的零部件和设备进行热交换散热,负压管10中的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会通过微型吸气孔14与机舱1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差(即利用负压原理),从而进一步带动机舱1内的气流快速流动,并把热气吸入负压管10中,最终从散热排气口2排出。另一方面,负压管10中的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还会带动散热吸气管13中的气体流动,从而使散热吸气管13通过其上的微型吸气孔14抽吸机舱1内的热气排出(即利用负压原理)。为了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发电机4的散热效果,在发电机4外
壁设置散热翅片11,提升发电机4的散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包括机舱(1)、设置于机舱(1)内的轮轴、发电机(4),在机舱(1)的尾端设置有散热排气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1)的前端圆周均设有进风口(5),且各进风口(5)处于整流罩(3)外侧,机舱(1)内壁对应进风口(5)设置有气过滤室(6),所述气过滤室(6)后端连接设置导散热风管(8)、负压管(10),所述导散热风管(8)依次排列设置有数根,各所述导散热风管(8)的后段设置呈弧形结构,其出风口指向机舱(1)的轴心线,所述负压管(10)连接散热排气口(2),且在负压管(10)的后段设置有数个微型吸气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散热风管(8)的长度自机舱(1)前段向后段逐渐增长,且长度最小的导散热风管(8)设置于机舱(1)前段,相邻两导散热风管(8)之间的长度比为1:2~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散热风管(8)的管径不一致,且处于机舱(1)前段的导散热风管(8)的管径小于机舱(1)后段的导散热风管(8)的管径,管径最小的导散热风管(8)设置于机舱(1)前段,相邻两导散热风管(8)之间的管径比为1: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5)设置有至少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机(4)的外壁上还配设有散热翅片(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过滤室(6)内设置有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5)上设置有至少有两层防护滤网(12),外层防护滤网(12)的网孔为内层防护滤网(12)网孔的1~1.5倍,所述防护滤网(12)为金属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舱(1)的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吸气管(13),所述散热吸气管(13)的出气端连接负压管(10)的末端,在所述散热吸气管(13)上均设有微型吸气孔(1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5)内侧、气过滤室(6)的前端还分别设置有吸湿滤网(1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散热风管(8)的后段上设置有微型出风孔(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降温装置,包括机舱、设置于机舱内的轮轴、发电机,在机舱的尾端设置有散热排气口,所述机舱的前端圆周均设有进风口,且各进风口处于整流罩外侧。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散热结构中的散热管道不会过多地占用机舱内的有效空间,并且不会随着机头的转动而晃动;风力发电机散热装置不依赖于电机驱动,可靠性好,故障率低;并且当发电机转速较高,发热量较大时,本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也相应提高;当发电机停止运行时,本散热装置也能继续运行,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控;能有效的对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其他设备如变流器、主控开关柜等的散热,从而提升风力发电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力发电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力发电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庆 雷涛 李志敏 张大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华宁火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4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