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及其损伤预测方法

文档序号:33758209发布日期:2023-04-18 16:2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及其损伤预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损伤预测,尤其涉及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及其损伤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迅速发展,并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化、高效率。风电技术发展的同时,对风机塔架的高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塔架材料和性能的要求随之增加。已知的塔架最高已达140米,虽然能够带来更高效率的资源,但是运输不易且成本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目前,风机塔架常用材料有钢和混凝土两种。钢材料易浇筑,硬度大,但随着高度增加,对钢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更高的要求,且目前钢的价格有大幅度的增长。此外,钢材还需考虑腐蚀问题,增加了后续维修成本。而混凝土材料便宜,但浇筑至成型施工周期长,越高的塔架浇筑越困难,难以应用到超高塔架中。钢-混凝土材料可以避免两种材料的缺点,不仅可以解决了钢材料价格高昂的缺点,而且还可以解决混凝土材料的施工周期长缺点。

3、基于此,研究人员针对钢-混凝土结构的塔架做了大量的研究,黄一航等提出内埋方钢管空间钢构架混凝土短柱的组合柱方法,其极限承载力满足一定应用需求。但此组合对浇筑工艺要求高,塔架过高无法一次成型。李斌等通过分析不同参数对节点承载力,提出了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后可以达到极限承载力,但是研究仅局限于管板节点。杨晨旭等对装配式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提出了在进行新型装配式节点设计时,应当控制腹杆与包裹板、腹杆与加劲板的壁厚比在合理的取值范围内,但是仅研究了静力理论分析部分,有所局限。张冬冬等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模型和原型塔架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在不同工况下混凝土塔架结构的承载变形能力和动力特性,但是仅对模型塔架进行拟静力荷载试验,并未进行混凝土塔架的抗震分析。

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满足强度和韧性要求的同时,方便组装和维修的大型风机塔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及其损伤预测方法。以混凝土材料作为塔架底部,以钢材料作为塔架的塔身,提出了一种嵌套式结构的设计。对混凝土段和钢段比例进行探究,从经济和性能的方向寻求最好的比例,达到了满足风机塔架的强度和韧性的效果。同时,提出一套嵌套式组装方案,在从方便运输和经济角度考虑的同时也减少了工程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包括:

4、塔底、塔身和塔顶,塔底、塔身和塔顶均由拼接组件组装而成,拼接组件呈圆环状,圆环内壁铺设钢管,圆环外部浇筑混凝土;拼接组件为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环,根据半径由大到小通过嵌套的方式,自下而上进行组装;半径最大的拼接组件作为塔底,半径最小的拼接组件作为塔顶。

5、进一步的,拼接组件由三部分拼接组成,每部分为120°的圆弧。

6、进一步的,拼接组件采用钢材料制成。

7、进一步的,塔架高120米。

8、进一步的,塔底外径6.4米,壁厚0.3米,塔顶外径3.2米,壁厚0.08米。

9、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的损伤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对风电塔架建立有限元塔架模型;

11、对塔架模型添加负载,对塔架形变和应力进行分析,得到塔架受力及形变情况;

12、根据受力及形变情况进行监测,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损伤预测结果。

13、进一步的,对塔架模型添加负载的具体过程为:根据塔架模型设置网格,对塔架施加方向竖直向下的自身所受重力、风载荷及风机机头对塔架的压力并生成应力云图和形变云图。

14、更进一步的,设置总变形得到塔架形变,设置等效应力得到塔架所受应力。

15、进一步的,以数据的形式展现连续点的受力完成受力及形变情况的监测。

16、进一步的,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受力及形变最大处即为所受损伤最大处。

17、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提出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及其基于ansys的损伤预测方法,该塔架满足了大型风机塔架越来越高的强度和韧性要求;避免了传统风机钢塔架易腐蚀、后续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以及混凝土塔架施工周期长、超高塔架浇筑困难的问题;该塔架设计为嵌入式组装,运输方便、维修便捷,降低了运输和维修成本。

19、本发明通过基于ansys的损伤预测方法对风电塔架进行损伤预测,与现有只针对某一部分进行损伤预测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对塔架整体进行全面分析,得到了大量更系统的数据。能够快速得到损伤的受力和形变点,确定损伤位置。

20、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底、塔身和塔顶,塔底、塔身和塔顶均由拼接组件组装而成,拼接组件呈圆环状,圆环内壁铺设钢管,圆环外部浇筑混凝土;拼接组件为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环,根据半径由大到小通过嵌套的方式,自下而上进行组装;半径最大的拼接组件作为塔底,半径最小的拼接组件作为塔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拼接组件由三部分拼接组成,每部分为120°的圆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拼接组件采用钢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塔架高120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其特征在于,塔底外径6.4米,壁厚0.3米,塔顶外径3.2米,壁厚0.08米。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嵌套式的风电塔架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塔架模型添加负载的具体过程为:根据塔架模型设置网格,对塔架施加方向竖直向下的自身所受重力、风载荷及风机机头对塔架的压力并生成应力云图和形变云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总变形得到塔架形变,设置等效应力得到塔架所受应力。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数据的形式展现连续点的受力完成受力及形变情况的监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损伤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受力及形变最大处即为所受损伤最大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套式的风电塔架及其损伤预测方法,涉及损伤预测技术领域。包括:塔底、塔身和塔顶,塔底、塔身和塔顶均由拼接组件组装而成,拼接组件呈圆环状,圆环内壁铺设钢管,圆环外部浇筑混凝土;拼接组件为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环,根据半径由大到小通过嵌套的方式,自下而上进行组装;半径最大的拼接组件作为塔底,半径最小的拼接组件作为塔顶。并通过对塔架进行建模;再对塔架所受力进行应力分析,可得出该塔架的损伤预测结果。该塔架满足了大型风机塔架越来越高的强度和韧性要求;避免了传统风机钢塔架易腐蚀、后续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以及混凝土塔架施工周期长、超高塔架浇筑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月婷,何坚强,蒋善超,沈锋,孙厚超,辅小荣,张春富,廖启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