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泵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7307发布日期:2023-06-21 12:3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油泵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回油泵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1、活塞式干式油底壳四冲程航空发动机为满足飞行器大角度俯仰和倾转的飞行工况,需要外置机油壶,并配置一个回油机油泵,同时曲轴箱油底壳因倾斜,机油的回油通路需设置两路通道,并设置回油收集切换阀根据发动机俯仰倾转情况来切换相应一个回油通路来保证回油机油泵顺利的将机油从油底壳抽出,且必须保证机油泵不会空抽导致机油无法回抽到机油壶,如若空抽,机油泵由于没有机油吸入而导致发动机缺乏润滑,引起零部件干磨损坏。这样的系统构成较为复杂,容易发生故障,这将影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油泵及发动机,结构简单,不会导致机油泵空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油泵,包括回油泵本体,该回油泵本体包括:

4、壳体,其具有内腔,所述壳体的外壁开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

5、第一齿轮,其作为从动轮;

6、第二齿轮,其作为主动轮,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7、第三齿轮,其作为从动轮,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8、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三个互相连通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外齿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内腔壁面相切;

9、所述壳体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的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的左右两侧。

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回油泵还包括:油泵出油口,所述壳体的第一通口和第四通口通过管道和所述油泵出油口连通。

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回油泵还包括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和第三通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和第二通口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具有油底壳和回油泵,所述油底壳和回油泵连通,所述回油泵包括回油泵本体,该回油泵本体包括:壳体,其具有内腔,所述壳体的外壁开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第一齿轮,其作为从动轮;第二齿轮,其作为主动轮,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其作为从动轮,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三个互相连通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外齿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内腔壁面相切;所述壳体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的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油底壳的底部具有第一油泵进油口和第二油泵进油口,所述第一油泵进油口通过管道和所述回油泵本体的壳体的第三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油泵进油口通过管道和所述回油泵本体的壳体的第二通口连通。

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油泵,可用于两个机油回油通路的机油回抽,再由同一个油泵出油口通往机油壶,这样形成油路的并联结构,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回油通路的机油能通往机油壶,从而不会造成空抽。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具有油底壳和上述的回油泵,可以实现发动机在俯仰倾转时,无论油底壳哪一个回油通路连通的油泵进油口露出机油液面而无法回油时,另一个回油通路连通的油泵进油口总可以进行回油。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油泵,包括回油泵本体,其特征在于,该回油泵本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泵,其特征在于:

4.一种发动机,其具有油底壳和回油泵,所述油底壳和回油泵连通,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回油泵及发动机,回油泵包括回油泵本体,回油泵本体包括:壳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三个互相连通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外齿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内腔壁面相切;所述壳体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的第三通口和第四通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的左右两侧。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回油通路的机油能通往机油壶,从而不会造成空抽。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林巴赫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