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3082发布日期:2023-08-25 07:4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1、对被增压器压缩后的进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intercooler)已被人们所知。作为包括中间冷却器在内的进气路径的配置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动机在发动机的曲轴轴向的一端部侧配置中间冷却器,在与曲轴轴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侧配置进气歧管,与中间冷却器连接的冷却配管沿着曲轴轴向配置。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64449号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动机由于在气缸盖与冷却配管之间配置有进气歧管,因此,为了对与曲轴交叉的方向上的发动机的宽度进行抑制,需要减薄与曲轴交叉的方向上的进气歧管的厚度。但是,如果仅减薄进气歧管的厚度,则存在进气效率降低的问题。

2、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能够抑制进气效率降低的发动机。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发动机具备:气缸盖,其设置于多个气缸排成列的气缸列;中间冷却器,其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在气缸列的列方向上的一端部侧;进气歧管,其从所述中间冷却器向所述气缸盖引导进气;以及冷却配管,其与所述中间冷却器连接,所述气缸盖、所述进气歧管、以及所述冷却配管在与所述气缸列的列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所述气缸盖、所述进气歧管、所述冷却配管的顺序配置,所述进气歧管的与所述列方向交叉的截面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与所述列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短。

4、所述中间冷却器可以具备:进气释放口,其向所述进气歧管释放进气;以及液体释放口,其向所述冷却配管释放液体,所述进气释放口和所述液体释放口设置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比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靠一侧的位置。

5、所述进气歧管可以具备向所述气缸盖释放进气的进气通路,所述进气通路在与所述列方向交叉的截面中,设置于所述进气歧管的比与所述列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中心靠一侧的位置。

6、所述发动机可以具备清水冷却器,该清水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在所述列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所述冷却配管连接于所述中间冷却器和所述清水冷却器。

7、所述冷却配管可以支撑于所述进气歧管。

8、发明效果

9、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紧凑且能够抑制进气效率降低的发动机。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能够抑制进气效率降低的发动机。发动机(100)具备:气缸盖(1),其设置于多个气缸排成列的气缸列(3);中间冷却器,其设置于气缸盖(1)的在气缸列(3)的列方向上的一端部侧;进气歧管(13),其从中间冷却器向气缸盖(1)引导进气;以及冷却配管(18),其连接于中间冷却器,气缸盖(1)、进气歧管(13)、以及冷却配管(18)在与气缸列(3)的列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以气缸盖(1)、进气歧管(13)、冷却配管(18)的顺序配置,进气歧管(13)的与列方向交叉的截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与列方向和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短。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育仕,桑山航,狐塚久树,西野正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洋马控股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