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82651发布日期:2023-06-15 16:5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风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


背景技术:

1、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采用高塔筒和长叶片的大功率风电机组成为行业主流,受限于关键材料和技术,上述的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与之相比,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由于其双风轮的设计,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风能的梯级利用,即同样的风力能够多次利用发电,相较于传统单风轮风电机组叶片长度随机组容量线性增长,同等发电量的前提下,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不需要较长的叶片长度,一方面能够降低风电机组的造价,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和场地,在风电机组的市场上受到较多的关注。

2、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为提升风能捕获效率,两叶轮需要能够独立运行,使得设备需要两套发电设备,并且两个叶轮需要独立运行且保持合适距离,传动系统更长、更复杂,使得主传动系统的跨度更长、结构更加复杂。现有技术中的传动系统结构紧凑,将其改造成双风轮风电机组时,传动系统无法满足两叶轮间距要求,从而影响双风轮机组风能捕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结构应用于双风轮风电机组时,无法满足两叶轮间距要求,从而影响双风轮机组风能捕获效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风电机组,包括:基座、传动组件和支承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发电结构,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分别与发电结构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轴体远离发电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风轮,第二轴体远离发电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风轮;,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均与基座固定相连,第一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一轴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二轴体可转动地相连。

4、进一步地,第一支承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与基座固定相连,第一轴体穿设于第一轴承的内圈,第二支承结构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与基座固定相连,第二轴体穿设于第一轴承的内圈。

5、进一步地,第一轴承和第一轴承座均为多个,第一轴体依次穿设于各第一轴承的内圈,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座均为多个,第二轴体依次穿设于各第二轴承的内圈。

6、进一步地,第一轴体与发电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速结构,第二轴体与发电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调速结构。

7、进一步地,第一调速结构与发电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三轴体,支承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承结构,第三支承结构与基座固定相连,第三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三轴体可转动地相连。

8、进一步地,第三轴体与第一调速结构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第三轴体与发电结构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发电结构与第二调速结构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

9、进一步地,第一调速结构和第二调速结构均为齿轮减速器,第一调速结构通过第一弹性结构与基座相连,第二调速结构通过第二弹性结构与基座相连。

10、进一步地,发电结构与基座通过第三弹性结构相连,第三弹性结构为多个。

11、进一步地,发电结构为双转子结构发电机,第一轴体与发电机的外转子相连,第二轴体与发电机的内转子相连。

12、进一步地,发电结构包括外定子、隔磁套、内定子以及冷却管路,外转子为圆柱筒形,外转子的内壁连接转子铁芯和转子磁钢,外定子固定于隔磁套的外壁上,内定子固定于隔磁套的内壁上,冷却管路分别与外定子以及内定子相接触。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4、本发明的一种风电机组,包括:基座、传动组件和支承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发电结构,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分别与发电结构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轴体远离发电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风轮,第二轴体远离发电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风轮;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均与基座固定相连,第一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一轴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二轴体可转动地相连。通过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的设置延长了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长度使得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的间距满足双叶轮间距的要求,同时第一支承结构与第二支承结构能够提供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安装时需要的结构强度。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结构应用于双风轮风电机组时,无法满足两叶轮间距要求,从而影响双风轮机组风能捕获效率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结构(31)包括第一轴承(311)和第一轴承座(312),所述第一轴承座(312)与所述基座(10)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轴体(21)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311)的内圈,所述第二支承结构(32)包括第二轴承(321)和第二轴承座(322),所述第二轴承座(322)与所述基座(10)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轴体(22)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311)的内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11)和所述第一轴承座(312)均为多个,所述第一轴体(21)依次穿设于各所述第一轴承(311)的内圈,所述第二轴承(321)和所述第二轴承座(322)均为多个,所述第二轴体(22)依次穿设于各所述第二轴承(321)的内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21)与所述发电结构(23)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速结构(24),所述第二轴体(22)与所述发电结构(23)之间设置有第二调速结构(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速结构(24)与所述发电结构(23)之间设置有第三轴体(26),所述支承组件(30)还包括第三支承结构(33),所述第三支承结构(33)与所述基座(10)固定相连,所述第三支承结构(33)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轴体(26)可转动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体(26)与所述第一调速结构(24)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第三轴体(26)与所述发电结构(23)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发电结构(23)与所述第二调速结构(25)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速结构(24)和所述第二调速结构(25)均为齿轮减速器,所述第一调速结构(24)通过第一弹性结构(27)与所述基座(10)相连,所述第二调速结构(25)通过第二弹性结构(28)与所述基座(1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23)与基座(10)通过第三弹性结构(29)相连,所述第三弹性结构(29)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23)为双转子结构发电机,所述第一轴体(21)与所述发电机的外转子(231)相连,所述第二轴体(22)与所述发电机的内转子(232)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结构(23)包括外定子(233)、隔磁套(234)、内定子(235)以及冷却管路(236),所述外转子(231)为圆柱筒形,所述外转子(231)的内壁连接转子铁芯和转子磁钢,外定子(233)固定于隔磁套(234)的外壁上,内定子(235)固定于隔磁套(234)的内壁上,所述冷却管路(236)分别与所述外定子(233)以及所述内定子(235)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包括:基座、传动组件和支承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和发电结构,支承组件包括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均与基座固定相连,第一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一轴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承结构远离基座的一端与第二轴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的设置延长了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长度,使得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的间距满足双叶轮间距的要求,同时提供了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安装时需要的结构强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结构应用于双风轮风电机组时,无法满足两叶轮间距要求,从而影响双风轮机组风能捕获效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逯智科,郭小江,劳文欣,唐巍,叶昭良,刘鑫,闫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