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引擎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2097发布日期:2023-07-20 13:3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搭载引擎的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关于一种摩托车,特别是指一种搭载引擎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1、参阅图1及图2,现有消音器本体91为双重结构,其内部安装有触媒92,使得重量更重,体积更大,导致造成摩托车容易重心偏移,商品性不佳。

2、再者,若是要在该消音器本体91中的该触媒92下游处设置一下游含氧感知器93,则机构变得复杂且不易焊接施工并且容易导致漏气,因而会造成该下游含氧感知器93的讯号感测不准确。例如,图1绘示将该下游含氧感知器93设置于渐缩管94及整流管95的上方,不仅会因为该消音器本体91距离主配线较远,而造成配线困难,还会因为该下游含氧感知器93是设置于该消音器本体91内部而不易保护因而容易受损。同理,图2则是绘示将该下游含氧感知器93设置于渐缩管94及整流管95的下方,同样会有配线困难及容易受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求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搭载引擎的摩托车。

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4、于是,本实用新型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包含一引擎、一排气管,及一消音器。该引擎包括一开设有一排气埠的汽缸。该排气管,包括:一前管部,与该引擎的该排气埠连通,且自该排气埠向后延伸,并具有一内含一上游触媒的上游触媒管段,该上游触媒具有一触媒直径;一转向管部,与该前管部的该上游触媒管段连通,且自该上游触媒管段向后延伸,并具有一转向上游段,及一转向下游段,该转向上游段具有一转向上游段直径,该转向下游段具有一转向下游段直径,该转向上游段直径及该转向下游段直径皆大于该触媒直径;一下游含氧感知器,设置于该转向管部上;及一后管部,与该转向管部的该转向下游段连通,且自该转向下游段向后延伸。该消音器包括一消音器入口,该消音器入口与该排气管的该后管部连通。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排气管的该转向管部还具有在一车宽方向上更远离该汽缸的一缸孔中线且具一第一长度的转向外侧壁,及较该转向外侧壁更靠近该缸孔中线且具一第二长度的转向内侧壁,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下游含氧感知器具有一感测头及一接线端,从俯视方向观看时,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是以该感测头微朝向该上游触媒管段倾斜的方式设于该转向内侧壁,或者,从侧视方向观看时,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是以该接线端微朝向上方倾斜的方式设于该转向内侧壁。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从俯视方向观看时,该转向上游段直径大于该转向下游段直径。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从侧视方向观看时,该排气管具有一通过该转向管部及该上游触媒管段的流体中心线,而该流体中心线于通过该转向管部之后继续朝前方延伸一虚拟前延线,该虚拟前延线系通过该上游触媒管段中的该流体中心线的下方。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引擎还包括一设于该汽缸后方且朝一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从侧视方向观看时,该转向管部及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是设置于该曲轴的后方与该消音器的前方之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一散热装置,其中,该引擎还包括一曲轴箱,该散热装置与该曲轴箱重叠且位于一车宽方向外侧,从侧视方向观看时,该转向管部及该下游含氧感知器设置于该消音器前方与该散热装置后方的空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引擎还包括一机油添加口及一设于该机油添加口的油尺,其中,该油尺可沿着一移除方向自该机油添加口移除,从侧视方向观看时,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是位于该移除方向的下方。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排气管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前管部上的上游含氧感知器,该前管部具有由前向后依序排列的一设有该上游含氧感知器的前管段、一渐扩管段,及该上游触媒管段,而该后管部具有一贯穿该消音器入口的下游触媒管段,及位于该消音器内部的一渐缩管与一整流管。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一后轮及一支持该后轮且可上下摆动的后臂,其中,该下游含氧感知器的讯号线是沿着该后臂向上延伸。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一覆热盖,其中,从侧视方向观看时,该覆热盖遮蔽该转向管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一设置于该排气管下方且包括一地面接触部的主脚架,其中,该主脚架可在一支撑状态及一收纳状态之间变化,在该支撑状态下,该地面接触部接触地面,在该收纳状态下,该地面接触部远离地面,从仰视方向观看时,该转向管部及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是设置于该支撑状态下的该地面接触部的位置,及该收纳状态下的该地面接触部的位置两者之间。

16、[实用新型的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1)成本比前述图1、2的现有案例降低许多;(2)该下游含氧感知器距离主配线较近,配线变得较容易;(3)该下游含氧感知器能够借由该覆热盖遮蔽保护,可避免该下游含氧感知器受损;(4)可使废气通过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时减速且不影响流量,并远离该消音器内的膨胀室空间,避免废气背压回流产生的稀释干扰;(5)该排气管3的该前管部的该渐扩管段,可使废气均衡分布到该上游触媒,提升转化效率;(6)在该上游触媒后方依序设置较大直径的该转向管部、该下游触媒管段,及该渐缩管,可使废气在流经设于该转向管部33上的该下游含氧感知器时,能够缓降流速,使侦测废气的取样时间增长,提升该下游含氧感知器回馈讯号的可靠度;(7)该消音器及该转向管部本身即可提供该下游含氧感知器的绝大部分保护;及(8)该讯号线自该下游含氧感知器通过该后臂与该油尺之间,并经由该后臂与该散热装置之间朝上延伸配置,借此,可避免干涉,减少拉扯,和有效利用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转向管部还具有在一车宽方向上更远离所述汽缸的一缸孔中线且具一第一长度的转向外侧壁,及较所述转向外侧壁更靠近所述缸孔中线且具一第二长度的转向内侧壁,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具有一感测头及一接线端,从俯视方向观看时,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是以所述感测头微朝向所述上游触媒管段倾斜的方式设于所述转向内侧壁,或者,从侧视方向观看时,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是以所述接线端微朝向上方倾斜的方式设于所述转向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从俯视方向观看时,所述转向上游段直径大于所述转向下游段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从侧视方向观看时,所述排气管具有一通过所述转向管部及所述上游触媒管段的流体中心线,而所述流体中心线于通过所述转向管部之后继续朝前方延伸一虚拟前延线,所述虚拟前延线通过所述上游触媒管段中的所述流体中心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擎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汽缸后方且朝一车宽方向延伸的曲轴,从侧视方向观看时,所述转向管部及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是设置于所述曲轴的后方与所述消音器的前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散热装置,其中,所述引擎还包括一曲轴箱,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曲轴箱重叠且位于一车宽方向外侧,从侧视方向观看时,所述转向管部及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设置于所述消音器前方与所述散热装置后方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擎还包括一机油添加口及一设于所述机油添加口的油尺,其中,所述油尺可沿着一移除方向自所述机油添加口移除,从侧视方向观看时,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是位于所述移除方向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前管部上的上游含氧感知器,所述前管部具有由前向后依序排列的一设有所述上游含氧感知器的前管段、一渐扩管段,及所述上游触媒管段,而所述后管部具有一贯穿所述消音器入口的下游触媒管段,及位于所述消音器内部的一渐缩管与一整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后轮及一支持所述后轮且可上下摆动的后臂,其中,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的讯号线是沿着所述后臂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覆热盖,其中,从侧视方向观看时,所述覆热盖遮蔽所述转向管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下方且包括一地面接触部的主脚架,其中,所述主脚架可在一支撑状态及一收纳状态之间变化,在所述支撑状态下,所述地面接触部接触地面,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地面接触部远离地面,从仰视方向观看时,所述转向管部及所述下游含氧感知器是设置于所述支撑状态下的所述地面接触部的位置,及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地面接触部的位置两者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搭载引擎的摩托车,包含引擎、排气管,及消音器。该引擎包括开设有排气埠的汽缸。该排气管包括:前管部,与该引擎的该排气埠连通,且自该排气埠向后延伸,并具有内含上游触媒的上游触媒管段,该上游触媒具一触媒直径;转向管部,具有转向上游段,及转向下游段,该转向上游段具转向上游段直径,该转向下游段具转向下游段直径,该转向上游段直径及该转向下游段直径大于该触媒直径;下游含氧感知器,设于该转向管部上;及后管部,自该转向下游段向后延伸。该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入口,该消音器入口与该排气管的该后管部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郑温坐,洪国伦,卜俊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