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6202发布日期:2023-07-07 16:2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车用柴油机的doc在国iv阶段以后已经开始批量使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有效降低发动机尾气的hc和co排放,同时具备将no转化为no2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dpf的被动再生效率,为后期矿用车辆升级国iv提供条件。

2、该装置通过氧化反应,将发动机排气中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转化成无害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3、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doc带进气法兰1和出气法兰4,外部通过不锈钢外壳3包裹,doc载体9与不锈钢外壳3之间通过隔热衬垫8进行隔离。隔热衬垫8对doc载体9进行减震保护和保温。无法直接应用于煤矿用发动机,表面温度,隔爆要求均不满足。

4、doc与排气管的安装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法兰连接,一种是快卡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无法直接应用于煤矿用发动机,表面温度,隔爆要求均不满足。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3、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两端设置有进气法兰和出气法兰,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外壳设置有内壳,外壳与内壳间设置的间距形成水道,进水接头、水道、出水接头形成冷却水道。

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壳内装配有被隔热衬垫包裹的doc载体。

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接头设置在外壳上的靠近出气法兰的一侧,出水接头设置在外壳上的靠近进气法兰的一侧。

6、上述技术方案中,隔热衬垫和doc载体通过过盈的方式压入不锈钢内壳。

7、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和内壳均采用不锈钢,外壳和内壳与法兰的焊接且外壳和内壳间设置间距。

8、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冷却水道内设置有绕内壳螺旋设置的隔板,使得冷却水道内的水从进入接头绕内壳环绕至出水接头。保证水流从进水接头到出水接头与内壳的接触面积最大,提高冷却效果。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接头低于出水接头的水平高度。

10、上述技术方案中,doc载体采用低温高转化效率载体。

11、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改动小,在原有发动机系统的基础上,只需要要调整排气管的布局即可实现安装。

13、2、不影响散热系统,doc外层的保温层,能够减少热交换,抵消接触面积增加带来的温升问题。未加装doc时,管路有一个散热面积,换成doc后接触面积会增加。背景中车用的并不涉及管路外壁的温度要求,只有煤矿用的有表面温度不高于150摄氏度的要求。

14、3、法兰面的螺栓拆卸后,就可以直接拿下来处理,拆卸方便,有利于清除内部异常积碳。

1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doc的外部增加了一圈水套,使用时,内部通入流动的冷却水,用于隔绝排气管中的高温,保证表面温度低于150℃。冷却水采用低进高出的方式,避免气泡的滞留导致的局部超温。doc载体采用低温高转化效率载体,避免由于外壳冷却,带来的doc转化效率下降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包括外壳(3),外壳两端设置有进气法兰(1)和出气法兰(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壳(3)两端的进水接头(5)和出水接头(2),外壳(3)设置有内壳(6),外壳(3)与内壳(6)间设置的间距形成水道,进水接头(5)、水道、出水接头(2)形成冷却水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6)内装配有被隔热衬垫(8)包裹的doc载体(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接头(5)设置在外壳(3)上的靠近出气法兰(4)的一侧,出水接头(2)设置在外壳(3)上的靠近进气法兰(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衬垫(8)和doc载体(9)通过过盈的方式压入不锈钢内壳(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3)和内壳(6)均采用不锈钢,外壳(3)和内壳(6)与法兰的焊接且外壳(3)和内壳(6)间设置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却水道(7)内设置有绕内壳(6)螺旋设置的隔板,使得冷却水道(7)内的水从进入接头绕内壳(6)环绕至出水接头(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接头(5)低于出水接头(2)的水平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doc载体采用低温高转化效率载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煤矿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柴油机CO处理装置无法直接应用于煤矿用发动机,表面温度,隔爆要求均不满足。主要内容包括外壳,外壳两端设置有进气法兰和出气法兰,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两端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外壳设置有内壳,外壳与内壳间设置的间距形成水道,进水接头、水道、出水接头形成冷却水道,内部通入流动的冷却水,用于隔绝排气管中的高温,保证表面温度低于150℃。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邑,迟永涛,张明超,敬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美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