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电子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7862发布日期:2023-07-18 17:5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小功率电子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涡轮转子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小功率电子增压器。


背景技术:

1、机械式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2、由上述可知,机械式涡轮增压器需要利用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工作,机械式涡轮增压器对于自身的工况不能进行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增压器已获得了应用,电子增压器是使用电机来带动叶轮旋转以产生压缩空气,由于电机的可控性,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机转速,来控制提供给发动机的压缩空气的量,进而促使燃油与空气具有更佳的混合比例。

3、然而,目前使用的电子增压器的功率均较大,对于大排量的燃油车来说使用大功率的电子增压器是合适的,但对于小排量的燃油车来说,即使对电机可控的情况下,过大的功率也有可能导致提供给发动的压缩空气的量过大,无法使油气混合比例处于最佳状态,被压缩空气过于稀释的燃油还会降低动力,从而导致车辆的油耗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

2、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包括电子增压器本体、pcb板、缆线,还包括进气道、排气道、导气管、固定组件,排气道的一端伸入到进气道内并与进气道固定,所述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一部分位于进气道内,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排气道内,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一端与进气道配合后被进气道限位,电子增压器本体的另一端与排气道配合后被排气道限位,排气道的另一端与导气管固定,所述pcb板以及固定组件均位于导气管内,固定组件与导气管固定,所述pcb板与固定组件固定,缆线与pcb板电连接,缆线与固定组件配合。

3、本实用新型采用进气道以及排气道对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两端形成轴向限位,以避免电子增压器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轴向位移,而进气道与排气道通过螺纹连接即可,因此,装配过程极为简单。由于电子增压器本体的功率为180w,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并不大,将pcb板安装在导气管内,并不会影响pcb板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对pcb板上的电路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由于功率小,可适用于小排量的发动机使用,容易对油气的混合比例进行控制,使混合后的油气达到较佳的燃烧状态。



技术特征:

1.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包括电子增压器本体(1)、pcb板(2)、缆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道(3)、排气道(4)、导气管(5)、固定组件,排气道(4)的一端伸入到进气道(3)内并与进气道(3)固定,所述电子增压器本体(1)的一部分位于进气道(3)内,电子增压器本体(1)的一部分位于排气道(4)内,电子增压器本体(1)的一端与进气道(3)配合后被进气道(3)限位,电子增压器本体(1)的另一端与排气道(4)配合后被排气道(4)限位,排气道(4)的另一端与导气管(5)固定,所述pcb板(2)以及固定组件均位于导气管(5)内,固定组件与导气管(5)固定,所述pcb板(2)与固定组件固定,缆线(10)与pcb板(2)电连接,缆线(10)与固定组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电子增压器本体(1)的功率为180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3)包括第一主体(3a)、进气口(3b),进气口(3b)设置在第一主体(3a)的一端,在进气口(3b)与第一主体(3a)之间形成用于与电子增压器本体(1)一端抵顶的第一台阶(3c),第一主体(3a)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3d)以及用于与排气道(4)一端抵顶的第一定位凸起(3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排气道(4)包括空心的第二主体(4a),第二主体(4a)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4b)以及用于与电子增压器本体(1)另一端形成抵顶的第二定位凸起(4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件(7),所述排气道(4)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第一凸起部(4d)、第二凸起部(4e),在第一凸起部(4d)与第二凸起部(4e)之间形成第一凹槽(4f),所述导气管(5)上设有第二凹槽(5a),导气管(5)的一部分与第一凹槽(4f)配合,第二凸起部(4e)与第二凹槽(5a)配合后,采用第一紧固件(7)将排气道(4)与导气管(5)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6)、固定螺母(8)、缆线固定头(9),固定座(6)的一端设有第一装配孔(6a),固定座(6)的周面上设有与第一装配孔(6a)贯通的第二装配孔(6b),固定座(6)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固定座(6)的周面上设有径向凸出部(6c),所述导气管(5)的周面上设有通孔(5b),固定座(6)的一端穿过通孔(5b)后与固定螺母(8)连接,通过径向凸出部(6c)和固定螺母(8)使固定座(6)与导气管(5)夹紧,所述缆线固定头(9)与固定座(6)一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缆线(10)穿过第二装配孔(6b)、第一装配孔(6a)以及缆线固定头(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固定头(9)包括连接管(9a),连接管(9a)的一端与固定座(6)的内螺纹连接,连接管(9a)内孔的至少一部分为锥孔,所述缆线(10)与锥孔配合后对锥孔形成胀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器(11),空气过滤器(11)与进气道(3)的进气端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功率电子增压器,包括电子增压器本体、PCB板、缆线,还包括进气道、排气道、导气管、固定组件,排气道的一端伸入到进气道内并与进气道固定,所述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一部分位于进气道内,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排气道内,电子增压器本体的一端与进气道配合后被进气道限位,电子增压器本体的另一端与排气道配合后被排气道限位,排气道的另一端与导气管固定,所述PCB板以及固定组件均位于导气管内,固定组件与导气管固定,所述PCB板与固定组件固定,缆线与PCB板电连接,缆线与固定组件配合。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韬,吉秋菊,徐溪滨,唐云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