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4341发布日期:2024-02-02 21:1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全地形车作为一种户外用车,其需要适应不同的场景及复杂的工况,这就对全地形车的发动机提出了较高的动力需求。对于设置了多个气缸的发动机而言,其每个燃烧室均设有连通燃烧室的排气歧管,每个排气歧管均汇聚至同一出气口,然而,由于每个燃烧室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导致连接至各个燃烧室的排气歧管中气体产生窜动,从而影响排气效率。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增加排气歧管的排气效率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目前仍然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能以低成本的方式增加排气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气缸体、与气缸体连接的排气歧管;行走组件,行走组件传动连接至发动机;气缸体包括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第一歧管通过第一连接端连接至第一燃烧室,第二歧管通过第二连接端连接至第二燃烧室,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的长度相同。

3、进一步地,气缸体还包括第三燃烧室,排气歧管还包括第三歧管,第三歧管通过第三连接端连接至第三燃烧室,第一歧管、第二歧管和第三歧管的长度相同。

4、进一步地,第一歧管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二歧管基本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第三歧管基本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

5、进一步地,第一歧管还设置有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设置为背离第一直线;第二歧管也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设置为背离第二直线;第三歧管设置有第三弯折部,第三弯折部设置为背离第三直线。

6、进一步地,第一歧管、第二歧管和第三歧管远离气缸体的一端汇聚至同一连接处。

7、进一步地,排气歧管还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设置在排气歧管上远离气缸体的一端。

8、进一步地,连接处和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波纹管。

9、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预设间隙,间隙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预设间隙,间隙大于等于3.5mm且小于等于4.5mm。

11、进一步地,排气歧管还设置有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之间还设置有一个预设间隙,间隙大于等于3.8mm且小于等于4.2mm。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各个排气歧管长度等长,使得排气歧管排气效率高且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发动机,发动机包括气缸体、与气缸体连接的排气歧管;行走组件,行走组件传动连接至发动机;气缸体包括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排气歧管包括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第一歧管通过第一连接端连接至第一燃烧室,第二歧管通过第二连接端连接至第二燃烧室,其一歧管和第二歧管的长度相同。该全地形车的排气歧管排气效率高且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瑶,蔡席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