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体、发动机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3652发布日期:2024-02-07 12:1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气缸体、发动机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气缸体、发动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1、气缸体是发动机最重要的零件,其作用是提供各发动机及其部件的安装、支承等,其中,油道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部分,油道可以将机油输送到各个零部件,保证足够的润滑,才能降低磨损,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2、相关技术中,气缸体的机油泵安装在发动机的底部,导致发动机的体积大,不利于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气缸体,以将机油泵布置在气缸体的侧部,减小发动机的刚度尺寸。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气缸体,包括:上缸体,所述上缸体设有第一腔;下缸体,所述下缸体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并共同形成机油泵安装腔,所述机油泵安装腔设在气缸孔的侧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缸体设有第一连通油道,所述第一连通油道可将所述机油泵安装腔与储油罐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一端构造为储油罐出油口,所述储油罐出油口与储油罐的出油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油道的另一端构造为机油泵进油口,所述机油泵进油口与机油泵的进油端连通。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缸体设置有第二连通油道,所述第二连通油道适于将所述机油泵安装腔与机冷装置相连通。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通油道的一端构造为机冷装置进液口,所述机冷装置进液口与所述机冷装置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油道的另一端构造为机油泵出油口,所述机油泵出油口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端连通。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油泵通过集油器与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缸体形成有反馈油道,所述反馈油道用于与压力电磁阀相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缸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机油泵可以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至上缸体上。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缸体具有以下优势:

12、通过将机油泵设置在气缸体内,以合理分配气缸体的内部空间,提高气缸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无需单独设置机油泵座,有利于减少发动机内零部件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并且通过将机油泵设置在气缸孔的侧部,以有效减小发动机的高度尺寸,便于发动机的布置。

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

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5、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气缸体。

16、所述发动机与上述气缸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7、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9、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20、所述车辆与上述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体(110)设有第一连通油道(112),所述第一连通油道(112)可将所述机油泵安装腔(130)与储油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油道(112)的一端构造为储油罐出油口(1121),所述储油罐出油口(1121)与储油罐的出油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油道(112)的另一端构造为机油泵进油口(1122),所述机油泵进油口(1122)与机油泵的进油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体(110)设置有第二连通油道(113),所述第二连通油道(113)适于将所述机油泵安装腔(130)与机冷装置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油道(113)的一端构造为机冷装置进液口(1131),所述机冷装置进液口(1131)与所述机冷装置的进液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油道(113)的另一端构造为机油泵出油口(1132),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32)与所述机油泵的出油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通过集油器与发动机的油底壳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体(110)形成有反馈油道,所述反馈油道用于与压力电磁阀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缸体(110)上设置有安装部(150),所述机油泵可以通过所述安装部(150)安装至上缸体(110)上。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体、发动机和车辆,气缸体包括:上缸体,所述上缸体设有第一腔;下缸体,所述下缸体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并共同形成机油泵安装腔,所述机油泵安装腔设在气缸孔的侧部。由此,通过将机油泵设置在气缸体内,以合理分配气缸体的内部空间,提高气缸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无需单独设置机油泵座,有利于减少发动机内零部件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并且通过将机油泵设置在气缸孔的侧部,以有效减小发动机的高度尺寸,便于发动机的布置。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健,赵华,张堪想,刘鑫志,聂锋乐,薛飞,赵佳玉,李水,高磊洋,任永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