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3366发布日期:2024-01-26 23:1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1、现有部分发动机的油底壳为干式油底壳,将油底壳分为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两部分,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相对独立,通过机油泵泵油进行油液交换。但因为其两部分油底壳相对独立,故其放油时一般都需要在两个区域均设计放油螺栓,甚至有些发动机的干式腔室被湿式腔室包裹,导致干式腔室放油时需要拆卸油底壳,这种结构形式为发动机的保养造成了极大的不变,增加了操作难度。

2、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在发动机油底壳内设计一个放油通道连通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实现对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的同时放油,通过这种方式,减轻了发动机保养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在发动机油底壳内设计一个放油通道连通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并将放油组件安装于放油通道,实现对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的同时放油,无需安装两个放油螺栓,减轻发动机保养的难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一种发动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有油底壳,所述油底壳设有相对独立的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并设有可打开放油或封堵的放油通道,所述放油通道同时连通于所述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

3、进一步,所述放油通道贯穿干式腔室的底部并进入所述湿式腔室,所述放油通道底部不高于所述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的底部,便于在放油时,所述湿式腔室和干式腔室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一条放油通道流出,同时放油通道设置于油底壳整体的底部,减少润滑油残留,提高放油的效率。

4、进一步,所述干式腔室底部设置有放油槽,所述放油槽与所述放油通道连通,将放油槽与放油通道连通,便于放出干式腔室内的润滑油。

5、进一步,所述放油槽靠近放油通道的边缘线不超过所述放油通道的中心线,所述放油槽的最底点不高于所述干式腔室的底面,放油槽的最底点可以与干式腔室的底面平齐或者放油槽的最底点低于干式腔室的底面,便于在对发动机进行保养时,减少干式腔室内的润滑油残留,使得放油效果更好。

6、进一步,所述放油通道与湿式腔室的连通处形成湿式腔室放油口,所述湿式腔室放油口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湿式腔室的底面;所述放油通道具有出油口且该出油口位于所述油底壳的干式腔室的外侧,所述湿式腔室放油口的最低点与湿式腔室最底面平齐或者低于湿式腔室,减少放油时,湿式腔室内的润滑油残留。

7、进一步,还包括放油螺栓组合,所述放油螺栓组合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安装于所述放油通道后,所述第一封堵部在放油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湿式腔室和放油槽之间,所述第二封堵部封堵在放油通道出油口。

8、进一步,所述油底壳还设有油通路,所述油通路连通于所述放油通道且连通位置位于第一封堵部与湿式腔室放油口之间,油通路连通有机油泵,机油泵将湿式腔室内的润滑油抽吸到油通路,并从油通路流入发动机润滑系统。

9、进一步,与所述放油螺栓组合前端连接形成有润滑油粗滤网,所述润滑油粗滤网位于所述湿式腔室内且设有第三封堵部,所述第三封堵部位于湿式腔室放油口和所述放油通道与油通路的连通位置之间;所述润滑油粗滤网的过滤通道连通于放油通道。

10、进一步,所述润滑油粗滤网为柱状且与放油螺栓孔同轴,所述润滑油粗滤网能够从所述放油通道取出,湿式腔室内设置有限位凸起,润滑油粗滤网可以被该限位凸起限位。

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发动机,在对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保养时,通过改进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设计一条放油通道连通发动机油底壳的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便于对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内的润滑油进行同时放油,无需拆卸发动机油底壳。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对发动机的油底壳的放油结构进行改进,用一条放油通道连通油底壳的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可以通过一个放油螺栓对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内的润滑油同时放出,无需分别设置放油螺栓,且无需拆卸油底壳,即可对油底壳进行放油,减轻了发动机保养的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有油底壳,所述油底壳设有相对独立的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并设有可打开放油或封堵的放油通道,所述放油通道同时连通于所述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通道贯穿干式腔室的底部并进入所述湿式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腔室底部设置有放油槽,所述放油槽与所述放油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槽靠近所述放油通道端的边缘线不超过所述放油通道的中心线,所述放油槽的最底点不高于所述干式腔室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通道与湿式腔室的连通处形成湿式腔室放油口,所述湿式腔室放油口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湿式腔室的底面;所述放油通道具有出油口且该出油口位于所述油底壳的干式腔室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油螺栓组合,所述放油螺栓组合具有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安装于所述放油通道后,所述第一封堵部在放油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湿式腔室和放油槽之间,所述第二封堵部封堵在放油通道出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还设有油通路,所述油通路连通于所述放油通道且连通位置位于第一封堵部与湿式腔室放油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放油螺栓组合前端连接形成有润滑油粗滤网,所述润滑油粗滤网位于所述湿式腔室内且设有第三封堵部,所述第三封堵部位于湿式腔室放油口和所述放油通道与油通路的连通位置之间;所述润滑油粗滤网的过滤通道连通于放油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粗滤网为柱状且与放油螺栓孔同轴,所述润滑油粗滤网能够从所述放油通道取出。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其中发动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有油底壳,所述油底壳设有相对独立的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并设有放油通道,所述放油通道同时连通于所述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在发动机油底壳内设计一条放油通道,连通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在发动机油底壳进行放油时,无需拆卸油底壳,即可实现对干式腔室和湿式腔室的同时放油,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护保养。

技术研发人员:杨生华,彭发碧,苏俊珲,赵发生,欧阳先军,阳远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