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5791发布日期:2024-03-05 12:06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碳罐总成,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


背景技术:

1、随着能源形式的逐步恶化,地球环境的日益严峻,国内乘用车市场用户对车辆的蒸发污染物也逐渐关注,随着关于轻型汽车蒸发排放的国六法规颁布,对于整车hc化合物蒸发要求越加严苛。根据以往国五法规的限值要求所设计的碳罐,随着国六法规的确定,已无法满足整车蒸发排放的要求,那么在新的法规形式下,如何对原有的碳罐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来使整车满足更加严苛的法规,是国内自主品牌领域的汽车制造厂商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2、炭罐大多布置在汽车轮罩内,因为该处比较封闭,有轮罩的遮挡,道路飞溅、灰尘都比较少,因此相对底盘其他环境而言,比较洁净;但是对于商用车(小货车)而言,缺乏轮罩结构,炭罐的布置位置是一个问题。

3、同时由于小货车的加油管比较短,加油过程中不允许油箱中有大的背压,因此降低炭罐通气阻力,改善加油顺畅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炭罐通气阻力大,加油不顺畅的问题。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包括炭罐、压力传感器、空气滤清器和炭罐截止阀,所述炭罐包括壳体、盖板、截止阀安装盖和集液器,所述壳体由一大一小的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组成,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的底部相连,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的上部形成开口,长条梯形体ⅰ内设有第一腔体,长条梯形体ⅱ内设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填充有吸附能力不同的活性炭。

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填充的活性炭高度一致,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的活性炭比为900 ml~1300ml:500 ml~900ml,第一腔体的活性炭为bax1500活性炭,第二腔体的活性炭为bax1100ld活性炭。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上部形成的开口处设置有加强筋。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上下两个耳板和一个卡槽,所述耳板上开有螺栓孔。

6、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液器固定在长条梯形体ⅰ顶部,集液器集成吸附管口和脱附管口, 所述集液器内部分隔为并排的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室与所述吸附管口相连通,第二室与所述脱附管口相连通。

7、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集液器上吸附管口和脱附管口一侧,所述炭罐截止阀通过截止阀安装盖安装在长条梯形体ⅱ顶部,所述盖板固定在壳体底部。

8、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空气滤清器为方形或者圆形,空气滤清器安装在集液器上或是固定在汽车底盘。

9、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空气滤清器与炭罐截止阀之间通过炭罐通大气管ⅰ连接,空气滤清器另一端连接炭罐通大气管ⅱ,所述炭罐通大气管ⅱ通过固定卡扣固定在大梁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和顶部以及第二腔体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海绵层。

11、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底部的海绵层与盖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12、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降低炭罐通气阻力,加油更顺畅

14、本实用新型的炭罐壳体由一大一小的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组成,长条梯形体ⅰ内设有第一腔体,长条梯形体ⅱ内设有第二腔体,采用大小两腔设计,既不影响碳罐吸附碳氢化合物的能力,又减少了气体的流经长度,进而降低炭罐通气阻力,并且第一腔体的底部和顶部以及第二腔体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海绵层,使用海绵代替了无纺布,有利于有效降低炭罐整体通气阻力,使得加油更顺畅。

15、2.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

16、本实用新型的炭罐壳体由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组成,碳罐整体比较高,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拉高后更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碳罐整体形状比较方正,顶部设计了较大的平衡空间,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免无气流流经的区域,改善活性炭利用效率;第一腔体装工作能力较高的bax1500活性炭,第二腔体装工作能力较低的bax1100ld活性炭,使得碳罐在高工作能力和低排放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17、3.使用寿命长

18、由于商用车(小货车)缺乏轮罩结构,炭罐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恶劣,本实用新型将空气滤清器一端的炭罐通大气管ⅱ通过固定卡扣固定在大梁上,因此,炭罐在脱附从外界抽气时,可以利用大梁内这一较为密闭而洁净的空间的空气,可以有效防止炭罐吸入过多灰尘,同时由于大梁的保护,也不会有道路飞溅、淋雨这些工况下的水进入炭罐,可以有效保护炭罐,延长炭罐的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的炭罐采用一种整体的集液器,集液器内部分隔为并排的第一室和第二室,第一室与吸附管口相连通,第二室与脱附管口相连通,集液器具有一定的暂存液态汽油的功能,防止汽油倒灌进碳罐内部,从而损坏碳罐;并且集液器分为两个室还能防止过浓的汽油蒸汽直接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运行不稳定。

20、4.降低生产成本

21、本实用新型的炭罐壳体由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组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也都为长条梯形体,两个腔体整体结构相似,保证了内置部件的通用性,减少模具的投入,也有利于防错;集液器作为单个部件,减少了注塑模具,有利于制造中的装夹,简化了炭罐的生产过程,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22、5.装配、维护简单

23、本实用新型的压力传感器和炭罐截止阀分别安装在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上,二者间隔较远,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和装车时连接接插件的操作空间,更容易装配;空气滤清器以插入倒扣方式固定在集液器上,炭罐也以插入倒扣方式安装,连接可靠,方便后期更换维护。

24、6.集成度高

25、本实用新型的商用车炭罐总成集成了炭罐、压力传感器、空气滤清器和炭罐截止阀,集成度高,各零部件布局合理、紧凑。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包括炭罐(1)、压力传感器(2)、空气滤清器(3)和炭罐截止阀(4),所述炭罐(1)包括壳体(11)、盖板(12)、截止阀安装盖(13)和集液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由一大一小的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组成,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的底部相连,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的上部形成开口,长条梯形体ⅰ内设有第一腔体(111),长条梯形体ⅱ内设有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内填充有吸附能力不同的活性炭(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填充的活性炭(113)高度一致,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内的活性炭比为900 ml~1300ml:500 ml~900ml,第一腔体(111)的活性炭(113)为bax1500活性炭,第二腔体(112)的活性炭(113)为bax1100ld活性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上部形成的开口处设置有加强筋(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侧面设置有上下两个耳板(15)和一个卡槽(16),所述耳板(15)上开有螺栓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14)固定在长条梯形体ⅰ顶部,集液器(14)集成吸附管口(141)和脱附管口(142), 所述集液器(14)内部分隔为并排的第一室(143)和第二室(144),第一室(143)与所述吸附管口(141)相连通,第二室(144)与所述脱附管口(14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安装在集液器(14)上吸附管口(141)和脱附管口(142)一侧,所述炭罐截止阀(4)通过截止阀安装盖(13)安装在长条梯形体ⅱ顶部,所述盖板(12)固定在壳体(11)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3)为方形或者圆形,空气滤清器(3)安装在集液器(14)上或是固定在汽车底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器(3)与炭罐截止阀(4)之间通过炭罐通大气管ⅰ(5)连接,空气滤清器(3)另一端连接炭罐通大气管ⅱ(6),所述炭罐通大气管ⅱ(6)通过固定卡扣(61)固定在大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1)的底部和顶部以及第二腔体(112)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海绵层(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底部的海绵层(18)与盖板(12)之间设置有隔板(19),所述隔板(19)与盖板(12)之间设置有弹簧(20)。


技术总结
一种适用于燃油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炭罐总成,涉及碳罐总成技术领域,包括炭罐、压力传感器、空气滤清器和炭罐截止阀,炭罐包括壳体、盖板、截止阀安装盖和集液器,壳体由一大一小的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组成,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的底部相连,长条梯形体Ⅰ和长条梯形体Ⅱ上部形成开口,长条梯形体Ⅰ内设有第一腔体,长条梯形体Ⅱ内设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填充有吸附能力不同的活性炭,本技术采用大小两腔设计,既不影响碳罐吸附碳氢化合物的能力,又减少了气体的流经长度,进而降低炭罐通气阻力,加油更顺畅,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拉高后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使得碳罐在高工作能力和低排放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技术研发人员:朱中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州舜泽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