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2232发布日期:2024-05-20 11:4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物理储能,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矿井式或地下水库式抽水蓄能电站是当前物理储能技术方向之一,但根据目前的测算,该储能方式建设成本较高,特别是地下水库、地下厂房的埋藏深度与其交通洞、通风洞和出线洞等与地面联系通道长度成为成本效益制约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

2、从增加势能高差的角度来看,地下水库、厂房等应尽可能加大埋藏深度;从降低建设投资的角度来看,地下水库的埋藏深度应尽可能减小,以降低与地面联系通道长度和工程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利用竖井作为交通洞和通风洞,长度更短,节省工程量,可开发重力储能,空间得以高效利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和重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重力储能电站共用竖井、地面变电站和电力线;所述抽水蓄能电站还包括水泵水轮机组、发电电动机组、压力管道、主变压器、尾水闸门、尾水隧洞、下水库、上水库、上水库进排水口、地下厂房、下水库进排水口,所述竖井下端一侧设置地下厂房,所述水泵水轮机组和发电电动机组安装地下厂房内,上水库的上水库进排水口通过压力管道连接水泵水轮机组,水泵水轮机组连接发电电动机组,发电电动机组连接主变压器,主变压器线路穿过竖井连接地面变电站和电力线;水泵水轮机组通过尾水隧洞、尾水闸门及下水库进排水口连接下水库,下水库位置高于地下厂房;所述重力储能电站还包括缆式发电电动卷扬机、重物块体,缆式发电电动卷扬机连接地面变电站和电力线,缆式发电电动卷扬机下吊牵引重物块体,牵引重物块体在竖井中上、下移动实现重力储能电站充、放电过程。

3、进一步地,还包括调压室,调压室连接压力管道的靠近地下厂房位置。

4、进一步地,所述竖井用斜井替代。

5、进一步地,所述竖井与周围地面其他竖井或斜井组成重力储能电站。

6、进一步地,所述重物块体替换为需要输送的人员或物料。

7、与常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8、(1)利用竖井作为交通洞和通风洞,长度更短,节省工程量;

9、(2)竖井空间可开发重力储能,空间得以高效利用;

10、(3)重力储能升降系统可兼做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大件运输工具;

11、(4)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人员或物料出入可全部或部分利用重力储能升降系统;

12、(5)两种储能系统可共用部分配电系统、生产生活、对外交通等附属设施。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和重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重力储能电站共用竖井(11)、地面变电站(16)和电力线(17);所述抽水蓄能电站还包括水泵水轮机组(1)、发电电动机组(2)、压力管道(3)、主变压器(4)、尾水闸门(5)、尾水隧洞(6)、下水库(7)、上水库(9)、上水库进排水口(10)、地下厂房(14)、下水库进排水口(15),所述竖井(11)下端一侧设置地下厂房(14),所述水泵水轮机组(1)和发电电动机组(2)安装地下厂房(14)内,上水库(9)的上水库进排水口(10)通过压力管道(3)连接水泵水轮机组(1),水泵水轮机组(1)连接发电电动机组(2),发电电动机组(2)连接主变压器(4),主变压器(4)线路穿过竖井(11)连接地面变电站(16)和电力线(17);水泵水轮机组(1)通过尾水隧洞(6)、尾水闸门(5)及下水库进排水口(15)连接下水库(7),下水库(7)位置高于地下厂房(14);所述重力储能电站还包括缆式发电电动卷扬机(12)、重物块体(13),缆式发电电动卷扬机(12)连接地面变电站(16)和电力线(17),缆式发电电动卷扬机(12)下吊牵引重物块体(13),牵引重物块体(13)在竖井(11)中上、下移动实现重力储能电站充、放电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室(8),调压室(8)连接压力管道(3)的靠近地下厂房(14)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1)用斜井替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1)与周围地面其他竖井(11)或斜井组成重力储能电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块体(13)替换为需要输送的人员或物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井式联合储能系统,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和重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重力储能电站共用竖井、地面变电站和电力线,利用竖井作为交通洞和通风洞,长度更短,节省工程量,可开发重力储能,空间得以高效利用,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陈承宪,钱永丰,王威,于淼,孟令国,王圣喆,庞大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