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2562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它涉及用于IC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片式产品进行电镀的装置【技术领域】。上模板(1)与下模板(4)之间设置有阳极板(5),阳极板(5)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阳极板喷水口(6),阳极板(5)与下模板(4)之间均匀设置有数个药水回流槽(7),下模板(4)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两端分别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在颗粒状掩膜(2)的外环和上模板(1)上。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稳定,非电镀区域覆盖比较严密,电镀区域外观尺寸质量高,有效的利用防渗凸台的功能,避免了因皮带和产品对掩膜压力造成镀区不稳定及掩膜磨损的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IC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片式产品进行电镀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
【背景技术】:
[0002]IC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产品一般都需要对产品进行电镀,以提高引线框架产品与芯片、焊线的粘接力,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封装性能等方面要求,IC类引线框架的电镀分为点镀和环镀,点镀是基岛和引线尖的焊接区域上镀上的一种便于焊接的金属(一般为银);环镀是对产品的引线尖、以及基岛部分镀上一种便于焊接的金属,电镀区域的形状是环形。IC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产品通常采用卷式电镀和片式电镀,但是对于电镀区域要求环镀的IC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产品来说,电镀区域要求较高,卷式电镀和普通的片式电镀很难满足基岛部区域的稳定性。目前引线框架的产品越来越小型化,逐渐出现了多排产品,产品的宽度也足见加大,一般来说,超过6排的环镀产品,卷式很难控制电镀层的均匀一致性,普通片式点镀压板模中间基岛部遮蔽掩膜的使用寿命较低,基岛部遮蔽掩膜长时间受电镀液影响,掩膜和上模板出现脱胶现象,导致漏银、镀区质量不好控制,基岛部遮蔽完全依靠掩膜小面积粘贴在上模板表面,当受皮带和产品受压后,产生偏移,导致镀区不稳定、更换周期较长,整副模板的掩膜为一次成型与模板表面,如有个别磨损和异常等问题,直接影响整副模板的掩膜,不能选择性的更换,增加掩膜制作时间和模具使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稳定,非电镀区域覆盖比较严密,电镀区域外观尺寸质量高,有效的利用防渗凸台的功能,避免了因皮带和产品对掩膜压力造成镀区不稳定及掩膜磨损的现象。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上模板1、颗粒状掩膜2、沟槽3、下模板4、阳极板5、阳极板喷水口 6、药水回流槽7、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十字连接件10组成;颗粒状掩膜2通过沟槽3镶嵌固定在上模板I的表面,上模板I与下模板4之间设置有阳极板5,阳极板5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阳极板喷水口 6,阳极板5与下模板4之间均匀设置有数个药水回流槽7,下模板4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两端分别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在颗粒状掩膜2的外环和上模板I上。
[0005]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为胶粒式结构设计,采用硅胶模注塑成型,将每一个单元的产品配合制作一个独立的掩膜,一对一产品,可以选择性的去调整掩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量。
[0006]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是由颗粒状掩膜外环和颗粒状掩膜内环组成,颗粒状掩膜外环和颗粒状掩膜内环之间通过基岛部遮蔽掩膜9固定,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正面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连接,反面为凸台结构设计,其反面通过凸台与上模板I镶嵌配合固定,加强了基岛部掩膜的稳定性,有效改善掩膜因为受力而产生的偏移,基岛部掩膜脱离上模板产生的漏镀和镀区不稳定现象。
[0007]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去除残胶可直接在胶模中去除和取下单独修剪的去除的方式进行,方法易于一次成型粘贴式掩膜,去除残胶的时间可缩短5倍以上,因采用一对一方式配合,当模具上出现掩膜出现磨损和异常时,可针对性地选择更换异常掩膜,避免因个别处掩膜异常影响到整副掩膜使用,直接减少了换模和调模时间,有效提升了模具使用率,掩膜高度与模板一致。
[0008]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颗粒状掩膜2在上模板I的稳定性,颗粒状掩膜2上增加拉脚,过盈配合与上模板1,使得电镀时不会因皮带和引线框架不停的吸附所造成掩膜脱落,电镀时电镀液通过压力盒8储存药水,使其具备一定的压力,再通过阳极板5和阳极板喷水口 6将电镀液补充给引线框架需要镀银的位置银离子,通过阳极板回流孔和阳极板喷水口6排出药水,来完成药水交换的过程。
[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稳定,非电镀区域覆盖比较严密,电镀区域外观尺寸质量高,有效的利用防渗凸台的功能,避免了因皮带和产品对掩膜压力造成镀区不稳定及掩膜磨损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N-N向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P-P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上模板1、颗粒状掩膜
2、沟槽3、下模板4、阳极板5、阳极板喷水口 6、药水回流槽7、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十字连接件10组成;颗粒状掩膜2通过沟槽3镶嵌固定在上模板I的表面,上模板I与下模板4之间设置有阳极板5,阳极板5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阳极板喷水口 6,阳极板5与下模板4之间均匀设置有数个药水回流槽7,下模板4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两端分别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在颗粒状掩膜2的外环和上模板I上。
[0014]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为胶粒式结构设计,采用硅胶模注塑成型,将每一个单元的产品配合制作一个独立的掩膜,一对一产品,可以选择性的去调整掩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量。
[0015]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是由颗粒状掩膜外环和颗粒状掩膜内环组成,颗粒状掩膜外环和颗粒状掩膜内环之间通过基岛部遮蔽掩膜9固定,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正面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连接,反面为凸台结构设计,其反面通过凸台与上模板I镶嵌配合固定,加强了基岛部掩膜的稳定性,有效改善掩膜因为受力而产生的偏移,基岛部掩膜脱离上模板产生的漏镀和镀区不稳定现象。
[0016]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去除残胶可直接在胶模中去除和取下单独修剪的去除的方式进行,方法易于一次成型粘贴式掩膜,去除残胶的时间可缩短5倍以上,因采用一对一方式配合,当模具上出现掩膜出现磨损和异常时,可针对性地选择更换异常掩膜,避免因个别处掩膜异常影响到整副掩膜使用,直接减少了换模和调模时间,有效提升了模具使用率,掩膜高度与模板一致。
[0017]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增加颗粒状掩膜2在上模板I的稳定性,颗粒状掩膜2上增加拉脚,过盈配合与上模板1,使得电镀时不会因皮带和引线框架不停的吸附所造成掩膜脱落,电镀时电镀液通过压力盒8储存药水,使其具备一定的压力,再通过阳极板5和阳极板喷水口 6将电镀液补充给引线框架需要镀银的位置银离子,通过阳极板回流孔和阳极板喷水口 6排出药水,来完成药水交换的过程。
[0018]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稳定,非电镀区域覆盖比较严密,电镀区域外观尺寸质量高,有效的利用防渗凸台的功能,避免了因皮带和产品对掩膜压力造成镀区不稳定及掩膜磨损的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模板(I)、颗粒状掩膜(2)、沟槽(3)、下模板(4)、阳极板(5)、阳极板喷水口(6)、药水回流槽(7)、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十字连接件(10)组成;颗粒状掩膜(2)通过沟槽(3)镶嵌固定在上模板(I)的表面,上模板(I)与下模板(4)之间设置有阳极板(5),阳极板(5)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阳极板喷水口 (6),阳极板(5)与下模板(4)之间均匀设置有数个药水回流槽(7),下模板(4)的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压力盒(8),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两端分别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在颗粒状掩膜(2)的外环和上模板(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为胶粒式结构设计,采用硅胶模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式选择电镀的压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状掩膜(2)是由颗粒状掩膜外环和颗粒状掩膜内环组成,颗粒状掩膜外环和颗粒状掩膜内环之间通过基岛部遮蔽掩膜(9)固定,基岛部遮蔽掩膜(9)的正面通过十字连接件(10)固定连接,反面为凸台结构设计,其反面通过凸台与上模板(I)镶嵌配合固定。
【文档编号】C25D5/02GK203653723SQ20132089662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周爱和, 周玉策 申请人:昆山一鼎电镀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