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8421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包括电源、电镀槽,所述电镀槽内横向设置有阴极不锈钢板,阳极相对于阴极不锈钢板横向悬挂设置于电镀槽上部,所述电镀槽通过压力泵与副槽串联,所述电镀槽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且对称于阴极不锈钢板的喷射管道,喷射管道的与主体槽槽体长度相同,所述喷射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嘴;所述阴极不锈钢板上设有左右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泵压缩副槽内槽液经过特定的喷嘴向主槽内喷射,从而使主槽内的溶液形成内循环的方式,极大的加速溶液的循环交换;及通过特定的左右阴极移动的方式,使工件自主在溶液中运动,从而加快工件表面与溶液的相对接触速率,大大的提高了酸性锌镍合金的均镀能力。
【专利说明】—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装置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采用混流喷射系统及特定的左右阴极移动装置来改善酸性锌镍合金均镀能力的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电镀碱性锌镍合金的过程中,由于工件形状的差别,高低电位区的电镀层厚度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用于改善锌镍合金均镀能力的设备采用简单的上下阴极移动,即阴极杆与阳极平行,且垂直于地面90°做上下移动,使其增加电镀槽中溶液的运动速率,加快工件表面与溶液的相对接触速率,实现改善锌镍合金均镀能力的效果。由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流效率(95%)远远高于碱性电镀的电流效率(60%),因此在锌镍合金电镀层的形成时,酸性锌镍合金的合金镀层的沉积速度远快于碱性锌镍合金的合金镀层的沉积速度,所以酸性锌镍合金的均镀能力弱于碱性锌镍合金,在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时采用以往碱性锌镍合金电镀电镀的方法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0003]一:由于锌镍合金电镀过程在电镀溶液中进行,对于大平面或质量较轻工件在电镀溶液中做上下运动,因为工件所受的浮力较大,容易造成工件在电镀过程中掉落或接触导电不良,导致电镀过程的失败。
[0004]二:由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流效率非常高(95%),因此在均镀能力方面弱于碱性锌镍合金,单纯使用阴极上下移动的方法不能使溶液得到有效的循环交换,无法达到酸性锌镍合金对均镀能力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混流喷射系统及特定左右阴极移动系统的酸性锌镍合金的均镀能力基本与碱性锌镍合金的均镀能力相当的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包括电源、电镀槽,所述电镀槽内横向设置有阴极不锈钢板,阳极相对于阴极不锈钢板横向悬挂设置于电镀槽上部,所述电镀槽通过压力泵与副槽串联,所述电镀槽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且对称于阴极不锈钢板的喷射管道,喷射管道的与主体槽槽体长度相同,所述喷射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嘴;所述阴极不锈钢板上设有左右移动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槽边安装一个副槽及压力泵副槽内的电镀液由压力泵压缩后通过分布在主槽体内的喷嘴均匀地向主槽体内溶液进行喷射,在主槽体内形成一个溶液的内循环,主槽体内液面升高后通过溢流方式回到副槽进行循环。此方式极大的加速溶液的循环交换,使得酸性锌镍在电镀过程中因为溶液中局部金属离子消耗过快导致的工件高低电位区电镀层差异巨大;设于阴极不锈钢板上的左右移动装置可以有效的加快工件表面与溶液的相对接触速率,从而使工件与溶液接触面部位的金属离子一直保持在溶液的平均水平,减少酸性锌镍合金因为电流效率高金属离子消耗过快所产生的局部金属差异较大的现象,实现改善锌镍合金均镀能力的效果。由于此方式采用左右平移状态,因此可以避免传统的上下移动因为工件在溶液中移动产生所浮力所带来的问题。
[0008]作为优选,所述喷嘴是与电镀槽竖直方向的角度为10~40°。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副槽的体积为电镀槽体积的20~50%。
[0010]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与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为20-40c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根据酸性锌镍合金的电流效率非常高,因此在均镀能力方面弱于碱性锌镍合金,单纯使用阴极上下移动的方法不能使溶液得到有效的循环交换,无法达到酸性锌镍合金对均镀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主体槽边安装一个副槽及压力泵副槽内的电镀液由压力泵压缩后通过分布在主槽体内的喷嘴均匀地向主槽体内溶液进行喷射,在主槽体内形成一个溶液的内循环,主槽体内液面升高后通过溢流方式回到副槽进行循环。此方式极大的加速溶液的循环交换,使得酸性锌镍在电镀过程中因为溶液中局部金属离子消耗过快导致的工件高低电位区电镀层差异巨大,达到酸性锌镍合金对均镀的要求;2、由于碱性锌镍合金电镀过程在溶液中进行,对于大平面或质量较轻工件在溶液中做上下运动,因为工件所受的浮力较大,容易造成工件在电镀过程中掉落或接触导电不良,导致电镀过程的失败,因此在阴极不锈钢板上增肌了左右移动装置,有效的加快工件表面与溶液的相对接触速率,从而使工件与溶液接触面部位的金属离子一直保持在溶液的平均水平,减少酸性锌镍合金因为电流效率高金属离子消耗过快所产生的局部金属差异较大的现象,实现改善锌镍合金均镀能力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所示:1、电源,2、电镀槽,3、压力泵,4、副槽,5、喷射管道,6、喷嘴,7、左右移动
>J-U ρ?α`装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框架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1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包括电源1、电镀槽2,所述电镀槽内横向设置有阴极不锈钢板,阳极相对于阴极不锈钢板横向悬挂设置于电镀槽上部,所述电镀槽通过压力泵3与副槽4串联,副槽的体积是电镀槽体积的25%,所述电镀槽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且对称于阴极不锈钢板的喷射管道5,喷射管道的与主体槽槽体长度相同,所述喷射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嘴6,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优选为30cm,喷嘴与竖直方向呈20°夹角。喷流系统流量至少为15L/min,压力至少为0.7bar ;所述阴极不锈钢板上设有左右移动装置7,阴极移动必须确保阴极移动的距离合至少是3.5米/分钟以上,以单次移动行程为10-15厘米。左右移动装置的底部与电镀槽底部之间留有可使电镀液流动的空隙。
[0016]使用上述电镀装置进行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生产时,副槽内的电镀液由压力泵压缩后通过分布在主槽体内的喷嘴均匀地向主槽体内溶液进行喷射,在主槽体内形成一个溶液的内循环,混流喷射系统必须确保每小时将主槽体内的溶液循环30次以上,主槽体内液面升高后通过溢流方式回到副槽进行循环。此方式极大的加速溶液的循环交换,使得酸性锌镍在电镀过程中因为溶液中局部金属离子消耗过快导致的工件高低电位区电镀层差异巨大;在阴极不锈钢板上增肌了左右移动装置,有效的加快工件表面与溶液的相对接触速率,从而使工件与溶液接触面部位的金属离子一直保持在溶液的平均水平,减少酸性锌镍合金因为电流效率高金属离子消耗过快所产生的局部金属差异较大的现象,实现改善锌镍合金均镀能力的效果。
[00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混流喷射系统及特定左右阴极移动系统的酸性锌镍合金的均镀能力基本与碱性锌镍合金的均镀能力相当,从而弥补了酸性锌镍合金对于碱性锌镍合金的唯一弱势项,可以为酸性锌镍合金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包括电源(I)、电镀槽(2),所述电镀槽内横向设置有阴极不锈钢板,阳极相对于阴极不锈钢板横向悬挂设置于电镀槽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槽通过压力泵(3)与副槽(4)串联,所述电镀槽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且对称于阴极不锈钢板的喷射管道(5),喷射管道的与主体槽槽体长度相同,所述喷射管道上设有多个喷嘴(6);所述阴极不锈钢板上设有左右移动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是与电镀槽竖直方向的角度为1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槽的体积为电镀槽体积的2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酸性锌镍合金的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与相邻喷嘴之间的距离为20-40cm。
【文档编号】C25D3/56GK203625506SQ201420004062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发明者】滕芳萍 申请人:杭州莱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