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箔机上液孔用阳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580发布日期:2018-07-13 18:2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铜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箔机上液孔用阳极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锂电铜箔工艺采用的是阳极槽与阴极辊通过电解反应将硫酸铜溶液的铜离子电解吸附生成铜箔。如图1所示,生箔机包括顶端两侧设有阳极铜排7的阳极槽3、阴极辊6以及弧形的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所述阳极槽3底端中间设有竖直向上的上液孔5,第一阳极板1与第二阳极板2位于阳极槽3的上表面,第一阳极板1与第二阳极板2底端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位于上液孔5的上方,所述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均由6个弧形的大阳极条和1个弧形的小阳极条组成,两个小阳极条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低于6个大阳极条(即两个小阳极条之间的间隙位于上液孔5的上方)阴极辊6位于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的上方,生产过程中,硫酸铜溶液通过上液孔5进入到第一阳极板1与第二阳极板2上表面,通过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通过第一阳极板1、第二阳极板2分别和阴极辊6之间的电压使箔聚集到阴极辊上,生产所需的箔。但是,由于第一阳极板1与第二阳极板2之间存在空隙,所以会减少电镀面积,同时也会增加阳极槽3的槽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箔机上液孔用阳极板,主要可以降低生箔机的阳极槽内的槽压,同时也可以增大电镀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生箔机上液孔用阳极板,包括底端中间设有上液孔的阳极槽以及设于阳极槽上表面的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底端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位于上液孔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弧形的第三阳极板,第三阳极板设于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底端之间的间隙处,且第三阳极板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靠接,所述第三阳极板上对应上液孔的位置设有出液孔,所述第三阳极板左右两侧设有螺纹通孔。

具体的,所述第三阳极板材质为钛。

具体的,所述第三阳极板上表面涂布有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生箔机的阳极板进行改进,通过在阳极槽内的第一阳极板和第二阳极板之间增加第三阳极板,将第一阳极板与第二阳极板连通,增加了电镀面积,连通第一阳极板与第二阳极板的同时也可以消除第一阳极板与第二阳极板之间的空隙,经生产试验,可明显降低生箔机阳极槽的槽压,增大阳极槽的电镀面积,年可节约电费数十万元,并在改善锂电铜箔水波纹缺陷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生箔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生箔机剖视图;

图2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箔机上液孔用阳极板的生箔机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述第三阳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一种生箔机上液孔用阳极板,包括底端中间设有上液孔5的阳极槽3以及设于阳极槽3上表面的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底端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位于上液孔5上方,所述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由若干弧形的阳极条并排拼接组成,每个阳极条均设有螺纹通孔,并通过螺丝固定于阳极槽3的上表面,还包括弧形的第三阳极板4,第三阳极板4设于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底端之间的间隙处,且第三阳极板4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靠接(第三阳极板4将第一阳极板1和第二阳极板2相连通),所述第三阳极板4对应上液孔5的位置设有出液孔41,所述第三阳极板4左右两侧设有螺纹通孔4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阳极板4材质为钛,且第三阳极板4上表面涂布有铱,所使用的螺丝均为钛质螺丝。

生产时,接通电源,硫酸铜溶液通过阳极槽3底端中间的上液孔5以及第三阳极板4上的出液孔进41入到阳极槽3内的第一阳极板1与第二阳极2板上表面,当阴极辊6转动时,在第一阳极板1、第二阳极板2与阴极辊6的作用下,使箔离子转移,聚集到阴极辊6表面,由于第三阳极板4将第一阳极板1与第二阳极板2连通,增加了电镀面积,同时减小了阳极槽3的电压,节约了能源。本实用新型可明显降低阳极槽3在生产过程中的电压,大幅度减少生箔机生产耗电量,并有效改善锂电铜箔生产过程中水波纹缺陷的产生,对实际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生产试验,可明显降低生箔机阳极槽3的槽压,增大阳极槽3的电镀面积,年可节约电费数十万元,并在改善锂电铜箔水波纹缺陷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