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氢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4413发布日期:2018-11-16 23:4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氢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恶性活性氧的杀伤力导致肿瘤、炎症、衰老、白血病以及心、肝、肺、皮肤等方面病变的产生,恶性活性氧还会造成各种疾病,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心脏病、静脉炎、骨关节炎、白内障、癌症、免疫系统病、代谢系统病、过敏性疾病以及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式症等;恶性活性氧租金退行性病变,加速全身老化。而消除恶性活性氧最安全最可靠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利用活性氧与恶性活性氧发生中和反应,以此消除氧自由基。而相对于传统的引用氢水,呼吸氢气能提供比较高的剂量,适合治疗;呼吸氢气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睡眠改善方面,呼吸氢气的效果比饮用氢水效果更明显。但是呼吸氢气首先需要制氢设备,传统的制氢设备,一般不具备直接供应患者使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产生氢气供患者使用,且操作便利、便于携带的便携式氢氧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氢氧发生器,包括:水箱本体,所述水箱本体包括水箱上盖、水箱主体、水箱下盖,所述水箱上盖盖设于所述水箱主体上端,所述水箱上盖上开设有吸氢口和加水口,所述水箱主体包括储水腔和回流腔,所述加水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吸氢口与所述回流腔连通,所述水箱下盖盖设于所述水箱主体下端,所述水箱下盖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氢氧发生装置,所述氢氧发生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氢氧发生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离子交换膜、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电解水产生氧气,所述第二电机电解水产生氢气,第一电极所在的腔体与所述第二电极所在的腔体彼此互不连通,所述第一电极所在的腔体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电极所在的腔体与所述吸氢口连通;PCB板,所述PCB板设于所述水箱下盖下端,所述氢氧发生装置与所述PCB板的主电路电连接;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所述PCB板下方,且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PCB板的主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水箱本体、氢氧发生装置、PCB板、电源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所述第一视窗的位置与所述储水腔相对,所述第二视窗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极所在的腔体与所述吸氢口之间的连接通道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吸氢盖和加水盖,所述吸氢盖穿过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吸氢口上,所述加水盖穿过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加水口上,所述吸氢盖和加水盖上均设有防水透气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均为钛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设于所述PCB板下方,所述电源装置设于所述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下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下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PCB板处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PCB板的主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PCB板的主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和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PCB板的主电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离子交换膜、第二电极上均设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铂碳或其它可催化提高电解效率的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PCB板的主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极极性转换模块、恒电流控制模块、恒功率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氢氧发生器,在使用时,第一电极会电解水产生氧气,并从加水口逸出,第二电极会电解水产生氢气,氢气会通过连接第二电极所在的腔体与吸氢口之间的通道进入吸氢口,供用户使用,氢气口与回流腔连通,氢气在离开第二电极所在的腔体时会含有水蒸气,水蒸气在到达氢气口之前会液化回流到回流腔内。水箱本体、氢氧发生装置、PCB板、电源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堆叠设置能使便携式氢氧发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操作便利、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氢氧发生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吸氢盖和加水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盒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氢氧发生器,包括:水箱本体10,水箱本体10包括水箱上盖11、水箱主体12、水箱下盖13,水箱上盖11盖设于水箱主体12上端,水箱上盖11上开设有吸氢口111和加水口112,水箱主体12包括储水腔121和回流腔122,加水口112与储水腔121连通,吸氢口111与回流腔122连通,水箱下盖13盖设于水箱主体12下端,水箱下盖13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131;氢氧发生装置20,氢氧发生装置20设于第一容置槽131内,氢氧发生装置2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21、离子交换膜22、第二电极23,第一电极21电解水产生氧气,第二电机电解水产生氢气,第一电极21所在的腔体与第二电极23所在的腔体彼此互不连通,第一电极21所在的腔体与储水腔121连通,第二电极23所在的腔体与吸氢口111连通;PCB板30,PCB板30设于水箱下盖13下端,氢氧发生装置20与PCB板30的主电路电连接;电源装置40,电源装置40设于PCB板30下方,且电源装置40与PCB板30的主电路电连接。

在使用时,第一电极21会电解水产生氧气,并从加水口112逸出,第二电极23会电解水产生氢气,氢气会通过连接第二电极23所在的腔体与吸氢口111之间的通道进入吸氢口111,供用户使用,氢气口与回流腔122连通,氢气在离开第二电极23所在的腔体时会含有水蒸气,水蒸气在到达氢气口之前会液化回流到回流腔122内。水箱本体10、氢氧发生装置20、PCB板30、电源装置40自上而下依次堆叠设置能使便携式氢氧发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便于使用。

如图2所示,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壳体50,水箱本体10、氢氧发生装置20、PCB板30、电源装置40均设于壳体50内,壳体50上设有第一视窗51和第二视窗52,第一视窗51的位置与储水腔121相对,第二视窗52的位置与第二电极23所在的腔体与吸氢口111之间的连接通道相对。

第一视窗51的位置与储水腔121相对,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视窗51观察储水腔121内的水量;第二视窗52的位置与第二电极23所在的腔体与吸氢口111之间的连接通道相对,用户可以通过第二视窗52观察氢气的逸出情况。

如图2所示,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吸氢盖60和加水盖70,吸氢盖60穿过壳体50盖设于吸氢口111上,加水盖70穿过壳体50盖设于加水口112上,吸氢盖60和加水盖70上均设有防水透气塞。

防水透气塞可以保证氢气和氧气能从水箱本体10内逸出的同时,水箱本体10的水不会容易流出。

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3均为钛板。

如图3所示,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电池盒80,电池盒80设于PCB板30下方,电源装置40设于电池盒80内,电池盒80下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下盖81。

下盖81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池盒80的下方,便于更换位于电池盒80内的电源装置40。其中,下盖81通过螺丝固定、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电池盒80的下方。

如图1所示,PCB板30处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与PCB板30的主电路电连接。

电极、PCB板30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如果大量积累会对电极、PCB板30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散热装置可以帮助散热,保证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能稳定工作。其中,散热装置可以是微型风扇。

如图1所示,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开关装置100,开关装置100与PCB板30的主电路电连接。

用户可以通过开关装置100控制便携式氢氧发生器的工作状态。其中,开关装置100可以是按键,也可以是触控按钮。

电源装置40包括可充电电池41和,充电接口42与PCB板30的主电路电连接。

用户可以充电接口42为可充电电池41充电,充电接口42可以是micro-usb、type-c、lighting等接口。

第一电极21、离子交换膜22、第二电极23上均设有催化剂,催化剂为铂碳或其它可催化提高电解效率的材料。。

便携式氢氧发生器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PCB板30的主电路电连接;控制装置包括电极极性转换模块、恒电流控制模块、恒功率控制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恒电流控制模块控制便携式氢氧发生器处于恒电流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通过恒功率控制模块控制便携式氢氧发生器处于恒功率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电解产生的阳离子会堵塞离子交换膜22上的通道,对离子交换膜22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电极极性转换模块改变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3的极性,使附着在离子交换膜22上的阳离子离开离子交换膜22表面,从而使离子交换膜22的工作状态转为正常。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