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9473发布日期:2020-08-05 01:4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冶炼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机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阴极洗涤剥片机组中,附着阴极铜的阴极板首先进行洗涤,然后阴极板两侧的阴极铜从阴极板上剥离下来时是通过阴极板下方一个接收机构将底部相互粘连的阴极铜取下,粘连的两块阴极铜在被取下至放入成品输送链的过程中,两光滑表面会相互贴合,随后这些阴极铜即以该状态被输送至成品输送链处打包。

传统机组由于洗涤作业在阴极铜剥离前完成,仅能洗去阴极铜外侧面附着的电解液和阳极泥,然而,在以下情况,阴极铜的内侧面同样会附着电解液和阳极泥:一方面阴极板在转运过程或在电解沉积过程中,安装在阴极板两侧的夹边条(防止两侧阴极铜侧面连接在一起,难以剥离)会松动,夹边条与阴极板侧面产生间隙,电解液或阳极泥会留存在间隙内,当阴极铜在剥片系统剥离作业过程中,留存的电解液或阳极泥进入阴极板与阴极铜间隙内,附着在阴极铜内侧面并将一直留存。另一方面,附着阴极铜的阴极板在出槽和洗涤前的转运过程中,阴极铜与阴极板存在一定几率开口(阴极铜在上部与阴极板分离),在洗涤过程中本应该随洗涤流流走的电解液和阳极泥从开口位置进入阴极铜内侧残留。由于阴极铜是可以上市交易的商品,市场对阴极铜的化学成分有着严格的指标要求,若电解液和阳极泥残留过多,阴极铜的化学成分将达不到要求,工厂生产的阴极铜将被拒收,或降价销售。同时阳极泥是含有大量贵重金属的有价原料,低的回收率将影响工厂的收益。

因此,如何使得阴极铜的光滑面展示出来并对光滑面的电解液和阳极泥等进行处理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在阴极铜剥离时即将光滑表面展示出来并进行杂质处理并最终使得阴极铜打包时以光滑面朝上放置的阴极洗涤剥片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机组,包括剥片输送链、设于剥片输送链上的剥片系统、成品输送链、将阴极铜从剥片系统处移至成品输送链上的移送装置及设于成品输送链末端处的堆垛输送链和打包装置,剥片系统包括将阴极铜从阴极板上剥离的剥离装置、使被剥离的阴极铜躺平的翻转装置、将两块相连的躺平状态的阴极铜逐一夹紧并分离的撕离装置。

其中,翻转装置包括一端铰接至剥片系统机架上的翻转架,翻转架与机架之间还设有可使翻转架以端部铰接处为支点作上下摆动的连杆机构,机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为翻转架的摆动提供动力。

移送装置包括运送阴极铜的输送机构和对输送中的阴极铜进行二次洗涤的冲洗机构。

进一步地,翻转架包括两块分别位于剥离装置两侧的翻转定位板,连杆机构铰接于翻转定位板外侧表面,连杆机构包括与翻转定位板相接的第一连杆和连接至剥片系统机架上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端部铰接,翻转架两侧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通过一根连杆轴相接,连杆轴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铰接。

进一步地,撕离装置包括位于阴极铜两侧的竖直放置的固定板、两块均匀分布在固定板内表面两端的可沿固定板作水平滑移的底板,底板上安装有可通过旋转或平移来咬住阴极铜的夹紧机构,固定板上还设有两个可控制两块底板同时朝相反方向滑移的第二驱动机构。

更进一步地,夹紧机构包括铰接于底板上的摆动油缸、固定于底板上的安装座和通过一根旋转轴铰接于安装座上的压紧部,压紧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摆动油缸另一端与一曲柄铰接,曲柄与旋转轴固定相接,压紧部包括分别与阴极铜上下两个表面贴合的上牙板和下牙板,上牙板或下牙板上设置有压紧油缸。

进一步地,输送机构包括水平托送阴极铜的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从阴极铜底部托起使阴极铜从第一平移机构转运至第二平移机构上的顶升机构、从第二平移机构上抓取阴极铜放至成品输送链上的下放机构,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可沿剥片输送链滑移,翻转装置将阴极铜躺平至第一平移机构上。

更进一步地,冲洗机构包括设置于顶升机构上方的喷淋管,顶升机构包括与阴极铜底部接触的顶升架,顶升架位于剥片输送链中间,顶升架具有水平部分和弧状部分,弧状部分中段通过一伸缩机构连接至机组机架上,弧状部分末端连接至一轴承座上,轴承座安装在机组机架上,顶升架可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以轴承座为支点旋转。

进一步地,打包装置包括位于堆垛输送链中用于举升阴极铜的升降机构、平行于堆垛输送链设置的至少一个封闭形穿带框及对打包带进行接头锁固的打包机头,打包机头数量与穿带框数量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颠覆传统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工艺,创造性地将阴极板两侧的阴极铜在剥离时即进行翻转撕离,避免两块阴极铜底部继续粘连导致无法将其光滑面展露于外界,随后又对光滑面朝上的阴极铜进行二次洗涤,使其光滑面上的杂质得以最大限度去除;

2)打包状态下堆垛表层的阴极铜光滑面朝上,便于购买者即时查验阴极铜质量,有效提升阴极铜的价值;

3)本阴极洗涤剥片机组中,通过设置翻转装置、撕离装置、移送装置和冲洗机构,可使两片底部粘连阴极铜在从阴极板上剥离后顺利实现躺平、分离和表面杂质的去除,移送装置巧妙地对阴极铜进行多次转移,确保在无机器人臂的抓取下也能轻松实现从剥离处到成品输送链处的“长途跋涉”,且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阴极铜光滑面朝上,便于表面残留洗涤水的蒸发及后续阴极铜堆垛时最表面以光滑面朝上的状态堆垛;

4)顶升机构中顶升架是以轴承座为支点发生旋转来托起阴极铜的,这一创造性的设计可使阴极铜在进行二次冲洗时发生稍微倾斜,利于冲洗水沿阴极铜光滑面快速自流,不会积聚在其表面;

5)本实用新型的打包装置中,穿带框是平行于堆垛输送链设置的,不会对阴极铜的输送产生任何影响,且两个穿带框是双侧进打包形式,可有效提高打包效率,此外,即使在一个穿带框失效的情况下,由一个穿带框工作也能轻松完成打包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阴极洗涤剥片机组的整体布局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剥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撕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移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不含冲洗机构);

图7为实施例2中移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含冲洗机构);

图8为实施例2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打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升降装置和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打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工艺,载铜阴极板从电解槽中出来后被吊车输送至输入存放架,输入移送小车逐步将输入存放架上的载铜阴极板送入洗涤输入链以备进行剥离前的洗涤,洗涤输送链上的推板扩距装置可将极板间距扩大来确保优良洗涤效果,随后,正式开始以下阴极洗涤剥片步骤,包括:

s1.载铜阴极板经洗涤扩距链扩距后在第一次洗涤系统中进行第一次洗涤。

s2.经第一次洗涤后的载铜阴极板被一号机器人送入剥片系统进行阴极铜剥离。

载铜板在第一次洗涤系统中洗涤后会进行单块称重,如被判断为重量不达标的过薄的载铜阴极板则会被一号机器人送入1#拒收架。

s3.剥片系统依照传统的剥片手段将阴极铜从阴极板两侧表面上剥离,同时剥离下的两块阴极铜底部相互连接,使这两块相互连接的阴极铜分别翻转至躺平;已完成阴极铜剥离的阴极板被二号及其人移出剥片系统,阴极板的后续处理与现有技术相同。

s4.将躺平的两块粘连阴极铜以水平撕扯的方式撕离开来。

s5.分离后的两块阴极铜各自从撕离处被移出装置移送小车移出,随后移出装置顶升机构从移送小车上接收阴极铜,当阴极铜处于顶升机构上时,对阴极铜光滑面通过二次洗涤系统进行第二次洗涤。

s6.二次洗涤后的阴极铜通过移出装置下放机构转移至输送链(即图1中阴极铜输送装置),输送链将合格的阴极铜通过三号机器人移送至铜垛输送装置,当铜垛累积到一定高度时,则被输送至打包装置处进行打包,打包后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同,铜垛输送装置和打包装置都处在一条打包链上。当然,三号机器人在移送阴极铜前,会通过取样装置对阴极铜进行质量取样监测,不合格的阴极铜将会被三号机器人送入次品堆垛台。

具体地,为便于两块粘连的阴极铜底部迅速产生裂纹以便后续被顺利撕开,s3中阴极铜需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反复快速翻转直至最后躺平。

s5中阴极铜进行二次洗涤时需操作顶升机构使阴极铜适当倾斜,在该倾斜状态下,阴极铜表面的水将沿倾斜面自然流下,不会积聚在表面。

本实施例的工艺颠覆传统洗涤剥片方式,创造性地将阴极板两侧的阴极铜在剥离时即进行翻转撕离,避免两块阴极铜继续粘连,使阴极铜的光滑面展示于外界并得到二次洗涤,光滑面上的杂质得以最大限度的去除,有效改善了阴极铜的整体质量。

此外,阴极铜自从剥片系统中被翻转躺平开始,直至抵达打包处均是以光滑面朝上的状态在输送,确保了最终铜垛表层的阴极铜光滑面朝上,购买者可即时查验阴极铜质量,大大提升阴极铜的价值。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实现实施例1所述铜电解阴极洗涤剥片工艺的阴极洗涤剥片机组,其包括s1步骤开始前的阴极输入系统1、接收阴极输入系统上载铜阴极板的剥片输送链2、设于剥片输送链2上的剥片系统21、与剥片输送链垂直相接的成品输送链3、将阴极铜从剥片系统处移至成品输送链上的移送装置22及设于成品输送链末端处的堆垛输送链4,堆垛输送链末端设置打包装置41,剥片输送链2处还布置有与阴极输入系统平行的阴极输出系统5,阴极输出系统用于将剥离阴极铜后的阴极板输出。阴极输入系统1末端设有一次洗涤系统6,在载铜阴极板剥离前进行第一次洗涤。阴极输入系统和阴极输出系统参照现有技术设计。阴极洗涤剥片机组由一控制系统进行工作控制。

具体地,剥片系统21包括将阴极铜从阴极板上剥离的剥离装置211、使s3中被剥离的阴极铜躺平的翻转装置212及将两块相连的躺平状态的阴极铜逐一夹紧并分离的撕离装置213。

因本实施例的剥片系统设计理念是将阴极板两侧的两块阴极铜在完成剥离后分开,因此,剥片输送链2是双向布置的,即剥离装置211两侧均延伸有输送链,便于将两侧的阴极铜输送出去,相应地,成品输送链3也设计有两条,位于剥片输送链端部。此外,为提高生产效率,剥片输送链2为并排设置两条,两条剥片输送链之间设有两个机器人,两个机器人分别位于剥离装置两侧,一个用于抓取阴极输入系统的载铜阴极板放至剥离装置处,另一个机器人用于将剥离阴极铜后的阴极板送至阴极输出系统。

堆垛打包输送链在空间布局上位于两条成品输送链之间,其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机器人用于将两条成品输送链上的阴极铜堆垛至堆垛打包输送链上。

本实施例的剥离装置沿用了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考专利号为2018213155061、专利名称为摆臂式剥板装置中分离装置(尤其是分离刀的结构)、夹持板和挠曲装置的内容。

其中,如图3和4所示,翻转装置212包括一端铰接至剥片系统机架上的翻转架,翻转架与机架之间还设有可使翻转架以端部铰接处为支点作上下摆动的连杆机构,机架上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2122为翻转架的摆动提供动力。

翻转架包括两块分别位于剥离装置211两侧的翻转定位板2121,连杆机构铰接于翻转定位板外侧表面,连杆机构包括与翻转定位板相接的第一连杆2123和连接至剥片系统机架上的第二连杆2124,第一连杆2123和第二连杆2124端部铰接,翻转架两侧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通过一根连杆轴2125相接,连杆轴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铰接,第一驱动机构2122与连杆轴2125垂直相接,且连接位置在连杆轴的中心,第一驱动机构优选为液压缸。

翻转架与机架的铰接为:在两块翻转定位板2121上远离剥离装置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翻转轴2126,机架在阴极板两侧设有铰接座2127,翻转轴两端与铰接座之间通过一连接板2128相连,连接板与铰接座铰接、与翻转轴固定相接。第一驱动机构2122受控制系统控制伸缩,通过控制系统中的程序控制(这里的程序控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轻松即可设计出来的,在此不作赘述),实现翻转架在翻转至使得阴极铜躺平后即停止翻转,阴极铜处于躺平状态可为后续的撕离作充分准备。翻转架在翻转时是通过分离装置的分离刀勾住阴极铜一起随着翻转架翻转的。

如图5所示,撕离装置213包括位于阴极铜两侧的竖直放置的固定板2131、两块均匀分布在固定板内表面两端的可沿固定板作水平滑移的底板2132,固定板上设有导轨供底板滑动,底板2132上安装有可通过旋转或平移来咬住阴极铜的夹紧机构,固定板上还设有两个可控制两块底板同时朝相反方向滑移的第二驱动机构2133,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使两块躺平的阴极铜在粘连处得以水平撕裂分离,第二驱动机构优选为油缸。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夹紧机构是通过旋转来咬住阴极铜的,夹紧机构包括铰接于底板上的摆动油缸2134、固定于底板上的安装座2135和通过一根旋转轴铰接于安装座2135上的压紧部,压紧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摆动油缸2134另一端与一曲柄2136铰接,曲柄与旋转轴固定相接,压紧部包括分别与阴极铜上下两个表面贴合的上牙板2137和下牙板2138,上牙板或下牙板上设置有压紧油缸2139。一般来说,压紧部从初始状态到咬住阴极铜的旋转角度设计为90度。

夹紧机构也可以是通过平移来咬住夹紧机构,这就需要使夹紧机构在朝向阴极铜的方向可伸缩,在需要咬住阴极铜时,使夹紧机构朝阴极铜伸出夹住阴极铜即可,该方案不再做过多描述,事实上,夹紧机构咬住阴极铜也不局限于旋转和平移两种方式,其它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阴极铜被翻转装置翻转至躺平状态时,摆动油缸摆动,带动压紧部的上牙板和下牙板嵌入阴极铜的上下表面,随后压紧油缸动作,使上牙板和下牙板咬紧阴极铜,为后续撕离提供有效保障,随之油缸开始动作,推动每块固定板上的两块底板朝相反方向滑移,使相互粘连的阴极铜得以顺利水平撕开。

如图6~8所示,移送装置22包括运送阴极铜的输送机构221和对输送中的阴极铜进行二次洗涤的冲洗机构222。

如图6所示,输送机构221包括水平托送阴极铜的第一平移机构2211和第二平移机构2212、从阴极铜底部托起使阴极铜从第一平移机构转运至第二平移机构上的顶升机构及从第二平移机构上抓取阴极铜放至成品输送链上的下放机构,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可沿剥片输送链滑移,第一平移机构、第二平移机构为可沿剥片输送链轨道行走的小车,小车顶部设有托运阴极金属板的托架,翻转装置将阴极铜躺平至第一平移机构2211上,事实上,翻转机构是处在剥片输送链的两侧轨道中间,而第一平移机构是架设在剥片输送链的两侧轨道之间,在两块阴极铜分离前,第一平移机构是远离剥片系统的,当两片阴极铜分离后,压紧部从阴极铜上退出,阴极铜回落至翻转装置上,此时,第一平移机构沿剥片输送链滑移至翻转装置处,正好从阴极铜两侧架住阴极铜,此后,第一驱动机构继续缩回使翻转装置朝下继续摆动一点,以防止在第一平移机构在沿剥片输送链作远离翻转装置的滑移将阴极铜运出时对阴极铜产生干涉。

如图8所示,顶升机构包括与阴极铜底部接触的顶升架2213,顶升架也位于剥片输送链两侧轨道中间,顶升架具有水平部分2213a和弧状部分2213b,弧状部分中段通过一伸缩机构2214连接至机组机架上,弧状部分2213b末端则连接至一轴承座2215上,轴承座安装在机组机架上,顶升架可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以轴承座为支点旋转,伸缩机构为油缸。

如图6所示,下放机构包括悬设于剥片输送链2上方的抓板2216,抓板两端安装有抓手2217,抓板下方设有可控制抓手水平伸出和缩回的第三驱动机构(未示出),抓板上方安装有可控制抓板作竖直上升或下降的第四驱动机构2218,第三驱动机构优选为气缸。第四驱动机构优选为液压缸。

实际上,下放机构下方所处位置也为成品输送链首端(成品输送链与剥片输送链垂直相接且共用该位置),下放机构在该处抓取从剥片输送链上来的阴极铜并下放至成品输送链。

为确保抓板在抓取和放置阴极铜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竖向运动,抓板上还设有两根与抓板上表面垂直的导向杆2219,两根导向杆均匀分布在第四驱动机构两侧。

如图7所示,冲洗机构222包括设置于顶升机构上方的喷淋管2221、顶升机构下方的二次洗涤接水箱(未示出),此外,在顶升机构位置处还设有防水罩2222,以避免喷淋管冲洗阴极铜时喷淋水四处飞溅。

冲洗机构用于对剥离的阴极铜光滑表面(贴合阴极板的表面)进行冲洗,去除可能存在的电解液和其它杂质。喷淋水在洗涤完阴极铜后,自动流入二次洗涤接水箱内,随后还可通过回水管路回流进入第一次洗涤系统的洁净水箱,以作循环之用。为防止防水罩内水雾溢出,防水罩上还设有除雾风管2223。

移送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平移机构接收躺平的阴极铜后,沿剥片输送链滑移至顶升机构处,此时,顶升机构的伸缩机构工作,使顶升架上扬与阴极铜底表面接触并托起阴极铜,第一平移机构此后原路返回去移送下一块阴极铜,与此同时,控制系统控制喷淋管开始喷水冲洗阴极铜光滑面(此次冲洗称为阴极铜的二次洗涤),而在喷水之前,顶升架需往下旋转一定角度,使得阴极铜处于倾斜状态,便于喷淋水快速从阴极铜板身流失,不发生积液问题,因为阴极铜售出后,大多数卖方会对其进行回炉熔解,若阴极铜在堆垛前表面洗涤水有积液、未完成蒸发,回炉时将产生炸炉事故;同时,倾斜的阴极铜也可有效减少喷淋水飞溅。二次洗涤完毕后,顶升架被伸缩机构控制上扬一定角度,第二平移机构顺势沿剥片输送链滑入阴极铜底表面下方,然后顶升架下摆将阴极铜下放至第二平移机构上。第二平移机构将阴极铜送至下放机构下方,下放机构的第三驱动机构工作使抓手水平伸出,第四驱动机构工作使抓板竖直下移直至可使抓手高度够上阴极铜,第三驱动机构再次工作使抓手水平缩回至抓紧阴极铜,随后第二平移机构滑移退出该位置,第四驱动机构又开始工作使抓板下移直至将阴极铜送至成品输送链上,第三驱动机构又工作控制抓手水平伸出脱离阴极铜,随后第四驱动机构再次工作使抓板位置归位。

如图9所示,打包装置41包括位于堆垛输送链中用于举升阴极铜的升降机构411、平行于堆垛输送链设置的两个封闭形穿带框412及对打包带进行接头锁固的打包机头413(打包机头的接头锁固功能及其结构设计等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打包机头413设置在堆垛输送链4上方,打包机头数量与穿带框数量匹配,两个封闭形穿带框412在非打包状态下分布在堆垛输送链4两侧。

打包机头处设有与现有技术设置方式相同的供穿带框平移的轨道线路,即铜垛被升降机构举升后,穿带框即沿轨道线路朝铜垛靠拢(此处的轨道线路属常规设计,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10所示,升降机构411包括剪刀式升降机构、分别铰接在剪刀式升降机构顶端和底端的承压板4111和底座4112,剪刀式升降机构的上升和下降由油缸4113驱动,剪刀式升降机构包括2个并排设置的剪刀叉,剪刀叉包括铰接的第一叉脚4114和第二叉脚4115。

底座上还固定有一竖杆4116,第一叉脚在剪刀叉的铰接点以下部分设有弧状通槽4115a,油缸套筒水平固定至竖杆4116上,油缸活塞杆端部通过设置连接件4117铰接至弧状通槽内,通过控制油缸活塞杆在弧状通槽内滑移可实现剪刀式升降机构的举升和下降,连接件4117为横亘在两个并排设置的剪刀叉弧状通槽之间的铰接杆,油缸活塞杆与铰接杆固定连接。

为缓冲对铜垛的举升和下降效果,避免举升和下降节奏过快或幅度明显,底座在与第一叉脚铰接的铰接处设有一段导轨4118,导轨上配备有可沿导轨滑移的滑轮4119,滑轮上贯穿有滑轮轴,滑轮轴与第一叉脚铰接,底座与第一叉脚的铰接即为滑轮轴与第一叉脚的铰接;承压板4111在与第二叉脚4115铰接的铰接处设有长条形铰接凹槽4111a供第二叉脚作铰接滑动。

升降装置承压板上还安装有回转机构414,回转机构贯穿承压板4111,回转机构顶端固定有承托铜垛的托板4141,回转机构的回转动力由一减速电机4142提供。

打包机头处还设有顶平面(未示出)供铜垛打包时从上方顶压铜垛,总的来说,本实施例的打包装置是以剪刀式升降机构来举升铜垛的,颠覆了传统打包装置中在铜垛底部通过竖直油缸顶升和在顶部也设置竖直油缸来顶压的打包方式(见图11),避免了在铜垛顶部可能产生的漏油风险,节约打包装置成本,且穿带框是平行于堆垛输送链设置的,不会对铜垛的输送产生任何影响,两个穿带框是双侧进打包形式,可有效提高打包效率,另外,即使在一个穿带框失效的情况下,由一个穿带框工作也能轻松完成打包任务。再者,穿带框为封闭式的,不会产生卡带等影响打包进程的故障发生。升降装置设计巧妙,可根据堆垛产品的实际厚度情况来灵活调整举升高度,且举升过程中结构稳定,油缸活塞杆在弧状通槽内滑移,油缸行程无需很大,而油缸处于水平状态,则为回转机构的布置让出了空间。

本实施例的阴极洗涤剥片机组通过设置翻转装置、撕离装置、移送装置和冲洗机构,可使两片底部粘连阴极铜在从阴极板上剥离后顺利实现躺平、分离和表面杂质的去除,移送装置巧妙地对阴极铜进行多次转移,确保在无机器人的抓取下也能轻松实现从剥离处到成品输送链处的“长途跋涉”,且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阴极铜光滑面朝上,利于后续阴极铜堆垛时最表面以光滑面朝上的状态堆垛,对阴极铜的价值增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意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