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9754发布日期:2021-07-27 13:4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辊电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铬沉积层有着耐磨、抗腐蚀、硬度高、镀层光亮等特性,镀铬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大量的应用。

不同行业对于铬层的要求有着千差万别的需求。传统的印刷行业中凹版镀铬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起到了耐腐蚀耐刮的效果。

对于高精度挤出辊的镀铬,由于需求的铬层厚度较厚,电镀后镀层粗糙,对于高精度的挤出辊使用时,无法满足精密涂布的要求,并且传统镀铬方法需要大量人工,成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对挤出辊镀铬更厚且镀铬结晶的细腻程度更高的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包括挤出辊固定装置、起升装置、水平移动装置、转动装置、支撑整个系统的架体以及依次设置的第一清洗槽、脱脂槽、酸洗槽、第二清洗槽、铬槽和第三清洗槽;所述第一清洗槽、脱脂槽、酸洗槽、第二清洗槽、铬槽和第三清洗槽中均设有所述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挤出辊固定装置可拆卸式转动连接;挤出辊固定装置、起升装置和水平移动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挤出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挤出辊固定装置;

所述挤出辊固定装置包括工装夹具和齿轮传动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挤出辊的轴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侧壁分为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齿轮传动夹具包括圆柱状主体和设置在该圆柱状主体外侧的第一齿轮,所述圆柱状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端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圆柱状主体的两端贯通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端设有与螺纹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螺纹槽,通过螺栓依次经过所述螺纹孔和螺纹槽,连接齿轮传动夹具和工装夹具;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齿轮和齿轮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起升装置包括起升电机和连接架,所述起升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绳索连接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均设有钩子,所述齿轮传动夹具的圆柱状主体设有与所述钩子相配合的钩环,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钩子连接所述钩环,从而连接所述挤出辊固定装置,所述起升电机连接所述水平移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该移动架的两端下方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均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设置在移动架两端外侧的架体上,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分别用于供所述移动架两端的滑轮滑动,所述移动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起升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该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驱动组件还包括链条,所述链条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端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端的一端设有从端面到侧面的斜坡。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的倾斜角度小于4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侧壁通过多个螺栓经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所述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三通孔分布在所述第二侧壁外侧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八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对挤出辊的镀铬流程进行了调整,整体上依次进行清洗、脱脂、酸洗、清洗、镀铬和清洗,在电镀系统中依次设置第一清洗槽、脱脂槽、酸洗槽、第二清洗槽、铬槽和第三清洗槽,并通过挤出辊固定装置、起升装置、水平移动装置和转动装置实现对挤出辊镀铬流程的自动运行,且能取得更细腻的挤出辊镀铬效果;

挤出辊固定装置包括工装夹具和齿轮传动夹具,工装夹具通过螺栓连接的两个侧壁实现对挤出辊的固定,该设置既不会对挤出辊造成损坏,也能保证固定的可靠性,工装夹具与齿轮传动夹具通过水平分布的螺纹槽和螺纹孔实现两者固定,该设置相较于在两者侧面进行螺栓固定,更加便于调整且连接可靠性更好。

(2)通过本镀铬系统获取的挤出辊具有结构网点光滑;辊面光亮;印刷涂布精确,效果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镀系统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镀系统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镀系统的第三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传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传动夹具的截面图;

图中,1、挤出辊,2、挤出辊固定装置,21、工装夹具,211、第一固定端,212、第二固定端,213、第一侧壁,214、第二侧壁,215、螺栓孔,216、螺纹槽,217、斜坡,22、齿轮传动夹具,221、圆柱状主体,222、第一齿轮,223、第二凹槽,224、螺纹孔,23、u形凹槽,3、起升装置,31、起升电机,32、连接架,33、钩子,34、钩环,4、水平移动装置,41、移动架,42、第一导轨,5、转动装置,51、第二齿轮,52、第三旋转电机,6、第一清洗槽,7、脱脂槽,8、酸洗槽,9、第二清洗槽,10、铬槽,11、第三清洗槽,12、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挤出辊的电镀系统,包括挤出辊固定装置2、起升装置3、水平移动装置4、转动装置5、支撑整个系统的架体12以及依次设置的第一清洗槽6、脱脂槽7、酸洗槽8、第二清洗槽9、铬槽10和第三清洗槽11;第一清洗槽6、脱脂槽7、酸洗槽8、第二清洗槽9、铬槽10和第三清洗槽11中均设有转动装置5,转动装置5与挤出辊固定装置2可拆卸式转动连接;挤出辊固定装置2、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依次连接,挤出辊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挤出辊固定装置2。

如图5所示,挤出辊固定装置2包括工装夹具21和齿轮传动夹具22,工装夹具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端211和第二固定端212,第一固定端211远离第二固定端212的一端设有与挤出辊1的轴相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一固定端211的侧壁分为通过螺栓连接的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均对应设有多个螺栓孔215,用以进行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13设有上下两排螺栓孔215,每排有四个螺栓孔215;使用时,先松开螺栓,使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分离一段距离,然后将挤出辊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凹槽内,最后拧紧螺栓,实现对挤出辊一端的固定;

如图6和7所示,齿轮传动夹具22包括圆柱状主体221和设置在该圆柱状主体221外侧的第一齿轮222,圆柱状主体221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固定端212相配合的第二凹槽223,圆柱状主体221的两端贯通有螺纹孔224,第二固定端212设有与螺纹孔224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螺纹槽216,通过螺栓依次经过螺纹孔224和螺纹槽216,连接齿轮传动夹具22和工装夹具21;

转动装置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齿轮51和齿轮驱动组件,第二齿轮51与第一齿轮222相配合。

第一清洗槽6、脱脂槽7、酸洗槽8、第二清洗槽9、铬槽10和第三清洗槽11的侧面均设有u形凹槽23,用于支撑挤出辊固定装置2的圆柱状主体22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起升装置3包括起升电机31和连接架32,起升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绳索连接连接架32,连接架32的两端均设有钩子33,齿轮传动夹具22的圆柱状主体221设有与钩子33相配合的钩环34,连接架32通过钩子33连接钩环34,从而连接挤出辊固定装置2,起升电机31连接水平移动装置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移动装置4包括移动架41、第一导轨42和第二导轨,该移动架41的两端下方均设有滑轮,滑轮均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第一导轨42和第二导轨分别设置在移动架41两端外侧的架体12上,第一导轨42和第二导轨分别用于供移动架41两端的滑轮滑动,移动架41的中部固定连接起升电机3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选择墙面作为架体12。

本实施例中,齿轮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旋转电机52,该第三旋转电机5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齿轮5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齿轮驱动组件包括链条和第一旋转电机,链条分别连接第二齿轮51的一端和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该设置有利于传动,以及布置第一旋转电机的位置,保证第一旋转电机可靠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固定端212远离第一固定端211的一端设有从端面到侧面的斜坡217,斜坡的设置便于第二固定端212插入第二凹槽223,从而便于工装夹具21与齿轮传动夹具22的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结构辊二次镀铬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分别连接挤出辊固定装置2、起升装置3、水平移动装置4、转动装置5以及依次设置的第一清洗槽6、脱脂槽7、酸洗槽8、第二清洗槽9、铬槽10和第三清洗槽11,优选地,该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将待电镀挤出辊1安装在挤出辊固定装置2,将挤出辊固定装置2连接起升装置3后plc控制器的控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相配合,带动挤出辊固定装置2水平和上下移动至第一清洗槽6中,并保证挤出辊固定装置2与第一清洗槽6内的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转动装置5和第一清洗槽6,清洗挤出辊1;

2)通过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相配合,带动挤出辊固定装置2水平和上下移动至脱脂槽7中,并保证挤出辊固定装置2与脱脂槽7内的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转动装置5和脱脂槽7,对挤出辊1进行脱脂,直至达到预设的第一时间;

3)通过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相配合,带动挤出辊固定装置2水平和上下移动至酸洗槽8中,并保证挤出辊固定装置2与酸洗槽8内的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转动装置5和酸洗槽8,对挤出辊1进行酸洗,直至达到预设的第二时间;

4)通过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相配合,带动挤出辊固定装置2水平和上下移动至第二清洗槽9中,并保证挤出辊固定装置2与第二清洗槽9内的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转动装置5和第二清洗槽9,清洗挤出辊1;

5)通过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相配合,带动挤出辊固定装置2水平和上下移动至铬槽10中,并保证挤出辊固定装置2与铬槽10内的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转动装置5和铬槽10,对挤出辊1进行镀铬;

6)通过起升装置3和水平移动装置4相配合,带动挤出辊固定装置2水平和上下移动至第三清洗槽11中,并保证挤出辊固定装置2与第三清洗槽11内的转动装置5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转动装置5和第三清洗槽11,用纯水清洗挤出辊1,然后用挥发性溶剂处理辊面水迹;

7)对步骤6)获取的挤出辊1进行检验后完成电镀工艺。

步骤7)中,对步骤6)获取的挤出辊1进行检验具体为,从挤出辊固定装置2中拆除步骤6)获取的挤出辊1,在暗室中对该挤出辊1进行检验。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电镀系统获取的挤出辊具有结构网点光滑;辊面光亮;印刷涂布精确,效果良好等优点。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