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系统及其废水回收利用方法和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24322发布日期:2021-07-02 21:0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制氢系统及其废水回收利用方法和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氢气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氢系统及其废水回收利用方法和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氢能因其来源丰富、使用干净、适应性强、储运方便等优势,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通过制氢系统制备氢气。制氢系统中,通过纯水设备生产纯水供电解槽所需,纯水设备生产的纯水与废水的比例约为1:1,在低温环境下废水所占比例会增大;另外,制氢系统运行时工艺管路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冷凝水,冷凝水会作为废水排掉。因此,制氢系统中,产生的废水较多,而且废水直接排掉,造成水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处理制氢系统所产生的废水,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和一种制氢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冷却塔的水槽的水位;

若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下限水位,则将制氢系统的废水产生设备所产生的废水引入所述水槽;若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上限水位,则停止将所述废水引入所述水槽;

其中,所述冷却塔为所述制氢系统中的冷却塔。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水槽的水位;

若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下限水位,则将所述废水引入所述水槽;若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上限水位,则停止将所述废水引入所述水槽。

优选地,通过输送装置将所述废水引入所述水槽;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废水产生设备和所述水槽的输送管道,串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且能够使所述废水流至所述水槽的控制单元。

优选地,将所述废水引入所述水槽的过程中,通过缓冲水箱缓冲所述废水;

其中,所述缓冲水箱串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所述缓冲水箱位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缓冲水箱的水位;

若所述缓冲水箱内的水位达到所述缓冲水箱的上限水位,则停止所述废水进入所述缓冲水箱。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缓冲水箱的水位;

若所述缓冲水箱内的水位达到所述缓冲水箱的上限水位,将所述废水排放掉。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水槽的水位;

若所述废水流至所述水槽,且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下限水位,则向所述水槽补水。

本发明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通过检测冷却塔的水槽内的水位,若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水槽的下限水位,则将制氢系统的废水产生设备所产生的废水引入水槽;若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水槽的上限水位,则停止将废水引入水槽,则实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避免了水槽内的水位超过上限水位;而且,由于水槽内的水会蒸发,即水槽会消耗水,将废水引入水槽,也减小了水槽所用水的成本,降低了整个制氢系统的成本。

基于上述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该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

废水产生设备,冷却塔,以及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连通所述废水产生设备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槽,且能够使所述废水产生设备产生的废水流至所述水槽。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槽的水位;

第一控制模块,若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上限水位,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关闭以停止所述废水流至所述水槽;若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下限水位,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开启以使所述废水流至所述水槽。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连通所述废水产生设备和所述水槽的输送管道,串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且能够使所述废水流至所述水槽的控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串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的缓冲水箱,所述缓冲水箱位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上游。

优选地,若所述缓冲水箱内的水压不小于驱动水压,所述控制单元为第一阀门;

若所述缓冲水箱内的水压小于驱动水压,所述控制单元为输送泵;

其中,所述驱动水压为能够使所述缓冲水箱内的废水进入所述水槽的最小水压。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

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缓冲水箱的水位;

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串接在所述输送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缓冲水箱的上游;

第二控制模块,若所述缓冲水箱内的水位达到所述缓冲水箱的上限水位,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

优选地,所述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废水产生设备连通且能够排放所述废水的废水排放装置。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

废水排放装置,所述废水排放装置用于与所述废水产生设备连通且能够排放废水;

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缓冲水箱的水位;

第三控制模块,若所述缓冲水箱内的水位达到所述缓冲水箱的上限水位,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废水排放装置开启以排放所述废水。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水槽连通且能够向所述水槽补水的补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槽的水位;

第四控制模块,若所述废水流至所述水槽,且所述水槽内的水位达到所述水槽的下限水位,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补水装置开启以向所述水槽补水。

基于上述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该制氢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基于图1-4所示的结构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图1-4所示的结构。

制氢系统中,采用冷却塔7来冷却制氢系统需冷却的设备,冷却塔7底部的水槽8内的水会蒸发,即水槽8会消耗水。因此,为了回水利用废水,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包括步骤:将制氢系统的废水产生设备1所产生的废水引入冷却塔7的水槽8;其中,冷却塔7为制氢系统中的冷却塔。

目前,水槽8内蒸发所耗水量每小时约为冷却塔7内的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的0.5%~1%,以循环水量是150m3/h为例计算,每小时有0.85t~1.7t的水被蒸发掉,蒸发所耗水量一般直接由市政自来水补充,导致水槽所用水的成本较高。因此,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也减小了水槽所用水的成本,降低了整个制氢系统的成本。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通过将废水产生设备1产生的废水引入冷却塔7的水槽8中,则实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水槽8内的水会蒸发,即水槽8会消耗水,将废水引入水槽8,也减小了水槽8所用水的成本,降低了整个制氢系统的成本。

为了避免水槽8内的水溢出,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水槽8的水位;若水槽8内的水位达到水槽8的下限水位,则将废水引入水槽8;若水槽8内的水位达到水槽8的上限水位,则停止将废水引入水槽8。

对于水槽8的上限水位和下限水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水槽8的水位,对于第一液位传感器9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将废水引入水槽8,存在多种方式。为了便于引入,优选上述方法中,通过输送装置将废水引入水槽8。上述输送装置包括: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水槽8的输送管道,串接在输送管道上且能够使废水流至水槽8的控制单元。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通过控制控制上述控制单元,即可将废水引入水槽8以及停止将废水引入水槽8。

对于上述控制单元8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控制单元为泵或阀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废水产生设备1在生产废水的过程中,产废水量不可避免的存在波动。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优选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将废水引入水槽8的过程中,通过缓冲水箱4缓冲废水;其中,缓冲水箱4串接在输送管道上,缓冲水箱4位于控制单元的上游。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废水产生设备1产生的废水先进入缓冲水箱4,然后自缓冲水箱4进入水槽8。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缓冲水箱4存在溢水的情况,特别是当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大于水槽8的水蒸发量时。为了避免缓冲水箱4出现溢水的情况,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缓冲水箱4的水位;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则停止废水进入缓冲水箱4。

对于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停止废水进入缓冲水箱4,上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且第二阀门3位于缓冲水箱4的上游。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第二液位传感器12检测缓冲水箱4的水位,对于第二液位传感器12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时,废水产生设备1仍继续产废水时,为了避免缓冲水箱4溢水,优选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缓冲水箱4的水位;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将废水排放掉。

具体地,采用废水排放装置将废水排放掉。对于废水排放装置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排放,优选上述废水排放装置包括:与废水产生设备1连通的废水排放管道15,以及串接在废水排放管道15上的废水排放阀15。当需要排放废水时,打开废水排放阀15即可;当不需要排放废水时,关闭废水排放阀15即可。

为了便于安装,优选上述废水排放管道15与输送管道连通,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阀门3的上游。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将废水排放掉和停止废水进入缓冲水箱4均可执行,以提高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还包括步骤:检测水槽8的水位;若废水流至水槽8,且水槽8内的水位达到水槽8的下限水位,则向水槽8补水。

具体地,可采用自来水向水槽8补水,也可自其它水源取水以向水槽8补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采用补水装置向水槽8补水。对于补水装置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补水,上述补水装置包括:与水槽8连通的补水管道17,以及串接在补水管道17上的补水阀18。当需要补水时,打开补水阀15即可;当不需要补水时,关闭补水阀15即可。

为了便于安装,上述补水管道17与输送管道连通,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控制单元和水槽8之间。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补水管道17与输送管道连通位于其他位置,或者补水管道17直接与水槽8连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当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小于水槽8的水蒸发量时,即废水产生设备1所产生的废水不够水槽8使用,则需要向水槽8补水,从而保证了水槽8和冷却塔7正常工作,提高了可靠性。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对于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3、废水排放阀15和补水阀18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控制,优选上述第一阀门11、第二阀门3、废水排放阀15和补水阀18均为电磁阀。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废水产生设备1可为纯水生产设备或工艺管路等,本实施例对废水产生设备1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的作用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也可用于水资源充沛的地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如图1-4所示,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废水产生设备1,冷却塔7,以及输送装置;其中,输送装置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冷却塔7的水槽8,且能够使废水产生设备1产生的废水流至水槽8。

目前,水槽8内蒸发所耗水量每小时约为冷却塔7内的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的0.5%~1%,以循环水量是150m3/h为例计算,每小时有0.85t~1.7t的水被蒸发掉,蒸发所耗水量一般直接由市政自来水补充,导致水槽所用水的成本较高。因此,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也减小了水槽所用水的成本,降低了整个制氢系统的成本。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将废水产生设备1产生的废水引入冷却塔7的水槽8中,则实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水槽8内的水会蒸发,即水槽8会消耗水,将废水引入水槽8,也减小了水槽8所用水的成本,降低了整个制氢系统的成本。

为了避免水槽8内的水溢出,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9和第一控制模块;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9用于检测水槽8的水位;若水槽8内的水位达到水槽8的上限水位,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输送装置关闭以停止废水流至水槽8;若水槽8内的水位达到水槽8的下限水位,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输送装置开启以使废水流至水槽8。

对于水槽8的上限水位和下限水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第一液位传感器9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9和第一控制模块实现了自动控制,从而实现了废水的自动回收利用。

对于上述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上述输送装置包括: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水槽8的输送管道,串接在输送管道上且能够使废水流至水槽8的控制单元。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中,通过控制控制上述控制单元,即可将废水引入水槽8以及停止将废水引入水槽8。

对于上述控制单元8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控制单元为泵或阀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废水产生设备1在生产废水的过程中,产废水量不可避免的存在波动。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优选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串接在输送管道上的缓冲水箱4,缓冲水箱4位于控制单元的上游。这样,废水产生设备1产生的废水先进入缓冲水箱4,然后自缓冲水箱4进入水槽8,实现了对废水的缓冲,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中,缓冲水箱4位于废水产生设备1和水槽8之间。具体地,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压不小于驱动水压,此时,缓冲水箱4的水压足够使废水进入水槽8,上述控制单元为第一阀门11;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压小于驱动水压,此时,缓冲水箱4的水压不足以使废水进入水槽8,上述控制单元为输送泵16;其中,驱动水压为能够使缓冲水箱4内的废水进入水槽8的最小水压。这样,可节省能源的消耗。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控制单元的类型,提高了配置灵活性。

当然,也可不考虑缓冲水箱4内的水压和驱动水压的大小关系,直接选择控制单元为输送泵16,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对于上述第一阀门11和输送泵16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控制,优选上述第一阀门11为电磁阀。

上述缓冲水箱4存在溢水的情况,特别是当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大于水槽8的水蒸发量时。为了避免缓冲水箱4出现溢水的情况,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12,第二阀门3,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第二液位传感器12用于检测缓冲水箱4的水位;第二阀门3串接在输送管道上且位于缓冲水箱4的上游;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阀门3关闭。

对于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对于第二液位传感器12和第二阀门3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控制,优选上述第二阀门3为电磁阀。

当上述缓冲水箱4设置有上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2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2通过高管道与缓冲水箱4的顶部连通,第二液位传感器12通过低管道与缓冲水箱4的底部连通。为了便于检修和维护,上述高管道设置有第三阀门5,上述低管道设置有第四阀门13。整个装置正常运行时,上述第三阀门5和第四阀门13处于打开状态;当需要检修或维护等,关闭上述第三阀门5和第四阀门13。

对于上述第三阀门5和第四阀门13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第三阀门5和第四阀门13为手动球阀,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时,废水产生设备1仍继续产废水,此时,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大于水槽8的水蒸发量。为了避免缓冲水箱4溢水,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与废水产生设备1连通且能够排放废水的废水排放装置。

当需要排放废水时,打开废水排放装置排放废水;当不需要排放废水时,关闭废水排放装置。

对于废水排放装置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排放,上述废水排放装置包括:与废水产生设备1连通的废水排放管道15,以及串接在废水排放管道15上的废水排放阀15。

为了便于安装,优选上述废水排放管道15与输送管道连通,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阀门3的上游。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优选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12和第三控制模块;其中,第二液位传感器12用于检测缓冲水箱4的水位;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废水排放装置开启以排放废水。

对于第二液位传感器12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上述废水排放装置包括:与废水产生设备1连通的废水排放管道15,以及串接在废水排放管道15上的废水排放阀15时,上述第三控制模块具体为: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废水排放阀15开启以排放废水。

对于废水排放阀15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控制,优选上述废水排放阀15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若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未达到缓冲水箱4的上限水位,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废水排放装置关闭以停止排放废水。具体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废水排放阀15关闭以停止排放废水。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水槽8内的水会出现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小于水槽8的水蒸发量时。为了避免出现水槽8内的水不足的情况,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与水槽8连通且能够向水槽8补水的补水装置。

当需要补水时,打开补水装置进行补水;当不需要补水时,关闭补水装置停止补水。

上述补水装置可采用自来水向水槽8补水,也可自其它水源取水以向水槽8补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补水装置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补水,上述补水装置包括:与水槽8连通的补水管道17,以及串接在补水管道17上的补水阀18。当需要补水时,打开补水阀15即可;当不需要补水时,关闭补水阀15即可。

为了便于安装,上述补水管道17与输送管道连通,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控制单元和水槽8之间。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补水管道17与输送管道连通位于其他位置,或者补水管道17直接与水槽8连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方法中,当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小于水槽8的水蒸发量时,即废水产生设备1所产生的废水不够水槽8使用,则需要向水槽8补水,从而保证了水槽8和冷却塔7正常工作,提高了可靠性。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9和第四控制模块;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9用于检测水槽8的水位;若废水流至水槽8,且水槽8内的水位达到水槽8的下限水位,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补水装置开启以向水槽8补水。

具体地,当上述补水装置包括与水槽8连通的补水管道17以及串接在补水管道17上的补水阀18时,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补水阀18开启以向水槽8补水。可以理解的是,当水槽8内的水位未达到水槽8的下限水位,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补水装置关闭以停止补水,具体地,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补水阀18关闭以停止补水。

对于上述补水阀18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控制,优选上述补水阀18为电磁阀。

为了简化结构,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第四控制模块时,优选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和第四控制模块集成为一个控制器。

为了更为具体地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下面根据四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废水产生设备1,缓冲水箱4、冷却塔7,输送装置,废水排放装置和控制器6。

上述输送装置包括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水槽8的输送管道,串接在输送管道上且能够使废水流至水槽8的控制单元。其中,输送管道包括第一输送管道2和第二输送管道10,第一输送管道2的两端分别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缓冲水箱4的进口,第二输送管道10的两端分别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的出口和水槽8。

上述第一输送管道2上串接有第二阀门3,上述第二输送管道10上串接有控制单元。缓冲水箱4的水压足够使废水进入水槽8,则控制单元为第一阀门11

上述废水排放装置包括:与废水产生设备1连通的废水排放管道15,以及串接在废水排放管道15上的废水排放阀15;其中,上述废水排放管道15与第一输送管道2连通,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二阀门3的上游。

上述水槽8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9,上述缓冲水箱4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2,上述第一液位传感器9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2均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上述控制器6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废水排放阀15、第二阀门3和第一阀门11动作。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主要适用于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大于水槽8的蒸发量、且缓冲水箱4的水压足够使废水进入水槽8的情况。

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二阀门3关闭且控制废水排放阀15打开;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下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一阀门11打开;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一阀门11关闭。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相同,不同在于控制单元具体类型不同。本实施例二中,控制单元为输送泵16,本实施例二较适用于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大于水槽8的蒸发量、且缓冲水箱4内的压力不足以使废水进入水槽8的情况。

上述控制器6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废水排放阀15、第二阀门3和输送泵16动作。

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二阀门3关闭且控制废水排放阀15打开;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下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输送泵16打开;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输送泵16关闭。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废水产生设备1,缓冲水箱4、冷却塔7,输送装置,补水装置和控制器6。

上述输送装置包括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水槽8的输送管道,串接在输送管道上且能够使废水流至水槽8的控制单元。其中,输送管道包括第一输送管道2和第二输送管道10,第一输送管道2的两端分别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和缓冲水箱4的进口,第二输送管道10的两端分别连通废水产生设备1的出口和水槽8。

上述第一输送管道2上串接有第二阀门3,上述第二输送管道10上串接有控制单元。缓冲水箱4的水压足够使废水进入水槽8,则控制单元为第一阀门11

上述补水装置包括:与水槽8连通的补水管道17,以及串接在补水管道17上的补水阀18。其中,上述补水管道17与第二输送管道10连通,且二者的连通位置位于控制单元和水槽8之间。

上述水槽8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9,上述缓冲水箱4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2,上述第一液位传感器9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2均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上述控制器6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废水排放阀15、第二阀门3和第一阀门11动作。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主要适用于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小于水槽8的蒸发量、且缓冲水箱4的水压足够使废水进入水槽8的情况。

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二阀门3关闭;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下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一阀门11打开;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一阀门11关闭;当第一阀门11打开、第二阀门3打开、且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下限水位,则控制器6控制补水阀18打开。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四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与实施例三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相同,不同在于控制单元具体类型不同。本实施例四中,控制单元为输送泵16,本实施例四较适用于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小于水槽8的蒸发量、且缓冲水箱4内的压力不足以使废水进入水槽8的情况。

上述控制器6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废水排放阀15、第二阀门3和输送泵16动作。

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缓冲水箱4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第二阀门3关闭;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下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输送泵16打开;当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控制器6控制输送泵16关闭;当输送泵16打开、第二阀门3打开、且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水槽8内的水位到达下限水位,则控制器6控制补水阀18打开。

针对不同工况,上述四个实施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能最大化利用制氢废水,在特定工况下,即废水产生设备1的产废水量不大于水槽8的蒸发量时,废水利用率能达到100%,适用于所有的制氢系统,可进一步降低制氢系统的能耗。并且,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无需人工干预,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实施便捷。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该制氢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制氢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则上述制氢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的作用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当然,上述制氢系统的废水回收利用装置也可用于水资源充沛的地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