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及氢氧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5058发布日期:2022-10-12 12:4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及氢氧发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制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及氢氧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利用电解水产氢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氢气的常规方式,中国专利号201910043216.9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其配置有氢氧发生组件以及水箱,水箱向氢氧发生组件供水,氢氧发生组件则通过正负电极来电解水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氧发生器上通常配置有主出氢接头,用户通过吸气管连接主出氢接头便可以吸氢,但是在水箱向氢氧发生器内供水时,中间水管内的空气不能及时的排出,使得水箱向氢氧发生器内供水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及氢氧发生系统,以解决水箱向氢氧发生器内供水不方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用氢氧发生系统,包括水箱、电解槽、通气管、排水口和出气口;
6.所述水箱的上侧开设有进水口;
7.所述电解槽位于所述水箱的下侧,所述水箱的下端与所述电解槽靠近下端的位置采用进水管连通;
8.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水箱的上侧,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水箱连通;
9.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10.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电解槽连通,所述出气口用于排出所述电解槽内产生的气体。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槽靠近上端的位置连通。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上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下端与所述电解槽连通。
13.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包括外壳、控制器和上述的氢氧发生系统;
14.所述外壳的两侧开设有把手,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固定连接有出气口;
15.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对于所述电解槽的供电。
1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上侧开设有穿过孔,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穿过孔内,所述进水口上螺纹连接有挡水盖。
17.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水气分离盒,所述水气分离盒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气分离盒位于所述第一出气管上。
18.进一步地,所述水气分离盒包括分离仓、浮头、固定头、仓盖和挡板;
19.所述水箱的上端面向水箱的内侧凹陷形成分离仓,所述分离仓的下侧开设有分离孔;
20.所述浮头位于所述分离仓内,所述浮头的下侧开有放置槽,所述浮头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放置槽连通;
21.所述固定头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固定头的下端位于所述分离孔的上侧,所述固定头和所述浮头固定连接;
22.所述仓盖与所述分离仓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仓盖上连通有两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
23.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板与所述仓盖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朝向所述挡板。
24.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硬度检测仪。
2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固定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固定孔固定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水箱上靠近所述观察窗的位置为透明材质。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8.水箱能够储存水,电解槽内能够将电解槽内的水电解,形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经过排气口排出,氧气经过管路进入到水箱中,通过水箱上侧的进水口排出,通过水路的设置,使得水箱和电解槽分离,并且通过进水管使得水箱中的水能够流动到电解槽中,通气管使得原来进水管中的空气能够回流到水箱中,从而避免由于气压导致的水流不通畅,同时采用控制器控制电解槽的供电,更加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29.图1是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中水气分离盒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33.1-外壳;11-观察窗;12-出气固定孔;13-把手;14-穿过孔;2-控制器;3-挡水盖;4-水箱;5-电解槽;6-水气分离盒;61-分离仓;611-分离孔;62-浮头;621-透气孔;622-放置槽;63-固定头;64-仓盖;65-挡板;71-出气口;72-第一出气管;73-第二出气管;74-进水管;75-通气管;76-排水口;77-硬度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5.本发明的实施例:
36.参见附图1-3,一种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包括外壳1、控制器2和氢氧发生系统;纯水电解制氢装置用氢氧发生系统包括水箱4、电解槽5、通气管75、排水口76和出气口71;水箱4的上侧开设有进水口,水箱4主要是用来盛放待电解的水,通过进水口向水箱4内加水。
37.电解槽5位于水箱4的下侧,水箱4的下端与电解槽5靠近下端的位置采用进水管74连通,通过进水管74使得水箱4中的水能够进入到电解槽5中,从而能够在电解槽5中完成对水的电解。
38.通气管75一端与进水管74连通,通气管75的另一端位于水箱4的上侧,通气管75与水箱4连通,在水箱4下端的水通过进水管74进入到电解槽5的过程中,需要将原有的进水管74中的空气排出,通过通气管75能够将原进水管74中的空气排入水箱4的上侧,从而使得水从水箱4到电解槽5的流动更加快捷。
39.排水口76与进水管74连通;出气口71与电解槽5连通,出气口71用于排出电解槽5内的空气。
40.外壳1的两侧开设有把手13,通过把手13能够更方便地移动整个纯水电解制氢装置,外壳1上开设有卡接孔,卡接孔内固定连接有出气口71;控制器2与外壳1固定连接,控制器2用于控制对于电解槽5的供电。
41.水箱4能够储存水,电解槽5内能够将电解槽5内的水电解,形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经过排气口排出,氧气经过管路进入到水箱4中,通过水箱4上侧的进水口排出,通过水路的设置,使得水箱4和电解槽5分离,并且通过进水管74使得水箱4中的水能够流动到电解槽5中,通气管75使得原来进水管74中的空气能够回流到水箱4中,从而避免由于气压导致的水流不通畅,同时采用控制器2控制电机槽的供电,更加便于操作。
42.氢氧发生系统还包括第一出气管72,第一出气管72的一端与出气口71连通,第一出气管72的另一端与电解槽5靠近上端电极正极的位置连通,第一出气管72的数量为两个,出气口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气口71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通过两个出气口71的设置,使得在纯水电解制氢装置的多个方向上都有氢气溢出,从而使用更加方便。同时还能供给多人使用。
43.氢氧发生系统还包括第二出气管73,第二出气管73的上端与水箱4连通,第二出气管73的下端与电解槽5靠近上端部电极负极的位置连通。在电解反应中负极缠上的氧气,向上溢出,经过第二出气管73,进入到水箱4中。
44.外壳1的正面开设有观察窗11,水箱4上靠近观察窗11的位置为透明材质。听过观察窗11和水箱4的外侧,能够观察到水箱4中滚动的气泡,能够更清楚观察到纯水电解制氢装置是否处于开启的状态。
45.外壳的上侧开设有穿过孔14,进水口位于穿过孔14内,进水口上螺纹连接有挡水盖3。挡水盖3上开设有孔,从而使得时在水箱4中的气体能够溢出。
46.水箱4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水气分离盒6,水气分离盒6与水箱4连通,水气分离盒6位于第一出气管72上,在第一出气管72中有氢气溢出时,氢气会带出一部分水分,水气分离盒6能够将氢气带出的一部分水分吸收,并且将吸收后的水分回流到水箱4中。
47.水气分离盒6包括分离仓61、浮头62、固定头63、仓盖64和挡板;水箱4的上端面向水箱4的内侧凹陷形成分离仓61,分离仓61的下侧中心位置向上凸起形成挡水凸起,在挡水凸起上开设有分离孔611,分离孔611用于将分离仓61的水排出。
48.浮头62位于分离仓61内,浮头62的下侧开有放置槽622,浮头62上开设有透气孔621,透气孔621与放置槽622连通;浮头62采用pp材料,分离仓61中的水能够将浮头62浮起。透气孔621用于通过空气,使得浮头62更容易浮起。
49.固定头63位于放置槽622内,固定头63的下端位于分离孔611的上侧,固定头63和放置槽622固定连接,固定头63的硬度为30度,固定头63用于堵住水箱4内的气体,透气孔621用于在水箱4内的气体挤压固定头63时,排出放置槽622和固定头63之间的空气。通过水能够将固定头63浮起,从而能够使得水通过分离孔611进入到水箱4内。
50.仓盖64与分离仓61的开口端固定连接,仓盖64上连通有两个连接管,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出水管,挡板6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板65与仓盖64固定连接,两个连接管分别朝向挡板65,水撞到挡板65后下落,从而实现分离。
51.进水管74上固定连接有硬度检测仪77,通过对水的硬度的检测确定水质是否合格。
52.外壳1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固定孔12,出气口71与出气固定孔12固定连接。并且在出气固定孔12上的一侧标识出气孔,在使用时能够更快地找到出气的位置,使用更加方便。
53.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54.在使用时首先向水箱4内灌满水,水箱4内的水会经过进水管74进入到电解槽5,原进水管74内的空气经过通气管75进入到水箱4中,通过控制器2将控制电解槽内的电极启动,电解槽5正极产生的氧气能够通过第二出气管73进入到水箱4中,在水箱4中产生气泡后,经过挡水盖3排入大气中,电解槽5负极产生的氢气经过第一出气管72和出气口71,出气口71处插接能够引导气体的导管,从而能够将氢引导到相应的位置。
55.在需要将水箱4和电解槽5中的水排出时,打开排水口76,排水口76与进水管74连通,进水管74又分别与水箱4和电解槽5连通,所以当排水口76打开后,水箱4和电解槽5内的空气均能够排出。
56.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