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41285发布日期:2024-04-08 13:4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光伏发电,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电镀技术作为新型的太阳电池片的栅线电极制备方法,越来越广泛的被研究。电镀作为一种较为有前景的栅线电极制备方法,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太阳电池生产工艺中的成本,而且电镀技术制备的栅线电极相对于传统丝网印刷制备的栅线电极具有更高的高宽比,以及更好的电导率,电池的内部电阻较低,并且可以减少遮光损失,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在通过电镀工艺制备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电极时,电源的正极与电镀液中的阳极板电连接,电源的负极与导电阴极电连接,导电阴极与电池片表面接触,形成电镀回路。因而,实际应用中,在电池片表面沉积形成金属栅线镀层的过程中,金属阳离子也会沉积在导电阴极上,造成导电阴极的上镀,降低电池片栅线电极的电镀质量且降低导电阴极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导电阴极从电镀装置中取下进行退镀清理,以去除沉积上镀的镀层。然而,从电镀装置中拆装更换导电阴极会导致电镀工序的中断暂停,使得电镀效率降低、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电镀装置中,对导电阴极进行退镀清理时导致电镀工序的中断暂停,使得电镀效率降低、产能下降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包括:电镀槽、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以及电镀电源控制模块;

4、所述电镀槽内设置有阳极;

5、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分别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6、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镀电源、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在所述电镀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切换;

7、在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阳极形成第一电镀回路,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形成第一退镀回路;

8、在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阳极形成第二电镀回路,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形成第二退镀回路。

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包括:电镀槽、至少一个阴极导电单元以及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阳极板;所述阳极板附设在所述电镀槽的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内壁上,且所述阳极板的通孔与电镀槽的所述内壁上的通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阴极导电单元穿过所述阳极板的通孔与电镀槽的所述内壁上的通孔。

10、可选地,所述电镀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以及与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连接的电镀电源控制模块,所述阴极导电单元具有一个以上第一导电单元和一个以上第二导电单元,并且第一导电单元形成在第一导电组件上,第二导电单元形成在第二导电组件上。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2、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负极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13、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正极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分离;

14、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

15、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负极导通,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16、在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正极导通,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分离。

17、可选地,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与所述阳极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阳极在所述电镀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切换。

18、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还包括:退镀阴极;

19、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与所述退镀阴极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退镀阴极与所述电镀电源负极之间的通、断路;

20、在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所述退镀阴极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时,所述退镀阴极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或,所述退镀阴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或,所述退镀阴极、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形成第三退镀回路。

21、可选地,所述退镀阴极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安装位的底部;

22、所述退镀阴极为可拆卸式或位置可调式。

2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分别用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24、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呈阵列分布。

2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交叉排布。

26、可选地,所述阵列由阵列中线或阵列对角线分为第一半区和第二半区,多个第一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半区,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半区。

27、可选地,所述阵列分为阵列内圈和阵列外圈,多个第一导电单元位于所述阵列内圈,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位于所述阵列外圈。

2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单元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单元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隔绝绝缘层。

29、可选地,所述电镀槽包括:镀槽本体和盖板;

30、在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供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装卸的间隙;

31、在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扣合成所述电镀槽。

32、可选地,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33、可选地,所述镀槽本体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盖板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34、可选地,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中的一个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导向孔;

35、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且与所述导向孔滑动连接。

36、可选地,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37、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经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电镀槽内部。

38、可选地,所述阳极设置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镀槽本体的一侧;

39、所述阳极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电镀槽内部。

40、可选地,在电镀时,沿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方向,所述阳极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

41、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

4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驱动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切换。

43、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

44、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5、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

46、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切换。

47、可选地,所述电镀槽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48、所述进液口的最小截面积不小于所述电镀槽内腔在垂直电镀液流动方向的最小截面积的两倍。

4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包括:

50、控制第一导电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控制第二导电组件处于第四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分离的位置;

51、控制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一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

52、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处于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分离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的位置;

53、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二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

54、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还包括:

55、在电镀结束前的第二预设时间,断开所述电镀电源与阳极之间的通路。

56、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还包括:

57、完成电镀后,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三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退镀阴极与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

58、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还包括:

59、完成电镀后,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四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阳极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

60、可选地,所述控制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一状态,包括:

61、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导电组件通入逐步增大的电镀电流,直至达到第一电流阈值;

62、所述控制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二状态,包括:

63、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导电组件通入逐步增大的电镀电流,直至达到第二电流阈值。

64、可选地,所述控制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一状态,包括:

65、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二导电组件通入逐步增大的退镀电流,直至达到第三电流阈值;

66、所述控制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二状态,包括:

67、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导电组件通入逐步增大的退镀电流,直至达到第四电流阈值。

68、可选地,所述控制第一导电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控制第二导电组件处于第四位置之前,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还包括:

69、控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处于所述第三位置;

70、控制所述电镀电源控制模块处于第五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均与所述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镀电源控制模块能够控制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中的一个与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另一个与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在第一导电组件与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第二导电组件与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时,第一导电组件与阳极形成第一电镀回路,第一导电组件与第二导电组件形成第一退镀回路;在第二导电组件与电镀电源的负极导通,第一导电组件与电镀电源的正极导通时,第二导电组件与阳极形成第二电镀回路,第一导电组件与第二导电组件形成第二退镀回路。在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片正常电镀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交替进行退镀,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腐蚀消耗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所上镀沉积的金属,无需对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进行拆卸清理,有助于提升电镀工序的连续性,保障生产效率和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