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3363发布日期:2022-12-21 01:2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石电镀线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


背景技术:

2.金刚石微粉使用化学镀而生成的,中间生产过程很难做到标准控制,因此生产出来的微粉质量很难保持一致性,质量时好时坏,质量好的微粉很容易在钢线上镀覆,而质量不好的微粉却很难在钢线上镀覆(就是金刚石微粉颗粒很难在钢线表面固留);通过分析这是因为金刚石微粉表面的镍金属表面的氧化度不同造成的,金刚石微粉表面越氧化越不易与钢线相结合;金刚石微粉表面的氧化度被称为活性;越氧化说明活性越低;
3.在实际生产时,为了确定金刚石微粉的活性,一般采用的方法都是用一定量的微粉在生产设备上进行试镀,然而这种方法不但周期长,而且对物料消耗较大,因此存在很大的弊端;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发明了静态上砂工装,由于该装置体积小,单次实验损耗很小,且单次实验一次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为了确定金刚石微粉的活性,一般采用的方法都是用一定量的微粉在生产设备上进行试镀,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不但周期长,而且对物料消耗较大,因此存在很大的弊端等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包括镀液槽和位于镀液槽上方的上砂槽,所述镀液槽和上砂槽之间还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设置在镀液槽上方,上砂槽安装在溢流槽内;上砂槽内设置有上砂支架,上砂槽底部通过进液管与镀液槽连通,进液管上串接有进液泵;溢流槽与镀液槽之间连接有回流管;在镀液槽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盒,控制盒通过电缆分别与进液泵和镀液槽内设置的加热管、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8.在上述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砂槽通过设置在外侧壁上的两个支撑块卡接在溢流槽的侧壁上,上砂槽内侧壁上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安装槽。
9.在上述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砂支架为一个矩形框,在上砂支架上设置有多根绕线柱,在绕线柱上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凹槽。
10.在上述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上砂槽为一个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在靠近上砂槽底部设置有弧形隔板,弧形隔板上布满圆孔,在弧形隔板上覆盖有半透膜;在靠近上砂槽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
11.在上述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管蛇形排列,加热管靠近镀液槽的底部。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结构简单、实施方便,能够对金刚石微粉的表面活性快速测试,在上砂槽内设置安装槽,将上砂支架放入上砂槽内的安装槽,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因此该上砂支架上的钢线与上砂槽底部及上砂槽边的镍板的距离在每次实验时都相同,以保证每次实验的稳定性及一致性。
14.上砂槽和毒液槽之间设置溢流槽,溢流槽上方开口设置,溢流槽能够将上砂槽内从溢流口溢流出来的多出的电镀液进行收集,然后通过回液管流回镀液槽;镀液槽采用封闭式结构,能够减少镀液槽内电镀液的温度损失。
15.在上砂槽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能够保证每次注入到上砂槽内的电镀液高度一致,避免上砂槽内的电镀液量的不同造成的上砂效果的差异,减少人为误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的上砂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依照以下的附图详细说明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21.图中,1为上砂槽,1-1为安装槽,1-2为弧形隔板,1-3为半透膜,2为镍板,3为支撑块,4为上砂支架,5为溢流口,6为溢流槽,7为进液管,8为进液泵,9为连接板,10为控制盒,11为镀液槽,12为回流管,13为温度传感器,14为加热管,15为金刚石线锯,16为绕线柱,16-1为限位凹槽。
22.以下结合具体情况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23.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包括镀液槽11和位于镀液槽11上方的上砂槽1,镀液槽11采用封闭式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镀液槽内镀液温度的损失;在镀液槽11和上砂槽1之间还设置有溢流槽6,溢流槽6设置在镀液槽11上方,上砂槽1安装在溢流槽6内;具体来说,上砂槽1通过设置在其外侧壁上的两个支撑块3架设在溢流槽6内,在溢流槽6上端的侧壁上开设用于配合支撑块3使用的卡槽,能够保证上砂槽1在溢流槽6内安装的稳定性。
24.在上砂槽1内设置有上砂支架4,上砂支架4为一个门形框架,在上砂支架4的一侧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绕线柱16,绕线柱16上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凹槽16-1,改设计使得金刚石线锯在绕线柱16上进行布设的时候,能够保持每次距离上砂支架4的侧壁的距离一致,避免因为距离偏差造成的测试偏差。
25.上砂槽1底部通过进液管7与镀液槽11连通,进液管7上串接有进液泵8,进液管7采用软管制成;在溢流槽6与镀液槽11之间连接有回流管12;溢流槽6将上砂槽1溢流出来的镀
液收集后,经溢流槽6与镀液槽12之间的回流管12流入镀液槽11内,从而完成镀液的循环流程;
26.在镀液槽11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盒10,控制盒10通过电缆分别与进液泵8和镀液槽11内设置的加热管14、温度传感器13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3用于检测镀液槽11内镀液的温度,加热管14用于对镀液槽11内的镀液进行加热,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内设置有镀液温度阈值,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的温度低于阈值的时候,控制盒10内的控制器会控制加热管14工作,对镀液槽11内的镀液进行加热。控制器还能够控制进液泵8的工作,将镀液槽11内的镀液送入到上砂槽1内。
27.在上述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作为优选的方案,上砂槽1为一个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在靠近上砂槽1底部设置有弧形隔板1-2,弧形隔板1-2上布满圆孔,在弧形隔板1-2上覆盖有半透膜1-3;在靠近上砂槽1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9;半透膜1-3的设置,能够防止砂通过进液管7进入到镀液槽11内。
28.在上述的金刚石微粉静态上砂工装,作为优选的方案,加热管14蛇形排列,加热管14靠近镀液槽的底部,该设计能够增加镀液与加热管14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果。
29.使用原理:当该工装开始工作时,加热管对镀液进行加热,使镀液温度按照工艺要求保持温度。进液泵将镀液抽到上砂槽内,并将加入到上砂槽内的金刚石微粉颗粒悬浮到镀液中;再将安装好后钢线的支架放入到上砂槽的金刚线槽上,此时,在钢线的周围就悬浮着金刚石微粉颗粒。
30.在上砂槽的槽边安置了一块镍板;在上砂槽的底部的上方焊接了一个呈现凹弧状的隔板,在该隔板上打了很多孔,并在隔板的上面铺了一层半透膜,(半透膜只能通过液体,金刚石微粉颗粒不能通过,因此称为半透膜)。在工作时,金刚石微粉被放置在半透膜上,电镀液经上砂槽的进液口进入到半透膜下面的空间内,由于镀液有压力的存在,就会透过半透膜进入到上砂槽的上方,并将半透膜上面的金刚石微粉颗粒冲出来,让微粉颗粒在镀液中处于悬浮状态。当上砂槽内的液面的高度到达溢流口的位置时,多出的镀液就会从溢流口流出来并进入到溢流槽,这样可以保证上砂槽内液面的高度。
31.当进液泵停止工作时,由于虹吸效应,上砂槽内的镀液就会顺着进液管道重新回到镀液箱中,而上砂槽内未用完的砂就会重新落到半透膜上,这样可以不让金刚石微粉进入到镀液箱中。
32.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