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井筒罐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8588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井井筒罐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井井筒保护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井井筒罐道。
目前,对破坏矿井井筒进行加固治理首选的方法就是使用开挖泄压槽技术。所谓开挖泄压槽是指在立井井筒内井壁破坏段,沿内井壁横向周边水平开挖井壁,取出高400mm左右的壁体,再填入木质块体充实,使井壁在此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以便释放因地层固结沉降施加给井壁的竖向附加力。在竖向来压时,内井壁同步位移下沉,经过泄压槽时,由于泄压槽内充填木块的承压力远远小于上下井壁,受力后即变形,从而可释放井壁竖向来压,保护井壁不进一步损伤破坏。
采用开挖泄压槽技术,治理了立井井壁的破坏,但是,井筒内敷设的钢体罐道随井壁下沉发生受力变形损坏的问题随之而来,严重影响罐笼提升的安全性。至今还没有一种能行之有效解决罐道受力变形损坏的办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安装在井筒内壁开挖泄压槽的部位,由一端带四方形导向插头的罐道头和一端带四方形导向槽的罐道座组成,四方形导向插头插在四方形导向槽内;在导向插头三个表面上设置三个长方形滑块,导向槽上相应三个表面设置三个长方形滑槽,所述导向插头、滑块分别可在导向槽、滑槽内滑动;导向插头的长度比需要的最大有效伸缩距离与滑槽长度之和大至少50mm,滑槽的宽度小于罐笼导向轮的宽度。
由于在外力作用下,井壁带动钢体罐道向下压缩时,上部罐道可沿导向槽下滑,因而可有效地释放竖向压力,从而使罐道不至受力变形损坏,保证罐道完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立井井筒罐道的纵向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如图2所示,导向插头3的长度最好比需要的最大有效伸缩距离与滑槽长度之和大至少50mm。这样可保证在最大拉出状态时,导向插头底端面11与滑槽底端面1、8、12距离不小于50mm,进一步提高在最大拉出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的稳定性。例如,假定需要的最大有效伸缩距离为a,滑槽长度为b,则导向插头长度应大于a+b+50mm。
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制造、安装较为简单,根据用户需要,确定导向插头有效拉伸长度后,将井下实际罐道长度减去有效拉伸长度,即为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最短时的长度。安装时,将无滑块和滑槽的一面靠向罐道梁15、16,罐道拉至和实际罐道长度(即两层罐道梁之间的距离)一样长后,直接和上层罐道梁15的下罐道固定点和下层罐道梁16的上罐道固定点固定即可。正常情况下,带插头的罐道头5与上层罐道梁15连接,带导向槽的罐道座9与下层罐道梁16连接。如果需要也可倒置安装,其功能不变。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安装在井筒内壁开挖泄压槽的部位,在外力作用下,井壁带动钢体罐道向下压缩时,罐道沿导向槽10下滑,可有效释放竖向压力,从而解决了因井筒竖向来压造成的罐道扭曲变形损坏带来的生产安全隐患,不仅可以挽回因更换、截短损坏的罐道直接产生的经济损失,而且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和“井壁开挖泄压槽”配合使用,可使立井井筒破坏预防、加固修复更加完美。
本实用新型立井井筒罐道适用于各种矿山立井井筒。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在井筒内壁开挖泄压槽部位的立井井筒罐道,其特征是它由一端带四方形导向插头(3)的罐道头(5)和一端带四方形导向槽(10)的罐道座(9)组成,四方形导向插头(3)插在四方形导向槽(10)内;导向插头(3)三个表面上设置三个长方形滑块(4、6、14),导向槽(10)相应三个表面上设置三个长方形滑槽(2、7、13),所述导向插头(3)、滑块(4、6、14)分别可在导向槽(10)、滑槽(2、7、13)内滑动;导向插头(3)的长度比需要的最大有效伸缩距离与滑槽长度之和大至少50mm,滑槽(2、7、13)的宽度小于罐笼导向轮的宽度。
专利摘要一种立井井筒罐道,它由一端带四方形导向插头的罐道头和一端带四方形导向槽的罐道座组成,四方形导向插头插在四方形导向槽内;导向插头三个表面上设置三个长方形滑块,导向槽相应三个表面上设置三个长方形滑槽,所述导向插头、滑块分别可在导向槽、滑槽内滑动;导向插头的长度比需要的最大有效伸缩距离与滑槽长度之和大至少50mm,滑槽的宽度小于罐笼导向轮的宽度。本立井井筒罐道安装在井筒内壁开挖泄压槽的部位,解决了因井筒竖向来压造成的罐道扭曲变形损坏带来的生产安全隐患,和“井壁开挖泄压槽”配合使用,可使立井井筒破坏预防、加固修复更加完美。
文档编号E21D7/00GK2603850SQ0228751
公开日2004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8日
发明者于兴诗 申请人:于兴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