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整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431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整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针对油水井套管变形修复采用的套管整形器,属于石油机械中的专用修井工具。
背景技术
套管变形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最常见的一种套管损坏形式。目前,常用的修复变形套管的机械整形器主要分为冲击胀管类和碾压挤胀类两大类。其中冲击胀管类常用的梨形胀管器和旋转震击式整形器结构简单,紧适用于变形量小的单点变形修复,每次只能整形2mm,而对变形量大的井段的套管修复则需要多次起下钻,增加作业时间,且梨形胀管器适用变形通径Φ95mm以上的变形井段,而旋转震击式整形器适用变形通径Φ85mm以上的变形井段。碾压挤胀类的常用的有偏心辊子整形器、多锥辊整形器和滚珠整形器等,这类整形器可以减少起下钻的次数,但偏心辊子整形器的偏心轴弯矩较大,轴容易断裂;多锥辊整形器虽然可保护套管内壁,但销轴也易断裂;而滚珠整形器如专利号为00213068的《滚珠油井套管整形器》中公开的结构特征,其现场操作方便,一次整形量大,但由于钢球滚珠容易损伤,一旦一颗钢球损坏,也将导致其它钢球的损坏,容易造成整形器在修井作业中被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一次整形量大,减少起下钻次数,使得整形器的作业覆盖率达到100%的套管整形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油水井套管修复的套管整形器,由锥体10和尾部带有螺纹的钻杆连接端7构成,其特征在于锥体由前部正锥体2和中部的反锥体1构成,锥体内有通孔5,锥体前缘设有导锥3和圆角4,锥体的表面沿一条以上的螺旋线方向开有盲孔11,盲孔内安装有球面体6。
其中,正锥体2的作用是使整形的过程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反锥体1的作用是在起钻柱时若遇有套管内壁回弹造成卡阻,可采用边旋转边上提的方式顺利起出钻柱,避免钻柱被卡。通孔5便于冷却液的循环。
锥体前缘有导锥3和圆角4,作用是保证整形工具的顺利下井。盲孔11内的球面体6,由上部的球冠体8和下部的圆柱体9构成。整形器的正锥体,采用小锥度,通常为20°-60°,可提高工具下井的可操作性。在锥体10上轴向相临的任意两个球面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球面体圆柱体9的外径,这样就保证了套管损坏部分的整形覆盖率达到100%,也可避免整形器的球面体6在套管内壁上形成沟槽。球面体下部的圆柱体9,可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方式嵌入锥体表面的盲孔内1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钻柱将整形器下至套管变形的部位,在一定的钻压、转速的匹配下,对套变部位进行整形修复作业,由于该工具对套变部位的不断挤胀、碾压以及工作液的循环冷却,使套管的反弹力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最终达到作业设计的通径。本实用新型球面体采用韧性硬质材料,提高了整形器的重复使用寿命。


图1是套管整形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球面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中,套管整形器由锥体10和带有螺纹的钻杆连接端7构成,锥体10由反锥体1和正锥体2构成,锥体前缘为导锥3和圆角4,锥体表面开有盲孔11,锥体内有通孔5。
如图2所示球面体6,由上部的球冠体8和下部的圆柱体9构成。
一种用于油井套管修复的套管整形器,由锥体10和尾部带有螺纹的钻杆连接端7构成,其锥体由前部正锥体2和中部的反锥体1构成,锥体内有通孔5,锥体前缘设有导锥3和圆角4,锥体的表面沿四条对称分布的螺旋线方向开有盲孔11,盲孔内安装有球面体6,球面体6由上部的球冠体8和下部的圆柱体9构成。控制正锥体的锥度在35°,锥体上轴向相临的任意两个球面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球面体圆柱体9的外径。球面体下部的圆柱体可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方式嵌入锥体10表面的盲孔11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油水井套管修复的套管整形器,由锥体和尾部带有螺纹的钻杆连接端构成,其特征在于锥体由前部正锥体和中部的反锥体构成,锥体内有通孔,锥体前缘设有导锥和圆角,锥体的表面沿一条以上的直线或螺旋线方向开有盲孔,盲孔内安装有球面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整形器,其特征在于锥体的表面为沿四条对称分布的直线或螺旋线方向开有盲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整形器,其特征在于球面体由上部的球冠体和下部的圆柱体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整形器,其特征在于正锥体的锥度为20-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整形器,其特征在于锥体上轴向相临的任意两个球面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球面体圆柱部分的外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井套管变形修复采用的套管整形器。该套管整形器,由锥体和尾部带有螺纹的钻杆连接端构成,其特征在于锥体由前部正锥体和中部的反锥体构成,锥体内有通孔,锥体前缘设有导锥和圆角,锥体的表面沿一条以上的螺旋线方向开有盲孔,盲孔内安装有球面体。本实用新型具有一次整形量大的优点,可减少起下钻次数,由于合理设计的锥体表面及球面体分布,使得整形器的作业覆盖率达到100%,同时球面体采用韧性硬质材料,提高了整形器的重复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21B29/00GK2639515SQ0326619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
发明者黄满良, 刘世强, 张晓辉, 张庆, 郭群, 张胜传, 张平, 张妍 申请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港油田集团钻采工艺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