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式工具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647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差动式工具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筋张拉辅助构件,特别是一种差动式工具锚。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预应力岩土工程实践中,利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的工程越来越多,荷载分散型锚索应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由于荷载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结构特点——每层承载体的钢绞线长度不一样,其张拉伸长值也不一样,传统的张拉工艺在张拉过程中使用现有的普通工具锚必须进行多次补偿张拉,方能使各层承载体的钢绞线索力趋于一致,一方面张拉工艺次数多,成本高,此外,不易控制亦不能满足钢绞线索力均匀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预应力岩土工程实践中,荷载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使用现有的普通工具锚必须进行多次补偿张拉,才能使各层承载体的钢绞线索力趋于一致,一方面张拉工艺次数多,成本高,此外,不易控制及不能满足钢绞线的索力均匀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动式工具锚,荷载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在张拉施工过程中利用该锚具可以一次性张拉到位,无需进行单独的补偿张拉。
解决其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动式工具锚,包括带工具夹片的工具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锚板组件的数量与荷载分散型锚索的承载体数量相同,一般有S+1个、S=1~5,各工具锚板MS之间通过螺杆相连、端头用垫片、螺母紧固,螺杆在每两块工具锚板之间部分套有由弹簧、衬套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每块工具锚板上有锚固钢绞线用的锚孔及通过钢绞线用的通孔;工具锚板M1通过螺钉与张拉千斤顶定位连接,工具锚板MS+1通过由弹簧、衬套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及垫片、螺母进行定位,两个工具锚板MS、MS+1之间的衬套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前一级工具锚板MS上的工具夹片通过夹片螺钉定位于后一级的工具锚板MS+1上,前一级工具锚板MS可随弹簧的压缩沿着螺杆向后一级工具锚板MS+1的方向移动。
第一级工具锚板M1上的锚孔数与最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减去第一级工具锚板上的锚孔数之后的余数,第二级锚板M2上锚孔数与第二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减去第二级工具锚板上的锚孔数的余数;依次类推,第S+1级锚板MS+1上锚孔数与第S+1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量减去第S+1锚板上锚孔的余数。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荷载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差动式工具锚与传统的工具锚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荷载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无需对预应力筋进行单根补偿张拉,其补偿张拉在差动式工具锚的整体张拉过程中实现,预应力锚索一次张拉到位;2、采用差动装置,可准确控制预应力筋伸长值误差;3、简化张拉设备,方便操作,使预应力锚索张拉工艺简单、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差动式工具锚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差动式工具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折向剖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差动式工具锚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由两个工具锚组件组成的差动式工具锚(参见图1、图2),包括2个带工具夹片的工具锚板组件,工具锚板M1与M2之间通过螺杆(4)相连、端头用垫片(7)、螺母(8)紧固,螺杆(4)在每两块工具锚板之间部分套有由弹簧(3)、衬套(5)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每块工具锚板上有两个锚固钢绞线用的锚孔及两个通过钢绞线用的通孔;工具锚板M1(1)通过螺钉与张拉千斤顶定位连接,工具锚板M2(6)通过由弹簧(3)、衬套(5)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及垫片(7)、螺母(8)进行定位,两个工具锚板M1(1)、M2(6)之间的衬套(51)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前一级工具锚板M1(1)上的工具夹片通过夹片螺钉(9)定位于后一级的工具锚板M2(6)上,前一级工具锚板M1(1)可随弹簧(3)的压缩沿着螺杆(4)向后一级工具锚板M2(6)的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换,所述的工具锚组件的数量可以有3个、4个、5个,甚至6个,即S+1个(S=1~5),各工具锚板之间通过螺杆(4)相连、端头用垫片(7)、螺母(8)紧固,螺杆(4)在每两块工具锚板之间部分套有由弹簧(3)、衬套(5)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每块工具锚板上有锚固钢绞线用的锚孔及通过钢绞线用的通孔;工具锚板M1通过螺钉与张拉千斤顶定位连接,工具锚板MS+1通过由弹簧(3)、衬套(5)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及垫片(7)、螺母(8)进行定位,两个工具锚板MS、MS+1之间的衬套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前一级工具锚板MS上的工具夹片通过夹片螺钉定位于后一级的工具锚板MS+1上,前一级工具锚板MS可随弹簧的压缩沿着螺杆向后一级工具锚板MS+1的方向移动。
使用时(参见图3),将第一级工具锚板M1锚固最远端承载体C1上的两根最长的钢绞线(131)、(132),通过螺钉与张拉千斤顶定位连接,第二级锚板M2上锚孔数与第二远端承载体C2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为两根,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量减去第二级工具锚板上的锚孔的余数——为两根;开始张拉时,千斤顶(11)活塞顶出,第一级工具锚锚固的最远端承载体上的两根最长的钢绞线随千斤顶活塞移动,第二级工具锚不工作,当第一级工具锚板M1沿着螺杆向第二级工具锚板M2的方向移动,弹簧随之压缩至弹簧被压缩到两个工具锚之间的衬套被压紧时,第二级工具锚板M2开始锚固第二远端承载体C2上的钢绞线(133)、(134)(图中未出现),此时,4根钢绞线一起受力,当张拉至设计张拉力时,四根钢绞线的张拉力值,长短钢绞线的伸长值之差由位于第一级锚板与第二级锚板之间的衬套间隙弥补,这样,张拉就一次到位,并可使各钢绞线的力值相等,无需进行补偿张拉。
若承载体为3个,则只需在第二级工具锚板M2后增加工具锚板M3,螺杆(4)加长并穿过工具锚板M3,螺杆(4)在工具锚板M2和工具锚板M3之间部分套上由弹簧(3)、衬套(5)构成张拉行程定位块,第三级锚板M3上锚孔数与第三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量减去第三级工具锚板上的锚孔的余数,依次类推,第S+1级锚板MS+1上锚孔数与第S+1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量减去第S+1锚板上锚孔的余数。
权利要求1.一种差动式工具锚,包括带工具夹片的工具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锚板组件的数量与荷载分散型锚索的承载体数量相同,一般有S+1个、S=1~5,各工具锚板MS之间通过螺杆(4)相连、端头用垫片(7)、螺母(8)紧固,螺杆(4)在每两块工具锚板之间部分套有由弹簧(3)、衬套(5)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每块工具锚板上有锚固钢绞线用的锚孔及通过钢绞线用的通孔;工具锚板M1(1)通过螺钉与张拉千斤顶定位连接,工具锚板MS+1(6)通过由弹簧(3)、衬套(5)构成的张拉行程定位块及垫片(7)、螺母(8)进行定位,两个工具锚板MS、MS+1之间的衬套长度小于弹簧的长度,前一级工具锚板MS上的工具夹片通过夹片螺钉定位于后一级的工具锚板MS+1上,前一级工具锚板MS可随弹簧的压缩沿着螺杆向后一级工具锚板MS+1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式工具锚,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工具锚板M1上的锚孔数与最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减去第一级工具锚板上的锚孔数之后的余数,第二级锚板M2上锚孔数与第二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减去第二级工具锚板上的锚孔数的余数;依次类推,第S+1级锚板MS+1上锚孔数与第S+1远端承载体上的钢绞线数量相同,通孔数为钢绞线总数量减去第S+1锚板上锚孔的余数。
专利摘要一种差动式工具锚,涉及一种预应力筋张拉辅助构件,由S+1个、S=1~5工具锚板组件组成,各工具锚板之间通过螺杆(4)相连、端头用垫片(7)、螺母(8)紧固,每块工具锚板上有锚固钢绞线用的锚孔及通过钢绞线用的通孔;工具锚板M
文档编号E02D5/74GK2659963SQ20032011660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璇, 甘国荣, 吕兵, 廖松山, 杨雄文, 陈文杰, 甘秋萍 申请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